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百工匠心 > 第13章 镶口

百工匠心 第13章 镶口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04:05:10 来源:蚂蚁文学

鲁善工给王老邪打通电话,简单交代一下,毕竟是人家介绍来的客户。对方很高兴,鼓励几句,说以后有客户直接介绍给善工堂。

鲁善工洗个热水澡,好好放松一下,没想到开门红就能赚十万。有了这笔启动资金,善工堂能稳定运营下去。

神清气爽,回到工作台,开始每天必修。拿起手锤,开始打孔,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王家先祖影响,现在特别喜欢用手锤。

手心能直观感受到瓷器的软硬稀疏,无论力道还是角度,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手里拿着普通瓷片,毕竟官窑太珍贵,不可能用来练手。

虽然读取到对方的手艺,可水平还是有所差距。毕竟肌肉记忆需要长期练习才能融合更完美,对方是宫廷造办处匠人,地位已经达到巅峰。

造办处,清代制造皇家御用品的专门机构,于康熙年间成立,由皇帝特派的内务府大臣管理,先后设有六十多个专业作坊,与皇室的生活息息相关。

除制造、修缮、收藏御用品外,还参与装修陈设、舆图、兵工制造、贡品收发、罚没处置以及洋人管理等事宜,是宫中具有实权的特殊机构。

位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后在圆明园设分支机构,当时内务府和太监戏称为揍笨处,意为这里全是顶尖的能工巧匠,本事不高,手脑不灵的工匠师不能到这里当差,来了也只有挨揍的份。

养心殿造办处集中全国最优秀的艺术和技术人员,工匠代表当时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无数国宝都是出自他们之手。

王家几代锔瓷,先祖能在造办处站稳脚跟,短短几年就在琉璃厂成家立业,可想其水平之高。传到王老邪这代,说句不好听的话,已经算是衰落到谷底。

百年手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当年号称一百二十多道绝技,现在大部分肯定失传,比如缝瓷,王老邪也无能为力。

鲁善工现在深有体会,匠人除出天赋和努力外,还有环境因素决定水平高低。比如王家先祖,身在造办处,每天面对的都是官窑精品,旁边都是出类拔萃的同行精英,这样的环境下,就算是头猪,估计也会上树。

再看看现在,自己只能用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瓷片练习,身边连个交流讨论的同行都没有。要不是身在琉璃厂,认识王老邪,估计现在连门都摸不到。

这就是差距啊!

很多人疾呼传统手艺没落,匠人越来越少,跟时代和生产力不断进步有莫大关系。其他大道理再说,也没有意义,但也是因为工业化越来越发达,高科技越发强大,不可避免导致人的弱化,谁还愿意沉下心研究传统手艺?

就来拉丝来说,百年前全靠匠人手感,现在呢?各种精密设备,电脑操作,别说0.2毫米,就算是纳米,不也能完成?

鲁善工甩甩头,大道理跟他没有关系,既然生在这个时代,只能守住本心,勿忘初衷,才能始终。

“叮叮叮!”

左手拿着瓷片,右手蜻蜓点水般用手锤在上面打孔,这是新训练项目。不但考验手感,还能锻炼眼力和布局,他的目标是在巴掌大的范围里,打出二十个孔。

密而不碎!

脆而不酥!

直到深夜,才完成今天的练习,活动完身体,躺在床上,明天计划开始拜访老客户,主要是几家老字号的掌柜,跟善工堂多年合作,和爷爷都是好朋友。

“诚和楼,先去见陈老爷子。”

鲁善工想好目标,陈掌柜是爷爷的至交好友,算是从小看自己长大的前辈。前几个月来亲自来安慰,劝自己跟着对方,学习古玩鉴定。

诚和楼专营首饰,民国时期老掌柜陈子晋的三儿子陈中平在琉璃厂老字号致宝斋学徒,不但学习到精湛的珠宝镶嵌手艺,还练就一手瓷器镶口的绝活。

特别是北宋定窑,胎白釉细、造型规整、印花刻花划花精致美妙著称于世,成为唐末五代取邢窑而代之的北方白瓷的代表。

可惜后来因为有芒,指的是器物口沿不施釉,形成露胎圈,抚之手涩不光滑。这是定窑为大幅度提高装烧产量,自北宋中期首创的芒口覆烧法造成的结果,是无法避免的工艺缺陷。

用正烧方法而成的碗、盘、盏,虽然口沿有釉,底足却露胎无釉,而芒口覆烧成的碗盘虽然口沿无釉,但足底却能够满釉不露胎。

于是为美化芒口缺陷,从北宋开始到南宋末,宫廷内府匠人开始对那些精美的盘、碗、盏、罐等定窑露胎芒口部位,用锻制匀薄的金、银、铜页包上一圈,谓之镶口,俗称扣器,既美观,又不影响把玩,这就是镶口器出现的原因。

随着镶口器的流行,原本是弥补器物芒口露胎缺陷,以利使用的不得已措施。但北宋皇室把这种对瓷器上的美化修饰,同权力和地位挂起钩来,限制镶口器的使用身份和等级。

据《续资治通鉴》卷百十九载:非三品以上官及宗室、戚里之家,毋得金扣器具,用银扣者毋得涂金。

只有皇室内宫和三品以上官及宗室、戚里之家才能使用金镶口定窑,诏示用不同镶口材质区别等级贵贱的做法,很快从皇室而达官贵人,从权臣富豪而中产民众,都把使用镶口瓷器当做一种富贵标志的时尚而流行开来。不准用金镶口者用银镶口,不准用银镶口者用铜镶口,席卷全国。

到明清时期,瓷器工艺发达,各朝各代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定窑逐渐消失在历史中,镶口手艺也随着慢慢没落。

直到陈中平出现,让这门绝活重现人间,当年在琉璃厂也是金字招牌,但凡瓷器镶口,不论定窑与否,必然去诚和楼。

这也是鲁善工第一个选择对方的原因,其实所谓镶口也是一种修复瓷器的手法,跟锔瓷异曲同工。不只是用在瓷器上,还有紫砂壶,甚至是玉器,镶口后既美观大方,有坚固耐用,十分有用的手艺。

听爷爷说这门手艺在陈家已经失传,最少现在陈老爷子不会,但家传有几件祖上遗珍,这让鲁善工心动不已,准备明天找机会上手,偷师绝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