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金鳞开 > 三七八 陇山高处愁西望(十二)

金鳞开 三七八 陇山高处愁西望(十二)

作者:美味罗宋汤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0:39:48 来源:蚂蚁文学

崇祯十八年三月初,全国各地都进入春忙时节。晋南也有种粮的熟地,只是今年仍旧是个旱年,所以粮食种植就以易于成活的苜蓿、土豆、玉米、番薯之类为主。这些舶来的农场品还没有培育成后世的高产作物,但它们对气候和土地的耐受力极高,的确不愧救命粮之称。

官兵光复太原之后,很快就将控制线推到了滹沱河南岸。滹沱河的这一段流域由西北斜下东南,水流湍急,流量也大,所以南岸的土地容易得到灌溉,种的都是粟米之类的主粮。

伤兵被留在了后方,等待康复之后,或是分到村子里去当教官,或是转入当地的巡检司,帮助新来的文官巩固地方统治。

主要任务就是剿匪。

此时的山陕还是山林密布,并非后世的黄土飞尘,土匪山贼躲在山林里,时不时出来骚扰村落和过往商旅,实在是惹人忌恨。因为官兵势大,集村并屯之后又没有了销赃、采购渠道,不少土匪都借着“义军”的机会接受招抚,或是分地种田,或是被编入劳工营,都失去了为害一方的能力。

只有那些积年老匪,不相信官兵就此呆着不走了,仍旧不肯下山。这时候各地巡检司和村落的乡勇就有了练兵的机会。面对装备齐整的国家力量,这些老匪最终也落得灰飞烟灭,被发配矿场,下井挖煤采矿。

“近卫第三师还是要抓紧时间进行操练,争取尽早换装。”朱慈烺在军议上进行叮嘱。

单宁等原第三营军官依序升职,相应的军衔也升到了正常水准。然而让单宁尴尬的是,因为太原之战没有他的功劳,所以第三师的两位副师长的军衔已经跟他持平了。不过再想想自己一直守在真定府,因为左光先和牛成虎的功勋而得授少将。这已经是天上掉下来的月饼了,还能有什么可抱怨的?

不过如果真要抱怨也不是找不到理由……

单宁在军议之后请求单独觐见皇太子殿下。作为最早的东宫侍卫,锦衣卫大汉将军出身的单宁虽然位高,但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功绩。

他也曾听家里长辈说过,萧陌就是锦衣卫大汉将军的代表,萧东楼是土匪山贼收编后的代表。左光先和牛成虎是故明官兵的代表,上位者必然要把持平衡,不让一镇独大,以免尾大不掉。

然而身在军中的单宁并不这么看。东宫军虽然来源各异,但统合之后全都可以算是皇太子的嫡系部队,并没有因为老侍卫营就获得更多关照,也没有因为牛成虎的部下多是闯贼袁宗第的兵,而故意卡他的装备。

“可是殿下,末将从军以来。竟然一场大战都未参与。如今三师分驻北直和山西,这岂不是再也当不了主攻部队了么?”单宁忍不住大倒苦水:“殿下,我师若是再不经历一场打真正的大战,恐怕将士连血都要凉了!”

朱慈烺道:“以前咱们火器不足,只能用多放人的土办法守城。现在第一师的火铳装备率超过了四成,真定倒是可以交给他们守。我原本就打算将你第三师集结在太原、平阳一带,防备清军。”

单宁大喜过望,当即应声道:“末将誓不辱命!”

“不过孔有德和耿仲明五万人马已经从陕西调回了山西。不日就要度过黄河,山西防御战就交给你们第三师了。”朱慈烺道:“你若是丢了山西……”

“末将提头来见殿下!”单宁激动道。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地利和火力从来都是我军制胜之宝,不要因为激动而傻乎乎跟人拼命。”

“是!”

