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百工匠心 > 第260章 真真假假

百工匠心 第260章 真真假假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04:05:10 来源:蚂蚁文学

民国十二三年,大观斋从东晓市买来一块墨,才花三元钱,仔细看是块明代吴公度制作的墨,好墨要配好的盒子,又花二十多块钱配个雕漆盒,总共不到三十块钱的成本。

古墨的盒子刚配好,式古斋经理孙秋飄来大观斋闲坐,问赵佩斋:“四大爷!您买到什么好货啦?”赵佩斋拿出这块墨给他看。孙秋飄一看是块明代著名制墨人吴公度作的墨,随便问了问价钱。赵佩斋没加思索顺口说出六十块钱。”

孙秋驱心里想,乾隆时的好墨也值二百来块钱,吴公度明墨,他才要六十块钱,太便宜了。嘴里说:“咱们卖古玩的没有一口价咬死的,您再说个价,少多少钱不卖?”赵佩斋一皱眉头,感到要价少了,又不能反口,就一口咬定六十块,少了不卖。孙秋驵买下转手卖出三百六十元钱,赚了三百元钱。那时三百元钱能买一百五十袋“洋白面”(每袋22公斤),式古斋的一年“嚼谷”出来了。

范岐周讲完这段“漏货”的往事时说:“我们掌柜的用这事儿教育我们:‘说话要算数,明知吃亏,说话也不能来回拉抽屉。不然,以后人家无法跟我们做生意;说话要慎重,想好了再说。’谨言慎行,言而有信是我一生的信条,受益匪浅!”

作者问:“一万现洋是怎么回事?”

“九一八事变”时,赵佩斋七八十岁了,他的徒弟萧书农、李茂亭、李惠民、陈中孚、张云岩、范岐周都离开大观斋,有的开古玩铺,有的夹包做古玩生意去了.剩下二师兄何骥良独当一面,支撑着大观斋的门面。可是,何骥良染上吸毒嗜好,卖货钱不交柜。外边传出,大观斋赔本了,都让何骥良抽白面抽进去了!

东家文索的后代人找赵佩斋说:“大观斋这家买卖归您算了,白给您也行。可别再让我们往里搭钱,赔钱找东家,我们可没钱赔了。”

赵佩斋说:“岂有白给我的道理。光绪二十四年,你爹给我九千两银子;光绪二十七年又给了我三百两安家费。我经营了三十多年,每年赚钱都按股分给东家了。而今你要将买卖归我,我给你一万现洋,抵那九千三百两银子。三天后,你到我这里来取钱。”

徒弟们一听掌柜的说这话,认为他老糊涂了,大观斋哪里有这么多现钱,银行里从不存款。三天后从什么地方弄钱去?

三天后,大观斋客房的条案上摆满了现洋,整整一万元,一个不少!这钱从何而来?

原来,赵佩斋将大观斋每年赚的钱,年年按“东六伙四”分给东家赢利的百分之六十,剩下的除给徒弟工钱和日常开支外,统统换成银元,五十元一卷,用纸包好,放在坛子里,埋藏在地下。赵佩斋不相信钞票,不信任银行,有钱就这样存放。三十多年过后,他积攒了一万二千块现大洋,给了东家一万,还剩两千。

民国十四年赵佩斋去世了,他儿子跟何骥良一样也吸毒,老人留下的两千元很快花光了,又将大观斋的全部货底倒给了玉器行的林复贤。林复贤先后请来大观斋的门徒张云岩、王金声帮他经营,到了民国三十二年,大观斋这家老字号,在琉璃厂消失!

大观斋的第三代门人孙会元师兄,八十多岁了,今天仍担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委,继续在北京海关坚守岗位,不让中国有价值文物流落异国他乡。孙会元己是海内外闻名的陶瓷鉴定家,谦虚谨慎地工作着。

古字画中有摹仿之作,摹仿之作品有的难于鉴别,仿的比真的还好,只是摹仿者非名人也,而往昔特别讲究“名人字画”,今亦如此也。君不见一些碑文题字、匾额书写均请名望高、权势大的人,而其书法如何?则有目共睹矣!但能留传下来,人所共赏者,乃真正的书法艺术,非名声权势所能及也。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崇拜王羲之,学王羲之的笔法,后自成一家。但书法之圣乃王羲之,皇帝李世民之书法的艺术价值不低,但终不如王羲之高也。

韩懿轩听了秀才的指点,要专门摹仿名家,摹仿谁呢?当时名气大、书法好的唯有翁状元——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了。他的书法出众,又不断来琉璃厂,翁夫子的墨宝,古董商求之可得。韩懿轩从古董商手中借来翁同龢墨迹,先是照虎画猫,形像而神不像,毫无虎威。

他潜心揣摩,溯本求源,方知翁同龢书法乃集欧苏颜柳之大成,端庄而严硕,只学形似,则乱不了真。故而他临碑临帖下了工夫,特别是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日尚未出,他则出门买卖古旧纸,日落孤灯一盏,临摹碑帖,数年不綴。工夫不负有心人,摹仿翁同龢的字迹,真仿难辨矣。他还研究制作翁同龢之印章,自己动手刻制,也达到毫丝不错。

光绪二十年前后,韩懿轩写幅中堂,仿翁同龢字体抄录刘禹锡《陋室铭》拿给荣宝斋经理庄虎臣看。庄虎臣误认为是韩懿轩买古旧废纸中夹带出来的翁夫子墨宝,收下后进行了装裱。

翁同龢有逛琉璃厂的雅兴,有一次下朝后来到琉璃厂,先到清秘阁换下朝服,穿上便装,来到荣宝斋,荣宝斋经理庄虎臣侍候。翁夫子观赏近代书画家之作品,见有他书写的一幅中堂,便仔细看了看,又想了想:我没抄录过刘禹锡《陋室铭》,可是字却像是我写的,印章也不错,沉思良久,一语不发。

庄虎臣见翁夫子的神态皱眉而不悦,寻思到是不是翁夫子不愿将他的作品在商家陈列出售,有失其体统?故而言道,这是韩懿轩买古旧纸中,夹带来您的墨宝,只陈列不出售。

翁同龢说:这幅中堂很像是我写的,可我从不抄录《陋室铭》,此乃俗人鱼目混珠之作。摹仿得很相像,功底不浅。乾隆爷的御笔好多是别人代劳,今日难于分晓。我翁同龢从不请人代笔,今却有人摹仿我的笔体,在你荣宝斋这里冒充了!

庄虎臣听翁夫子这么一讲,将这幅中堂取下不再陈列,去找韩懿轩,问他这幅中堂是从哪里淘换的。韩懿轩说是他自己

写的,并当场泼墨又写一幅。庄虎臣十分惊讶,连说我目不识人,赞扬他的手笔高超。

庄虎臣与当朝士大夫交往,对文人学士的笔墨文章有所知晓,在琉璃厂这块地面上他是位人物。后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德国兵占据琉璃厂时,他出面维持地方。光绪二十七年,在大臣推荐保举下,光绪帝念他维持地方有功,赏给他一个七品官当。

光绪二十六年前,韩懿轩摹仿翁同龢和杨守敬的字迹,达到了真假难辨,假赛真的程度。他买卖古旧纸,也为南纸店书写仿翁同龢、仿杨守敬之作。自己又潜心研究书画家印章上之篆刻。

琉璃厂的古玩字画老行家讲:乾隆爷的字是他亲笔写的,还是他的那位代笔大臣写的,或是琉璃厂“阎御笔”仿的,现在的人是很难分清楚了。同样,翁同龢、杨守敬的字流传下来的有不少是韩懿轩仿的,谁又能分得清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