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公子威武 > 第0467章 小国闹内讧

公子威武 第0467章 小国闹内讧

作者:血沃中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8: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理国重组了军队,又得了新宋国的新式武器,加上他们自己仿制的武器在一起集训过后实力大增,连续征战半年已经夺取了大越国多座城池,将边界前推到越国境内三百里。

小皇帝开森啦,这是大理国几十年未有的大胜,一定要好好庆贺庆贺。诸般臣工齐聚庙堂欢庆,大堂之上尽是觥筹交错、莺歌燕舞。

朝堂上下正舒爽着呢,殿外突然尖叫起来:八百里加急,军情急报,军情急报:南征军团内讧,大越军趁势反攻啦。

众人当即傻兮兮的站立在当场。

大殿外一个风尘仆仆的信使用尽全力冲进来喊了一声“军情急报”便扑倒在地,立即就有小黄门上前取出他背上信筒里的书信呈上,近侍太监慌张的宣读:南征军高主帅和柴副帅合谋截杀了善阐府的新军主将和俩副将,新军将士人心惶惶的炸营啦。

众人都听得目瞪口呆。

高主帅调度南征军平叛、镇压新军后南征军内部互相厮杀打成了一锅粥,大越军队趁势反攻,南征军接连溃败,就要回到边界啦。

眼下是监军在主事,请求圣上速速发兵支援,加强边界的守备。

小皇帝听完呆若木鸡的坐在龙椅上,手中的白玉杯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段小林也是愣愣的坐在下面不知所措。

高、柴两家的家主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个都是如丧考妣的不晓得咋办?

有近臣提醒,必须迅速调兵堵住南方边界的口子,否则大越兵报复性的打过来不晓得要占到哪里才会消停?

这次,高、柴两家不去争了,由陈家派出一位领军后生领着陈家军为主的京畿禁军两万人马立即出发,增援南边战场。

但是,大理皇城就完全空虚啦。

小皇帝瞪着还在发愣的段小林喊道:快些将善阐府的新军给他调一万过来勤王,京城都没有戍守兵了咋行。

段小林这才猛醒,赶紧起身去做安排。

大理对南越的仗打输了,人打散了,死伤无数的要抚恤军将家属,还要采买军械重振军力,特别是采买新宋的新式军械就需要一笔海量的银子。

高柴两家因为自家人争权夺利酿祸端,晓得罪责难逃,呐喊捐款时就积极多了,主动捐出多年积蓄两万两白银。

诸般王公大臣依葫芦画瓢跟风捐款后依然是杯水车薪,相差太远。

小皇帝自然晓得攘外必先安内这个硬道理,必须得先将战后的善后问题处理了。他十分无奈的又将目光锁定在段小林身上,要这个大儿子去找新宋国借款度日,采买军械。

段小林就实在为难啦。

上次他去新宋国办差,赵玉林便责怪他们才买了军械就去打越国是严重的不守盟约。现在自己窝里斗弄垮了军队又跑去找新宋国求救,这个话说的出口吗?

但是,国事岌岌可危呀,可由不得他。

小皇帝接连十二个催促,这丫回去拉起他老婆赵思涵还是屁颠颠的出使新宋了。

江东临安府,谢凌云出逃后成功抵达福建路的福州,上岸一进福州府衙就宣布和临安脱离关系,要和史儿子划清界限。不但如此,他还呼吁临安的官员和州县主事的都看清楚大势,努力做归顺新宋,国家统一的大好事。

谢凌云这篇文章一登上福州的报纸,全国人马上就晓得啦。

临安府一下子就炸锅了。

不但官府里在热议,街头巷尾的百姓都在议论谢凌云的事情,谢家可是临安朝廷的旧臣,太后家的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一波行情还没完呐,成都中枢院的臣工亲书的信函和乔行健的文告又来了。两浙大量的官员接到成都的好基友写来的书信,详细介绍了新宋人人平等共和议事的好处,奉劝他们极早放弃自立,回到新宋一国的大家庭来。

乔行健在《成都旬报》上发表的长篇宏文更是把江东小朝廷和史儿子搞的小动作一一批了个透,明确告诉两浙的官员必须打消自立的念头,放弃孤悬于外的美梦。若是继续图谋自立,必将被新宋推翻,受万民唾弃。

这一波舆论就造的声势浩大了,两浙上到官场,下至民间的平民布衣都在热议新宋的作为,这是先礼后兵,要打过来统一啦。

史儿子坐在皇宫改成的府衙里就像坐在一艘被十二级台风吹着的大船上,摇得他吐了又吐,已经吐不出来了还扶着桅杆做呕吐状。

他召集众官员议事,有的已经找不到人了;有的称病在家不出,不少人都在告假观望,堂下站着的人少了一半多不止了。

阳大全愤恨的说:不来,都跑咯。新宋国的这招狠呐,他听说不少富商携带家眷去了神威军的控制的华亭县,那里正在新建上海浦,新宋吹嘘哦,他日会成为国家最大的海上贸易港口。

