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公子威武 > 第0696章 信神不相同

公子威武 第0696章 信神不相同

作者:血沃中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8: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玉林颔首,觉得李梁的脑子满够用的。

他认为不管什么教,都应该倡导社会和谐,百姓安康幸福。但是他不主张朝廷下圣旨交代,那样的话性质就变了。就是礼部召集宗教协会座谈,统一意见后叫各路宗教协会主动办。

他说:害群之马无处不在,宗教、寺庙不是法外之地,咱们还是要督促紧了,决不能叫那些人面兽心之徒披着行善的外衣祸害人。

李梁不住的点头,经他点拨后立即去办差。

很快,新宋国的各大寺院、道场的主位树起了新宋“国基永固,百姓安康”的牌位,老百姓争相前去磕头上香祈福,这就是后话了。

德黑蓝,呼毕力也在和干臣商议国事。

呼毕力的西元帝国转移到此地后总算安顿下来,神威军不再大举进攻,让他好好的休息了大半年,彻底治理了境内反叛分子后正逐步恢复元气。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草原人大举进入这些地区后由于信的神各不相同,时常发生矛盾,西元的军将信撒满教,一边倒的斩杀穿长衫、戴面纱的异教徒。

这就造成当地教众的严重对立和反抗,此起彼伏的起义不断,给当地秩序恢复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更有甚者,那些异教徒竟然千方百计偷跑去新宋国境内。

呼毕力心里在咒骂,真是良心大大的坏啦。

姚宰辅给他奏报,西元也应该像新宋国那样允许不同教派并存,只要爱国,爱家,遵守西元的法度就是好教。

当年,他的弟弟旭列务西征来到这里,为了稳定,已经皈依了伊思兰教,自然不愿看到无端的杀戮。旭列务给他讲:这里的人穿长衫,戴面纱已经有好几百年,大多数人都信奉伊思兰,杀是杀不完的,真要将异教徒全部杀死,就没得人替圣上做事啦。

呼毕力面带微笑的颔首,心中并不完全认同姚宰辅和旭列务的观点。

因为他信撒满教,他弟弟旭列务信伊思兰,肯定不能便宜了他弟弟噻。必须打压伊思兰,扶持撒满。

他一面下令禁止滥杀异教徒,一面发下圣旨要所有的教众写保证书,保证拥戴呼毕力皇帝,拥戴他这位天可汗,保证效忠西元帝国。

谁敢不写便逮住杀头,必须人人过关。

同时,呼毕力下诏,在他的国内推行撒满,尊为国教,凡是没入教派的都要信撒满,主动投入的减一成税赋。

还要规定,今后的新生儿百日宴上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加入撒满。

呼毕力要一劳永逸的解决百姓信教问题。

他的亲卫大哥董宰辅献上一计,就是招募那些异教徒西征,讨伐金帐汗国。因为八都已死,金帐汗国群龙无首,王子们正在争夺汗位,大元此时出兵正好各个击破,同时还利用这场战争消灭了不听话的异教徒。

无良合当即赞同,连呼大善。

眼下帝国兵强马壮,就是异教徒在作乱,咱们可给异教徒许愿,待立下军功后准予信教自由,组建单独的异教徒军团给他们立功的机会,将来战争结束,为他们安排独立的城堡居住、生活。

呼毕力心中欢喜,嘴里猛吐:妙啊,大善,就这么办。

呼毕力收到他娘苏禄赫尼娣的来信了。

他娘告诉他:玉林对她很好,没有用羞辱的言辞和仪式受降。呼兰做了岭北路安抚使,新宋拨出大批银钱和物资帮助王庭周围的奴隶过冬,草原上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厮看得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当年他们在的时候把族人当奴隶使唤,几十上百年来当牛做马、像牲口一样四处征战。

神威军占领漠北后解放了奴隶,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牛羊啦,养的牛羊马匹按照市价卖给官府换生活用品。

他娘在信里说呼兰正在发放铁锅,菜刀等铁器,没有银子的还可以赊账,上交马匹还钱,朝廷保证家家户户都能用上铁锅。有的部落马匹、牛羊多,老百姓分到后拿去换了银子,都吃上秦风琼浆和金花茯砖茶啦。

这个变化实在是太大。

要知道,秦风琼浆在过去可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吃到,一般的小部落首领都是贵客登门才舍得开一坛子好酒。更别说陕西新出的金花茯砖茶了,那个好东西在他的宫殿里视为东土的顶级贡品,都是来往的商旅费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给他转运来的。

漠北草原上的奴隶们咋就能随便吃这些稀罕货?

