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荒野时代 > 第四十二章 烧炭打耒

荒野时代 第四十二章 烧炭打耒

作者:烟竹海棠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6-22 02:32: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再次,要将柴砍成一样长短。

这个简单,就是在窑里码放木柴时整齐,在搬运木炭时方便。木柴砍好之后,就是将木柴码放进窑里。

这里也有很多讲究,有两种码的方法,一种是将木柴码放成井字型,另一种是将所有的木柴顺着进风等方向码放,木柴与木柴之间不能挨着挨着地放,要留有一根木柴大小的距离,这两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为在木柴之间留有一定空隙,便于进风将木柴烧透、全面碳化。

因为将木柴碳化的不是直接的明火,而是烧得滚烫的热空气,所以需要将烧炭的木柴与烧火的木柴用墙分开,墙的做法跟烧陶器差不多,墙上留上一些窟窿,以便火尾子和热空气能进去。

做完这些后,就是在外面堆放烧火的干木柴了。

干木柴放好后,就是做窑门,做法也是跟烧陶器一样的,留送柴口和进风口。

烧炭时间长短看放柴量而定,这炉窑放的柴很多,就烧的时间长一些,估计要四到五天。

烧炭跟烧陶器不一样,烧陶器要一直有人烧火,不断地往窑里送柴,而烧炭则只需要在头天和第二天烧火,到第三天的时候,里面烧炭的木柴的水分已经全部蒸发完,变得非常干燥,温度也很高,随时有可能接火,一旦接火后,外面烧火的地方就不需要再送柴,只等到里面的木柴自行烧透就行了。

烧透与否,也需要经验把握,因为窑里面特别是最里层的木柴烧得怎么样外面无法看见,更无法把握,只能凭感觉。

一旦感觉最里面的木柴烧透接近全部碳化,就可以封窑了,没有碳化的部分就让窑里的余温慢慢碳化就行了。

不过即使经验再丰富的师傅,也不可能把一窑的木柴全部完完整整地烧成炭,因为火是从外面往里面烧的,外面的木柴已经烧透,但此时里面的可能还未完全接火,而等里面的木柴烧得差不多,而外面的木柴可能已经烧过从炭变成灰了。

闷了两天后,父亲打开了窑门。

一炉木柴烧出来,有六七成的烧成了炭,还有的烧过变成了灰,还有的一小部分还是烧焦的木柴。

虽然没有全部烧好,但总体还不错,大家都很满意。

随后又烧了四五窑木炭,在院子里放了一堆,另外把家里的一间房子也堆满了。

原来计划做石磨的,看样子是做不成了。

很显然,没有工具。做石磨必须要有錾子,没錾子靠别的方法比如用斧头敲打、石头对石头互磨是做不成的,不过用钢钎也可以的,不过他们带来的钢钎太长了,需要弄短到三四掌长。

这样还不行,即使把钢钎弄短了,由于錾子打石头是一项硬活,很费錾子,一个石磨没有两三根錾子是做不下来的,那这样的话,几根钢钎全报销了,以后如果有用钢钎的地方尤其是夜晚站岗防动物就少了一个好工具。

思来想去,父亲决定不用这个方法做石磨。

突然,父亲想到一个好办法,不做石磨,可以做木磨啊,还可以借用小河里的水力。

木磨在农家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就是耒子。

耒子的样子跟石磨差不多,只不过耒子是用木头做的,块头大很多,几乎是石磨的三四个那么大,区别在石磨的上页磨盘和下页磨盘都是一整块石头,而耒子则是用一小块小块的硬木头做成的,结构要复杂得多。

父亲和孩子们先砍来很多金木,去皮之后用斧头砍削成木板样,放在火堆旁边烘干。

金木木质很硬,非常耐磨,这种木头晾干后,木质很稳定,遇到干燥一般不会裂口,短时间遇水也不会发胀,是做耒子等常用固定类家具的好材料,不过不适合用于做经常搬动的那种家具,木质很硬也很重,搬动不易。

这些金木是拼接起来做磨盘用的,金木准备好后,就需要准备中间的转轴的材料了。

转轴由于承担更大的离心力,需要更坚硬的木材来做,那就是王栗桠,这种木材中间成黄色,年岁长的木材颜色稍深,呈淡淡的橘黄色,非常好看。

制作转轴的材料粗细看磨盘大小而定,磨盘大的话,转轴也就相应大一些,磨盘小的话,转轴就小一些,具体不好把握,如果太小了,转速快了,或者磨盘的重量导致转轴有可能折断,如果转轴太大了,推起磨来又非常费劲,这也是个经验活。等木材都准备好了,晾干了,父亲就和孩子们一起做耒子了。

他们首先用烧红的钢钎在转轴木料上分两层烧烫出很多小而深的洞,每一层洞眼均匀分布,共有十二个。

然后,将削成大小刚好的金木条插入这些小洞,再在金木条上横向紧扣木条,如此密密麻麻的纵横交错。

木头与木头用阴阳交错法扣在一起,很牢靠。这样做好了一层后,又做另一层,只不过另一层无须连接在转轴上,只要有一层转动就行了。

这两页磨盘做好,紧接着在下面做了一个盛磨出来的粉面的圆盘,圆盘周围略略翘起,随后就要做水里传动装置了。

他们在转轴的下部斜斜地装上了四扇像大鸟羽毛的叶片,在叶片穿过转轴的对面,用木销子扣好,这样叶片在水的强大压力下就不会掉了。

做好耒子,就要修水坝,做导流槽了。

他们将小河的水用一堵简单的石头修了一个水坝,说水坝简单是因为在雨季的时候要随时能扒开行洪,将水坝里已经太高水位的一部分水用一条明渠引导到旁边,在合适的地方修垒一个漏斗似的下沉石洞,这个漏斗要经得住耒子的压力和水流的冲击力,必须非常牢靠。

河水从导流渠流进耒子下方的石洞,带动叶片旋转。

非要用导流渠将河水导流过来,主要是防止雨季洪水将耒子冲坏,雨水将耒子泡坏。这些工作做好后,就需要在耒子上方盖一个凉亭似的房子,这样的话,即使下雨也能磨粉。

耒子做好后,大家兴奋地实验了一次,但效果不太好,水量有效不够,导致转速不匀,力量不大,磨出来苞谷粒不均匀,很多都还没形成粉面。

此后,父亲又进行了多次改进调整,终于正常运转了,一上午就将差不多一半的苞谷磨成了苞谷面,这样大家不仅可以吃苞谷糊,还能用苞谷面做馒头吃,增加一些饮食花样,为平淡的山间生活增添一些色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