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公子威武 > 第0623章 要大修零渠

公子威武 第0623章 要大修零渠

作者:血沃中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8: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玉林听出来了,老爷子还是有区域观念,已是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他也不再理论,寒暄过后告辞离去。

回到驿馆,诸公都已入睡,两口子沐浴更衣相拥到天明。醒来,陈宸还紧紧的缩在他怀里说都江堰比成都还冷呐,都不想起床。

他说还有正事儿要办呐。

两口子穿戴整齐出去,诸公用过膳后都在等他们啦。

杨志善笑呵呵的说曹公钦点了白光华副使接任都江堰正使,今日咱们就听白主事讲治水。

一行人过河朝安澜桥走去,跨过安澜桥直抵鱼嘴。

白光华口似悬河的介绍都江堰的各项引水功能,指着工匠正在修复的外江河堤说:只需要装上两匹笼兜就能加大内江的进水量。

但是,都江堰的分水功能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水,还有飞沙和泄洪的作用,还要拓宽、筑高引水渠的堤坝保证安全引水进内河,这就需要细细谋划。

而且,所有这些都要在冬季农田不用水的时候一口气干完,那就必须在短时间内限时做好。

赵玉林当然晓得这里面的道理,对着杨志善颔首说:如何做,就靠诸位啦。他指着正在修复鱼嘴的工匠让大家好好瞧瞧,局部地方肯定还有水毁,又轮到大修都江堰啦,咱们正好借此很好的改造都江堰,造福川蜀百姓。

老曹问:上半年谋划筹措,下半年密集施工,赶在明年用水之前完成改造,没问题嘛?

白光华自信的说他参加了上一次都江堰的维修,有信心做好这次改造。

老曹乐呵呵的说大善,主事的有信心,咱们就安心啦。

陈宸指着停在大江两岸的车马人群请诸公看,她认为来往的商旅和行人多了,安澜桥的通行就像引水的宝瓶口成了制约通行的瓶颈,咱们可以在上游再建一座索桥,叫西去保宁的走新桥,东来成都的走安澜桥。

如此,便不叫百姓拥挤等待啦。

白光华连说如此甚好,大善呐。平日里他就发现了这一难题,今天因为诸位大人巡视鱼嘴,守备的戒严后显得尤为突出,若是再不设法改变,日后安澜桥上必致人满为患。

诸公都是颔首,认为再造一座新桥很有必要。

回去,丁公他们就要离开,陈宸却说她得留下来办差,昨日查处了都江堰的前任主事,牵连出导江县的官员,她得留下好生梳理。

赵玉林和陈宸作别,坐上丁公的马车一同回去。

都江堰的主使犯法,杨志善哪敢一拍屁股就走,也留下来陪着陈宸办差。他歉意的说自己御下不严,叫大小姐操心了。

陈宸摇摇头,感叹导江县的的繁华,都是得力于李冰父子修了这个都江堰,功劳巨大了,老百姓自发的去崇德庙烧香祭拜李冰父子,咱们干脆就将它改为二王庙,好生修缮一下里面的房屋古迹,彰显咱们新宋人一派相承,世代治水的决心。

杨志善听得大喜,连说他也有这样的想法,这就回去要水部好好谋划。

他打望着临水街说:这里的商户营生又要大火啦。

陈宸嘚瑟的告诉杨志善,她都想好了,回去让她四娘到这里来再开新街做房产买卖,生意一定大火。她要用引水渠边上整理的土地起街、赚钱,用卖地的钱改造出二王庙来。

杨志善笑呵呵的说:大小姐聪慧过人,主意一定错不了。

陈宸一脸的自信,叫杨叔就瞧着吧,她要把都江堰这个水利灌溉设施围起来做成一处景点,叫前来观看的人掏点银子才能进去观看二王治水的妙处。以后来都江堰的人越来越多,说不定只是门票的营生收入就够咱们每年维修都江堰的花销啦。

杨志善马上对陈宸刮目相看了,真不愧是赵玉林的老婆呐,这个挣钱的方法都想得出来。

成都,赵玉林约了曹公和孟公和余大异一起登船去犍为的嘉阳新镇,老曹开森的很,就喜欢和赵玉林一起吃茶叙话,讨论家国大事。

四个人围坐在一起,工部尚书余大异主动当了侍者,端茶送水的忙前忙后,他叫坐下一起吃茶,做了尚书的余大异还有点不适应呢。

老曹笑呵呵叫坐下嘛,当年咱俩初到成都议事,还是玉林小哥发现大异就是个国之栋梁呐。

大异赶紧诚惶诚恐的谢过老曹、谢过他和孟公栽培。

赵玉林说都是同朝为百姓做事,别这么谦逊拘谨,反倒是生疏了。

孟公颔首提点道:青年才俊的思路、想法更新更多,不要怕做错了,大胆去干,以后就是他们年轻人的天下啦。

赵玉林笑呵呵叫品茶,品茶。

一行人看过嘉阳镇的建设后认为进展很快,非常满意。特别是工部将火车的生产作坊新建在嘉阳后老曹乐了,认为嘉阳新镇有用不尽的煤炭,在嘉阳直接冶铁,铸造大件,用冶铁废渣和煤灰造土水泥非常便捷,直接做成成品能省下不少的运力。

