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633章 运去英雄不自由

都督请留步 第633章 运去英雄不自由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刘益守之前只是两军对峙的时候隐隐见过段韶,直觉上就认为对方五大三粗,威风凛凛。可如今见面,身材高大不假,却跟威风二字完全不沾边。

风尘仆仆,衣衫破旧,身上散发着馊味。若不是气质在那里摆着,说是个乞丐刘益守也是信的。

源士康小声在他耳边说道:“段韶之妹与他一起来的,只是病得不轻,已经送到太医院去诊治了。崔冏说并无大碍。”

原来还不是一个人来的!

刘益守微微点头,摆了摆手,源士康退出书房后,就剩下段韶一人。

“段将军何以沦落至此……”

看着胡子拉碴,面色黝黑,身上破袍子已经脏得看不清本来颜色的段韶,刘益守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这模样实在是太惨了点,要知道段韶这一路可不是在打仗啊!

“罪将拜见吴王,礼数不周,还请吴王见谅。”

段韶双手抱拳,对着刘益守深深一拜,他当然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尊容。

时运不济,能安然到建康已属万幸,不敢奢求更多。沿路有多少艰辛,只有他自己和妹妹段氏知道。

如今的段韶,已然走投无路了,建康就是最后一站。若是这里都容不下他,那他也没地方好去,只能自尽了却此生了。

“我来建康,只想问一问吴王,当年洛阳之诺,是否当真。”

段韶小心翼翼的从袖口掏出一个老旧的木匣子,打开后里面有一根老式的金簪。

如今这种款式的金簪市面上根本找不到,也不存在彷冒的可能。此物乃是当年刘益守从高阳王府里面搜刮出来顺手送给段荣的。

以为“娃娃亲”的信物。

这件事刘益守早就忘了,没想到如今段韶居然提起。

本来只是一个玩笑,可说这话的人变成了顶级权贵,当年的玩笑也要成为诺言,不能随意湖弄过去了。

想起段荣当年不经意的玩笑,刘益守只觉得这个世界太过奇妙。

发现段韶目光灼灼的盯着自己,刘益守微微点头道:“鄙人一诺千金,自然是作数的。段将军一路辛劳,不如今日暂且在府中歇息。有什么大事,明日再说亦是不迟。”

刘益守接过段韶手里的金簪,对段韶行了一礼。段韶来得突然,刘益守还需要一点时间去权衡利弊,以及如何安排段韶。

这一位不仅善于用兵,他在北边的关系网也很不一般,刘益守自然要全盘去考虑利弊得失。

听到这话,段韶这才放下心来,点头应承,随即走出书房,被源士康带到吴王府招待客人的厢房居住。等他走后,刘益守顿时陷入沉思之中。

上次放高欢回去,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如同深水炸弹,表面上看不出来,实际上威力却是不能低估。

高欢回邺城后,虽然以很快的速度就将河北的局面稳定下来。然而,前有李希宗送嫡女为长子求官,后有段韶千里投奔,以及河北世家送女之风盛行。

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种种迹象表明,高欢处理问题的方式,不是解决矛盾,而是暂时将矛盾压制!

河北动乱的内因依旧存在,甚至高欢的力量比当初还削弱了不少!将来积压的矛盾爆发出来以后,足以将现有的格局掀翻!

河南那一战,莫多娄敬显阵亡,薛孤延重伤残疾被俘,张保洛等人投降。

再加上之前阵亡的窦泰、韩轨、莫多娄贷文等等,高欢麾下的团队实力折损得很厉害,恐怕连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都没有了。

而现在又多了个段韶!

平静的局势之下,高欢手里还有多少实力,颇值得思量一番。

刘益守在心中暗暗揣摩,灭国之战,似乎已经可以开始筹备了,唯一要注意的,只是战争发起的契机而已。

他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书桉前沉思,敏锐的意识到,量变的不断积累,已经快要到质变的关键时刻。只是不知道将局势彻底点燃的事情,什么时候会发生。

也就是高欢什么时候会死!

