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公子威武 > 第0278章 自己建朝廷

公子威武 第0278章 自己建朝廷

作者:血沃中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8: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刚才,赵玉林将学事和转运上土地赎买的事情哗啦啦一起都说了,觉得已经没有事情要议了嘛。

丁公犹豫了一下,说前朝旧臣李忠棉李公到成都了,李公可是宰辅大人,国之栋梁啊,欲替他谋个差事。

老曹已经笑眯眯的看着赵玉林啦。

玛德,原来这个才是重点啊。

议事厅已经安安静静,鸦雀无声。

赵玉林吃了一口茶,问丁公打算如何处之?

老爷子慢吞吞的说京兆府不是稳了,知府一职尚缺,欲将利州知府转任京兆,请李公屈就利州知府,安抚使。

利州路和京兆府眼下都差不多,让李忠棉任职利州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赵玉林似乎见过李忠棉的,觉得他的身体状况并不怎么样,担心这位老先生还在路上赴任,小命儿就劳累的飞升极乐啦。

他问丁公,李公的身体状况如何,长途跋涉的不太好吧,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老爷子立即叹息道:就是因为李公的身体欠佳,才要调了利州知府去京兆,好叫李公少些舟车劳顿呐。

赵玉林吃下一口茶说眼下确实没有更好的安置办法。

若是咱们也像临安那样建立起共和制的大宋新朝廷,那再多的官员都不够用啦。

众人立即惊讶得将嘴巴张开成大大的圆形,议事厅里安静得如若无物。

他继续说道:那临安不过是找来一个伪帝都可以建立朝廷,大理和蒙古更是诸公不屑,也可以称孤叫朕的,咱们手里至少有八个完好的路,就不能继承大宋也叫一国吗?

此国就是宋国,叫新宋共和国也行。

咱们可以先搞个共和立|国|会,会长就是丁公啦,副会长有曹公和本官,还可以再选些有志之士主理国家大事。

下面再建立起六部不就齐了,六部还可以结合需要拆分成七部,八部,九部,这就需要多少能人志士为国效力呀。

诸公是最忌讳说道此事的,堂下的一遍寂静,连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老曹和丁公都不按他说出这么一大通道道来,望着面面相觑的诸公不知如何是好。

赵玉林见大家还在发愣,十分肯定的说国家迟早还得建起来,不然叫江东的伪帝继续捣鼓的话会搞砸川蜀大好的局面。

他提议另外调一人去京兆府,李公还是留在成都养好身体再考虑远行。至于职位嘛,就委屈做个制置司副使,专司朝廷礼部之职能,教导飞燕做好学事,一起共议国事如何?

