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金鳞开 > 一六七 雨过不知龙去处(五)

金鳞开 一六七 雨过不知龙去处(五)

作者:美味罗宋汤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0:39:48 来源:蚂蚁文学

东宫侍卫营正在渡河,对面是山西巡抚蔡懋德率领的晋兵。

朱慈烺坐在中军大帐,接受了蔡懋德的朝见,完全遵循礼制典仪说了一番话,肯定了蔡懋德忠心为国,劳苦功高。他不知道这位蔡巡抚在历史上的地位,但并不妨碍他观察蔡懋德的为人。

很像冯师孔。

这就是朱慈烺得出的结论。

蔡懋德比冯师孔的强处在于他敢带兵出门,并不一味死守太原。

这里是秦晋交界仅有的几个的渡口之一,蔡懋德正是带兵来阻止李贼渡河,方才碰到了东宫大队人马。最初时,蔡巡抚几乎不敢相信前面真的是皇太子本人。像皇太子这样的身份,带兵出行,照例是要提前三五天就通知地方守官,做好迎驾准备,从来没有发生过人已经到了省界,一省巡抚竟还没得到消息的情况。

朱慈烺倒是宁可别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只是穿州过府,声势浩大,不可能隐匿行踪。

因为蔡懋德类似冯师孔,朱慈烺自然也不会自讨没趣,走完过场让这位巡抚干感激涕零地出去就行了。或许这件事会在蔡氏家史中被大加渲染,但对于朱慈烺而言,这项工作已经结束了。

他还要为西安传来的消息费神。

冯师孔、黄炯、吴从义、崔尔达、章尚絅等人殉节,朝廷自然会有封赠,无须太子费心。布政使陆之祺、里居吏部侍郎宋企郊、提学佥事巩焴等人降贼,被李自成委以重任。不过这自有后人评说,也无须朱慈烺费心。

真正让朱慈烺费神的是秦王朱存极投降了李自成。

历史上的李自成不是藩王杀手么?当年福王也想投降,却仍旧被李自成杀死。然而这次,李自成破了西安之后,竟然没有杀死皇明的藩王。反而给了个将军的名头,让他随在军中。为什么李闯突然改性子了?莫非是想留下一个秦王跟朝廷交换刘宗敏?不可能啊!朝廷连皇帝被俘都不肯妥协,何况一个秦王!更何况这秦王还失节了!

深受刺激的朱存极没想到真的捡回来一条命,非但喜滋滋地成为了李贼的将军,更是发表了一篇檄文,承认朱家祸害天下久矣。李元帅奉天倡义,解民于倒悬……这檄文不知是出自闯营哪位谋士之笔,还特别提到了皇太子暴虐无度,欲屠尽山陕之民,以使王师不得拥护,看来是跟朱慈烺仇怨极深。

相信这檄文很快就会传进北京,传到崇祯皇帝面前。

当年福王身死,崇祯帝得到消息之后哭嚎不已,说:“朕不能保全一叔父。”只不知看了这位族兄的檄文。皇帝陛下又会作何感想。

“他要投降就投降呗,往我头上扣什么屎盆子!”朱慈烺就想咽了一只苍蝇似地恶心。他是想过要暴力掠夺秦晋人口,但只要比东虏下手轻一些,两个里面活一个还是有可能的。想想未来满清入关之后,死命追着李自成打,山陕一代反复被兵,十室九空。长痛不如短痛,跟着皇太子去山东生息教训不好么?

当然。没人相信这一点。或许他们在临死前会闪过:早知今日,当初不如跟着太子走……但一切都已经晚了。

吴甡已经习惯了皇太子殿下以格外老成的姿态出现。突然发现太子竟然会因为这种事置气,简直有些惊骇。他劝道:“殿下,当年魏武也有被骂出冷汗的时候,两军对垒,什么话不是人说的?切莫往心里去。”

“他身份不同!”朱慈烺有些烦躁。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如果天下人知道连老朱家自己人都反对朱明,谁还会为皇室卖命?别的藩王、郡王看到秦王这个榜样。会不会和那些大户一样掏出家产来犒劳“义师”?秦王的檄文不在乎他写了什么,而在乎这个行为在公共关系上给朱室带来的被动。

“吴先生,可有良策化解?”朱慈烺问道。

吴甡想了想,道:“殿下,别无良策。而且恐怕会更糟。”

“哦?”

