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百工匠心 > 第122章 莫欺少年穷

百工匠心 第122章 莫欺少年穷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04:05:10 来源:蚂蚁文学

《伯远帖》上,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

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

然后还不过瘾,又随手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鲁善工只想问一句:你丫都知道字画流传千年不容易,还到处乱写乱画,真不能忍!

经过妙手回春的唐韩滉所五牛图上,前后钤盖至少八方印,把一张不大作品填得满满当当,硬生生让韩滉笔下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消散许多。

最惨是写生蛱蝶图,画卷上留有各朝代收藏印章39枚,其中有宋代权相贾似道的“魏国公印”,元代大长公主“皇姊图书”及清代乾隆、嘉庆皇帝的收藏印。

所有历代收藏印章,反映此画从北宋到清代的流传脉络,但是谁也没有乾隆盖的那么多,那么丑。

活到八十多岁的乾隆,几乎把宫藏的作品看个遍,也印个遍。清雅的作品,被他那些印玺盖得满纸乌烟瘴气。

清新的作品,被盖得难以负重;清远的作品,被弄的得暮气沉沉……

几乎是由他开始流行这种乱盖章的恶习,历代收藏者如果不在画上留下几方印好像就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

人家作者留下印章无可厚非,毕竟是呕心沥血的作品,其他人凑什么热闹?就这样,画的长度不断被后来的裱制增加,画外内容和故事远远超过画作本身。

更有甚者现在收藏圈流行一个标准,经过历代名家收藏的作品才是精品,才能卖上高价。

同样一张清四王山水,普通一千万,经过石渠宝笈著录,立马翻一番。要是上面再有乾隆的一枚印章,那直接两千万起!

这就导致印章也变成造假做旧的重灾区,篆刻本身就是博大精深的艺术门类,方寸之地,别有洞天,所以对于松石图上四枚印章,必须完美修复。

鲁善工吃完饭,再次来到荣宝斋,欧阳平时没事也在店里喝茶,让他上楼聊天。

“嗯,曹家的紫玉光的确不错!”

欧阳研究过鲁善工带来的墨锭,满意道:“两大曹家,一个造纸,一个制墨,三百年传承不断,实乃不易。”

“咦?这颜料和印泥从哪里得来?”

欧阳拿起印泥,凑到鼻头闻闻,眼前一亮道:“颜色纯正,清香四溢,上品!”

鲁善工笑着把这次徽州之行简单介绍一遍,特别是仇庆年,老爷子听完长叹口气,无限感慨道:“没办法,这就是手艺的人命啊,生在这个时代,真是一种悲哀!”

鲁善工摇摇头,要是在古代有一技之长,下可养家糊口,中能成家立业,上甚至能加官进爵,靠着手艺流芳百世。

可现在……

这种话说也没用,鲁善工说明来意,想看看荣宝斋珍藏的齐白石印谱,欧阳笑着点头同意,从柜子里拿出一本印谱,展示道:“世人多赞美白石老人的绘画,其实他的篆刻功底更加深厚。雄悍直率、生辣猛劲、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形成这种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独特的单刀法,力达千钧,入石三分,令人叫绝!”

鲁善工接过印谱,所谓单刀法,简单地说刻一个笔画,在线条的一侧先刻一刀是一个方向,然后将印面旋转180度,在另一侧再刻一刀,因有两个方向,是传统双刀法。

而单刀则是在刻完第一刀后不旋转印面,直接按同一方向在线条另一侧下刀刻线,甚至在刻白文线条时仅用一刀完成一条线。

所以双刀法所刻线条的两侧都是背线,看起来比较光滑,细微处也易于控制,显得比较工稳。

而单刀所刻线条一侧为背线刻,是光滑的,另一侧为向线刻,是毛糙的,常常一刀即刻一线,注重线条的气势,显得生辣果敢。

打开第一页,上面居然写着一段话,欧阳指着笑道:“这是白石老人亲笔写下的篆刻体会,最能代表单刀之精髓所在。”

老夫刻印,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决不回刀。

刻法,纵横各一刀,只有两个方向,不同一般人所刻的,去一刀,回一刀,纵横来回各一刀,要有四个方向。

篆法高雅不高雅,刀法健全不健全,懂得刻印的人,自然看得明白。

“霸气!”

鲁善工暗自点头,不愧是齐白石,直爽干脆,有什么说什么,痛快!

“最初齐白石是跟着师傅在家乡做木匠活,当时已经二十七八,文化修养很低,仅限于读书识字而已。”

“所幸后来结识同乡黎丹,对方比齐白石年纪大10岁左右,又有木匠手艺和绘画功夫,很喜欢跟齐白石交往,甚至当两人分开后,齐白石因为诗文水平差,不敢跟黎丹通信,黎丹还专门买来信笺送给他,强制要求通信。”

“也就是在与黎丹交往这一段时间里,正是齐白石扔掉斧锯钻凿,改行专做画匠的关键节点。有次去黎家给老人画遗像,给人画像时,获得机会观看黎家收藏名画,有心的他又尽心临摹,画艺猛增。”

欧阳指着印谱,介绍道:“至于学习篆刻,已经是三十二岁,某天偶遇从外地来的篆刻名家,当地读书人送来不少名贵石料请对方刻印,齐白石也怀揣一块寿山石,希望能为他雕琢一番。”

“按规定日期找到篆刻名家,深施一礼,恭敬地问:“先生,前几天我送的石料刻好吗?”

刻印人头都不抬,答非所问道:“你是谁呀?”

未等齐白石开口,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说:“他是我家老爷请来的描容匠。”

“描容匠?”篆刻名家漫不经心地从箱里翻出一块石科,“是这块吗?你晓得此为何石料?”

齐白石从容地回答道:“寿山石”

篆刻名家想不到眼前这个平庸小字辈答得如此爽快,心生不满,不耐烦地把石料往桌上一扔,呵斥道:“不平,拿回去磨平再来!”

受到如此冷遇,齐白石不免怒火中烧。冲上前,一把抓起那块心爱石料,回到住处,卷起行李,撕掉未画完的人像,不辞而别。

回到家,胸中燃着一堆火,憋着一股气。托起那块寿山石,久久凝视着,蓦地瞥见窗台上那把铮亮的修脚刀。

别人用刀能刻印,难道我就不能上“刀山”,下“石海”?

左手握石,右手持刀,把全身的愤懑跟满怀的情志凝聚于刀尖,平生第一方印章“金石癖”终于刻好。

这愤怒之作布局合理,刀法苍劲,隐隐有一股刚毅之气。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凝滞心头的闷气也驱散了不少。

当他把那方印拿去请教黎丹的时候,后者甚感惊喜,赞叹起天赋惊人。于是他把遭受冷遇的经过讲述后,又拿出几方印章求教于黎丹。

黎丹打趣道:“这有何难?南泉冲有的是楚石,你挑上几担回家,随刻随磨,随磨随刻,等刻的石粉能装满十盒,功夫就到家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从此齐白石白天描容作画,晚间操刀刻石。功夫不负苦心人,刻印技巧在同辈中后来居上,很快独步一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