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672章 叫你小子不戴帽子

都督请留步 第672章 叫你小子不戴帽子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刘益守到底想做什么?

朝会之后,建康城内暗流涌动,除了刘益守的嫡系亲信外,其他朝臣们都在揣摩陈元康提出的那个“营建新都”,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有前朝旧例在前,谁也不敢把陈元康上书的内容当做玩笑。

东汉末年,曹操击破袁绍后,虽然手握大权,说一不二,但依然有不少人暗地里支持汉献帝。曹操在许都总有些放不开,时常感觉被掣肘,又无法将忠于汉室的势力一股脑扫除。

并不是所有人都把心思写在脸上,如荀或这样的重臣都不希望废汉自立,让曹操芒刺在背,又不能把献帝给宰了。

如今刘益守遇到的情况与之类似,梁国依然有忠于萧梁的人,同样是少年傀儡天子,权臣当道掌控内外。

当然,那些人忠心的原因很多,未必是因为品德高尚。比如说,很多江东世家的人,是萧梁的驸马,或者与萧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萧氏倒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会受到极大损害,闹事是人之常情,不闹事才是咄咄怪事。

很多政治上的根本矛盾,是无法调和的,最后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

有鉴于此,刘益守在洛阳营建新都,培植完全忠于自己的势力,将来取而代之这样的事情,便很容易理解了。

如今刘益守的嫡系势力在梁国已然已经壮大,如同生命力旺盛的树妖一般张牙舞爪。它现在缺的,仅仅只是一块合适自身生根的地盘而已!

有哪个地方比洛阳更适合被刘益守拿来经营自己的基本盘呢?

当然,这是最浅的一层,基本上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看得出来。陈元康上书的内容并不稀奇,只是提出的时机,与上书的目的,没人敢说自己完全看透了。

什么引蛇出洞啊,什么郑伯克段啊,什么假道伐虢啊,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谋略的历史,一张老硬币们前赴后继花式秀操作的舞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为前面的老硬币实在是太多了,那些层出不穷的套路,也把后人搞怕了,所以搞得那些建康城内的朝臣们不敢轻易行事。

刘益守是要借此分辨敌我,还是例行公事一般把营建新都的事情“汇报”一下?

谁也说不好,但以刘益守以往的“彪炳战绩”,只有你想不到的,绝不会有想多了的。

一连几天,台城没有收到任何上书,没有任何中枢大臣对此提出异议。当然,也没有表示赞同的,包括刘益守的亲信党羽们在内,都是按兵不动。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有种暴风雨前宁静的错觉。

五日之后,“天子”下诏书,同意拆掉洛阳旧城,在旧城以西十里的地方,营建新都。

好巧不巧的是,本来位于洛阳城西的白马寺,位置变成了新洛阳城的正东面!有传言说是因为当年刘益守就很看不惯白马寺,又不能把它怎么样,所以故意来这么一出,寓意是:三十年城东,三十年城西。

这种噱头除了升斗小民津津乐道外,切身利益攸关的大老们肯定是一笑而过。

不过之前只是陈元康上书而已,没有形成正式的诏书,政令也就没有真正的产生,绝大多数人自然都还能沉得住气。

如今诏书正式下发,那些人就再也坐不住了,自然是要丢个石头出来试探一下水深水浅。

于是没两天,这个“石头”就被丢出来了。

驸马都尉王实,也就是尚了安吉公主萧玉娡的那一位,向朝廷上书:

本朝尚无营建藩王王都的先例,况且吴王封地在寿阳,要修城也应该在寿阳修,怎么能把王都修到洛阳去了呢?此举于理不合,而且有极大隐患。

且不说藩王竟然有王都这种说法,就算是有,开这个先例去洛阳修新城也很危险。此例一开,那不是梁国各地藩王(其实也没剩下几个了,主要是指的萧纪),也可以随便在梁国其他地方营建王都了?

这还不天下大乱?萧纪这样的藩王要是把王都修到建康旁边来了怎么办?

王实这个人虽然是琅琊王氏出身,但并无世家子弟的底蕴修养,本身行事比较粗犷不讲究,平日里风评极差,说话也是口无遮拦。

很多不能摆在台面上说的话,他竟然上书的时候直接说出来了。

当陈元康听闻王实第一个站出来搞事情的时候,完全不相信世上竟然可以有如此愚蠢的驸马!

然而等他看完了上书的内容后,这才不无感慨:刘益守确实极大拉高了萧衍女婿的质量。难怪萧玉姈时常跟人吹嘘,其他驸马无论看起来如何人模狗样的,跟刘益守比起来,那就啥也不是了,多看一眼都会嫌弃得想吐。

有王实这个标杆在,只怕萧玉姈说得还算保守谦虚了。

有人反对,那陈元康自然不能装作看不见。依照事前众人商议好的部署,陈元康继续对朝廷上书说:

北方战乱未平,吴王的本意是想镇守国门,绝不是要故意搞特殊化。洛阳位于前线方便对敌,此举都是为了国家,吴王是没有什么其他想法的。

陈元康说的道理是光明正大的,但语气很软,就像是偷鸡被人抓到,辩解说只是过来跟母鸡聊天一样,这反而引起了更多的质疑。

果不其然,没过两天,尚永世公主的驸马王諲、尚富阳公主的驸马张缵等人,接二连三的跳出来,对刘益守要在洛阳营建新都的事情说三道四。

陈元康再次上书辩解说:吴王在洛阳营建王都,都是为了北伐,为了一统天下。等天下一统后,他就会返回都城,撤销吴王王都。

希望朝堂内外可以鼎力支持这次营建王都的工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切为了国家。

这话不说还好,消息撒播开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对吴王在洛阳营建王都的声音如潮水一样纷涌而至,更是有不少人提出了“折中”方案。

比如说,刘益守不应该在洛阳营建王都,而应该在寿阳,将原先的寿阳城改造一下,这不就是个新“王都”了么?省时省力又妥帖。

寿阳本就是梁国边境重镇,在此地营建一个所谓的“王都”,貌似也说得过去吧?

种种“好心”提议,看上去并非全部都是胡闹,很多竟然都很有可操作性。

然而,面对汹涌的质疑声,之前还卖力辩解的陈元康,这次竟然彻底哑火了。

……

正当建康中枢朝臣们围绕该不该营建洛阳新都相持不下之时,东府城附近的安吉公主府,被台城禁军团团围住。

兼任大理寺卿的崔暹,黑着脸站在府邸大门前,看着一个个禁军士卒,将府里成套的筒袖铠搬出来丢到门外堆放,一言不发。

“崔尚书,府邸内共查获盔甲五百余副,都是成套的。另有弓弩数千,兵戈无算,足够武装一万大军。”

一个禁军小校轻声说道,低着头不敢看崔暹。

“驸马王实在府内私藏盔甲兵戈,数量惊人,图谋造反罪证确凿,来人啊,将驸马与公主,以及府内一干人等带到大理寺关押!

此桉牵连甚广,仅凭王实一人,绝不可能弄到这么多军备。这件事要好好查,细细的查!把人都带回去!”

崔暹说话的时候一脸澹然,就跟逮到路边的野猫野狗一般,内心毫无波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