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君子岳大掌门 > 第三百四十一章 训帝(两章合一章)

岳不群面无表情的问道:“皇上乃是万民之主,草民不过是区区布衣,亦不过是皇上治下的万众庶民之一,天地君亲师,庶民见了君王,岂有不跪之礼。qiuyelou草民欲要大礼拜见,皇上为何要阻止草民见礼。”

正德帝面上的红潮这才稍稍的退去,强笑道:“岳师父这是说的什么话,民间亦有常言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此处又非是朝堂,也没有外人在场,又何需大礼拜见。厚照是在私下场合与岳师父见面,自然是只能论师徒,不可论君臣,厚照岂敢受到岳师父的大礼参拜。”

“那个,先前厚照无礼,没能提前拜见岳师父,这的确是厚照的不是。因为厚照一直担心会遭到岳师父的责罚,所以才故作轻松的假装没有瞧见岳师父。厚照表面上是在看景,可心底里却忐忑的很呢。哦……有这么多外人啊。岳师父乃是朕的师父,行常礼即可,又岂能与其他的贱民相同。”

众人听了,心下直瘪嘴,现在才瞧见有外人在,这眼神可真够好的。

可岳不群听到“贱民”二字时,份外觉得有些刺耳,于是朝着一边走去,正德帝忙跟了上来。

直到远离他人时,才出言问道:“皇上可还记得初见岳某时,岳某所说的言语。”

正德帝长舒了口气,应道:“朕如何不记得,师父曾引用孟子之言说过,厚照把师父当师付,师父只当自己是臣子,将就着随意教教厚照。厚照把师父当师傅,师父只当自已是老师,视情况的挑捡教谕厚照。厚照若是把师父当师父,师父就把自己当亚父,全身心的教育厚照。这些年来,厚照做到了,所以师父也做到了。”

说完,正德帝深深的行了一个大礼,说道:“朱厚照拜见师父,感谢师父对厚照多年来精心的教导之恩。”

岳不群心中高兴,可还是从刚才的称呼中,感觉到正德帝对自己有些淡淡疏离感。

才刚刚两年的时间,当初亲如父子的师徒俩,就有了一点疏离感。

此未必是正德帝自身的原因,更多的还是满朝文武与后宫太监的奉承,最重要的是绝对权力所带来的腐朽,让正德帝有些自以为是的自大自傲。可见皇权与他人的奉承有多么的害人了。

正德帝终是弘治帝的儿子,虽然有许多独生子的毛病缺点在,可是在待人接物方面也算是平易近人,没有太大的架子与脾气。

岳不群对正德帝十分的期望,曾经花在他身上的心血有很多,教授的东西亦有许多,包括许多超前意识的学识。

不求他能有多么的英明神武,只求他能做好自己的本份,当皇帝能当的好一点,对天下的老百姓好点,这也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他照样驱走了两大贤臣刘健与谢迁,重用刘谨等八虎宦官与钱宁。

甚至还把多年后才出现的,“总督天下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的名头给弄出来了。

这般贪玩好耍的性子,不是与历史上的一致吗?本想叫来好好的训斥一顿,给他倒倒冷水。qiuyelou

但思及他的身份已然不同,是一国之主了。而且也算是成年人,不能再以从前那种对待未成年人的严格斥责。

于是,岳不群说道:“孟子之言多禁语,这本是孟子对于君王的一种美好的愿望与要求,但自宋代之后,君王与臣工的身份相差越来越远,更有君王对臣工视作牛马,想杀就杀。至使臣工对于君王也不是以心相待,而是以厉害关系相待。暗地里更是数不清的阴谋算计与坑害,把大明坑害的不浅。所以大明自立国之初,便埋下了不少的亡国之祸,到此时已经变得越来越危险。”

“当年正统皇帝的经历,就是因为上几代皇帝的遗祸,才遭至异心文臣的坑害。幸好有于忠肃的力挽狂澜,才使得大明继续生存下来。孝宗陛下时,这点就做的很好,在孝宗一朝时,皇帝与臣工的关系大大缓和了,因此才有了孝宗中兴的评语。这些在我前年与你告别时,曾经有提到过。却不是我初见皇上时所说的言语。”

