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荒野时代 > 第124章 四方敬仰

荒野时代 第124章 四方敬仰

作者:烟竹海棠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6-22 02:32: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老家紫烟坪,大儿子回去跟长辈们商量了一个规矩,以后凡是西言家子弟,不分男女,都要用至少一半的时间在学堂里上学,一半的时间帮家里干活、了解生业,同时还要听外面几个驻点负责人讲课,讲外面的世界和生意的情况,让他们从小就与山外面的世界连同,不产生陌生感,做到学以致用,教学相长。

在每年冬天最冷的时候和暑天最热的时候,大儿子还安排这些学生专门进一趟城,住在黔城会馆或者悦来客栈,去体验一下城市生活,并拿一块金子去做生意,赚不了一块金子就不许回家,也就是说要把一块金子变成两块金子。

他的这些思想,跟数千年后的教育竟然不谋而合,可谓先见之明。

而那时的绝大对数就教育,都只是死板的教书,不是育人,而是毁人,学生学了一辈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能走当官考举一条独木桥,而西言家的孩子们出来,不仅能作为文能戏文,武能经商,两步荒废,把一个家业治理的井井有条,四方敬仰,十方效仿。

当然话虽如此,但过程及其艰难。

而大儿子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婺江这边,不仅因为婺江是自己家乡府尊所在地,更是因为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非常看好冯府尊的官箴,认为他很有可能升任本省府台,如果自己给他一臂之力,说不定就能成功,到时候,冯府尊的成功之日,也即是自己西言家的成功之日。

大儿子在婺江的生意成功站稳脚跟之后,不是把大把大把的金钱送回紫烟坪像老地主一样存放起来,而是转交给官府,用于兴办地方事业,并带动了一批商人积极向官府靠拢。主动为地方官分忧解愁,把个地方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时传为佳话。

经过几年的治理,婺江府作为一个边陲地方。不仅没要朝廷的一分金钱来安抚百姓、巩固城池,反而向朝廷上缴了无数的金子,此举深得正被各地催粮催饷战报弄得焦头烂额的朝廷喜欢,上上下下都说冯府尊玉刚心念朝廷、公忠体国。

这年冬天,冯府尊神神秘秘地差人来到黔城会馆。邀请大儿子过府一叙。

大儿子不知道他是什么事情,问管家,管家也说不知道,直说府尊老爷看起来高兴得很,似乎有什么喜事。

大儿子心说,既然是喜事,那自己就得有所预备,不能空着手去,就让管家在外稍等片刻,他略微收拾一下就走。

因为这么些年来。管家深知大儿子与府尊老爷已经融为一体,相互支持,相互抬举,才有了大家的今天的喜人局面。

想去想来,大儿子觉得实在没什么可以拿的出手的,至于金钱,这些年他已经不知向府尊大人本人和官府,或公或私的名义,送了不知多少钱了,再送钱也不会引起府尊大人的格外欢喜。

虽然刚才管家不肯说是什么事情。不过从他那欲言还休、欲遮还露的样子看,八成是要出任省城巡抚或者总督之职,这将是自己整个西言家族飞黄腾达、大展宏图的良好时机,自己送的礼决不能俗了。更不能轻了。

一直到管家在外面催了三次,他才想好给冯府尊送个什么礼物。

这么些年来,他跟冯府尊交往甚深,冯玉刚好几次要双方以兄弟相称,可是大儿子坚决不肯,他觉得官就是官。民就市民,官民之间最坏的就是等级,而维系社会秩序的最好的也就是社会等级,有了等级才不会乱套,有了等级各个层级的人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才不会胡思乱想、异想天开、搅乱天下生业。

所以他一直以来都尊陈玉刚为冯府尊,即便有时候处的高兴,也只是简略了“冯”字,而称“府尊”。

他知道,有了规矩,分了长幼,疏于利益,这样的关系才能走得长远,否则经不起风催雨打的。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一定非要有礼物才好,礼物只是个敲门砖,当关系到一定地步的时候,礼物还会显得生分,无形中拉开了距离。

所以,大儿子觉得今天自己去分享冯府尊的喜悦,自己的参与和分享,就是送给府尊最大的礼物。

跟着师爷一路走,一路琢磨着见面了该说些什么话,如何恰如其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要不要自己主动说,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自己不能主动说,要等到府尊说的时候,自己才慢慢跟上他的思路,这样显得自己就不是那么急功近利,也不会让人觉得自己是有预谋的。

就这样,没过多久,他们就来到了府尊门口。

看门的兵丁都是常见他的,这么些年也得了他不少的好处,老远就跟他打招呼,“大爷,早!”“爷,您来了啊!”

要不是知道内情的人,听到别人叫他“大爷”,还以为他有多老呢。

其实大家知道,因为我们一直叫他大儿子,所以在这些下层人群中有些就直接叫他大爷,以显尊称,而这哪里是尊称啊,是一种调侃,不过既然已经叫开了,大儿子也就不再去管他,随他们叫,反正不管怎么样自己也成爷了。

今天有重大事情,大儿子也顾不上跟他们嬉笑,平日里见了这些门神,他都要逗他们几句的。

进得门来,冯府尊早已排好宴席,等候在中厅大堂。

刚刚落座,就有小丫鬟递上热气腾腾的毛巾擦手,接着又是涮口的水杯子和盐茶,一应俱全。收拾好了以后,府尊就让师爷把其他所有人都打发走,偌大的一个厅堂只留下他们三个人说话。

“你是不是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冯府尊首先开口,就步入正题。“什么风声?”大儿子明知故问。

“你老弟多年了还是这么稳重。好了,不跟你兜圈子了。昨天夜里,我接到了朝廷宪报,督促我即刻启程府省桓赴任巡抚之职。”冯府尊似乎早已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一口气把情况说了。

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接着又慢腾腾地说。“署理总督。”

其实这早已在大儿子的意料之内,而且这个消息也早有省桓,乃至朝廷方面的人通过私人书信告诉他了,只不过他的消息比冯府尊。不如今已是冯总督,早了半天而已。大儿子待冯总督话音刚落,当即就拜倒在地,“请总督老爷,受小民西言一拜!”

