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金鳞开 > 三九八 东家西家罢来往(八)

金鳞开 三九八 东家西家罢来往(八)

作者:美味罗宋汤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0:39:48 来源:蚂蚁文学

历史不允许人们开玩笑,却总是自顾自地讲着冷笑话。如果说明末历史剧本有一位作者,那么这位编剧肯定是满洲人。而朱慈烺的出现,不妨认为是换了一个剧组,以及一个非满洲编剧。

即便如此,“命中注定”这四个字还是在冥冥中时隐时现。

此说正应在李自成身上。

在朱慈烺前世的历史剧本之中,李自成的生死是不解之谜。有人说他出家当了“奉天玉和尚”,有人说他死在九宫山。就李自成“失踪”后其所部众将的反应来看,南明史专家顾诚先生认为他的确是死在了九宫山。

然而当时的李自成即便丢了陕西,也还有十数万大军,吓得左良玉宵遁,为何会在只有地主护院武装的九宫山遇难?顾诚先生分析的原因是:他只带了十数骑亲卫勘察地形,结果遭遇山中地主武装。对方不知道阵前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李自成,毫无惧意地依仗兵力和地形的双重优势,结束了这位枭雄的革命史。

原历史剧本里,李自成退场的时间是西历一六四五年五月初,也就是现在的崇祯十八年。

崇祯十八年五月初九,李自成待大军休整之后,率部从广元南下,马科从保宁(今阆中)西进,两路并发攻打绵州(今绵阳)。张献忠不敌,从绵阳退到了德阳,继而又退到了成都。分散在四川各地的大西军也纷纷前往成都“勤王”。

张献忠称帝之后,册封四个义子为王。设立四十八营。主力部队称为“皇兵”,民间三丁抽一。是为“里兵”。战时皇兵出征,里兵守城。由此而堆砌出的二十万人马,真正披甲作战的也有十万众。

李自成却是哀兵已久,又要在四川挣下一片生存之地。想想去年八月张献忠还出兵打过汉中,此可谓远日有冤,近日有仇,全军上下齐喊“杀黄虎”的口号,气势难挡。

五月十三日。顺军马科部进逼龙泉驿,占据了龙泉山。刘宗敏为李自成前锋,走汉州(今广汉),渡过青白江,成都在望。

张献忠在成都皇宫之中,一夜三惊,再次爆发精神病。将自己的妻妾、儿子杀死,对义子孙可望——时名张可望,道:“咱老子也是一世英雄的人,不能留着妻儿受辱。从今而后,还是你做世子。”

孙可望知道大势已去,连夜集结所部人马。向东攻打马科。马科原本是明朝降将,在李自成的大清洗中整日惶惶不安。孙可望却是西营四大名将之首,声望甚至高于后来力挽狂澜抗清二十年的李定国。

只是一次交锋,马科便被孙可望击破大营,又不敢回到李自成营中。索性向东南逃窜,却碰上了赶来勤王的刘文秀(张文秀)。只得再往西南方向逃去。

孙可望与刘文秀见了张献忠,三人很快定计,由刘文秀扼守龙泉山,孙可望护着张献忠前往西充,整顿兵力,等待另外两个义子:李定国、艾能奇来援。

刘文秀在龙泉守了一夜,遇到了突围而出的提督皇城都指挥窦名旺。两人会师之后,留下殿后部队,向东追张献忠而去。

就是这样一场大败,让整个大西军灰头土脸,张献忠甚至连妻小都杀了……结果李自成却在进入成都之后,被个无名小卒用冷箭射死。

那人本是张献忠的近卫,突围时正巧不在营中,后来躲在皇城外一处塔楼之中。他原本也没想过要刺杀李自成,只是适逢其会,手里正好有一张劲弩,而李自成又正好从他藏身处外经过。出于忠义道德的驱使,以及一腔难以发泄的怨愤,这个侍卫扣动了弩机。

