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金鳞开 > 一一六 男儿赌胜马蹄下(二)

金鳞开 一一六 男儿赌胜马蹄下(二)

作者:美味罗宋汤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0:39:48 来源:蚂蚁文学

“吓!在汝州城里的是皇太子?”刘宗敏的大嗓门震得整个营帐抖了三抖。

他一早被探马叫醒,知道是紧急军情,却没想到是如此重要的一个消息。原本就在汝州城与白沙粮库之间犹豫未决,如今汝州城在平衡上又加了重重一枚砝码。

作为李自成的左膀右臂,两位权将军之一,刘宗敏历来是李自成手里的铁锤,但凡有硬仗大杖肯定少不了他的刘字大旗。一者是他的确能力出众,忠心耿耿,二者也是因为他善断果决,眼界开阔。

刘宗敏首先想到的并不是破城抓了皇太子,好加重自己在闯营里的分量。虽然如今一批小字辈的将领渐渐崭露头角,但都只能仰望他的旗帜。这位权将军首先想到的,是如今营里“招抚”、“列土”、“当皇帝”这三种思潮。

襄阳建制之后,越来越多的朱朝官绅加入了闯营,掌握了民事衙门。原本大家以为军粮无非“抢他娘”,如今看来光是靠抢远远不够,有时候还得按官面规矩来。所以这些人看似给原来的老闯营打下手,实际上说话分量却越来越重。正是这些人中有不少都希望能够招抚,继续过他们的安生日子。

支持列土封王专擅一地的,大多是早年间跟随李自成一起杀官造反的老伙计。如今势态变了,大家不像当年没饭吃。见识了朱朝达官贵人藩王公侯的奢靡生活,谁不想趁着还有一口气在,好好享享福?哪怕只是个百里候,也足够传之子孙了。若是继续打下去,老弟兄少不得还要折损一些,放在谁身上都不乐意。

就连李自成自己都说过几次:当皇帝得有那个命。而且是个劳碌命。看老朱家的那个小皇帝,自己一点主意都拿不了,手底下尽是唬弄他的人。还不如占块地,当个大家逍遥快活,就和当年大夏国和宋朝廷那般就好。

然而皇帝宝座终究散发着无比诱惑。还有一些原来朱朝的官绅,他们日夜都担惊受怕。深恐官兵破营,清算他们“从贼”之罪。这种恐惧发展到了极致,便是非得置朱朝于死地,立个新朝。等新朝定鼎,他们非但不用担心获罪,更是从龙功臣!

当然,营里也有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只想呼啸山林纵横天下,或是想以一己之力颠覆乾坤。这种人终究不多。也只是私下里过过嘴瘾罢了。

刘宗敏突然想到了顾君恩,那个书生来的不早不晚,初时也有过扭捏,后来却比谁都希望朱朝倒掉,一个劲地出主意,好像是掏不光的米缸子。还有牛金星,是闯营最早的军师,如同诸葛卧龙一般的人物。他也是力主元帅夺取天下,当个皇帝。

若是自己抓了皇太子。是要朝廷给个提督四省的总督?还是换个封王?或是杀了祭天?

无论是哪种,看似都不错。

刘宗敏摸着胡子,微微颌首,暗说:要不就去打汝州?

“报将军!”大帐之外探马奔驰而来:“汝阳县里增了兵,又有许多粮食、火药调入汝阳城,看来官军是要坚守了!”

刘宗敏身子前倾:“探清楚了没?到底有多少人马?”

“汝阳守军将近五千。汝州城只有两千!”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门外闯了进来,随之而来的是略显虚浮的脚步声。未经传报而能够擅闯中军大营的人物屈指可数,刘宗敏尚未抬头看到他的正脸,已经呼道:“牛先生怎么来了!”

