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651章 听人劝,吃饱饭

都督请留步 第651章 听人劝,吃饱饭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尽管李弼对府兵改制背地里有着种种非议,并且他的切身利益也被损害,但他现在却是对此番出征后,自己麾下这支府兵感觉满意。

甚至令他感觉惊艳。

一战拔南郑,二战破萧纪,三战克沔阳,不过千人的队伍,面对几乎七八倍的敌军,能打成这样,也是当之无愧的“威武之师”了。

表现几乎无可挑剔。

李弼这才觉得贺拔岳搞的府兵改制,也不算是在瞎折腾,确实有可取之处。除此以外,李弼觉得这次出征麾下士卒战斗力有保证的重要原因,还有一条就是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自己从前的部曲,只是被整编后压缩了编制,又被安排到同一个折冲府里训练。

还不能完全看出府兵改制最终完成后会如何。

当然了,这支军队有优点也必然有弱点,最大的问题就是魏军走到哪里,就要抢到哪里,完全收不住手!

李弼觉得,这也不能怪府兵制。以关中那种情况,无论换了什么军制,都是一个结果,毕竟客观条件在那里摆着。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这是摆脱不掉的客观规律。

以他人之苦,成就自家之乐,乃是自古以来的“人之常情”。

毕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是先贤圣人们的理想,从来都不是大行其道的行事准则。有条件就做一做,没条件那就只好损他人而肥自身,对此李弼没有什么可评价的。

他也是有家室的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些府兵抢劫来的东西,也不全是给他们自己享用的,大部分都要带回关中老家。

李弼麾下的士卒,也是拖家带口,各人有各人的难处。

贺拔岳给不起赏赐,那些人必然要一路打砸抢捞钱,给自己的家庭带来财富,让其家族能够顺利延续下去。

他们在汉中作恶,却是在对家人行善。此间善恶,谁能说得明白?

真要说恶,最大的恶就是贺拔岳,而不是他麾下那些士卒!

李弼就是这么觉得的。

有鉴于此,在攻克了沔阳后,李弼大手一挥,放开士卒劫掠一日。沔阳乃是汉水与蜀地和关中交接的关键水路枢纽,甚至汉水在汉中段的名字都叫沔水,因此得名。

此地自古就非常繁荣,并且各地货物多在此中转,油水极多。

李弼也不讲客气,为了犒赏麾下兵马,也顾得上什么军纪。这支军队之后还有可能遭遇战斗,不给麾下士卒们一点甜头,谁还会奋勇作战呢?

在纵容麾下兵将劫掠后,李弼又派人走陈仓道回关中送信。

在信中,他向贺拔岳禀告:魏军先锋已经攻克沔阳,并且彻底击败了萧纪的军队,将其驱离了汉中。

不过萧纪跑得快,带着一队轻骑趁着夜色逃亡剑阁,自己这边都是步卒,追赶不上,让他们跑了。

汉中大半已为我所有,贺拔岳可以放心大胆的派人来接手汉中的粮草辎重了。

一日之后,李弼下令全军返回南郑。并且通告全军:回到南郑后,要谨守军纪,不可扰民。也就是说,战时鼓舞士气说三天不封刀的话,差不多等于是放屁了。

尽管如此,李弼还是很“贴心”的告知众将士:府库里的细软挑三件的承诺,依旧没有变化。

反正那些东西也是从南郑城中的大户家里抢来的,贺拔岳带着大军接管汉中后,他也啥都拿不到。李弼现在将其拿来借花献佛,以维持军心士气,根本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已经在沔阳城内捞够了的魏军将士,自上而下都对此毫无异议,并且认为李弼果然是很照顾他们这些老兄弟。

先给一点甜头,再把之前承诺过的东西收回,最后又加一点补偿。李弼这一手画饼做饼的技术可谓“收放自如”,哪怕刘益守来了也要鼓掌喝彩。

沔阳乃是南郑的西大门,离南郑大几十里地,其间并无山川河流阻隔,并不算很远。

李弼率军一大早出发,晚上却出人意料的选择了扎营歇息,天亮后再出发。

大军终于在次日正午抵达南郑城附近。李弼抬头看着城头的旗帜依旧飘扬,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他最担心的事情,便是梁军从城固县出发攻克南郑,然后用韩信背水一战的套路,关上城门,然后将城头旗帜换掉后,等自己带兵撤回沔阳的时候,又在半路伏击!

