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百工匠心 > 第221章 糠糠屁

百工匠心 第221章 糠糠屁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04:05:10 来源:蚂蚁文学

“哎,还是后人手艺不精啊!”

在鲁善工看来,玉雕毕竟不同于书画,虽然陆子冈创造性地把玉和诗、书、画四种文人最喜欢的文化内容给组合起来,但一般的玉雕图文缺少文人所热衷的笔墨情趣。

而陆子冈的磨地子与刀法结合在一起,则大大地增加这种笔墨情趣,缩小玉雕图文与真正笔墨书画间的艺术距离,这才是他成为大神的牛逼之处。

由于后人对此理解不到位,后世子冈牌未能在陆子冈技巧的高度上发展,而是走一条仅仅为增强立体感、最后演变成高浮雕的道路,不能不说是玉雕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大的遗憾。

再次拿起另一块玉牌,山水之间,气韵悠然,子冈牌毕竟太小,要想在方寸之间表现出山水的意境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古画的构图中,比较流行的是宋代郭熙总结的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

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景物至绝,而微茫飘渺者,谓之幽远;烟雾溟溟,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

这块山水子冈牌画面安排的景物众多,山、水、桥、船、塔、亭、树、竹,却是近岸广水,旷阔遥山,符合阔远;而远望塔、船,景物至绝,微茫飘渺,又合幽远。

即便不懂画的人也能看出其意境悠远,鲁善工还能看出这构图一定程度上是模仿或借鉴唐寅的《湖山一览图》!

虽然只是模仿个大概,但创意毕竟是唐寅的。可见陆子冈是一个借鉴高手,也证实传说中的山水题材模仿吴门画派沈周、文徽明的山水画的说法,毕竟唐寅也算是吴门画派的人。

这就是触类旁通的好处,有书画基础,再看任何雕工都信手拈来,甚至举一反三。

比如第一块玉牌,题材是马上封侯,单看马,昂首挺胸,四蹄奔腾,是一匹奔马,堪称明代版的马踏飞燕,将画马大师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之相对比,更觉得陆氏的这匹马更胜一筹。

再看马上的猴子,不是取一般的正坐姿势,而是侧坐于马上,一副悠然神态,既体现猴子的顽皮,也表达出封侯后的心情。作品之生动传神,令人拍案叫绝,无愧于陆子冈的名号。

如果横向对比来看,艺术上最早把诗与画内容相结合的人当属宋徽宗,他的《腊梅山禽图》将诗文与画意有机结合,两者互相点题、互相呼应,加上书法,堪称极致。

在宋徽宗的提倡推动下,宋代绘画中,诗文与画意往往是有机结合的,但这一现象仅限于书画中。到明代陆子冈独辟蹊径,运用到玉雕上,居然也是相得益彰。

与书画不同,玉雕与瓷器绘画同属于工匠范畴而不属于六艺,清以前很少有文人参与到其中。由于没有文人的参与,要在一块子冈牌中做到诗、书、画有机结合,要么完全模仿书画,要么一人兼具诗人、书法家、画家及玉雕家才行。

以陆子冈心高气傲的脾气来说,必然不肯完全模仿。由此推断他肯定有相当的绘画水平,堪称大家,八面玲珑。

收起玉器,鲁善工不由感叹前辈之高绝,也只有在工具不发达的时候,才能充分利用智慧想方设法突破极限,在手艺上达到更高境界。

四件都是宝贝,代表明清玉器的最高水平,都要收藏,特别是陆子冈,找机会仔细研究,对刀法必有启发。

现在手里不缺钱,其他珠宝留着送人,这次也算不虚此行,好好休息一天,继续寻找线索。

突然接到杨兰杰电话,约吃饭聊天,来到大前门老字号馆子,在包间两人坐下,边吃边聊。

“昨天我接到败家子从岛国打来的电话,说第一次拍卖很成功,多亏英古斋的印章,小鬼子很追捧!”

鲁善工端起茶杯,笑而不语,玩古玩的高手毕竟少,更何况自己是通过金手指吸收前辈经验,加上刻苦练习,谁能看出破绽?

杨兰杰越看鲁善工越深不可测,短短几天没见,气质更沉稳大气,居然有种面对老掌柜的感觉。

深渊如海!

不怒自威!

正好上菜,杨兰杰站起身,给鲁善工满上杯酒,介绍道:“这家馆子手艺不错,特别是几道拿手菜,老弟先尝尝这个!”

鲁善工夹起来一条小鱼,一两寸长,小巧,略扁,像是鲫鱼,更似缩微的鳊鱼,好奇道:“这是……”

“鳑鮍!”

杨兰杰笑道:“是水中最草根阶层的小鱼,经常群聚在悠缓流水处觅食,很容易被各种网具捕捞到。因为小鱼肚子特别大,挤尽那一大团肚肠,身子立马就空瘪。”

“夏天捕来一堆小鱼,总是鳑鮍肚子烂得快。大概鳑鮍最易用碎米糠诱捕,故它们又被讹喊成糠糠屁,糠糠屁游西湖这句俚语,是专门用来讥笑小人物见大世面的。”

“这难道不是败家子最好的代表?

两人哈哈大笑,八鳗九蟹十鳑鮍,十一十二吃鲫鱼。鲁善工放进嘴里,眼前一亮,没想到新鲜小鱼洗净后,拿油煎透保形,放足水磨大椒红烧,直烧得骨刺酥烂,略撒些芫荽末儿,味道之鲜美,截然不同于大鱼。

淋着红汤的肉又香又细,牙齿轻剔下背脊和肚腹两边的肉,用舌头细品后,才能感觉到那种小鱼独有的平和的鲜美。若是再给自己倒上一杯稍具品相的干红,筷子头上夹着鳑鮍,慢饮细嚼,余味极是绵长。

“鳑鮍有一种相当古怪的习性,到繁殖期时,尾后的肚皮下会拖出一条一寸来长的飘带,那是它的产卵管。当它相亲一样选中合适的河蚌后,这条产卵管便会伸进蚌壳里产卵,鱼卵发育成幼鱼才离开河蚌。”

杨兰杰看鲁善工吃的津津有味,满意道:“据说颜真卿当年任湖州刺史的时候,曾与张志和尝到过长达五六寸的鳑鮍,惊为鳑鮍中的庞然大物。但在我们家乡那里确实有一种鳑鮍,横阔的身子,足有成人的掌心那般大。”

“最显眼的特征,是胸鳍特别是尾鳍下方有一大块标志性的白斑,看上去很像热带鱼中的扯旗。这种大鳑鮍喜爱成群地游动在水流的中上层寻觅食物。有时你坐在船上,不经意间可以看到一些淡青色的影子一闪又没,只来得及看清标志性的黑白胸鳍。”

“在苏南水乡那些临河的食肆里,从菜谱上看,鳑鮍的烹制方法,有红烧、清蒸、做汤、炖糟和干煸等等。”

“有一次去古镇同里,被人招待一餐富有水乡特色的菜肴。冷菜中便有一道椒盐鳑鮍,置于很精致的垫衬着淡蓝纸巾的小藤篮里,数量不多,油炸过,还配上细碎的干红椒和干豆豉,脆生生的,而且又绵韧耐嚼,颇具风味。”

正月鳑,二月肉,卖田卖地尝一尝。

难怪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吃正经的大鱼,倒是专寻一些乱七八糟的小杂鱼来调节口味。

有点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