弩箭从李自成左肋射入,直抵心脏。

李自成的亲随很快找到了这个吓呆了的侍卫,一阵乱刀将之砍死,旋即在刘宗敏的指挥下开始清洗成都,但凡有兵杖者一律屠戮。

五月十五日,顺军彻底占据了成都和附近州县,收服了原本效忠张献忠的摇天动所部。他们付出的代价却是失去了主心骨——李自成。

张献忠获悉之后,从西充一路狂笑着逃往重庆,仿佛又回到了当日车厢峡时候的情形。这种死里逃生、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奇迹”在他的一生中已经出现了不止一次,每一次都让他甘之若饴,甚至疯狂地爱上了这种感觉。

张献忠到了重庆之后,再次安顿下来,却发现自己的处境仍旧缺少转机。

重庆南面的遵义(时属四川)有明军王祥部,东面有蒸蒸日上的杨展部。反倒是石柱、黎州等土司因为一心守成,对他的威胁不大。

好在顺军因为没有了李自成这个灵魂人物,刘宗敏推举李自成的三弟李自敬为首领,李自成皇后高氏听政,等待陕北的李锦(李过)和高一功南下四川,并没有立刻追杀逃往重庆的张献忠。

与此同时,满清多铎部占据了陕西,直逼汉中大门,被顺军贺珍部和明军孙守法部击退。

华夏西部三百年来未有过如此乱战的时局,真是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朱慈烺拿到战报之后,良久无语。他知道四川会乱很久,甚至平定天下之后还要乱上一段时间。却没想竟然能乱成这样,尤其是李自成竟然会被弩箭射死。但换个角度想想,这种死法却要比九宫山遇袭而死合理得多。老天爷定死了李自成吃不上夏粮,谁也挡不住。

现在的关键是,不能让顺军余部就此散乱。否则他们一旦投清,无疑是极大的损失。

“哪怕他们只是名义上遵从朝廷号令,咱们也得接下来。”朱慈烺对尤世威道。

尤世威附和道:“若是一纸诏书能够收服闯逆余部,自然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闯逆如果能够投降,朝廷面子上也能好看许多。到底这伙乱贼冲进了北京,要想彻底剿灭他们,非但耗费巨大,万一再逼得他们流动作案,国家经济就要受到更严重的破坏。

“不止是诏书。”朱慈烺摇头道:“只要他们真心愿降,我还可以给驻地安置他们,核实兵员,按人头发粮饷。”

尤世威有刹那间的迟疑,提醒道:“殿下,当年二杨就是这么做的。”

杨鹤、杨嗣昌父子在对农民军的问题上,虽说是抚剿并重,实际上却是更重安抚。结果就是耗费国帑数十万,而乱军抚而复叛,最终导致国家糜烂。

“这当然是有条件的。”朱慈烺笑着拿出一份侍从室连夜拟好的《招抚方略》。

这份方略之所以不交给总参谋部做,就是怕这些军人太倾向于肉体消灭。侍从室相对温和许多,而且还有不少人属于士子阶层,他们拿出来的东西起码能让舆论和士民在感情上能够接受。

按照《方略》中详述的,只要接受诏书的顺军将领,一律视作起义,非但赦免前罪,还可以给他们叙功。不过要想叙功的话,必须要有崇祯十八年六月以后的战功,比如满清真夷的首级,或是从满清势力范围内光复的州县府道。

对于起义将领不愿从军者,可以准许其带着护卫离开军中,伪伯爵以上者分得起码五百亩田地,用以安置不超过五十名亲随;如果愿意接受朝廷军令调动,会被派往朝鲜,牵制满清后方,等到光复辽东之后,人给地三百亩,每高一爵多给地二百亩,其他军功另算。

“对于李自成,朝廷可以允许其亲族安葬。”朱慈烺道:“这个够优待了吧?”

尤世威点了点头,旋即问道:“殿下以为派谁去比较好呢?”

“磁侯、绵侯,都是不错的人选。”朱慈烺道:“或者索性一个派去四川找刘宗敏,一个派去甘肃找李过、高一功。只要能早一日平息兵火,大明的元气也能多保存一分。”

ps:求推荐票,求月票,求原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