余大异陪着去参观新建的火车站,告诉他们铁路就快修通了。这次新修新市到嘉阳的铁路积累了不少经验,培训出一大批师傅级工匠,可以加快铁路的修造。

赵玉林说:前些日子大理国提出要咱们帮忙把铁路修去昆明,方便两国的贸易往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大异说他正要讲这个事儿呐,虽然咱们积累了经验,制造出不少筑路工具、器械能加快铁路修造,但是要一口气把铁路修到昆明还不行,往南方走全是一座座的大山,山地河谷之间的高差太大需要绕行,那就不是一点点的距离了。

他建议将铁路向成都延伸,先到嘉定,再到新津,越修越平坦,一年年谋划总能修通。

老曹和孟公都是一脸的欢喜,连呼善呐,大善。咱们出成都就能坐上火车了。

赵玉林却是连连摇头,众人都是一脸不解的看着他。

他问:咱们修造铁路的目的是啥?是为了国家的建设需要。

眼下咱们修铁路受到制约的瓶颈在哪里?

余大异说:还不是精铁不够,从金沙江上的渡口镇倒是能挖到铁矿,冶炼的精铁还是玄铁级上品。但是金沙水急,行船太难。从渡口镇放船下来都是九死一生。

赵玉林点点头说:问题就在这里,咱们为啥不把从新市到渡口镇的铁路修通,首先解决冶铁的需要,突破了钢铁冶炼的束缚后咱们就能加快铁路的修造。还怕成都人不能早日坐上火车?

孟公赞许的看着他说:妙,还是哥儿深谋远虑,我等都只顾着好耍啦。

老曹又是两个大善,他说咱们忘了,成都现在有水路通向四面八方,不用急于修铁路。

赵玉林摆摆手说二位谦虚啦,他走进了小声讲:咱们将铁路修到大理国边境,大理人天天看着咱们巨龙飞驰的火车还不眼馋,萌生归入咱们新宋,一起坐火车逍遥的想法?

三人立马大笑,老曹欢喜的说:这叫一举两得,大善呐。

临走了,他将负责嘉阳修造的魏人生叫到身边说:干得不错,要准备承担更重的担子。

小伙子干劲十足的给他保证完成任务。

赵玉林十分满意,领着诸公登船南下,一路去考察穆家川,灵渠和广南西路。

穆家川就是湘江、湘水,宋人还叫穆家川。

七日后,赵玉林转进穆家川逆流而上。

这些地方过去因为连年战乱,整个社会都在为战争输血,虽然和平好几年了,看着依然是破败不堪,和成都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一行人来到长沙,众人看到城门口依然有瘦骨嶙峋的饥民扎堆,赵玉林心里非常难受,提议工部和水部联合谋划,再次大规模疏导穆家川,选择合适场镇新建客运、货运码头。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把这些饥民组织起来劳动,畅通穆家川和灵渠以及广南西路的运输通道,让老百姓有饭吃,水路更加便捷。

他说:实施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工,正好解决了穆家川沿线饥民的安置和生活,再发给他们工钱,饥民就有收入啦。

咱们让沿途的州县将人都组织起来劳动,既稳定了社会,又做了实事,一举两得。

老曹不住颔首说:善,就这样干。

孟珙歉疚的说:都是他当年一味在荆湖征税害得,朝廷扶持了这么些年还没有恢复过来,对不起这方父老乡亲。

余大异欢喜的说三少爷给咱们工部指出了做事的方向,咱们将全国的工匠调集起来干,必定叫这条古老的水道焕发出勃勃生机。

就是,就是……

老曹见他吞吞吐吐的有点不悦了,问他到底想说啥?

有屁就放。

大异赶紧说他是担心到处都要开大的修造项目,所花的银钱不在少数,朝廷拿得出来吗?

孟珙也是一脸疑虑的看着他。

老曹笑哈哈的说:银子的事情就不由咱们操心啦,玉林哥儿有的是办法。真要不够,咱们打开机器印就是了。

赵玉林刚吃下一口茶,噗呲一声就喷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