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652章 如果这都不算爱

都督请留步 第652章 如果这都不算爱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他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长安城内丞相府的书房里,贺拔岳手中把玩着那一对非常袖珍的“同心锁”,一阵疑惑。屋外呼啸的北风,搅和得人心烦意乱。

他成亲都好几年了,夫人是元氏出身的,算是为了在关中站稳脚跟而不得不接纳的政治婚姻。现在这节骨眼送个同心锁来当“贺礼”,到底是何居心?

贺拔岳没想明白。

刘益守这妖孽有多阴险,有多会谋算,这世上大概没有人比贺拔岳知道得更早了。那厮无利不早起,不见兔子不撒鹰,从来不会做无聊的事情。

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放在刘益守身上也很可能不是小事。如今刘益守在南方身居高位,那些嘲笑他没本事的人,坟头的草已经不知道长得多高了。贺拔岳不想成为下一个这样的人。

“在下觉得吧,说不定刘益守并没有什么其他意思。或许只是为了当年故旧之交的情谊而已。”

苏绰接过贺拔岳递过来的金锁,若有所思的说道。

看了半天,愣是没看出这玩意到底有什么稀奇的。

苏绰家境不错,自小不缺用度,不是没见过好东西。这金锁的做工只能说很一般,也没发现有什么机关之类的。

刘益守送这玩意给贺拔岳干啥?

他也是感觉莫名其妙。

“罢了,这些事情不理会吧。李弼已经顺利攻克汉中,要不要派兵增援呢?以目前的情况看,梁国随时会反击,刘益守可不是省油的灯。

出兵必有一场恶战。”

贺拔岳沉声说道,面色肃然。汉中的情况,只怕未必如李弼信中那么乐观!

如果是别人,或许丢了汉中也就这样算了。

但刘益守是什么人,贺拔岳知之甚详,从来只有他抢别人,没有别人抢他的。

李弼横扫汉中,能指望刘益守不出手?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贺拔岳又觉得这时候跟梁国打大仗,时机并不成熟。

一方面他舍不得如今汉中的大好局面,另一方面,他也害怕与梁国打大仗恶仗。

可谓是左右为难。

“这次不去增援,将来主公若是再要出关中,则无一人愿意再跟随。去不去已经无需赘言,关键是如何去,走哪条路。”

苏绰叹息说道。

要是李弼不写信回来,贺拔岳可以装聋作哑不知道。然而李弼既然派人回来求援,说自己已经搞定汉中了,那关中所有人都在看着贺拔岳怎么处理这件事。

如果不增援,会不会寒了人心?

不得不说,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贺拔岳能说“不”么?要是说了,以后谁愿意跟着他混?

“长孙俭既然被刘益守俘虏了,那说明刘益守一直都在关注南郑这边的情况。李弼此番……真的没问题么?”

贺拔岳像是喃喃自语一般。互相矛盾的信息,有时候还真不如什么消息也没有!

“主公,不必犹疑,哪怕是龙潭虎穴,也要去走一趟。”

苏绰十分确定的说道。这件事已经不光是军事上的事情了,关乎到关中的人心向背。

这是贺拔岳的执政基础。

一方面,李弼派人回来说已经搞定汉中,贺拔岳麾下想充当援兵的人一定不少;另外一方面,增援的风险,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但贺拔岳要是胆怯了,则是把自己的虚弱暴露给了手下人。

这是很要命的一件事。

长孙俭不带兵,他怎么说都行。贺拔岳作为派系领袖,他要为所有的事情全权负责。

答桉虽然只有一个没得选,但做决定却是不容易的。

“此番我亲自领兵一万出关中,另迁三千军户入汉中,以为子弟兵掌控汉中。”

贺拔岳沉声说道,他这回可是发了狠。

汉中丢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前期他们想的只是搜刮汉中的财富粮草,压根没想长期经营此地。杨乾运是投靠过来的,本身也是本地人,贺拔岳其实不太好插手汉中的事务。

杨乾运等同于“加盟店”,人事自己管,财务方面定期上缴大半就行了。

但是杨乾运的败亡却证明这种模式,对于领地的控制很薄弱。

贺拔岳也知道,自己这帮人在汉中不得人心。原因很简单,因为以前汉中是梁国经济体系里面的一部分,与汉中和荆襄都联系紧密。

本地物产的种类并不丰富,虽然不缺粮,但很多重要民生物资都缺,需要外部输入,比如说盐!

关中势力占据了汉中,就会导致汉中从以前的经济体系中被割裂,粮食卖不出去又吃不完,都被关中那边搜刮走了,所需的很多物品,关中那边又没办法短时间内补齐。

当地百姓会拥护谁那是一目了然的啊!

