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百工匠心 > 第257章 同富贵难

百工匠心 第257章 同富贵难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04:05:10 来源:蚂蚁文学

贾腾云经营荣兴祥四十余载,不仅给东家赚了上百万元,还培育出长于鉴定明、清官窑瓷器的人才。他的徒弟谢蕴轩、栾静波、吉迎东、谢君忱、司仁甫、刘尊三、苏觐墀,都是民国时代鉴定明、清官窑瓷器在京、津、沪的出名人物。

民国初年,谢蕴轩领东在东四牌楼开韵宝斋古玩铺。这家古玩铺的东家是同治状元、礼部尚书徐邮的后裔徐星曙。他出资一万元,让谢蕴轩经营古玩,谢蕴轩将师弟栾静波、吉迎东从荣兴祥请了出来,师兄弟三人一起干。经营十几年,还没竞争过师傅贾腾云,买卖做不过荣兴祥。

民国十五年前后,谢蕴轩从某大监总管手中买了对乾隆官窑珐琅彩碗。是一对小碗,口径不到十四公分,而绘画非常工整,从画面上既能看出笔法,又能看出阴阳,出自如意馆名家之手笔,实属稀有难得之珍品。买价不高,才花一千二百大洋。谢蕴轩卖了五千元。

不久,便从荣兴祥传出风声说,这对珐琅彩碗卖了一万现大洋。由此引起师兄弟三人的矛盾,吵了起来,散了伙,韵宝斋关了张。

师兄们都出号了,贾腾云的小徙弟苏觐墀在荣兴祥独挡一面,日常经营业务由他负责。民国十二年后,苏觐墀和兴隆街

的财主徐家交往密切,徐家的大少爷要出两万元,请苏觐墀从荣兴祥出来开家古玩铺。

这消息被贾腾云知道了,他马上穿上长袍马褂,提溜起文明杖,去见徐大少。见面便开门见山地说:“大少爷!我听说你出钱叫苏觐墀去开古玩铺。我实话跟你说,苏觐墀这小子,跟我学了十多年徒,他不成材,眼力还不行,他没少给我买假货。你给他钱开买卖,不是把钱往坑里抛吗?钱抛坑里还能听到响声,给了他连声都听不见!”

大少爷听贾腾云这么一讲,就变了卦,不肯出资了。苏觐墀去找二少爷。二少爷说:“我不管家,我要是出资就是我和二少奶奶的体己钱,能凑个万八千的。”

苏觐墀用二少爷的一万元,在东四牌楼开了家毓珍祥古玩铺,同样竞争不过老谋深算的贾腾云。没办法,苏觐墀去了趟法国巴黎,兜售古玩瓷器,没取得成功,失败而归。后来,他开起油盐店去卖油盐酱醋了!

贾腾云的这几位徒弟在荣兴祥养成了看高不看低,干大利不干小利,不是一流的官窑瓷器看不上眼。而在这方面,他们又竞争不过师傅贾腾云,所以失败。

贾腾云的另三位徒弟谢君忱、司仁甫、刘尊三,离开师傅的眼皮底下,于民国二十八年在琉璃厂开协记古玩店,鉴定经营明、清官窑瓷器,其它有利可图的文物杂项都经营,站住了脚,经营到北平解放初期。

民国以来,琉璃厂鉴定古代字画的,出现三位杰出人物,收藏家和同行人称之为看字画的“三杰”。他们是万筱竹、萧虎臣、张治平,不但看字画的眼力好,还能写会画。三位杰出人物有两位出自茹古斋门下,另一位万筱竹在大观斋给赵佩斋当过伙

