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公子威武 > 第0626章 一个部管部

公子威武 第0626章 一个部管部

作者:血沃中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8: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玉林给诸公讲:正因为这个新成立的部要安置大量的军人,他才考虑让李大奎来做这个尚书。而且,今后这个部主要承担国家修造中攻坚克难的大项目,没有一股子军人的气魄和韧性是很难做好的。

赵飞燕见华岳、余街脸上还有疑虑,便说路部等于从工部和水部剥离出来独立办差,严格的说还是一个部属部,诸公也要先考核这个部的办事效率,就让大奎将军以副使之职主事,两年后咱们再考核任命如何?

众人这才面带微笑的通过。

赵玉林发现自己犯错误啦,思路还不能跳的太快,尤其是在用人上还要和诸公多做沟通,不能想当然的拍脑袋呐。

他耐着性子解释:今后各部做具体事务的差事都应该剥离出来单独设置,比如工部,应该是行驶管理、监督全国各项工事的职责,水部也是在管理、监督全国涉水的部,是制定各项要求,标准的部。

咱们不能左手拿尺子去衡量右手做好的物事是否合格达标嘛。

真要都是这样,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啦。

众人立马笑了。

华岳当即赞同变革,笑哈哈的说:都说自己的好,还有谁去监督呢?

诸公又是一阵颔首,端起茶碗吃茶啦。

接下来,礼部提议在全国大兴教育却是得到诸公的响应。一个是礼部提议在全国的县和县级镇上像州学一样由朝廷拨款设置学堂,普及启蒙教育。

另外的原因是国主赵飞燕亲自下场解释普及教育的重要性,她认为全国还有大量不识字的文盲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加强教育尤为必要。

赵玉林见诸公讨论的很热烈,也加入支持者行列。他也认为必须重视全国的教育,但是教育的方向要注意多教授动手,动脑子做工,侧重艺术,技术类学子的培养。

他说:一个国家只有一位国主,一个作坊只有一人做掌柜,文职、管理类人才需要的是少数,国家大量需要的还是技术精湛,敢于实践创新的才俊,咱们应该在这方面舍得花银子。

诸公听得不住颔首,很快通过礼部的教育方略。

回家,赵玉林刚去书房坐下,顺直娣就用小粉拳给他敲背,埋怨他这个夫君都不提前和她商议吏治变革,让她的脑子有点跟不上了。

他说都是临时想起来的。咱们的江山初定,需要大规模建设了他才想到单独设置路部,主导国家大型修造。

他给直娣建议,还可以再单独设置一个交邮部,把全国的交通运输和来往邮驿的事儿推一把。成都已经建立起公共马车局,这个就是基础,咱们可以把全国的漕运和各地马车局收拢梳理,结合驿站形成四通八达的运输线,保证直达各地州县。

那样的话,咱们国家的运输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商贸的繁荣和人员流动加快,带动大批老百姓增收致富。

赵飞燕在门口听了一半,欣喜的问他咋不在廷议时讲出来呢?

顺直娣嘿嘿一笑说:定是哥儿在诸公面前吃瘪,脑子打结忘了该如何说啦。

赵玉林一把顺直娣拉进怀里揉捏,嘴里假装恶狠狠的喝问:啥,敢说为夫的不是,能了哈。

顺直娣已经欢笑的缩成一团。

赵飞燕说他们公然打情骂俏,看不下去了,转身扭着小屁股离去。

顺直娣听得赵飞燕离开,飞快的起身抱住他的脖子放出巧舌,赵玉林如何还管得住自己的舌头,两个小家伙立马开森玩去了。

次日,赵玉林刚到公事房坐下,苗贵就领着杨兴运、周平和李大奎到了。

大奎和周平进屋就给他跪下施礼,责怪自己没有看护好马援,让三少爷失去爱子,罪不可恕。

赵玉林立刻将二人扶起来,招呼侍女去请飞燕国主一起去枢密院商议军务。他说:瑗子就是咱们神威军的一个兵,兄弟们见过捐躯的勇士还少了?不说这些,都过去啦。他叫走起,去枢密院商议军务。

稍后,人都到齐了。

苗贵给他禀报:央金夫人来信,提议调拨两万新兵入吐蕃,夫人以为吐蕃的戍边军人还是要从汉地招募进去的好,吐蕃人口少,兵员素质总体偏弱,若是大量招募吐蕃兵必致地方建设乏力,军队整体素质下降,都没得好处。