此言隐隐影射到了朱元璋,当时的正德帝知道岳不群就事论事,对朱元璋并非有什么意见。

平日里,反而对朱元璋大加的赞誉,认为朱元璋是自有朝代以来,唯一一个雄才伟略,爱民敬民护民的好皇帝。

他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回复汉民族的社稷。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皇帝之位乃是从鞑虏手中所得,得国之正,比之历朝历代都要来得正统正规。远不似此时的腐儒文人大臣们看法,认为朱元璋的出生太低,不配为帝。

岳不群可把朱元璋捧得比各朝的开国皇帝都高,却又不是当纯的拍马屁。岳不群的理由充足,条理分明,虽然看法不同,却也十分站得住脚。

于是得到孝宗皇帝的欢心,并重新在史书中加上一笔。“太祖皇帝复兴神州之衣冠、礼制、宗法与文明,功莫大焉。彼不为帝,何人可为也。”

正德帝疑惑的问道:“不知师父所指的是何事,厚照一时不明。还请师父指点。”

岳不群说道:“是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我当时问还是太子时的皇上你,要如何认识此语。”

正德一愣,顿时不说话了。因为当时的他与今日说的一样,认为百姓是贱民,有何可称之为贵。

岳不群当时对正德说了一大通,最终说道:“国初,太祖皇帝认为孟子不配为圣,于是将其迁出了圣庙。可是孟子所言未必不真,其所言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此是天下万民所有有识之人的共识。唐代的太宗皇帝,亦常自说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是已即使以太祖皇帝之能,也最终不得不屈服,重新将孟子请回了圣庙。你身为大明的太子,就不能不牢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万勿自尊自大,将他们视作犬马贱民,而不屑一顾。要知大明朱家的帝位虽是太祖皇帝打下来的,可朝庭政权的稳固于否,却是来自于万民。若不重视他们的需求,必将被万民所弃,从而失去帝位,甚至有族亡之危。”

正德帝若有所思,做了皇帝后自然与做太子时的想法见解不同了,连声应道:“是,是,厚照错了,厚照谨守师命。要将天下的万民,当成是自已的亲人子女,而不是贱民。”

岳不群摇摇头,正德帝从小在万人呵护、奉承中长大,从未遭遇到挫折,亦未享受过困苦的生活。

对道理的明白是一回事,可是对道理的深刻理解与对生活的感触就又是一回事了。

想要真正的理解,还需时间的打磨啊。

岳不群没有继续追究,此时不懂,就是不懂,多说并无益处。只有等时间来教育他了。

于是岳不群另问道:“你不在京城好好的当你的皇帝,处理全国各地上奏的要务,却跑来太湖捉什么匪?强抢锦衣卫与捕快的活儿,这又是为何?还取了个‘总督天下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的名儿,皇帝不当,却当将军?行为如此的怪诞,哪似人君之样。”

正德帝小脸一红,糯糯地解释道:“此事另有原因,在京时,厚照常闻江南的军将兵卒无能,而大臣们对此情况又语焉不详。此次来南京,主要就是想看看南京的军将兵卒士气,与对战阵的熟练程度,是否可堪一用。今日之事,纯属是在太湖会操时,无意中得知太湖中有大盗。上千人马的追捕,却被伤了上百围捕的军卒捕快。所以厚照才一时兴起,转道前来会剿。不想却打扰了师父您的清修。对了,师父可是与这大盗有亲,厚照可下旨赦免了他。”

岳不群沉吟道:“他倒是与我无亲,只是他救了我的一位旧友罢了。不过这所谓的大盗,亦是官逼民反,为了自身的性命,不得不心生反抗之举。赦免了亦可,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就把他们一家老小流放三千里,流放到云南之地去吧,让他们一世都难以归乡,以作承戒。”

正德帝点头说道:“师父公正无私,厚照佩服。”

岳不群老脸烧红,可是面皮太厚,倒也看不出什么。又问道:“看过南京军将士卒的战力,结果如何?”