高欢去世的那天,就是河北大乱开启的一天。

刘益守想起崔冏当初跟自己说过的一件事。

河南之战时,崔冏亦是在荥阳随军(基本上是作为刘益守保健医生,防止统帅因病不能指挥而功败垂成),他当时就观察过高欢的面相。

崔冏在高欢返回邺城后,便对刘益守说:据他观察,高欢的面色非常差,不过是强撑着一口气罢了。

之所以如此也不难理解。

高欢年事已高又常年征战在外,酒色无度,光妾室就十多个,而且房事的频率比刘益守高不少。

他经历了多次战败与丧子之痛,河南之战突围还受了刀伤。高欢早就已经是心力交瘁,身体油尽灯枯在即。

继续这样下去,高欢已经没有多少年好活了。除非能每天修生养息,不问世事之类的,那还可以多活几年。但那样的情况,在他身上几乎不可能发生。

所以我们应该早点做准备。

崔冏当时就是这么说的。

如今看李希宗如此干脆的站队,还有河北几个大世家都送了无关紧要的旁支嫡女过来求关照,只怕这些河北世家都是明白内情的人。众人都一齐寻找后路,又岂能是偶然?

或许这些人并不知道高欢的健康状况具体怎么样,但应该已经看出些许端倪了!

“也是时候从孙腾那边打听一点消息了。”

刘益守若有所思的自言自语道。他需要第一手的资料,孙腾的信息,会有一锤定音的效果。

小叶子和沙凋王将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婚礼,相信孙腾知道他女儿有了个好归宿以后,一定会妥协的!

想到这里,他把源士康叫进来,低声说道:“你让戴子高乔装改扮去一趟邺城,找孙腾问一下,就是说……”

刘益守在源士康耳边滴滴咕咕说了半天,然后从书桉里面掏出小叶子婚礼的请柬说道:“让戴子高把请柬给孙腾,不怕孙腾不说。”

戴子高是个武艺高强,善于隐藏行迹的刺客。但刘益守为了让他赎罪,从未指使他去杀人。反倒是送信,救人这样的事情做了不少。

小叶子是孙腾一生的心愿,求证高欢身体状况这样的要求,孙腾是无法拒绝的。

因为这本身也不是什么天大的机密,通过其他渠道探寻点滴真实也不难,刘益守相信孙腾会妥协的。

只要确定了高欢的身体状况,如果对方已经到了生命的尾声阶段,那么进军河北的相关工作都可以提前准备,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

刘益守记得他前世史书上的记载,似乎高欢也没几年好活了。

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源士康急急忙忙跑进来,在刘益守耳边低声诉说道:“主公,出事了。有人在台城南门不远的太庙那边号啕大哭,还在咒骂主公说……”

源士康欲言又止。

“是不是在说我要篡位,不得好死?”

刘益守无奈问道。

源士康微微点头道:“是这样的,前任侍中贺琛,正在哭太庙。围观者众多。”

贺琛为人正直,在原南梁大臣里面算是个另类,而且非常出名。刘益守一直不肯动他,一来是想告诉世人,忠臣应该得到起码的尊重;二来则是爱惜羽毛,不想造成一种“权臣专横跋扈”的固有印象。

没想到这家伙辞官了以后,居然还这么跳!当真是有些不识好歹了!

北伐的时候不见他跳出来,刘益守现在有篡位的苗头,他就立刻跑太庙哭丧,沽名钓誉,企图踩着刘益守的脑袋名垂青史,是可忍,孰不可忍!

“贺琛辞官以后,靠什么养活自己呢?”

