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664章 大雷雨 二十二

崛起之第三帝国 第664章 大雷雨 二十二

作者:大罗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1:39:58 来源:蚂蚁文学

几乎就在同时,巨大的飞机马达轰鸣声也从天空中传来了!

原来沿着公路行驶的苏军车队是开灯前进的——维斯瓦河东岸的公路都被波兰人破坏了一番,路面弄得坑坑洼洼,还埋了许多地雷。而苏军工兵在清除地雷的过程中又造成了一些破坏,造成公路路况奇差无比,如果熄灯行驶估计得出许多车祸。而且就算熄灯了,也不等于天上的飞机找不着目标,因为就在公路附近还有党卫军波兰志愿兵和波兰人的游击队活动。他们只要用迫击炮打点照明弹、信号弹就能让天上的德国飞机找到目标。

所以弗拉索夫干脆让部队开灯前进,同时让车载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做好随时开火的准备。

另外,夜间和白天终究是不一样的。白天可以出动ju87俯冲轰炸机7和hs-129攻击机这样能低空作战的飞机,但是夜晚他们就很难出动了。

因此今晚飞来轰炸的只是do-217中型轰炸机,它们先扔下一串串照明弹,以便确定苏军车队的位置。而这些照明弹打下来,自然会打草惊蛇。早就练熟了长跑的雅科夫和罗科索夫斯基非常麻利的从嘎斯61汽车里面钻出去,一阵狂奔到了路边一个不知道是谁挖出来的大坑,一起跳了下去,里面还有一点泥水,不过两人都不在乎,只是趴在里面等着轰炸结束。

而此时从空中飞过的,除了12架前来投炸弹和传单的do-217之外,还有1架fw-189武装侦察机,接着照明弹和保障的光亮,用机载照相机好一阵猛拍,然后就往华沙而去了。

……

“目标是奥特沃茨克和……莱吉奥诺沃?”

华沙的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部里,由fw-189拍的照片已经冲洗出来送到了莫德尔面前。照片不仅有照明弹照亮的场面和轰炸的场面,而且还有之前苏军没有发现轰炸机群到来前开灯行军的场面。

参谋长阿尔图.施密特少将说:“车队不下20公里,估计最前面的车辆抵达的时候,最后面的车子都不一定出发。”

“每一路至少……3个苏联的机械化军!”莫德尔闭着眼睛估计了一下。“这样就是6个机械化军……估计在华沙森林正面还有3-4个步兵军。最多就是这点了,再要多的话,这几天时间根本开不过来。”

莫德尔的分析是根据华沙以西道路的通行能力为依据的。现在由布列斯特通往华沙的主要公路、铁路还没打通。因此苏军不大可能在7-8天时间内将超过10个军的兵力运动到华沙附近。

“他们的目标应该包抄我们的后方。”施密特分析道。

“不对,”莫德尔摇摇头,“是建立渡河的桥头堡。”

“一个桥头堡需要动用3个军?”

莫德尔一笑:“包抄我们的后路动用6个军怎么够?苏联人不会不知道我们德国装甲部队有多厉害的。”

“这倒也是,苏联的机械化军战斗力肯定还不如我们的装甲师,6个机械化军最多能打4个装甲师。”施密特思索了一番,“不过一旦让苏联人在奥特沃茨克和莱吉奥诺沃建立桥头堡,他们下一步就能动用更多的兵力包抄我们了。”

施密特建议道:“司令官,我们要不要派出党卫军第5师和重装甲营去对付渡河的苏军?”

“当然,”莫德尔点了点头,“让党卫军第5师,5个重装甲营,第2、第3、第4烟雾发射器团组成一个战役集群,由斯坦因纳上将指挥,去对付苏联人的北路军。”

斯坦因纳上将是武装党卫队上将,现在的党卫军第5“维京”师师长,由一个上将担任“维京”师的师长,也说明这个师在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中的分量了。

“那么南路呢?”施密特问,“南路谁去抵挡?”

“南路不管,”莫德尔说,“敞开大门,欢迎俄国人从南面向华沙进军!”

……

轰!轰!轰……

晚上10点30分,纳粹德国的炸弹准时落在了莫斯科人民的头顶上。同时,布置在莫斯科市各处的上千门高射炮也全部打响,给全城的无产阶级带去了无比的安全感。

不过在克里姆林宫一间地下室内办公的斯大林,却知道自己的这些高炮完全在浪费炮弹,它们是一架飞机都打不下来的。因为这些来袭的德国飞机都在10000米上空,绝大部分的高炮压根够不着,少数可以够得着的130高炮似乎也没什么准头,一连七八天都没打下过一架。

但是斯大林也没有向红空军主任和莫斯科防空部队司令员大发雷霆,因为每晚来袭的德国飞机就十几架,除了扔下来几吨没有人相信的传单(除非斯大林被打败,否则无论说什么俄罗斯人都拥护斯大林)之外,就是二三十吨炸弹,根本造不成太大的伤亡。

而真正让斯大林有点心疼的是德国人对巴统炼油厂和巴库油田的连日轰炸。苏联最重要的炼油厂和油田现在蒙受了相当大的损失,巴统炼油厂基本上停产了,油田的情况好一些,也减产了30左右。

不过,德国人自己的基尔库克大油田和胡齐斯坦大油田同样损失惨重。根据轰炸机拍的照片分析,这两座油田至少要减产70以上。

当然,轰炸基尔库克和胡齐斯坦两大油田的代价也是惊人的。苏联和美国一共组织了3次大轰炸,累计损失的飞机总数超过900架!其中苏联的2个远程轰炸航空师的折损率高达65,失去了300余架佩-8、叶-2和米格-5。

因此,对基尔库克和胡齐斯坦的大轰炸仅仅进行了3次,就再也没有力量进行第4次了。

而且,德国在基尔库克和胡齐斯坦大油田防空战中显示出的巨大优势,也让美英领导人感到恐惧,还以此为理由拒绝了苏联提出的继续轰炸这两座大油田的要求——3次大轰炸就损失了700余架b-17和p51,失去了超过5000名机组成员,就是强大的美帝都受不了!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