李弼不赶着回城,半夜在路上扎营休息就是为了防着这一手。

如今看来,自己的担心应该是多余的。

此刻的南郑城门大开,城头旗帜未换,看不到任何人进出城池。

此刻的南郑就像是一个光着身子的美人,敞开了房间的大门,无论是哪个男人,都可以进来玩一玩。

李弼或许还忍得住,但他看了看疲惫不堪,腰间缠着细软的众多军士,终究是知道军心不可违的道理。

归心似箭,现在这些丘八们就是想快点入城好好睡一觉,其他的事情,无论跟他们下达什么指令,都会被敷衍对待。

“列队!入城!”

李弼拔出佩刀,指着南郑城门的方向,大声下令道。

出征时还军容严整的队伍,此刻一个个都低声有说有笑,交头接耳,如同刘益守前世那些春游归来,疲惫而兴奋的小学生一般。

看着这些略显狼狈又得意忘形的亲信部曲,李弼坐在马上摇头叹息。

这支军队的气力与心力已经用尽,此番回到南郑,是要好好肃正军纪,守好城池,等待贺拔岳带兵接管汉中了。

这次他和他麾下的部曲,已经做到了最好,完成了所有任务。

然而,当李弼骑着马从城墙的门洞入城后,他忽然心生警兆,感觉城内的情况有些不对劲!

没有人进出城门可以理解,毕竟外面都是溃兵,遇到了很可能就会没命。但为何南郑城内也一点声音都没有呢?

这实在是太反常了!

“列阵!”

李弼大喊了一声,然而已经太迟了。似乎是听到了他下令的声音,十多支箭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从阴暗处朝着李弼而来。

勇冠三军,眼疾手快的李弼用手里的佩刀将这些箭失大半都拨掉了。

然而射来的箭失太多,又是从不同的方向而来。他肩膀还是中了一箭,拿着刀的手因此脱力,佩刀掉在地上。

李弼的坐骑更是被射成了马蜂窝,狂奔了几步后倒地毙命!将肩膀受伤的李弼甩到一旁。

“杀啊!”

四周涌出身披轻甲,胳膊上绑着白色布条的军队,见到魏军士卒就砍。毫无防备,只想着快点回去睡觉的魏军士卒被这突如其来的闷棍给打懵了。

他们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更是不知道谁会这么阴险,埋伏在南郑城内。

战局很快就呈现一边倒的趋势,李弼麾下的疲惫之师,被打得溃不成军,狼狈逃出南郑,又被对方追上,不断砍杀。

……

“呼……”

杨忠喘着粗气,靠在城门附近的墙角休息。此战他光是刀都砍坏了五把,每次都是坏了就随便从地上捡起来一把继续砍。长兵器在这里根本就施展不开。

他麾下虽然只有五百人,但都是经过军中层层选拔而出的,会骑马,会射箭,对个人武艺与步军战术配合都有具体和严格的要求。

李弼麾下的府兵或许打萧纪麾下那些人,可以一个打两个不在话下,但对付杨忠麾下那些精兵就有些不够看了。

而且南郑城中并没有大军施展的空间,魏军士卒很多人连一把刀都没有,在这种短兵相接的情况下,几乎连平日里一半的实力都发挥不出来。

有心算无心之下,李弼受伤又落马倒地,使得魏军各自为战,失去指挥后建制很快被打散,三五成群的被梁军有目的的逼入某些狭窄的巷道围堵住,像牲口一般的被宰杀。

“杨将军此战可有些胜之不武呢。我们修养得这么好,魏军可是连打了三场战斗,铁人也要趴下了。”

段韶走过来,也靠着墙喘气说道,他身上全是血,都是敌人的鲜血,自身并未受伤。

此战将杨忠带兵将魏军士卒全部屠尽,就连受伤的李弼也死于乱军之中,被杨忠一刀斩杀。肩膀受伤的李弼,连平日十分之一的实力都没有,杨忠完全没体会到对方有什么“勇冠三军”的资本。

大家都是人,废一条胳膊上战场,能拼得过敌方养精蓄锐多时的勐将么?

段韶说杨忠此战胜之不武,倒不是完全在瞎说,而是此战的真实写照。

“魏军在汉中多有劫掠,苦主甚多。杨将军可将这大几百魏军士卒的头颅割下来,在汉水边摆成京观,以激怒魏军援兵,顺便告慰此番南郑城中不幸殒命的百姓。

然后在南郑城内挨家挨户的贴安民告示,笼络人心,告诉他们我们已经替他们报仇,这都是吴王的恩德,朝廷的恩德。

魏军杀人劫掠,我们保境安民,相信吴王肯定会高看杨将军一眼的。”

段韶不动声色的建议道。

这厮不能小看啊!

