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百工匠心 > 第253章 内阁秘宝

百工匠心 第253章 内阁秘宝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04:05:10 来源:蚂蚁文学

悦古斋于光绪二十八年,在琉璃厂开业,是一家专门经营古旧字画的古玩铺,经营到1956年公私合营。自清末以来形成门系的只有数家。所谓门系,则要有两、三代人在鉴定方面有显著成就者,字号虽老,资本雄厚,但不出人才的古玩铺,则形不成门系。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要筹办历史博物馆,于是清廷内阁大库档案归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置,隶属教育部。筹备处十年也没办起来,此时北洋政府财政奇窘,各部自筹款维持开支,教育部为筹备官员的薪金,将内阁大库所藏档案留下一部分,其余装了八千麻袋以四千银元代价卖给西单同懋增纸铺,准备化纸浆用。

韩闻之立即找到金梁,金梁震惊,库藏档案将化为纸浆!他们去找宝熙、罗振玉商量,花钱从同懋增买回八千麻袋库藏档案。由韩懿轩牵线,金梁、宝熙、罗振玉和同懋增掌柜程远增当面讲价,结果是两万三千元成交,由韩懿轩出款,悦古斋收藏。

民国十年,溥仪仍居宫中,金梁、宝熙将韩懿轩挽救库藏档案之事,向溥仪禀奏,请赏给功名,溥仪赐懿轩蓝顶带花翎和朝服。

悦古斋曾雇张大千为其做画将近数月,这其中到底张大千给悦古斋仿了多少古画,已经成为了解不开的历史之迷。大收藏家张伯驹有意收藏溥心畲家藏的《平复帖》,于1936年曾委托去韩博文溥府,向溥心畲婉言表达,不要将《平复帖》让给别人。一年后在韩博文以及张大千的斡旋下,以4万现洋成交。1956年,张伯驹将《平复帖》捐献给国家,成为故宫的镇馆之宝之一。

韩德盛善于模仿翁同龢、杨守敬,几尽乱真,连翁同龢本人也曾叹服不已。韩博文善刻,摹仿历代名家印鉴近千方,1956年公私合营时,韩博文上交国家300多方所摹印章,在业内引起不小的轰动。悦古斋半个世纪的书画经营过手珍贵书画几千幅,据说都曾造册登记,这些资料对研究古代书画的传承,如今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60年代韩老先生的弟子辛衡山在陶然亭疗养院疗养,遇到邓友梅先生,两人无事闲聊,辛衡山讲起了韩老先生的往事和古玩铺买卖名人字画的故事,邓友梅经过构思、创作写出《寻访画儿韩》并拍成电视剧。

后邓友梅曾找到韩博文,想继续写《画儿韩》续集,韩博文说道:“可别写外行话,也别瞎编。咱们知道多少,写多少,写真格的。”有关悦古斋的故事,古玩行作家陈重远在他的多本著作中都有详尽收录。刘育新的《古街》中,也有悦古斋的故事。

韩博文晚年退居斗室,过着他自己说:“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的生活。惟与张伯驹、金息侯过从甚密。其时张、金二人亦晚景凄凉,韩博文则靠变卖家中旧藏与二人同舟共济,令二老感慨。

1983年韩博文将咸丰年间肃顺用过的铜墨盒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同时韩博文将自己鉴定书画的经验著成《山水画鉴定入门》一书,使悦古斋的书画鉴定技法得以流传于世。张伯驹看过此书手稿后,大赞功德无量,亲笔为之校稿并做序。

同时韩博文晚年又收杨子明、王红二人为徒,传授自己毕生经验。其孙韩笑雷亦得到了韩博文的真传,也许宝熙题写的悦古斋大匾有一天会再次出现在琉璃厂的大街上。

宣统二年悦古斋掌柜韩懿轩去东兴隆酒缸喝酒,碰见那位卖给他古墨的酒友。士别三日则当刮目相看,何况几年不见乎?这位酒友非同当年,如今在宫里混了个差使,顶子红了,神气足了,见了韩掌柜抱拳拱手日:“久违,久违!我今天请你喝酒。”韩懿轩说,岂敢,岂敢!贵客到此,我作东道。”

这次饮酒不再是只用花生仁就酒了,而是要了先卤煮再用松柏锯末熏烤的对虾和黄花鱼,味道鲜美无比;熏鸡、驴边钱儿肉别有风味,还可滋阴补肾;玫瑰枣、芥末墩,甜、辣钻鼻儿。还从隔壁明华春买来什锦盒子菜,这种菜是冷荤刀前刀后不成形的下角货,再配上熏、酱猪头肉。这些小菜在清末时不属名贵菜肴,不值几个钱,在酒馆下酒,可是而今再想品尝老北京这些下酒菜的味道却尝不到了。

他们两人边喝边聊。这位酒友说:“上次你买了我的墨,这次我跟你说,比墨值钱的东西还很多,在宫里头是乱堆乱搁,还准备烧毁处理掉!”

“宫里的东西哪有乱堆乱搁的?!你是喝了点儿酒,说话离谱儿了,不会的,不会的。”

“你没进宫里去过,哪儿能知道呢!内阁档案大库年久失修,又遭八国联军的侵略,今年大库塌了一个角,才想维修。库里的档案搬进文华殿,还有些东西堆在外边准备烧。好好的东西,烧了怪可惜的,不如换酒喝。”

“烧了,扔了,是不如卖了,有心人还会继续保管起来。不过皇上家的东西,百姓可不准有。”

“烧的扔的,卖给百姓有何不可!”

他们俩人喝过酒后不久,悦古斋第一次买到从清廷内阁档案大库流散出来的东西,数量甚少。准备再多收购一些时,这位酒友来报,宫里严加管理了。一些东西不让烧了,叫张之洞交给学部图书馆(即现在的北京图书馆)了。

宣统二年,悦古斋收购清廷内阁档案大库流散出来的文物,究竟都有些什么?传说:都是些纸张夹带有朱墨和歙砚,数量很少。朱墨,引起古董商的关注,有皇上的年代,朱墨在节姓中是见不到的,皇上用这种墨研出红色墨汁,用来批奏折。这种墨比一般墨要重,坚硬如石。韩懿轩珍藏多年,秘不示人。

古旧纸是什么纸?说是一色高丽纸。乃高丽国特为中国朝廷制作的特殊纸,纸如绢,横拉不断,坚固耐久,永不变色。据说:韩家至今还保存有这路纸,数量很少,秘而不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