白五楼的徒弟有柳春农、姚俊、刘竹波、韩启倬(韩少慈之子)、萧福存(萧静亭之子)、梁孟谦等人。他们鉴别古玩字画的眼力,在同行中较有名气。萧福存,字允中,幼年拜国学家、书法家魏旭东为师,读《四书》、《五经》,习书法;其父萧静亭是国画大师张大千之挚友,张大千收下萧福存为徒,学画国画。萧福存的书法、绘画俱佳,他的工楷《洛神赋》被故宫博物院选入收藏。解放后他曾担任宁夏文史馆长。

韩少慈,名士怀,幼年家贫,兄弟姊妹多,他排行老七,人称他“韩七”,发财后称他“韩七爷”。

他是位只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本小书就进京学裱画手艺的人。后来,他却能同状元、翰林、名流学者、古玩书画鉴赏收藏家、著名书画家交朋友,一起谈诗论画,讲评古代名画的诗情画境。他是怎样同大学问家走到一条水平线上来的?这方面很少有人知道。

作者青少年时代曾见到过七十来岁的韩七爷。他高大的身躯,长长的胳臂,走路迈四方步,长袍马褂,绅士气派;隆准凤目,戴着金丝近视镜,花白长髯,飘逸胸前,学者风度。根本想象不到这位长者是只念过三本小书、出身贫苦的手艺人。

有一次韩少慈见我读书,指教我说:“书是知识的宝库,要好好读。我是无师自通,全靠《康熙字典》和《辞源》,边看书边查字典。我读的书摞起来比我还高。看书要注意眼睛,我这近视眼不是天生的,是在小油灯下看书看的。”从他的话里我悟出他走了自学成才的艰苦之路。

韩少慈是十三岁学裱画手艺,三十岁在琉璃厂开韵古斋。这十七年他是边学手艺边读书,全靠的是毅力。那个年月在裱画铺里学徒或耍手艺,师傅掌柜的根本不让徒弟、伙计读书。看书要偷着看,找本书都不容易。他给画家、收藏家裱画,从他们手中借到《画史汇传》读了多年,自己才买到这部书。从读书、裱画和向来裱画的人请教中,学到手艺,懂得书画这门艺术,练出了鉴别书画的眼力,这是个长期的艰苦过程。

韩少慈在裱画铺里耍手艺时,便结交了许多古玩字画行业的人,他同鉴定字画有功底、有眼力的万筱竹、张星五等十一位古玩行人拜把兄弟,结为金兰之好。他靠这种讲团结、重义气的力量帮助,将自己十来年积蓄下的上百幅字画,不过千元的现金,又给朋友立下字据借来三千元钱,开起了韵古斋。

韵古斋开张时是兼营揭裱字画。从晓市旧货摊买破旧画,裱好了卖。天不亮跑晓市,白天开张营业,晚上还要裱画做手艺活。韩少慈提起这段历史来就说:“一天一宵能睡上四个小时就不错了!”在有皇上的年月,韵古斋经营了八年,给翁同龢、庄蕴宽、袁励准、金梁、邵章、郑孝胥、傅增湘等名人和书画家裱过字画,做他们的古玩字画生意,小古玩铺逐渐发展起来。

民国初年,万筱竹开始去苏州、南京一带收购名人字画,不再跑晓市了。改朝换代了,袁世凯政府里不少人是清廷官僚出身。军阀混战时期,有些官僚军阀没文化,不懂古玩字画,在北京他们有大宅院、大客厅,也要摆上古玩,挂上名人字画,琉璃厂古玩铺的生意便兴隆起来。有人专门要落臣字款、带御题的名人字画,这路字画不好淘换,古玩铺便请人落假款、写假御题,以假充真,卖高价。韵古斋也做这路买卖。而主要经营的是宋元和明清时代的名人书画,从没落的王公贵族手中收购,转手卖给北洋政府的总理、总长和次长们。财政总长王克敏、次长汪向叔都买过韵古斋的好字画,也在韵古斋裱过自己收藏的名画

韵古斋在琉璃厂经营十五年,到了民国六年前后,已经是家殷实户了,安上了电话,那时有电话的店铺就算是大买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