……

单宁决不至于傻乎乎跟人拼命,没有任何一个将领会放着黄河天堑不用。在第三师第一营调拨令下发之后,单宁直接将人马拉到了禹门口。东宫在去年正月在这里夺得了李自成的帅纛,虽然最终不得不撤退,但也不失为一场大捷。

现在孔有德和耿仲明就是打算从这里渡河。与北面的多铎南北夹击,夺回太原。然而黄河刚刚有解冻的迹象,既不能从冰上过,又不能用渡船,只能死等。

单宁利用这个时间。从容不迫地修筑了沿河工事,甚至还有暇为当地农民挖了几条河渠,引黄河水灌溉田地,一副要死守坚守的姿态。

不同于吴三桂的首尾两端,孔有德可是铁了心跟着满清的。说起来此人一家老小也都是被建奴戮尽,有着不可化解的血仇。当年他在辽东广宁军,杀建奴也是极其坚定。后来广宁失陷,孔有德投奔了毛文龙,成为毛文龙的义子,仍旧奋战在杀建奴的第一线,若是那时候战死了,肯定也是史书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

后来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东江镇四分五裂,孔有德得孙元化收容,存身登莱。可惜孙元化有爱才之心,却无用人之能,辽兵在山东颇受歧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埋下了后来登州之乱的隐患。

再后来,孔有德对大明的仇恨甚至超过了满清。

朱慈烺当年也尝试着分析孔有德的心理,至于结论如何却连他自己都忘了。反正那时候的他完全无力干涉历史走向,而且登州之乱很快就牵扯到了党争层面,那就是崇祯帝的敏感区,谁碰谁死。

……

“他们哪里来这么多火炮?”孔有德手持长枪,身穿普通小卒的服色,站在黄河边看着东面的战备情况。

在东岸,一辆辆炮车拉着火炮进入炮位。炮手掀开炮衣,擦拭着黝黑的铸铁,让这些火炮看起来格外威武。

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学生,也是组建炮兵的主持者。孔有德深受孙元化的信任,对于火炮自然了如指掌。如果不是他,满洲人就算再过一百年也未必能造出一门合格的火炮。此时此刻,孔有德心中细细计算着大明一年铸炮的门数。

就算放开胆子往宽里想,一年能够铸炮五十门已经是神速了。而北直、山西、河南、湖广,都有明军动辄出动数十门火炮的消息。如果算上现在东岸的这二十门炮,明军岂不是在去年一年中铸就了百余门红夷火炮?

按照十分之三的合格率,明军岂不是要铸炮三百多门?这得多少泥范?一个泥范起码要阴干三个月,怎么想也不可能啊!

——莫非是从葡萄牙人那里买来的?

孔有德很快就否定了这个结论:一门这样大小的红夷炮售价一千两,加上运费恐怕要高达一千二百两。十门就是一万贰仟两银子,明廷哪里来那么多钱买这么多炮?而且就算江南有钱,澳门的葡萄牙人也没这么多炮可卖啊!

莫非这些火炮都是假货?只是用来装装样子,想吓退我军不从此处渡河?

孔有德心中泛起一丝光亮,好像看到了希望。

……

“就打对面那几个清兵,看了咱们一早上了。”龙福才指了指黄河对岸的鞑虏,也不知道那些人算是巡河还是监视,反正就是看着他们不舒服。

炮兵组纷纷测定射击诸元,转动炮口,二十门火炮尽数瞄准站在西岸上的那伙诡异的清兵。

龙福才每每看到鞑虏就能怒火中烧,恨不得亲手将他们撕成碎片。可惜他不是关羽张飞那般的不世悍将,但万幸地是他学到了炮术,而如今手下又有足够的火炮可以让他一展所学。

“瞄准!”龙福才举起角旗。

“放!”

炮手们点燃了导火索,二十门火炮纷纷怒吼,射出一枚枚厚重的炮弹。(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ps:竟然连校对的时间都不够,好狼狈……但今天总算没有减更!求推荐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