正德帝赞道:“这两万的江浙水军,气势极盛,战法不乱,倒也不差。”

岳不群摇了摇头,说道:“江南的水军向来不弱,弱的是陆上之军。江南三、四十万的陆上之军,可用的不过十分之一罢了。”

正德帝一惊,问道:“果真如此?”

岳不群说道:“江南之地久不闻战事,自宣宗朝后,几乎从未举行过大型的操练。特别是在英宗与宪宗两朝时,经历了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四朝皇帝的压迫,贪腐的文武大臣们暴发式的活跃起来。克扣军饷、谎报军员是为常态,不堪将领们欺压与压榨的重负,兵卒、军户大量逃亡的现象司空见惯,江南之军事不断的遭到败坏。若非孝宗陛下的英明,江南之地还保不住这十分之一的战力呢。”

正德帝惊噩的问道:“真的如此?”

岳不群说道:“你以为呢?史书中记载,当年土木堡之变时,二十万大军却被四万蒙鞑击败,这是英宗陛下、王振的糊涂无能?不,只看‘帝令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率兵断后,以掩护撤退。结果,二人全军覆没。帝又令成国公朱勇等率骑三万前去阻击,朱勇等冒险进军至鹞儿岭,陷入瓦剌重围,虽然英勇奋战,但寡不敌众,三万军队全部覆没。’”

“也先总共不过才四万骑兵,对战吴克忠、吴克勤的断后之兵,与朱勇的三万骑兵,竟然有‘重围,寡不敌众’的字眼。可知当时的谎报军员有多严重了,只怕那所谓的二十万大军,能有五、六万就不错了。更何况大军一路都在大明境内行军,太祖、成祖朝时,在各地兴建的粮仓、义仓、承平仓的粮食哪去了?还不是遭到各地文武官员的贪污变卖,至使大军无粮可食,最终也因无粮而使得全军覆没。“

“当初,英宗陛下的失败,是因为他初掌政事,对此毫不知情罢了。而那王振虽然知道一点,却没想过官军会烂的这么彻底。若不然,后来英宗陛下为何会为王振立庙祭祀。是因为他知道,土木堡之败,罪不在王振。皇上还记得孝宗陛下时,弘治十三年的那战么?我奉命前往京营挑选勇士,十余万京营大军只挑出了一千五百骑擅骑战的精卒。虽然当时我的要求高了点,但也可从中知晓一点京营的腐朽了。”

正德帝呆呆的问道:“如此说来,大明号称有三百万大军,其中能用的不过才三十万。”

岳不群说道:“若是守城的话,或有五十万人可用,但出战的话可能不足十万人。”

正德帝倒抽了一口冷气,说道:“难怪师父在两年前离京时,曾对我说的十件要事,第一要事便是‘淘劣卒,汰劣将,清军屯,整军备,操新法。’。”

岳不群点头道:“不错,此事若是能在三年内完成,我就十分欢喜了。因为接下来的九事,会危及到皇上的帝位。而皇帝帝位的稳定于否,在于手中之军力是否强大。只要有大量的强军在手,再善待天下的亿万百姓,那帝位便可以坐得稳稳当当的。不用太过在意其他的人。只要以对国家、百姓有利的方式执政便可。”

正德帝说道:“可杨师傅总说,要善待文人,远离武夫。只有文人才能帮助我稳定天下……”

正德帝口中的杨师傅,便是历史中有名的杨廷和杨大首辅了。

杨廷和是岳不群当年的同事,比岳不群还小五、六岁,是最正统的三榜进士出身,与岳不群共同教导身为太子的正德帝。

岳不群主教各种各样的杂学,杨廷和则教正统的儒学。

那杨廷和是古板的道学家,向来与岳不群这不守古代规矩的人不合,对岳不群的学说更是嗤之以鼻。

曾几次三番的要求弘治帝驱走岳不群,可惜弘治帝认为岳不群的学说于国有大用,所以并没有得惩。

正德帝对杨廷和也十分的尊重信任,是以今年已经让杨廷和入阁,升为东阁大学士了。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