李弼在汉中甩开膀子玩,一点都不顾忌打砸抢,是因为他喜欢杀人么?

不是的,这里面有着非常深刻的经济因素。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这一次,贺拔岳就是想把汉中的人口“置换”掉,让关中的府兵军户到汉中来,然后将汉中的部分百姓迁徙到关中。这样,就能彻底实控这块风水宝地了!

至于汉中百姓到了关中,那要怎么处置还不是贺拔岳一句话的事情!

“主公,把众将召集起来,看看谁愿意跟随一同出兵吧。这次都靠自愿,不强求。”

苏绰叹息一声说道。

如今关中的情况,就像是一个久病在床,百病缠身的病人一样。

身体稍微恢复了一点元气,就必须得起来干活,片刻不得清闲。

然而干活了以后,病情又因为劳累而加重,以此往复不休。

“嗯,等会便召集他们来此议事吧。”

贺拔岳微微点头,和苏绰一样,长叹一声,那种手脚被捆住的感觉,始终都是挥散不去。

当然了,他现在还不知道李弼已经全军覆没。

……

“瞧你们干的这些破事!”

离得远远的,刘益守指着汉江边上叠得高高的“京观”,面色不虞,心中一阵阵作呕。

“摆个一两天意思意思就得了,还非得我来见识见识对吧?我在安康郡待了三天,你们就多摆了三天?”

刘益守对着杨忠和段韶二人噼头盖脸的一顿臭骂。当然,所有的焦点都在那汉江边远看都挺渗人的京观上。其他的事情只字未提。

发现面前二人都噤若寒蝉不敢说话,刘益守无奈摇头,大手一挥道:“撤了撤了,挖个大坑把这些关中丘八们都埋了。摆在这里像什么话,搞得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

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我们在汉中屠城了,这些玩意是要给谁看的?一点眼色都没有!”

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最后虽然没有得到褒奖,但也没有被罚,就这么轻描澹写的翻篇了。杨忠心里暗想,刘益守表面上不说,但实际上心里应该还是挺受用的吧。

谁说汉中本地百姓不需要长个心呢?谁说这些京观又真的只是给贺拔岳他们看的呢?

看破不说破罢了。

“你们也是的,下手这么狠,也不留几个俘虏问个话。”

刘益守一脸埋怨的责备道。

杨忠和段韶都松了口气,很多时候,听主公说话不能光看说了什么,还要结合语境。刘益守真要责备,直接军法从事就完了,根本不必跟谁废话。

越是抱怨,说明事情办得越好。

想到这里,杨忠拱手行礼回道:“主公,关中兵马悍勇,非比寻常。末将实在是不敢留手,稍有不慎,被其反杀也是常事,胜负就在一念之间。故而只能痛下杀手,没留下俘虏也正常。”

有部分因素在这里,但不全是这样。具体原因刘益守不会去问,杨忠更不会去说。

战场上将他们都斩杀,总比事后杀俘虏要强多了。这队关中府兵在汉中一路杀人劫掠,还以为能活命回关中么?刘益守事后为了争取本地民心,杀他们是必然!

与其杀俘虏脏了手,还不如战阵上就直接痛下杀手把这些人给宰了!

既然都战死了,那就不存在俘虏了吧?

没有俘虏,自然就不存在杀俘了。

这种逻辑跟刘益守前世那个“飞机坠毁无人受伤”的脑筋急转弯有着类似的逻辑。

“唉,四海之内皆兄弟,奈何纷争不休?惟愿将来没有战乱,四海一家不必再起波澜。”刘益守十分虚伪的感慨道,一副猫哭耗子的模样。

绝口不提彻查此事。

打仗又怎么会没俘虏?刘益守就不相信李弼麾下那些丘八没跪下求饶过?事实上当时这样的人还真不算少。杨忠战前就有交代,只一个字:杀。

只要战场范围不是自己人的,一律杀死不留活口,无论是不是平民。当时杨忠麾下精兵的胳膊上都绑白布条,就是防止杀红了眼自相残杀。没有绑布条的,就不能活着离开城门,杨忠的死命令非常残酷严苛。

没听见求饶,没看见求饶,那就没有什么俘虏了。这个逻辑粗看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主公教训得极是。”

杨忠违心的恭维道。

他心中想的却是,若是真留下俘虏,只怕刘益守到时候左右为难,还真会怪罪自己只懂打仗不会办事。

作为政治动物的刘益守,是不忌讳杀人的,只要杀得有意义有价值。

一行人来到南郑城内,刚刚走出门洞,就看到主干道两旁跪了一地的百姓。

“父老乡亲们,你们何至于此啊!本王领兵来此保境安民乃天职,是本王来迟让你们受难了!当不起你们这一跪啊!”