他吃过一口茶说:这些年西征吐蕃路的老兵不断复员回家,确实有央金说的这个问题。

就调拨一个纵队的守备队进去换防吧,叫他们走康宁州,雀儿山这条线去逻些城。

他说吐蕃地势高,考验士兵的身体素质。吃不消,走不动的就留在康宁、得格建设当地,将身体最好,最能吃苦耐劳的兄弟送去逻些城。

赵飞燕颔首说就按赵指挥使的意见办,她让苗贵将前面的安排介绍给三位刚回来的将军晓得。

赵玉林等苗贵介绍完情况后直抒胸臆,告诉大奎全国解放了,将军也要参加国家的建设。做路部副使主持全国路桥修造一样有生命危险,还要面临无良商人糖衣炮|弹的袭击,肩上责任重大,可别小瞧了。

众人听他解释都笑了。

苗贵一脸慎重的告诉李大奎,三少爷做下如此安排可是深思熟虑的,转入路部的将军还是将军,府邸都替他找好了,不许有任何思想包袱。

杨兴运说:就从山东军里面挑三个纵队整编两万人进入筑路大军,以后再根据路部的任务扩编如何?

赵玉林颔首吃茶,提醒大奎筑路一样的很苦,还有生命危险,务必要给兄弟们讲透了。

大奎立即起身立正,保证完成任务。

苗贵说大奎的事情就定了,自己去直娣夫人那边落实做事的衙门。

几个人再和周平商议海军。

杨兴运禀报:回来时已经接到消息,东征高丽的蒙军开始撤离高丽国了,咱们的水师也打算撤回来。

周平说:勃海编队的兄弟们发现高丽国物资奇缺,民不聊生,上岸拿银子征粮都十分困难。

赵玉林颔首说: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保障,队伍没有吃的如何稳定军心?先撤回来吧。

但是,要教育官兵,今后还要去更艰苦的地方作战,新宋帝国的水师必须是能吃苦,敢拼命,不怕死的勇士。

周平立即找来纸笔记下。

苗贵告诉周平水师也要整编,按照三少爷的要求,将船只破旧、吨小的,作战能力差的继续编进海岸守备队,移交给刑部巡查司统一调度,确保国家海岸线的安全,和平时期水师还要协助海岸守备队缉私、缉海盗。

周平嗯嗯的不住点头。

赵玉林说:队伍还是要拉动才有战斗力,福建、两浙对面的琉球国多次请求加入咱们新宋,岛倭国又在不断袭扰琉球,大有抢劫吞并的意图。咱们的水师趁着眼下的空闲,先去把琉球稳固了。

周平有了新的目标,两眼放光,欢喜啦,立即站起来给大家敬礼,保证完成任务。

赵飞燕笑着说:咱们的周大将军都是军中宿将了,还像个热血青年,弟兄姊妹说话不要拘礼。

周平马上嗯嗯的坐下。

赵玉林给杨兴运讲,也不是多大个事儿,水师运送一个总队的守备队过去也能平定琉球。

关键是要细致谋划,守住了。

周平又是不住的点头。

待这丫离开,他轻松的说咱们打退蒙军,全国解放啦,应该给军队打个总结。新宋讲共和建国,虽然没有王侯将相的封赏,也应该论功行赏,给戍边将士一个念想。

赵飞燕笑盈盈的问他如何做,颁发奖章,勋章吗?

咱们已经做过了,有经验的,回头便安排礼部重新设计,细细谋划。

赵玉林点点头说:这些都是应该的,他叫苗贵和杨兴运打开军师朱从文的遗书来好好看看,围绕新宋军队整顿新编,准备为将士们授衔,授军衔。

他认为,依据资历和功劳,最高可授予元帅军衔。

苗贵和杨兴运的精神都是为之一振,军师遗书他们是见过的,厚厚的一摞,就是一部读不透的天书,马驮的便出自军师遗书。

两人都是一脸神圣的表示这就去翠屏山好生研读军师遗书。

他笑着说:事儿多着呐,计划着操办就行。

回去,一家人难得的围坐在一起吃夜饭,顺直娣说她忙了一整天,腰酸背痛的,太累了。

凤凰笑嘻嘻的问她:是昨晚和哥儿整夜探讨人生累的吧,一脸阳光灿烂的,撒谎都不会哈?

几个女人马上就像喜鹊一样的吵开了。

赵飞燕说:央金姐姐才是真的累呐,她在昌都州住下的时候里里外外一把抓,又是整顿吏治,又是开会商讨发展大计,奏报她都看过了,满满的都是大事儿。

赵玉林说:去年冬天大雪封山,央金走不了,只能在昌都住下,正好借此机会整顿昌都官场。

顺直娣说:吏部从保宁和康宁两州抽调官员进去补充犯事者被拿下后的空缺,很快就会启程。

成都又从草堂书院紧急遴选了学子去这二州替补,吐蕃路途遥远,治理起来真有点棘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