来者正是李自成的谋主,牛金星。

“大元帅那边胜负已定。我也不用留在那边。”牛金星长着一张干瘦的黄脸,鼻头略带鹰勾,喜欢含着下颌抬眼看人,显得颇为阴沉。他解开身上披着的大氅,道:“我带了个人来,帮你指认皇太子,可不能让这肥羊跑了。”

“元帅知道了?”刘宗敏颇为意外。他也是刚才不久才得到的消息,而李自成派来的牛金星已经到了这里,看来早两日那边已经有了风闻。

“是京中的消息,”牛金星道,“也有汝州的内应通报,应该没错。”

原来如此……刘宗敏暗道。

“先生带了谁来?”刘宗敏问道。

“一个很熟悉皇太子的人。”牛金星自己在座上坐了,丝毫不客气:“这回只要打下汝州城,不怕他们演一出狸猫换太子。”

“人呢?”刘宗敏不喜欢文士卖关子,追问道。

“我马快,他还在后面。”牛金星抿了抿嘴:“有热茶么?来一碗。”

刘宗敏挥了挥手,命人去给牛金星倒茶。既然元帅有令,那也就省得纠结了,直接攻打汝州。不过汝阳在汝州西北,既然屯了重兵就得小心自己后路,还是得派出人马佯攻牵制。刘宗敏尚未走到地图前,脑中已经闪过了好几个手下将领的名号,以及各路兵马的调动路线。

……

“打仗就是个熟练活。”朱慈烺道:“多打几次,见识多了,水平就上去了。凡事预则立,只要有了预备,按部就班谁能打你个措手不及?兵法有云: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我军旗帜齐整,阵型堂皇,自然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陈德跟在朱慈烺身边,嘴里应道:“殿下所言甚是。”虽然口吻诚恳,但他的心却在东宫侍卫营的军容上。他知道这支侍卫营只是为了保护殿下的安全,好像在京师曾帮着兵马司和锦衣卫防制疫情,没上过战场。可这些兵卒军士身上又分明飘散出一股淡淡的血腥味,绝对是见过血的人。

莫非殿下找了一群悍匪当自己的侍卫?若是某些特立独行的督抚未必不可能,但皇太子是何等身份,怎么会冒这等风险?就算太子自己乐意,东宫僚属、朝中百官也不会让他如此胡来。

陈德从侍卫营的军容上回过神来,这才反应过来,刚才太子殿下是在表明自己的军事思想。他旋即应道:“殿下此言甚得兵法要旨。”这是点题套路。先捧一捧上司总是正确的。陈德想了想又道:“无论是戚武毅,还是俞武襄,都讲究堂堂之阵,可见用兵大家所见略同。”

戚继光与俞大猷时人称之为“俞龙戚虎”,是大明嘉靖的两位军神之一,与戚继光一样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他所编写的《兵法发微》、《广西选锋兵操法》、《大同镇兵车操法》都是朱慈烺案头的常备书。尤其是《操法》。在朱慈烺看来是更贴近于后世《操典》的规则性兵书。

“俞武襄的确也是不世出的名将。”朱慈烺矜持地赞了一声。依照当今这个社会的惯性,皇太子任何一句无心的褒贬都很可能成为盖棺定论,或是朝廷的风向,这让朱慈烺已经养成了谨言慎行的习惯。

尤其是俞大猷不同于戚继光。

戚继光一生没有污点,可以说是大明朝的高大全典型,能征善战会做人,最终毫无争议地晋升为民族英雄。俞大猷却曾因胡宗宪受到牵连,全靠时任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向严嵩行贿才得以释放。晚年更是起起落落,功高难赏。最终郁郁寡欢而卒,身后令名也不如戚继光那般振聋发聩。

“却如殿下所言,”陈德微微摇头道,“可惜当世再难见俞龙戚虎这般的名将,否则如何能让跳梁小丑猖獗如斯。”

朱慈烺忍不住轻笑道:“就算是这二位名将死而复苏,也未必有扶大厦之将倾的本事。”

陈德不解地望向朱慈烺。

朱慈烺顿了顿,道:“无论戚继光还是俞大猷,都以保家安民为己任。立意崇高。着眼自在大局。然而我朝以文御武,如胡宗宪、谭纶那般能容得下他们的督抚却极少见。”说到这里。朱慈烺脑中将崇祯以来的督抚纷纷过了一遍,发现唯一一个还算上得了台面的却是投降了满清的洪承畴。

