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金鳞开 > 三三四 满庭紫焰作春雾(一)

金鳞开 三三四 满庭紫焰作春雾(一)

作者:美味罗宋汤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0:39:48 来源:蚂蚁文学

时值隆冬腊月,朱慈烺带着总参谋部从济南到了怀庆府治所所在的河内县。

怀庆府位于太行山之南,是朱慈烺前世济源、沁阳、焦作一带。因为其经济当量不足,朱慈烺前世对这些地方甚至没有半点印象。此生亲自到了怀庆府,才知道这里其实是中原繁华之地,人文底蕴较之畿辅更为深厚。

怀庆府是郑藩封地。郑国源于仁宗庶二子朱瞻埈,最早封在凤翔府,正统九年移封到了怀庆。这支宗室前后封了十五个郡国,也算是宗亲大支。

也正是郑王这一系,让朱慈烺消除了对自家亲戚的成见。

曾几何时,朱慈烺也觉得后世那些刻薄人说得有道理:明朝的宗藩就跟养猪一样。

在整个崇祯朝,福、周、秦、晋等末代藩王也的确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甚至有辱“猪”名。

然而因此就彻底将整个明宗室都视作“猪”,就实在有些过分了。姑且不说各宗室在藏书方面为中华文明延续作出的贡献,只说周王朱橚编撰的《救荒本草》,直至今日还在发挥作用,被徐光启全文合入《农政全书》,救人无数。

“端靖世子非但是我朱明一朝出类拔萃的人物,其成就即便放在华夏上下两千年的君侯之中,也是能排进三鼎甲的。”朱慈烺缓步走在郑王府中,身边跟着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

从这男子身上的服色来看,位在郡王。然而从他脸上的菜色看,却像是刚吃了极大的苦处,好不容易方才摆脱饿死之虞。

此人正是端靖世子朱载堉的孙子,东垣王朱常洁。

“殿下……”朱常洁声音哽咽,眼眶泛红,表示感念皇太子对他祖父的推崇。

“你身为端靖世子的嫡孙,在律、历、算学上比之大父则何如?”朱慈烺微笑问道。

“臣惭愧!”东垣王连忙躬身道:“臣虽自幼得家严指教,学《乐律》、《算经》。只是资质愚鲁,至今只能算是读通,不敢曰‘精’,更不敢比拟家祖。”

“莫要谦逊。”朱慈烺道:“若是端靖世子知道子孙能胜过他,必然是欣喜非常的。”

“臣倒不是妄自菲薄,”朱常洁定神道,“只是祖父之天资。实非不世出之人,恐怕近百年间也无人能出其右。”

朱慈烺点头微笑,倒是觉得有道理。

有时候勤奋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但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凡人和天才之间就横亘着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就像朱载堉此人,已经不是勤奋能够拉近的了。

作为一个四百年后的文科生。朱慈烺一向觉得自己的悟性还算可以,对于朱载堉的几部经典著作也都花过时间加以学习,可以说在东宫讲官的帮助下也能理解,但要他往前再推进一步,却是无能为力。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李约瑟,将朱载堉与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徐霞客相提并论,绝非过誉。

在朱慈烺两世为人的目光中。朱载堉甚至比这四位科学推动者更为伟大。

他是一个科学的开拓者。

在数学上,朱载堉首创利用珠算进行开平方,研究出了数列等式,在世界上最早解答了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末项和项数,解决了不同进位制的小数换算,其中某些演算方法一直沿用到四百年后,为物理学和化学诞生、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计量学上,朱载堉对累黍定尺、古代货币和度量衡的关系等都有极其细密的调查和实物实验。特别是关于历代度量衡制变迁的研究一直影响到后世。他提出了一系列管口校正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还精确地测定了水银密度。

在天文历法上,朱载堉认为当时的历法计算每年的长度不是十分精确,经过他的仔细观测和计算,求出了计算回归年长度值的公式。在公元一九八六年,天文学家用现代高科技的测量手段,对朱载堉一五五四年和一五八一年这两年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发现,朱载堉计算的一五五四年的长度值与今天计算的结果仅差十七秒钟。一五八一年差二十一秒钟。

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精确计算出北京地理位置的人。

至于他创建的十二平均律被传教士带回西方,因此而帮助巴赫发明了钢琴,乃至于成为后世的标准调音……在朱载堉天文、数学的成就面前,并不算是特别突出。再有他发明的“天下太平舞”首开团体操的先河;制定的舞蹈教育大纲、音乐教育体系被后世沿用至可见的未来……这些都不过是他对人类文明所做贡献的末节了。

……

“甲申国变。郑王下落不明。”朱慈烺站住脚步,环顾这座业已荒废的庭院,道:“我有心启奏皇父,想让你袭郑王爵,你可愿意?”

