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金鳞开 > 一九七 故国飘零事已非(二)

金鳞开 一九七 故国飘零事已非(二)

作者:美味罗宋汤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0:39:48 来源:蚂蚁文学

因为朱慈烺的介入,崇祯果然没有吊死万寿山,而是在天津换上了海船,悄无声息到了莱州。随着天子南幸的诏书发布,许多原本要死节的忠臣也纷纷南下,按照诏书中说的,奔赴行在待用。

李自成之所以没有加以阻止,因为这些人实在太少。在京中将近三千官员,原历史剧本中只有二十三家死节,而现在因为朱慈烺提前带走了一些,所以出奔南京的官员只有十余家。而且这十余家在李自成眼中只是蚊子肉,他现在抱住了肥猪腿,已经完全不在乎了。

至于其他官员……

“闯贼在本月二十日发布伪诏:一应文武各官,于二十一日投职名,二十二日见朝。愿为伪官者量才擢用,不愿者听其回乡。如有隐匿者,歇家、邻里一并正法。”朱慈烺在登船前拿到了宋弘业的传书,从中可以看出李自成的确还没有自己的行政班底,主要还得依靠明朝降官。

大明的文官们也的确没让李自成失望,争相投名。

在二十二日见朝日,报名官员各个都是青衣小帽,于午门外匍匐听点。平日那些老成的、儇巧的、负有才名的、牙尖嘴利的、昂昂自负的……到此时都是一副勾头缩脑,麻木如偶的模样,任由兵卒取笑辱骂不敢出声。

田见秀和牛金星在午门——如今已经被李自成改名为五凤楼——按册唱名,首批录用者九十六人。凡是录用者都出东华门赴吏部听选,仍有长班家人相随,也无押送之人。

李自成对此也有些无奈,大顺到底根基浅薄。虽说是天命所归,但到底还有半个中国不在自己手里。要想用官管民,只能任用朱朝降官。同时因为大顺没有税赋制度,又一路高唱三年免粮的口号,所以军饷银粮仍旧只能从追赃助饷里来。

“三品以上的肯定都有家产。一概不用,全都要追赃!”李自成坐在武英殿,只觉得脚下虚浮,颇有些坐立不安的感觉。那日城头与朱太子对答的事总是让他耿耿于怀,时不时地在心中泛起一股寒意。

“四品以下,让他们自觉捐饷。名声在外的直接送入营中追饷。”李自成索性走下御案,缓步来到牛金星面前,怒道:“朕越想那个朱太子越可恶!临走之前竟然将银子堆外面,任人捡取!”

朱慈烺发了二百万两的国难债,虽然利息可以忽略不计,但这银子其实并不能算是到他手里的。最后收罗了几乎整个北京城的牲口。可论值最多十万两。剩下的一百九十万两金银,扣除了京师民役丰厚的工钱、尚存京营积欠官兵的兵饷,粮食副食品的采购等一系列费用,仍有一百五十万两花不出去。最后在承天门前堆积如山,那可是真正的金山银山。

虽然传闻说是朱慈烺留给李自成买京师百姓性命的。然而一座银山堆在空地上,没有人看守,会发生什么事?

当然是被人拿光了!

在无主的银子面前。京师百姓发挥出了极大的战斗力和劳动热情,朱慈烺刚出西直门,后队还没离开承天门,就已经有人敢来拣银块了。李自成固然听说了朱慈烺留下买命钱的事,自己到承天门前却是一片如洗,只以为是民间讹传,等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却没法追回来,只能跟自己怄气。

“泽侯,”李自成叫道,“朕要大军南征。你看谁可当得此任。”

田见秀现在是武将第一人,按照大顺以武制文的规矩,他也可说是朝中第一人。不过田见秀的性子却是温吞水,不像刘宗敏那般招文官忌讳。他上前道:“皇上,臣以为南征之事并非目今最为紧要者。”

“哦?还有什么比南征更紧要的?”李自成不悦道:“南方财赋一日不运上来。北边就一日不得安生,泽侯不知道么?”

