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金鳞开 > 一五五 拍马河潼自往还(三)

金鳞开 一五五 拍马河潼自往还(三)

作者:美味罗宋汤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0:39:48 来源:蚂蚁文学

中华民族从盘庚迁殷之后就不习惯迁徙生活了。坚实的农耕文明基础让百姓深深热爱着自己的乡土,对百里开外的世界充满了未知的恐惧。别说让山陕的百姓迁徙到山东,哪怕让他们迁到邻县都未必有人乐意。无论是祭出分送土地这张王牌,还是对李闯流贼的造谣抹黑,信者都是寥寥。

或许后世人会相信李闯以人肉为军粮,但现在这个时代的大明百姓还是有基本的分辨力,并不相信这种低端谣言。

东宫侍卫营是最后一批撤离洛阳的军队,护送着少数愿意跟着皇太子走的百姓。这些百姓不能接受闯贼的统治,觉得大明虽然有千般不好,但终究是父祖之国,仍旧选择了相信朝廷,相信朱家。

这让朱慈烺十分感动,虽然在宣传上一直都说分赠京畿土地,属于欺骗行径,但也让朱慈烺下定决心要保护好这些忠良种子,否则日后更没人会信任朝廷的任何宣传。

潼关防线最终交给了的白广恩,以此来保证更有战斗力的东宫侍卫营可以加紧时间修整,保持战斗力,同时也意味着在陕西招徕民众的时间将更短。只是如此一来,思战若渴的左军千总部十分幽怨,就像自己看上的妹子被旁人夺去了一般。

“说好的潼关之战呢!”萧东楼骑在马上,一手捂着眼泪不止的伤眼,一手敲打着马鞍。

曹宁骑在他身侧,冷哼了两声:“太子殿下从开始就没打算要打,只是退兵时候要鼓舞士气,就和曹操的望梅止渴一个道理。你们啊,太年轻,太天真!”

萧东楼越想越气道:“老子这回是被唬弄惨了。连那个乳臭未干的工头小子都敢嘲弄老子!”

“你是利令智昏。”曹宁举了举扇子:“好歹你也是个上校,跟萧陌平起平坐的人物,也该着眼大局了。你看军议的时候,那些老东宫军官哪个说话?就你们吵得热闹。”

“是太子殿下说集思广益有啥说啥!”萧东楼不服气道。

曹宁撇了撇嘴:“放屁!那是太子殿下看看下面人有谁能看得远!看不远还胡咧咧那是献丑,献丑懂不?”

萧东楼摩擦双拳,久久不语。突然又道:“你说他们中军部在后面会不会抽冷子打李自成一耳光?”

曹宁正要嘲笑一番,突然听得马蹄声响,由远而近。他勒马回头望去,一袭火红胖袄驰骋而来,径直冲到曹宁和萧东楼面前,朝两人行了个军礼,转向萧东楼:“萧上校?”

“正是!”

“军令。”那士兵中气十足,脸上没有表情,从背上取下一个蜡封的竹筒。低了过去。

萧东楼就要打开,被曹宁拦住,先检视了蜡封,然后才开筒取出里面的命令状。萧东楼看完,递给曹宁,自己在附属的回执上签字,交给那士兵带回去,这便算是完成了受领任务的程序。

曹宁也看完了军令。道:“殿下的意思是,若是有人不肯走。那就由咱们带走?”

“看这意思是。”萧东楼眯了眯眼睛:“殿下要这么多人干嘛?还真是一草一粟都不留给李贼?”

只有将人一并带走,才能保证真正的坚壁清野。否则百姓埋在地下的粮食仍旧会被闯营起出来,成为军资。在这个乱世之中,人命不如狗,以至于所有人都以为太子殿下说是要人口,其实是要人口所携带的粮食和器皿。以实行坚壁清野之策。

的确,坚壁清野由太子说出来很不好听,改成救民水火就好听多了。

“管那么多干嘛,就照太子说的做呗。”曹宁无所谓道。

萧东楼嘿嘿一笑,扬声道:“都给我听好了!全军都有。跑步走!”