“那千余学子。”吴甡道。

当日观摩皇太子拜祭先儒张子的学子汇聚在文庙。亲眼见了天家威仪,耳听国本宣读祭文,激动莫名。谁知拜祭之后,皇太子表示要在城外侍卫营中设晚宴,邀请所有诸生前往。一时间衣冠载道,方巾如云,都往侍卫营去了。

谁知道晚宴固然是有,但只有肉汤泡馍。吃完了也不放人走,统统被看押着随军出发。有人要闹就是一顿鞭子,至始至终没有人出来解释一句。吴甡当时看得胆战心惊,生怕出来几个刚烈的,宁死不走。一旦杀了人,那性质就真成了劫持,太子的名声也就彻底败掉了。

当然,像哀声载道的洛阳一样,为皇太子背黑锅的人万万不会少,只是有多少士子能信就是个问题了。

“我倒不怕。”朱慈烺道:“那些人巴巴赶到侍卫营吃我的晚饭,无非两种。”

吴甡耳朵一竖,他越发觉得听太子分析人心是件有意思的事。每到这时候,明明年纪不大的太子,就变成了阅历丰富的老吏,虽然直白,却能切中人心要害。

“一种是穷得揭不开锅的,所谓穷措大者。”朱慈烺笑道:“这些人能有个体面活吃饱饭就心满意足了。这几日先养着,等到了山西把他们挑出来任差,家里老婆孩子什么都能抛下。”

吴甡虽然觉得太子说得太不顾斯文,但也的确如此。许多进士都是赴京赶考之后就再没回过家乡,家里父母妻儿知道他在外地当官也是觉得理所当然,全然没有人伦之情。不过这当然不能说人家是贪恋官位,只能说是忠孝不能两全,先忠君,后事亲。

“另一种便是功利心强,想走捷径的。”朱慈烺道:“否则他们来干嘛?我这里又不卖制艺时文,又没有下科考题。还不是来混着看是否有机会出人头地。这种投机汉,难道肯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吴甡一听也觉得有点道理。大明逢子、午、卯、酉年开科取士,称为正科。若是有重大庆典,可以临时加考,是为恩科。眼看就要到甲申年了,后年乙酉年就是正科之年,若是那些意志坚定,有心科举的学子,肯定要在家里好好温习功课准备下场应试,谁还出来晃荡?

难不成还是出来散心的?笑话!十年苦读岂是虚言?除了少数过目不忘,如通宿慧的妖孽,哪个七篇出身的进士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

“万一有不小心混杂其中的呢?”吴甡较真道。

朱慈烺笑道:“那我也不担心,因为人有一种从众之心。只要满足四个条件,就能把仇人驯化成自己人。”

“哦?仇人变成自己人?”吴甡惊讶道:“这岂非圣人感化之功么?”

“没那么玄奥。”朱慈烺道:“人心自有‘理’,乃理学之理,所以我将之称为心理之学。”

理学的理可以简单理解为规律,也有本源意志的含义在其中。朱慈烺在经学上没有下过苦功夫,不敢说得太多以免露怯,直接跳到后面的内容说道:“设问:若某甲被某乙所虏,某乙随时都可能杀了某甲,这二人是否算有仇隙。”

“自然,这已经是杀身之仇了。”吴甡认真道。

“就是这样的仇隙,只要满足这四条条件也能让某甲甘心为某乙做事。”

“敢问其详。”吴甡道。

“其一,某甲必须坚信某乙随时能杀死他。”朱慈烺道。

吴甡点了点头。

“其二,某乙要在某甲即将要死的时候,把他拉回来,比如一口水,一块饼。”

“这是自然,否则某甲不就真死了么。”吴甡又点了点头。

朱慈烺没有点破这条其实是关键问题,想来吴甡这个水平的人,日后应用起来自己也会发现的。

“其三,某乙只能给某甲一些关于乙家的消息,其他任何消息都不能让某甲知道。”

“遮目塞耳以断其心。”吴甡又点了点头。

“其四,让某甲感到无路可逃。”朱慈烺轻笑道:“只要满足这四个条件,所有人都可以成为顺民良民,最多不过十日。”

——在极端条件下,三到五天就够了。

朱慈烺在心中暗暗补充一句。

吴甡听完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疑惑道:“当真能行?”

“当真。”

“殿下是从何得知的?”吴甡自然不能光凭朱慈烺空口白牙就信以为真。

“这个啊,”朱慈烺叹了口气,“我看东虏掠夺汉人为奴,细细分析下来,也就这四条而已。”

吴甡语塞。

虽然东虏不是当前最主要的敌人,但东虏掠夺人口也是大明朝堂很为之头痛的事。因为真奴人口稀少,又不善于耕种,其实是个在山林中狩猎的民族。这样的民族最多成为部落,要想定居建国就得大量的农业和手工业人口,而大明就成了他们的人口提供地。

现如今进犯关内的东虏大军之中也有了汉军旗,至于炮灰部队——包衣阿哈——中,十之都是被掠夺的汉人。饱读诗书的大明士子一直都想不明白,原本是受难的人,为何到了辽东就铁了心跟着建奴跑呢?

这就是最直接证明“驯人”切实可行的例证,也是朱慈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掠夺人口的后手。(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ps:票票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