“皇上,”田见秀看了一眼牛金星,“残明在江北设兵,又有长江天堑。臣以为荡平南方非得五万兵不可。如今绵侯(袁宗第)领兵在湖广与左贼交锋,与其抽兵南下,不如给绵侯增兵,打下湖广才算是占据了天下粮仓。”

李自成从陕西入晋之后,张献忠也带着大军主力进入巴蜀。左良玉见荆襄湖广一带出现薄弱点,自然不会放过。当时袁宗第已经打下了庆阳,正要与闯军大部会师,李自成便命他直接南下荆楚,与左良玉作战。

而且进入山西之后,李自成十万大军分成了三部。任继荣、李友领兵一万驻守固关真定,扼守太行八陉中的井陉,保证京畿通往山西的道路通畅。刘芳亮左营三万众走河南河北,如今受阻于保定,还没到北京,更不可能弃保定转而南下。

京师中只有六万兵马,都是闯营精锐,但久战成疲,总要休整方可再用。

“陛下!”牛金星上前道:“王师一路东来,宣大等地用的都是朱朝降将,若是京师空乏,保不得他们不起贰心啊!”

何止宣大,各地守将基本都是故明降将。若是要担心他们起贰心,那自己这六万人就等于被钉死在了北京,根本不能动弹。

李自成也不指望那些降将的节操志气,只是道:“无妨。朕留张天琳在大同,正是有所防备。”张天琳绰号“过天星”,以前也是独立的营头,后来降明复叛,最后降闯成了李自成的部将。他虽然战功不显,镇守地方倒也足够了。

“可惜京师三大营的官兵都烂透了,否则也能凑个两三万。”李自成喃喃自语,突然又问道:“李国祯现在如何了?”

襄城伯李国祯投降之初还让李自成颇为欣喜,结果亲自见了军容才知道这是一滩烂泥,就算要打也顶多是浪费些时候杀人罢了。

“李国祯已发在营中。”顾君恩终于找到了出班的机会,上前应道。不过他却没说完——因为追赃数目不足,李国祯被打断了脚踝,结果自己偷偷上吊死了。

李自成也就是思维发散,随意一问,并不是真的关心这个降将。他见了顾君恩,想起这位谋士一路上的功绩来,又问道:“顾先生以为南下如何?”

“陛下,”顾君恩清了清喉咙,“没有湖广之粮,只靠追赃捐饷,我大顺终难持久。”

“那白旺真是无能!他手里有七八万人马,加上袁宗第的前营竟然还拖了这么久!”李自成龙颜不悦道。

顾君恩决定不提这个茬,以免跟军中将领生了间隙。他又道:“陛下,除了湖广,臣以为京东、山永也不得不防备。”

“朱皇帝走之前不是封了吴三桂做广宁王么?他自好好当他的王,朕也封他一个王爵。”李自成大手一挥。

顾君恩心中苦笑,脸上却不敢露出来,道:“陛下,朱皇帝封他为王,仿朝鲜例,就是用他牵制我大顺的意思。”

“哈哈哈,我若是也认了这封国,朱皇帝岂不是白费苦心?”李自成高声笑道。

顾君恩早知道这位豪杰对政治之事眼光有限,耐心道:“陛下,吴三桂必不受我大顺诏书,除非将山海关与永平四城加封给他。”

李自成一愣。

“若是那般做了,北京就在辽镇铁蹄之下,再无屏藩。”顾君恩道。

同样都是王爵,大明的王爵可以用来收拢所有手下文官官员,好用得很。大顺的王爵却有让手下人分裂的危险性,同时还要背负忘恩负主的骂名。吴三桂是个聪明人,在没有拿到确实的实惠之前,怎么可能背明投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ps:好危险,感觉随时会掉出分类周推榜……大家加把劲吧!票票都给我~~哈哈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