一定是赵玉林为了拉拢咱们草原人做的赔钱买卖。

新宋国还向牧民发放铁器,老百姓能用上铁锅、菜刀和铁铲,绝对向着他妹子顶礼膜拜。

而且,他娘说新宋国并不限制、排斥他们心中的神撒满。新宋讲信教自由,爱国、爱家,只需遵守法度即可。

赵玉林的这些招数厉害呐,既不干涉百姓的自由,还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草原人必然安心接受呼兰的治理。

呼毕力看完他娘的书信反省自己,觉得是不是对异教徒做得太过分了。他也可以下诏,只要爱国爱家嘛。

然而,这厮一想到实力决定成败,马上打消了念头,眼下的任务是开疆拓土呐,必须要自己最强大才行。

他猛地甩甩头,集中精力看向大厅中的巨幅军用地图。

这些,呼毕力因为不能亲眼看见,当然不明白。

他因为连年征战,钢铁都拿去用于战争还不够消耗,当然晓得铁的重要性,不能轻易用来给百姓制作生活用的铁锅,铁铲。

但是新宋国有铁呀,不但有,而且因为河北无战事,产铁区稳定,建立起大量的新式冶炼高炉,大幅度提高的出铁能力,铁器的生产能力已经远远大于从前,供应草原上的铁器需求就简单啦。

再说那金花茯砖茶,陕西泾阳的供销合作社已经完全掌握了制作技术,而荆湖产茶区不断扩大的茶叶生产又为茯茶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金花茯砖茶的产量就起来了。

商人有好的商品,草原人卖了牛羊有银子,自然是哪里有钱赚就去那里做营生,况且新宋国在漠北大肆修路、架桥,交通便利了不少,行脚的商人当然愿意去那里贩货啦。

反观西域就难了,一是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二是生命安全不能保证,通向撒马尔罕的沿途不但有土匪,还有呼毕力的官军和官差强买、强买,每走一趟货都是把脑袋悬挂在裤腰带上干活,有多少人愿意去冒险?

成都,呼兰陪着她娘苏禄赫尼娣到家啦。

小女子从金堂坐上官船赵玉林就晓得了,早早的来到码头迎接,热情的招呼他丈母娘。

苏禄赫尼娣看到仪表堂堂、恭敬有加的赵玉林丝毫没有天可汗高高在上的压迫感,心中欢喜,笑盈盈的下船来仔细打量。

呼兰上岸就将小马驹递给赵玉林叫他抱着,笑哈哈的对着她娘说:往后要住在一起呐,有的是时间看,咱们先回去吧,进了院子让咱娘好生看个够。

她娘被呼兰逗乐了,嘀咕小妮子在说啥呢。

赵玉林笑呵呵的伺候一老一小上车,抱起儿子坐上后面的马车直接去西门的花溪村用膳。

苏禄赫尼娣乘坐的马车穿行在成都的大街上,犹如徜徉在车流人海之中,左右全是生意火爆的街铺。她惊讶的四下里打量,连呼不得了啦,果真是个大都市。

呼兰得意的告诉她: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呐。玉林哥说是地球上最大的城市。

苏禄赫尼娣十分羡慕的说她:嘚瑟了,张口玉林哥,闭口玉林哥的,回到成都来就像换了一张脸似的,堆满花儿啦。

小女子得意的对着她娘翘起了小嘴巴。

一行人来到花溪村口,换乘观光马车行进在葡萄架下的乡间小道上,头顶就是半熟的葡萄,她娘欢喜的抬头张望,问谁想出来的主意,真是太妙啦。

呼兰就更加得意了,拍着小胸脯连呼:看这儿呐,本宫的杰作。把全部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

赵玉林在花溪别院前面下车,让呼兰陪着她娘一路游览,自己进去找老皇帝叙话。

皇后正在大门口看着嬷嬷采买新鲜蔬菜,见他走来马上欢喜的上去接住,吩咐丫鬟快些通报。

他喊了一声“娘。”叫别急,搀扶着皇后朝里面走去。

老皇帝得了消息很快就和史儿子一路出来接住,迎去花廊下吃茶。

史儿子欢喜的给他讲:赵先生此次黄陵祭祀收获颇多啊,这才短短几年时间,新宋国的变化太大了,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

老皇帝十分感慨的说新宋的四海一家好啊,大家在一个国度里和睦相处,一心过日子好啊。

皇妃给他讲:老百姓记着咱老赵家的好呐,开封和洛阳的先祖陵都有布衣上香朝拜,还有专人维护,官家心里欢喜呢。

赵玉林点点头说:历史不能忘记,咱们要晓得自己是如何来的,才能走得更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