杨忠深深看了段韶一眼,微微点头说道:“孝先心思缜密,有勇有谋,待主公入南郑后,我必会在主公面前为孝先美言几句。”

闻弦音而知雅意,杨忠很明白,段韶说了这么多话,大家之前又不是很熟,显然是有事相求的,只是没有说得那么露骨。

段韶有才华,又年轻,他还把妹妹送给了刘益守做妾(虽然因为妹子太年轻而没有行房),当然是想干一番大事。

杨忠已有结交之意,花花轿子人抬人,肯定会给段韶这个面子。再说对方的提议,确实很有道理。魏军在汉中无恶不作,根本没把这里当自己的地盘。朝廷的兵马只有表现得跟对方完全不同的风格,才能收获本地民心。

彻底掌控汉中,有利于刘益守图谋蜀地,并且堵住关中这一路,为将来攻入关中,歼灭贺拔岳的人马做准备。段韶的提议高瞻远瞩,可以说完全跟刘益守的思路同频了。

以杨忠对刘益守的了解,此战之后,段韶必定独掌一军,受到重用。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走过来,对杨忠拱手说道:“杨将军,敌军尸首已经全部清点,包括主将李弼在内,共计七百四十八人,无一人走脱。

另缴获金银财帛无算,都是从那些魏军士卒身上搜出来的。已经全部堆放在一起了,现在是不是要将部曲组织起来依次搜身,按军法要求,查验是否有人私藏战利品。”

按理说,这支军队的基本待遇是一人从军,全家免税,用度都是朝廷提供,根本不需要去抢。但也难保有人就是贪小便宜败坏军纪。因此刘益守制定了森严的军法,在待遇优厚的同时,军法亦是森严到士卒不敢造次的地步。

“军法无情,本将谁也没有针对,所有士卒列队准备搜身。”

杨忠沉声下令道。

这支军队不是不能有问题,但问题不能出在他这里,换过几个主公的杨忠,对此很敏感也很谨慎。

不一会,麾下数百军士齐聚列队,亲兵队上前搜身,居然连一个私拿的人都没有抓到,顿时让杨忠深感刘益守制定规矩颇有先见之明。

“重赏严罚”,一切军饷与赏赐均出于朝廷,战利品只计功劳不分实物,种种规则定下,刘益守真的是把这帮丘八们看透了。

精兵规模小才可以厚赏,有厚赏才有人肯出死力办事,严罚才能约束他们不瞎办事,战利品与斩获上缴才能保持军队战意高昂不会因为贪财而误事,不许士卒劫掠是为了保护财产,事后再用其他办法从本地大户手里捞钱劳军。

林林总总的规矩,乍一看似乎无所谓,甚至是捆住手脚不够爽快,但此刻杨忠分析了这支魏国精兵惨败的各种原因,纵兵劫掠这一条,居然要担上大半的责任!

魏军会如此迅速的崩溃,就是因为在沔阳就捞够了,军心士气已经涣散,捞够了的士卒只想着保命,想带着这些金银细软衣锦还乡!

谁还有心思杀敌?

“全军警戒,关上所有城门,派人去安康郡,请主公入汉中!”

杨忠对身边一个亲兵说道。这一战赢得很痛快,战略上很重要,但是斩获确实不多。很有可能,这只是此番争夺汉中的一个开始。

萧纪不过损失了几千人,蜀地实力雄厚,他未尝没有再次入汉中的打算。

贺拔岳消息滞后,应该已经得到李弼送去的信件,搞不好支援的队伍就在路上。

“这一战,应该只是个开始,孝先后面还有立功的机会。”

杨忠面色沉静对段韶说道。

“确实如此。我若是贺拔岳,必定进退两难。”

段韶微微点头说道。

此刻他才注意到,空气中漂浮着难闻的血腥气,太阳被乌云遮住,不远处被堆积起来的敌军尸体,一层叠一层的,唤醒了他过去的征战记忆。

天下太平之前,要死多少人,才能把这个征战不休的大坑填满?

段韶问了一个自己不曾注意过的问题。

……

李弼全军覆没的消息还没有传到长安,但是贺拔岳却如同段韶分析的那样,陷入了两难。

一方面,应该被刘益守泄愤杀掉的长孙俭,安然无恙的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对黄金做的“同心锁”,作为自己多年前婚礼的“贺礼”。

另外一方面,李弼派去关中报信的人也到了,告诉贺拔岳,汉中已经平定,可以派兵入汉中了!

贺拔岳觉得很奇怪,他们两方传递的信息是互相矛盾的!

长孙俭说被刘益守俘虏,梁国对汉中早有谋取之心,准备充分,劝说贺拔岳不要出兵汉中。

而李弼麾下亲兵两次送信,说已经攻克了南郑与沔阳,要贺拔岳带兵火速支援,顺便派人组织民夫向关中运粮。

究竟谁说的才是真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