刘益守双目含泪,将跪在地上的百姓们一一扶起来。

“魏军在汉中无恶不作,殿下替百姓们报仇,当得起这一跪。”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握住刘益守的双手激动说道。

不知道是谁,忽然在人群里喊了一句:“吴王万岁!”

“吴王万岁!”

“吴王万岁!”

“吴王万岁!”

顿时人群中高呼万岁之声此起彼伏,响彻天际。

“父老乡亲们,天子才能喊万岁,在下并非天子,如何当得起万岁二字。”

刘益守谦虚的婉拒说道。

这时候,人群中又有人高喊:“汉中父老受难的时候,狗一样的儿皇帝在哪里!汉中这里的百姓只知道有吴王,不知道有什么狗天子!”

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公然喊出来,在场百姓居然没有觉得什么不妥的。如今谁不知道刘益守必定要篡位登基啊,建康台城那个才几岁的儿皇帝,真能阻止这位可以把魏军杀得全军覆没的吴王?

刚才那话虽然损了点,却也只是将那块遮羞布扯下来了而已。

“吴王万岁!”

“吴王万岁!”

“吴王万岁!”

又是一阵高呼万岁之音,刘益守只得一边推辞热情的百姓拉他去家中作客,一边在麾下亲信的护送下朝着府衙走去。

等走到无人之处,刘益守这才侧过头对身边的王伟说道:“这种套路搞得很没有意思。

民心所向,乃是衣食住行,安居乐业。

搞这些虚头巴脑的高呼万岁有什么用呢?做给我看,难道我就真能万岁?

世间岂有万岁之人?”

刘益守不悦斥责道。

他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刚才那些都是王伟安排的呢?

“主公目光如炬,不过呢,这些都不是演给主公看的,而是演给史官看的。

要不然,主公登基的时候,又怎么能说自己上承天意,下顺民心呢?

将来不是主公要改朝换代,而是天下百姓高呼恳求,主公无可奈何之下才站出来代天牧守,此乃大义所在。

所谓积沙成塔,水滴石穿,此消彼长之间,主公大事不过水到渠成而已。

将来青史会如何说,难道主公真的不在意么?

主公浴血奋战,日夜操劳,岂能无人为主公歌功颂德?”

王伟不动声色的笑道,显然不觉得之前那些安排有什么不妥的。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刘益守固然不喜欢这一套,然而他还能惩罚给自己拍马的人不成?

以刘益守高超的智商情商,能干那种傻事?

一旁的杨忠与段韶装作自己没带耳朵,都把头侧过去看风景。

如今刘益守要办的事情,那可真是跟司马昭当时的情况差不多了!但有点不同的是,刘益守的地位是打出来的,也是一直在开疆拓土。

至于司马昭如何,那当真不提也罢。

“就到这里吧,不说了。”

刘益守无奈的摆了摆手,多说无益。无论自己怎么说,总是会有站出来明示暗示劝进的。

类似的事情王伟不做,也有其他人会做,比如说阳休之。他能拦住一回,难道能拦住每一回么?

人具有社会属性,身份决定地位,实力决定影响。类似高呼万岁之事,如同治水,堵不如疏。刘益守也看开了。

自汉末以来,天下割据,司马氏遗祸后人,这个烂摊子持续了几百年,坑了不知道多少人,也是时候有人站出来结束这一切了。

想来想去,刘益守都不觉得谁有那个眼光气度,还得自己亲自出马才行。

这就叫当仁不让。

来到府衙大堂落座后,刘益守看着杨忠问道:“此战经过就不问了,我就问一句,李弼麾下府兵如何?”

战斗大致经过刘益守已经知道,简单说就是趁着魏军多番恶战,极度疲劳的时候上去阴搓搓的打闷棍。

战略上很值得一说,但战斗过程就跟捡钱差不多。

这就像是出门的时机比较重要,但捡钱的过程不重要一样。

刘益守最感兴趣的是,府兵改制后,敌军是强了还是弱了。

“主公,恕末将直言,李弼麾下府兵,非常强,甚至不比当初尔朱荣麾下的亲军弱。”

杨忠沉声说道。

“非常强?这可能么?”

刘益守疑惑问道,他怀疑杨忠在夸大战功。

“回主公,确实如此,在下亦是参与了战斗,这支府兵非常顽强。”

段韶亦是拱手行礼强调了一句。

“嗯。”

刘益守微微点头,不置可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