大儿子知道。老爷们越是对你亲近的时候,你越不能放肆,越要分清自己几斤几两,越不能腆着脸也要去表达亲近,还真以为那就是真感情,如果做了,那就是大不敬,就是不知轻重,不知远近,老爷们可以对你表示亲近。那是人家的老爷之风,如果你也要腆着脸去表达亲近,那就是你不知天高地厚,胡乱攀咬。

这一点,早已在官商两界摸爬滚打多年的大儿子,心里知道得太清楚了。

老爷用你,是看得起你,不用你,那是人家的本分,千万别存非分之想。即便他们两个关系套绞多年,难分你我,也是要有官民之分的,否则人家费尽心思升官干什么?

果然。冯玉刚哈哈一笑,爽朗地说,“老弟呀,你这是干什么呀,快起来!快起来!”

说罢,双手虚抬。示意大儿子自己站起来,而不是正要去扶他。此时的玉刚正是意气风发,雄才伟略,正图一一大展,满眼子都是上人以后的喜悦,早已把多年的关系抛却到了脑后。

这一点,跟大儿子估计的情况差不多。

想到这里,大儿子朗声说道:“恭喜老爷高升总督,贺喜老爷前途似锦!”

玉刚似乎意识到自己刚才有点失态,连忙说,“你我兄弟,怎么说得这样见外之话?愚兄能有今天,跟老弟你的帮衬是分不开的,这点玉刚心里有数。今天请你过府议事,一来是在第一时间向老弟通报这件事,毕竟也是你我兄弟辛苦打拼这么多年的一个成果吧,开心的事要分享,二来则是跟老弟商量,玉刚有意请西言兄一同赴任,在省桓再助玉刚一臂之力,你我共同把三江四水治理出一个模样来。报效朝廷的知遇之恩。”

他说这话时,双拳朝天一拱,情真意切,满眼泪光,远不是刚才的意气风发和傲慢之色,毕竟是在官场打磨多年的干吏,基本素质还是有的。

大儿子看他说到了正事,这也正是自己多年孜孜以求的结果,此时骤然来临,虽然早有思想准备,可是当这一切真正来到的时候,却是感慨万分,不禁唏嘘,顿时滴泪交加,泣不成声,“西言得有今日之小进,全赖您的关照,这点不管走到天涯何地,西言不敢有半分淡忘。”

大儿子哽咽了一声,接着又说,“按说,以西言的小才,维持目前局面,服务百万黎民,已属为难,何堪省桓大任啊。不过,不管老爷高升到哪里,西言永远是您治下一小民,于公于私,随时供您驱使。”

大儿子这几句话说得入情入理,情真意切,令玉刚耸然动容,“你我兄弟,何来此分野之话,你的难处我知道。这么些年,你已经习惯了在这片地方生业,猛然换一个地方可能会有诸多不便,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也不是件容易之事。”

玉刚见两人光说了话了,于是从圆桌上拿起一双公筷,夹了一块里脊肉放到大儿子面前的小碟子里,认真的说,“再有,省桓比不得这府州小地,那里的人见得世面多,刁民蛮夫,三教九流,上勾下连,关系错综复杂,肯定比这里要复杂千百倍,开创一番事业也不是一件易事。这些我都有考虑,不过只要你我兄弟同心,必能有所成功。”

大儿子见他说得动情,自己也就不好意思再扳档,遂满满端起杯中酒,概然说:“中堂如此厚爱,西言还有什么难处呢。干!”

“干!”

“干!”

三只酒杯碰在一起,满满的都是心意。

说话间,大儿子对冯玉刚的称呼,已自然地转成了“中堂”,因为按照朝廷体制,署理总督之职,管辖几省或一个重要省份之地,即可称呼“中堂”,与军机大臣同列天班,为天子股肱近臣。

刚才说话之时,师爷孙启秀一直没说话,见大儿子虽为一介商人,且出生山乡,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但说话得体,善于把握大局,并第一个对玉刚叫出了“中堂”的称呼,真可谓人中龙凤,以后还得加紧巴结,否则自己地位有可能不保。

前面他也没找到说话的空隙,见这是个话空,就插言说了几句话,以显示自己的存在,而他对玉刚的称呼则是“老爷”,牢牢把握住自己与东家玉刚的主从关系,似乎要比大儿子与玉刚民官关系要更牢靠一些。

见事情已经谈妥,考虑到克日就要赴省桓就任,这个消息即刻也会传遍全省、乃至全国各地,说不定现在门外已经挤满了要庆贺的人群,大儿子略吃几杯之后,就停箸不举,静静地看着玉刚。

略一停顿,玉刚也明白了大儿子的意思,就抱歉地说,“人在官场,身不由己,这些烦心事、泼烦事还得做。”

接着他又似乎有所感触地说,“锦上添花,人人会,雪中送炭,就未必喽。”

洗手、擦脸、涮口之后,大儿子急匆匆从府门出来,门口果然已经等了很多人,提了大包小盒,看样子都是来送礼践行的,有些人大儿子也熟悉,互相打了声招呼,就赶紧走人,免得人多了看见不好。

走远了以后,大儿子心里突然莫名其妙地悲哀起来,前些年自己不也跟这些人一样吗,站在府苑满口期期艾艾、结结巴巴、抖抖擞擞,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没有一点把握,就像是寒风中的一束小草一样,只能风吹两边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