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百工匠心 > 第275章 下笔犹如人

百工匠心 第275章 下笔犹如人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04:05:10 来源:蚂蚁文学

南宋时期,用笔更为流利放纵,布景更趋于简略,人物笔简意到,出现了“天水空,剩水残山”似的画面。这和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政治中心南移是分不开的。

被称为南宋四大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他们的画法各有特点,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采用截取山腰、山角、水云山色的构图形式,在经营位置上大体是相同的。

南宋时期,还有些作者描绘了新的题材,创造了新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例如:米友仁的水墨云山、扬无咎的墨笔梅花、梁楷的泼墨人物、郑所南的兰花等。在他们之前,这些题材和形式都是极为罕见的,如果有人说他收藏有唐代画家名款的梅花或兰花,那是值得怀疑的。

这个时期有一部分画家,已将简单的名款和年月款落在画幅中的树根或石坡等处。作者在画幅后部长题诗文的作品仍然极为少见。

元代的书法,基本上是继承古代名家的书体,变化不大,行书、楷书、草书居多,篆书、隶书是较少的。

赵孟?楷行草篆隶各种书体都写得很好,被当时和后世的许多人推崇仿效,影响很大。俞和、朱德润、詹僖、金琮等人都模仿赵的书体,而且写得很像。

元代的书体书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吴镇草书《心经》卷是用秃笔写的,如果用尖笔写的话,恐怕就写不成这种样子了。倪瓒的书法,写得比较瘦硬。我认为他是用硬笔写的,如果用长锋软笔,恐怕就写不成这种风格了。杨维祯的书法,我认为是用软笔写的。

元代是绘画史上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代,元代统治者废除了五代、两宋流传下来的画院制度,出现了许多墨山水、写意的梅兰竹石等所谓“四君子”画,以及以枯木竹石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而佛道人物画、花鸟画却逐渐减少了。

高克恭的山水画,钱选的青绿山水,被称为元代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对明清画坛产生较大的影响。

吴镇能书善画,用笔厚重,倪瓒的绘画,用笔枯干,布景清旷,李?专长画竹石,王渊的花鸟,构图和用笔比宋人简练得多,王绎专长画肖像,王振鹏、夏永的细笔楼台殿阁画出了元代的独特风格。这样精细工整的界画,唐宋时期是没有的,我们在明清时期的界画作品中,也没有见到过这种极其细腻的画法。

诗书画三结合这种形式的出现,是元代绘画的一大特点。这时绝大多数画家都已在作品上落款了:一部分作品有年月款、上下款及题诗。题诗或者说明这幅画的创作过程,或者说明这幅画的内容。这是不同于前代的一个特征。

元代写上款的格式多为平行式,如赵孟?《浴马图》卷题款“子昂为和之作”,这了被写成两行,两行的第一个字是平行的,所以被人们称为平行式。但它同时代中、后期及清代那种将上款写得高出下款一个字或两个字的落款格式有显著不同。

元代绘画趋向于水墨画较多,设色画逐渐减少,构图、用笔大多不再象宋代那样繁密、富丽、精工,而逐渐趋于简略。

元代书画的装潢形式仍然是轴、卷、册居多。质地以纸本居多,少数为绢本。元代的纨扇画页较少,均为绢本。元代后期,书轴就逐渐多起来了,如果有人声称自己藏有落上了唐、宋时期书画家名款的书轴,那是值得怀疑和否定的。

明代书法艺术在宋元书法的基础上又有变化和发展,楷、行、草、篆、隶各种书体都有。

明初的三宋和二沈代表了明初的一部分书法的风格。如宋克是以章草和晋唐小楷为基础形成自己风格的。又如明初永乐时的中书舍人沈度,用平正圆润的楷书为皇帝书写公文诏书,当时被称为“台阁体”他的这种写法,代表了明初台阁体的风格面貌。

明代早期,还有一种被称为“狂草”的书法,它是一种不按传统的草书法,而由个人随便挥写出来的草书,许多字不易辨认,如果你比较熟悉他所写的文章或诗词,还可以大略的念得下来,张骏、张弼等人的草书就属于这一类型。直到明代中后期,还仍然有许多人书写这种书体,说明了明代有书写狂划的习惯。宋元时期虽然有很多写草书的人,但却很少有人写狂草,所以说,这种狂草书体也体现出了时代书法的时代气息。

时代早期程南云的篆书,书法工整,篆法圆润,大多数写在引首纸上,单独地写成字条、字卷的我们还未见过。

时代中、后期的吴宽是专家苏轼书法的,不论是大字还是小字,一律都是苏体。当然,他的苏体字仅是形似而已,认真地细看起来,与苏轼的字有很大区别。沈周的大字小字都仿黄庭坚的书体,细看起来,也是只有形似,毕竟黄庭坚是黄庭坚,沈周还是沈周。

文徽明的小楷和行书都很精工,写成了自己的风格。他老年时写的大字,不论是字卷还是字条,都以写黄庭坚字体居多,体现出他写字的特点。王宠以写晋唐小楷为基础,但又有变化,董其昌书画成名以后,在清代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仍然有许多人学习他的字体和风格。

邢侗的书法在当时与董其昌齐名,被称为“南董北邢”,他的书法大多是临王羲之帖的草书,也有行书和楷书,但较少。王时敏的方正高装字形的隶书体,代表了明代隶书的风格体式。

时代永乐年间,国家又设立了画院,广征天下画士。明代早、中期的绘画,就形成了两个大的系统,即宫廷画家和自由发展的吴门画家。永乐到弘治时期,画院非常兴盛,画家人材辈出,画科题材广泛,画的风格面貌,大部分南宋画院,山水画追求马远、夏圭的面貌,花鸟画设色艳丽,颇为生动活泼。

时代画院体系的花岛画家,大多仿效古法而又有变化。林良的花鸟画用笔放纵,水墨淋漓。吕纪的花鸟画,大多富丽精工,色彩鲜艳。时代一院花鸟画家多是绢本作画,落款仅仅写几个字等等,用笔轻简略。

有些作伪者把明代院体画家作品的名款裁去,冒弃宋画骗人,这种情况曾屡见不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