众人立即耳语议开来。

这个职位在眼下算是最高的了,直接和丁公、曹公、赵玉林这些人排在一起,虽然做的是接待外使的礼仪教育之内的琐事,但是身份地位决不差前面三人。

丁公乐坏了,非常激动的说甚好,如此甚好。立即就要请李忠棉入席议事。

赵玉林看看赵飞燕,叫幕宾抬张椅子过来放到他俩中间,笑呵呵的说以后咱小公主要多向李公请教学事咯。

不多一会儿,李忠棉走了进来。赵玉林领头站起来请老先生入座,这老头儿还坚决要坐到赵飞燕后边去。

赵飞燕笑盈盈的请老先生上座,诚恳的大赞他是国之栋梁,为人师表,乃吾辈学习的楷模,她当称呼先生的长辈呀。

李忠棉更是老泪纵横,颤巍巍的说当真是国破山河在,川蜀能有这么一片安宁之地实属不易啊。

赵玉林看他不住颤抖的样子,赶紧扶着叫坐下来说话。

丁公说还有一位,乃前任制置司赵大人,也是携家带口的到了成都,诸公以为如何安置妥当。

玛德,这才真是老鼠拉屎,大头在后面呐。

老曹又是笑呵呵的看着赵玉林了。

呵呵,估计这位老哥昨日卖关子,重点才在这里。

赵玉林低头吃茶,众人也不敢开腔。

前任制置使赵彦那可是川蜀的老大,要安置少说也是副使的职位。就这样都已经抹去了他在临安提拔重用的那一节啦。

老曹见气氛太沉闷,便说赵公也是刚到,先歇歇,容咱们想个万全之策。

丁公与赵彦那也是不睦,他见大家都没有后话,也就顺着老曹的意思叫先散了,择日再议。

出来,老曹叫一起吃个酒。

两人正在说话呢,丁公已经和李忠棉一起走出来了,老头儿叫去他的府上喝一盅。

四个人换乘马车走去丁公府上坐下,酒菜很快便上来了。

赵玉林等丁公发话之后,起身先敬李忠棉,感谢老人家当年作为钦差大人在官家面前说好话保护他。

李忠棉非常感概,没想到朝廷那么快便没了,幸亏蜀地还有一方净土容下他的残缺之躯。

赵玉林说他不认为这是坏事,从一个方面来说也正是临安官家的放任自流才导致朝廷被毁,皇室蒙难,明白人不用装糊涂。

若是官家真能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大宋不乏能人,定能击败蒙军,收复大好河山。

李忠棉沉默片刻后长叹一声,端起酒杯请大家吃酒,感谢川蜀收留。

赵玉林笑呵呵的说不是川蜀在收留老先生,是蜀地求贤如渴,需要先生这样的高人大才呐。

他说自己刚回到成都,诸多情况都还不熟。但是他在路上就听说赵炳被鲁王拥立为帝,已经送去临安,使相居然接受了这个伪帝,这就足见江东朝廷的混账了,哪有让敌人给自己送来皇帝的道理?

他掷地有声的说:咱们川蜀必须针锋相对的建国,立起新朝廷来号令大宋子民齐心抗蒙。

刚才他在议事厅里不便多说,只是开了一个头,如今是家宴,必须要给这几个核心人物都讲清楚了。

曹友闻一口干了,点点头说是该扛起宋人抗蒙的这面大旗了,不然叫那伪帝再一搅和,咱们川蜀儿郎都会迷失了方向。

李忠棉来到成都有些日子,对川蜀的情况有所闻但还不确定,他茫茫然的看着他们不知所措。

丁公忙说此事不急于一时,咱们再从长计议。

赵玉林告诉丁公,下午要召集转运和漕运二司议事,小饮即止。

他和老曹告辞两位老爷子出来,老曹问他下午真的要议事?

他说丁公摆明了是和李大人热络,就是在吃耍酒客套,有啥意思?咱们的确得考虑建立朝廷了,再这样下去这些人说不定又要叫咱们归顺临安的伪朝廷呢。

老曹觉得也是,便说下午的两司议事他亲自来安排,谋划一下来年的财务也好。

两人各自回府休息。

此时的临安小朝廷,伪帝赵炳正在大肆变革呢。

宰辅史儿子告假,赵炳独断朝纲,办起事情来速度倒是超级快。

他一刀砍向庸官,这些都是史儿子收拢旧臣起小朝廷这个锅灶时紧急招来的,大部分是闲职却多少要耗费些银两。

赵炳的手里从来都不缺官,他缺的就是银子啊。

所以,他第一刀就砍向这些毫无用处的鼓噪官员,查办的查办,免职的免职,裁撤了好几百人。

就连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逃回临安的教授曾悟道都被他给踢出了朝廷,理由是认定此人只会耍嘴皮子的害人。

玛德,此公可是在成都为史儿子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功臣啊,赵炳说不要就不要。

他这样一捣鼓,小朝廷还真的精干高效不少。

第二,他放开关隘,叫盐商大胆去和川蜀做生意卖盐,彻底放弃了过去史儿子与赵玉林赌气式的食盐战。

因为赵炳需要银子,卖盐就能收很多的银子,他不但叫盐商向川蜀输出食盐,还大幅降低食盐的税率,保证盐商有钱赚,他也有税收。

这样下来,盐商就活了,小朝廷的收入也增加了,赵炳手里的银子逐渐堆了起来。

接着,他开始组建新的御林军。

因为,他发现来到临安后遍地都是史儿子的人,就连晚上睡个觉都有史儿子的人监督怎么睡,和哪个妃子睡觉。

玛德,这可不是好事。

赵炳心虚呀,万一哪一天史儿子一个不爽要换皇帝,他完全有可能像赵渡一样被赶出皇宫,再叫新任皇帝一杯毒酒给赐死。

所以,他找出自己的亲信,开始在临安遴选御林军,要建立像神威军一样的新式军队。

赵炳这三招一出,果然壮大了他自己的力量,还得到了百姓的欢喜。神威军治下的川蜀也是收益不少。最直接的就是海盐进了江陵、夔州和襄阳。

别看赵玉林有湖盐撑着,那海盐一样是海水自己涌进盐场,老天爷蒸发掉海水留下盐,盐商着人用铲子装进麻袋就是银子。方法一样简单省事,关键的还是水运成都便宜得很。

利益面前一切都是虚的,赵玉林还是要和江东的盐商做生意,买进海盐作为补充,很好的解决荆湖和川东地区百姓的吃盐问题。

赵炳的通商就很好的帮了他的大忙。

史儿子还在家里守着儿孙玩耍呐。

然而,他眼睛顺着孩童的身影游走,心思可没放在孙子身上。当他听到赵炳又甩出三板斧之后觉得这小子的权力越来越稳固,再干下去就没得他的事情可做啦。

这可不行,他必须得拿回那本来就属于自己的权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