朱常洁只是一愣,旋即跪在了地上,喉头打滚,一时说不出话来。他知道皇太子是因为端靖世子的面子上召见自己,然而却没想到竟然有让他袭郑王爵的念头。一藩封王是真正的天潢贵胄,天子家人,而郡王只能算是远亲,视作臣子。在宗法社会,这是两个泾渭分明的阶层。

“殿下厚爱,臣累世难报!”朱常洁道:“只是殿下,郑王爵乃是家祖七疏以辞,神庙老爷下旨褒奖,又命臣承袭了东垣国社稷,臣如何敢有违先人本心?”

郑王室与帝室之间颇有一段家族故事。

朱载堉的祖父朱祐檡原本袭封东垣王,后来承袭郑王藩。父亲朱厚烷在嘉靖六年袭封郑王,以节俭、正直、博学闻名。二十九年,朱厚烷上疏,谏言嘉靖帝修真误国,嘉靖帝大怒,将郑国使者下狱。

正是这个时节,盟津庶人朱祐橏乘机上疏嘉靖帝,劾朱厚烷四十大罪,以叛逆罪为首告,几乎是要置他于死地。

有明一朝的藩王叛逆并非没有先例,但也不至于风声鹤唳,听风便是雨。故而嘉靖帝以驸马、中官前往郑国聆讯。其复奏郑王并无叛逆罪,但有“治宫室名号”“拟乘舆”这样的僭越行为。嘉靖因此削去朱厚烷王爵,降为庶人,发往凤阳,高墙禁锢。

直到隆庆元年,朝中兴起平反风,朱厚烷才恢复郑王爵位,同时还加给四百石俸禄,返回怀庆王府。

万历十九年,朱厚烷薨,谥号“恭”,为郑恭王。朱载堉作为恭王嫡长子,理所应当继承王爵。而且朱载堉在朱厚烷圈禁凤阳的时候,以父王无辜被系,儿子不能享乐为由,在王府外筑了一间土屋,藁席独居十九年,连年上疏请求释放其父,孝名远播,可谓名至实归。

然而从万历十九年开始,朱载堉接连七次上疏万历帝,要求辞国,这也就是“七疏辞国”的典故。

之所以朱载堉如此坚持,却是因为郑王室内部的另一桩公案。

那便是盟津王室与东垣王室之间的纠葛。

当初,郑简王朱祁锳有十个儿子,其中世子朱见滋便是日后的郑僖王;次子早夭;三子盟津恭懿王朱见濍;四子东垣端惠王朱见??——乃朱厚烷的祖父,朱载堉的曾祖父。

当时盟津王朱见濍的母亲被郑简王宠幸,想为朱见濍夺嫡袭封,结果失败。后来朱见濍窃去世子金册,郑简王将之索回,他便埋怨其父,不再朝见郑简王,行为日益恶劣,其中自然也少不得说了些“老不死”之类的怨言。

郑简王上奏成化帝,使朱见濍被革为庶人,故称“盟津废人”。

及后,郑康王朱祐枔,朱见滋嫡子,去世,无子。此时郑王蕃血脉最近的见字辈郡王都已经去世,照长幼顺序应该以朱见濍之子朱祐橏嗣郑王爵位。但因朱见濍有罪被废,所以另立东垣端惠王朱见??之子朱祐檡为郑王,是为郑懿王,也就是朱厚烷的父亲,朱载堉的祖父。

嘉靖二十九年,朱祐橏请求复盟津郡王爵位,想让侄子朱厚烷以郑王身份为他上奏。然而朱厚烷刚得罪了嘉靖帝,认为此时不合适上疏请封。朱祐橏因此怨恨朱厚烷,遂有上疏指控朱厚烷叛逆的大案。

在父亲朱厚烷被禁锢高墙的十九年里,朱载堉潜心读书,非但在科学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对于人文的归属也日益深厚。所以轮到他承袭爵位的时候,他想彻底了结宗亲恩怨,七次辞国,不肯袭封。甚至于万历帝要立他儿子为郑王,他也坚持不肯接受,最终将郑王爵位让给了朱祐橏的孙子朱载壐,彻底解决了这桩延绵五世的家族恩怨。

朱载堉最终以世子的身份终其一生,他的孙子也就是朱常洁,在崇祯八年承袭了东垣王爵位。

这也就是朱常洁所谓不愿意违背祖父的本心。

从朱厚烷开始,这一系宗室就更倾向于文学和科学,能承袭一个郡王也算是心满意足了,再也不愿意参与到任何争斗之中。如今郑王下落不明,万一回来了又当如何?与其再起风波,还不如就此婉拒。

ps:今天这章资料性有点强,所以发个三千字的大章,求推荐票,求4.28号以后投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