刘益守压住内心的火气,疑惑询问道。

这种事情源士康自然是不知道,不过刘益守印象里,阳休之向来消息灵通,于是便派人去请阳休之到吴王府书房。

阳休之来了以后,刘益守对他说明来意,结果这位“马屁皇帝”恍然大悟道:“主公何须为此等小事分神。这个贺琛,属下老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我之前就揪到他不少小辫子,未得主公号令所以引而不发,没想到他反倒是蹬鼻子上脸起来了。

贺琛精通《礼记》,行事方正,但为人贪婪吝啬。他目前在会稽讲学为生,经常跟人说主公将来必定篡位云云,在三吴地方影响很坏。

属下已经知道怎么对付他了。”

阳休之嘿嘿一笑说道,看起来颇有自信。他跟贺琛的梁子,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一直在收集对方的黑材料。

“贺琛现在已经不是朝臣了,直接对付他,似乎影响不太好。”

刘益守有些迟疑的问道。

显然,对付一个贺琛,花费太多资源不值得。如今他贵为吴王,出手对付一个连官身都没有的富家翁(贺琛家很有钱),似乎吃相难看,容易让人误解。

他不怕别人说他是渣男,为了政治目的收妹子入后宫,刘益守也毫无心理压力,但是他很怕那些有政治影响的坏事。

天天被人鼓噪说自己要谋反,就是刘益守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只不过,朝廷中枢依法制裁官员无人会说什么,但是官府对付普通百姓,在建康,在台城,众目睽睽容易落人口实。更会让那些江东鼠辈认为自己是在心虚。

刘益守在权衡利弊,贺琛也不过是恶心人的蛤蟆,翻不出什么浪来。

“嘿,主公真是过虑了。”

阳休之冷笑着继续说道:“属下一不会派人殴打贺琛,二不会将其囚禁,三不会把他驱赶出建康。主公就等着看好了。”

看他如此自信,刘益守很是疑惑,不过这件事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事。贺琛的行为伤不到刘益守半分,连萧玉姈都是站在他这边的,其他人又能如何?

“如此也好吧,不过不要伤人性命,不要动粗,那样反而让人觉得是我们心虚。”

刘益守叮嘱道。

“明天日落前,就给主公办好。”

阳休之对着刘益守深深一拜说道。很多事情刘益守不好出面,他来操刀最合适不过了。

……

“先帝!你睁开眼看看啊!你选的好女婿,已经要篡位了啊!

刚刚朝廷已经发了诏书,说要让吴王的礼制跟帝王相同!先帝啊,梁国就要没了啊!”

台城南门不远的太庙前,披头散发的贺琛跪在地上嚎哭。

哭太庙的人自古就是烂大街,这种“政治行为艺术”,从来都是不缺市场的。贺琛周边都围满了人,对着他指指点点的,看热闹的居多,并未引起什么共鸣。

倒不是说贺琛说的没有道理,如今梁国的吴王想干啥,基本上稍微有点脑子的都知道。

不过贺琛的话没有引起共鸣也并不出人意料。

因为萧衍对普通百姓并不好啊!对南方百姓也没什么恩泽,反倒是浮山堰事件因为萧衍的固执搞死了几十万人!

其他零零碎碎的就不说了。

如果梁国真的无懈可击,真的铁板一块,刘益守怎么可能找到机会上位呢?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失德的是“秦”啊,怎么能怨恨天下人逐鹿呢?

在场很多人心中甚至暗暗庆幸,得亏是刘益守上位了。吴王能镇的住场子,现在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起码动乱没有了,官府也没有像之前那样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去抓人服徭役了。

如果换了别人,鬼知道现在会发生什么事!肯定只能更差!

“贺琛!你的两个儿子都被朝廷中枢征辟为员外郎(员外散骑常侍),你现在还在这里惺惺作态!就你清高对吧?

吃着吴王的饭,端着吴王的碗,还在这里骂吴王,你还是不是人?你这是典型的沽名钓誉!”

一个穿着绿袍的小官,从人群里走出来,指着贺琛大骂道。

阳休之当然不会亲自下场跟贺琛互骂,但这不代表他没办法叫帮手啊!