太子命令萧东楼协助孙传庭进行人口迁徙工作,给了“便宜行事”之权。这就意味着对于那些劝不走的人,可以动用武力。虽然军民鱼水情,但人口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留给李闯这样的短命政权实在太过浪费。

即便在人口中也是有区分的,凡是读书人一定要带走。既然读了圣贤书,为国尽忠就是本分。大明对读书人的厚待贯彻始终,只要能够进学就免去本人的徭役和部分田税。既然享受了国家的优待,国家有事自然也该出点力气,起码不能留下资敌。

其次便是壮年劳力。对于东宫而言,这些人不一定有资格当兵。但是对于李闯而言,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拿起武器上战场。与其让他们浪死沙场,不如带走,承担沿途体力劳动,到时候也是开垦山东荒地的主要劳动力。

这两个大头抓住,依附在他们身边的老人妇孺自然也只能跟着走,否则只能困毙家中。

壮劳力好抓,但读书人却大多是士绅阶层。

有恒产者有恒心,这些人是宁可改朝换代也不会愿意跟太子去一个千里之外的地方。而且这些人大多有庄院。这个时代的庄院类同于山寨,只是没有树旗造反罢了。在庄丁的守护之下,地主武装抗击朝廷官兵也是常有的事。

这时候就需要东宫侍卫营出马了。

往往这样的人家,更容易成为李自成的物资仓库,所以绝不能放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所需要的粮食,也只有出自这样的人家。

山陕连年遭灾,遍地饿殍,但并不是说就没有粮食,否则李闯开什么仓放什么粮?只是因为这些粮食都被集中在了官府和富户手里。而其中比例更是一成在官府,九成在富户。这些富户兼职粮商,囤积粮食,哄抬粮价,最终在天灾之上又加了一层。对于这样的人,朱慈烺也没有什么同情心,更不讲究什么名声,先取了再说。

更何况朱慈烺还掌握着“舆论”这个杀手锏。若是历代皇帝之中有人像朱慈烺这样知道那么多收买美名,控制舆论的方法,中国历史上绝对不止尧舜禹汤唐宗宋祖这区区几位圣帝明王了。

……

先行一步的孙传庭回到西安,在潼关还特意审视了白广恩的驻防工作。他本想将高杰留在南门外西山头,但是高白二人都是怨气深重,各自不服。

孙传庭已经领到了圣旨,自己的兵部尚书衔已经被撸掉了,只以兵部侍郎的本官出任陕西总督,图功赎罪。他知道这是太子出手的结果,但内心中惆怅仍旧不得宣泄。一时间,这位老帅只觉得身心疲惫,想想自己还有太子殿下的重托,潼关之事也只能听天命而为之了。

回到西安之后,陕西军政要员出城相迎,原本还有些幸灾乐祸,但看到孙传庭随行侍卫尽是军容齐整、士气高昂的强军,不由心生疑惑。

陕西布政使陆之祺轻轻靠近身边的陕西巡抚冯师孔,低声问道:“不是说,督师败了么?这不像是败军啊。”

冯师孔到底是一省巡抚,眼界要高些,压低声音,道:“这是东宫侍卫营,听说皇太子殿下亲自殿后呢。”

“督师来了。”一旁的陕西按察使黄炯出声提醒道。

孙传庭的仪仗很快就走到了恭候的众人之前,有明眼人看到牌上少了“兵部尚书”的官衔,知道朝廷的发落已经到了,在心里默默将称呼从“督师”改成了“总制”、“大帅”。

“有劳列位远迎,孙某惭愧。”孙传庭下马与诸位同僚见礼。他虽然是陕西总督,没了兵部尚书的加衔也就只有正三品。

地位最高的冯师孔上前道:“总制甘冒矢石,忠君为国之心为我辈景仰!何以出此自谦之辞?”他也注意道了孙传庭神情低落,咧嘴笑道:“朝廷不日必将重用总制,总制何以担忧不能平贼立功?”

孙传庭知道这位陕西巡抚对他阳奉阴违,暗地里有过不少手脚。许多弹劾他的奏疏中,也少不了冯师孔的身影。正是因为冯师孔立主出战,孙传庭在陕西更加不得施展屯田稳守之策,行事难免急躁,最终里外尴尬。

不过眼下这等场合,人家能说这么两句,也算是给足了面子。他看了看下面陕西其他大小官僚,心中一横,暗道:我孙传庭戎马沙场,岂是尔等腐儒能知一二的?

孙总督振作精神,高声道:“前线虽然一时不得志,但李闯终究是将死之贼,未必没有授首之日。皇太子殿下持节代天子亲征,随后便至,陕西一省上下,大小官吏,当奉皇太子令旨行事。”

“自该如此。”众官纷纷表态,心中却腾起不满。

有谁愿意头上突然来个婆婆,还是皇帝的儿子!无论是总督也好,钦差大臣也罢,只要是官员就不得不顾忌官场规矩和士林名望。陕西真是连遭厄运,先来了个不懂规矩的总督,又要来一个不是官场中人的太子,这日子还怎么过?唉,想来没有河南那些人的运气,皇太子连开封城都没进。

孙传庭见众人表态,不等回去重新召集地方官吏议事,便宣布道:“省中凡是诸生以上者,着令即日起赴省城听用,效力东宫。乡间城关壮丁一应征发,各府县当尽忠其是,备皇太子殿下驱用。”

众人闻言,纷纷叫苦:这孙刮皮还要再刮一回陕西啊!(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