这些人哪是去做营生,分明就是跑去新宋国啦。

户部尚书忧心忡忡地说:不但商人在跑,连平民布衣都在跑啊。

今年,江北制定了新的扶持农工方略,官府低息贷款鼓励栽桑养蚕,种地的还贴息贷款给他们购买农具。

贴息呀,就是无息贷款,只要那些布衣按照契约把银子拿去购买农具种地,等到丰收之后卖了粮就只需要归还本金。

他们还在搞啥合作社,合作社里有耕牛,靠近边界的移民连耕牛钱都不用出,只需要提供草料就可以使牛耕田。

一个花钱买官的盐商说还有更甚的呐,江北的盐场大部分被新宋收走之后那些经营不下去的盐商他们也有扶持,人家成立了盐业商会,凡是合法合规经营的都可以由商会担保去银行贷款,那个利息就比民间借贷低多啦,少出三倍都不止。

史儿子听到的一个个都是丧气话,气得噗嗤一声吐出一口老血。他狂呼:走,都走,都走了清净。

堂下的一众官员不知如何是好,心里惦记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何处置,一个个还真的开溜,小步后退着离开了府衙。

宜宾的翠屏山上,赵玉林做好了五个亿的新币出关啦。

他回到家里见到老秀才和他娘都在,高兴的说回来后还没来得及给二老问安呢,咱们去金沙江上的叫花鸡吃个饭。

老秀才还没答应呢,靠在他身边的赵光顺却是听得清清楚楚,立马跳起来夸张的“耶”了一声,撒欢的跑出去招呼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吃叫花鸡了。

他娘马上欢喜的张罗起来。

老秀才却是没好气的问他:“忙啥去了?是战场上拼杀又受伤了吧?”

赵玉林听出了老头子的关心,一丝暖意涌上心头,也不敢给他爹说实话,只讲了身体无恙,棒棒的呐,是鬼谷的师傅遇上了难题,他去帮着参详参详。

老头子晓得,这就涉及国家机密啦,他不便打听,只要自己儿子身体无恙就行。现在赵家上上下下已经是几十上百口人的大家庭,家里的这根顶梁柱可不能有事了。

一家人浩浩荡荡的出门,还没走出十丈远城里人都晓得三少爷回来了。

有店掌柜站在街檐上十分羡慕的看着赵玉林的孩子们,乐呵呵的对着店小二说:看吧,多子多福啊,三少爷前后左右一大群娃,肯定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哎。

这丫的话还没说完呐,店里的女老板就怒了,扯起喉咙喊:“叹息啥?欺负老娘是不下蛋的老母鸡吗?老娘没生下儿子来还不是你娃不行,翠屏山讲人人平等,三少爷说过的,生不出娃来不是老娘一个人的事情,呜呜、呜呜。”

这女人还当街大哭起来了。

掌柜的赶紧过去抱住女人安抚,连说咱们已经有个丫头啦,他很满足啦,将来就把家业和手艺都传给丫头。

女人在他怀里扭捏起来,嘟哝着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要不主君还是纳个妾吧,都说多子多福,咱家人丁确是不兴旺。

这下轮到掌柜的扭捏啦,这丫肯定想啊,看到眼前似老虎的女人又胆小如鼠了。

再往大街上看,三少爷一家早已不见了踪影。

吃完饭回家,赵玉林他娘叫去小客厅吃茶,郑重的给他布置任务,叫他给大哥赵玉清谋个差事来做。

这还真的把赵玉林给考住了。

正如他老爹说的,玉清大哥要想做的事,肯定不是街头卖两碗面的营生,没点体量,没足够的收益是吸引不住他的。

老秀才白了他娘一眼,似乎在说:看吧,老夫就说不行嘛。三儿上哪里去给老大寻找合适的营生?

赵玉林晓得她娘难得开口要他做事,哪敢叫她失落,当即干脆的答应下来,还叫他娘一百个放心,都会办得妥妥的。

他的这个表态就让老秀才吃惊啦。

上次赵玉清犯法,老秀才带着大房一家子来找他求情都没得丁点儿效果,看来还是要三房亲自出马三儿才认账了。

呵呵,老秀才这是不晓得事情的性质所在,违法犯罪的事情赵玉林肯定不会松口,要想做事,他倒是乐意大力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