至于孙传庭虽也是能吏,但要说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他还有些不够格——从富户豪门挖银子,必须要做得干净不让人说闲话,否则就是饮鸩止渴。自损根基。就如朱慈烺灭成国公满门,就算别人看出来又如何?有证据么?孙传庭“虐民”还未必是真的呢,却闹得满城风雨。

“还有则是,”朱慈烺岔开了话题,“谁说我朝再出不了龙虎之将呢?照我看。当年的大小曹若是有人点拨栽培,也未必不能成为一代名将。须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今时势更能造出英雄。”

陈德连声应是。

吴伟业跟在后面,对于太子与陈德之间的论兵并无半点兴趣,只觉得今天巡阅军容实在无聊至极,就是看一群人手持兵杖左转右转,踏步走路,要不就索性站得跟木头似的动也不动。这只要是个人就能学会,又有什么用处?难道转着转着就把贼寇转死了?

直听到朱慈烺说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吴伟业耳中猛然一醒,恍如大夏天饮下了冰镇糖水,周身八万四千个毛孔纷纷吐出燥气,一身清爽。作为历史上开宗立派的大诗家,吴伟业对于诗文艺术的敏锐性绝不亚于朱慈烺对于管理制度的敏感。而朱慈烺无意中引出的句子,同样典出不凡,乃是乾隆三大家之中赵翼的名句。

在华夏之国,文山词海,能够流传后世的名家名句,有哪个是白给的?尤其清代虽是诗词大复兴,但后世的文学教育中仍旧以讽刺小说为主导,知名人物只点出了几个,赵翼能够置身其中,足以证明他的地位之高。

更何况吴伟业的七言歌行体对清人影响极大,被称为“梅村体”。就是“风骚数百年”的原创者赵翼,也深受吴伟业的影响,并评说吴诗:“以唐人格调写目前近事,宗派既正,词藻又丰,不得不为近代中之大家。”

这两人一前一后虽然隔了上百年,但绝对是真正的自己人。朱慈烺随口吐出的这么一句,果然引得吴梅村心中震撼,耳目一新,颇有诗中知音之感。他往日间只以为皇太子字写得不错,从不知道太子有诗文之好,如今听这随口吐出的一联,却非得数十年炼字熬句的功夫不可得,真乃神人!

“殿下,”吴梅村清了清喉咙,“江山一句格调既高,立意奔放而不见狂骄,真乃上佳之作,可有补全?”

朱慈烺是个实用主义者,对于诗词这种陶冶情操丰富语文课本的东西并不上心。他有心栽培陈德,正想听听这位少年游击对于用兵的看法和感悟,却被吴伟业扯到了诗词上,不由冷淡道:“忘了是哪里看来的古人诗句。”

当下没有无所不知的搜索引擎,读书真是靠机缘的事,即便是学富五车的榜眼郎也不敢说自己看过古今所有的诗集。吴伟业被太子泼了一盆冷水,很想追问到底是出自何人手笔,录于哪本诗集,但看看朱慈烺的冷脸,终究还是忍住了。

陈德看了一眼吴伟业,心中暗道:听说这位是皇榜高中的榜眼郎,又得太子殿下青睐一直跟在太子身边执笔,马匹功夫却是稀疏平常得紧呐。你既然是文人,就该帮太子殿下把文名传出去,哪有当面吹捧的?实在太不会做人。

“呵呵,末将实在是个粗人,给吴庶子这么一说,再细细回味,这两句话还真是……真是回味深远!”陈德跟着吴伟业的步伐奉承道。

谁知此言出口,皇太子殿下只是微冷的脸色登时就阴沉下来。

朱慈烺不悦道:“你年纪还轻,与其学戚继光,不如学俞武襄。”

陈德脸上的笑容一凝,心思如电,瞬间反应过来,羞愧得脸上通红如同滴血,双手紧握,指甲都刺进了肉里。

戚继光的操行可是远远不如俞大猷。

朱慈烺甩了甩手,走在前面,穿过一条甬道,便又是一个校场。刚进校场地界,就听到呜呜风声不绝。仔细去看,原来是一队枪兵正在演练,白蜡杆长枪只是前刺便发出了如此声响,可见操练的极佳。

提枪站在这队枪兵面前的,正是闵展炼。(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ps:发个大章,感谢大家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