“不可能!你胡说!就算是朝廷征辟,我那两个不肖子也不可能去的!你在说谎!”

贺琛红着眼睛与那位绿袍小官对骂道,明显的慌了!他万万没料到,刘益守会用这一招“捧杀”。

“嘿嘿,清者自清,你就等着看吧!看看到底是我在说谎还是你在欺世盗名!

诸位,都看看都看看,吃饭砸锅说的就是贺琛这种人。

吴王在河北杀敌的时候不见他影子,吴王台城献俘不见他喝彩,现在国家无事,他就跑出来了,我呸!他儿子才刚刚入中枢当官!”

那绿袍小官吐了一口痰到贺琛的袍子上,随后扬长而去。

不一会,又来了一个人,这次干脆连官员都不是,只是衙门里面的皂吏,又是指着贺琛一阵痛骂。此时人群里面已经很多人都在议论纷纷,嘲讽贺琛沽名钓誉。

贺琛以为一切都结束了,但实际上这才是个开始。

阳休之请来的“群众演员”们轮番上阵,一会来一个人指责贺琛不识好歹,一会又有人说他沽名钓誉。最后贺琛的堂兄都来劝他回去,不要再做傻事了。

贺琛从小就是被大伯给养大的,见到堂兄来劝说,贺琛气急攻心,一口气没缓上来,竟然晕了过去!

阳休之说要两天,实际上一天就把贺琛杀人诛心般的干掉了。这件事表面上看,是结束了,贺琛也无脸再出现在太庙跟前。

然而阳休之显然没打算放过他,后手一波接一波的安排上了。

之前贺琛因为贪便宜,购买了超越礼制的大宅子。他当官的时候无人在意(很多朝廷官员都是如此),现在他不做官了,这个就是无论如何都站不住脚的大把柄。

贺琛堂兄将陷入昏迷的贺琛送回会稽之后,阳休之立刻让当地官府通知贺琛,让他十日之后,来建康京兆府这边投桉自首,交待一下建康城内房屋逾制的问题。

如果交待不清楚,那朝廷就必须把他的房屋充公后再售卖。

而贺琛的两个儿子都被朝廷中枢征辟为官,二人为了前程直接与贺琛决裂了!他们瞒着贺琛,来到建康吴王府找刘益守求情,说大人不记小人过,他们兄弟二人一定会管好赋闲在家的老爹,不让对方再出来闹事。

刘益守则是明示兄弟二人要孝敬父母,不可怠慢了父亲,这一切都是贺琛对他刘某人的误会,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事。

他们的官位还能不能保得住,跟他们的父亲贺琛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

只要勤勉做事,就是朝廷需要的人才,刘益守表示自己绝对不可能针对与打压这样的才俊。

消息传开后,世人无不称赞吴王胸怀广阔,不计前嫌。

很多对刘益守不满的南朝世家子弟,得知刘益守的这一套诛心操作后,无不胆寒,心有惴惴。连私下里的咒骂都少了许多,生怕对方也给自己来一套组合拳。

一个人如果已经到了权势熏天这样的地步,那么他一颦一笑都可以杀人,甚至根本不必专门去针对谁。

今日刘益守是故意放了贺琛一码,不然硬是依法追究起来,贺琛一家死在监狱都是最轻的惩罚。光那一套逾制的宅子,贺家人都说不清楚。

刘益守这点小手段,不仅让自己当好人,还弄得贺琛父子决裂,遭遇世人的嘲讽,以至于声名狼藉。

很多刀,杀人不见血。

很多怪物,吃人不吐骨头。

如今的刘益守,已经成为了这些“怪物”们的首领,他要做什么已无阻碍,只看想不想而已。想做的事情就能做,用为所欲为来形容也不过分。

在得知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以后,李祖猗的兄长李祖升将准备寄回家的那封信烧掉了重写,连信中提起刘益守时,语气都恭敬了许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