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560章 嫩嫩的小鸡

都督请留步 第560章 嫩嫩的小鸡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朝廷的大军要来了,现在还送了劝降信过来,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周迪很着急,但他发现大堂内的各家豪酋似乎一点也不着急,反正天塌下来有他这个高个子的顶着。这些人一点危机感都没有,似乎认为出了事推人出去顶包就万事大吉。

这场会议自然是不欢而散,没有取得任何共识。于是周迪把周敷单独留了下来,二人商议大事。

“仲远(周敷表字),情况好像有点不妙啊。”

周迪长叹了一声,为当前的局势感到深深忧虑,更是觉得临川郡的众多豪酋鼠目寸光,竖子不足与谋!

这些人根本看不到危机中不但是充满了危险,也是暗藏了生机。朝廷大军南下广州平叛,对于他们这些泥坑里打滚的本地豪酋而言,是危险,更是向上爬的绝佳机会。

区别只是在于,押宝应该押哪一边才好!押宝押对了且不用说,那肯定是荣华富贵纷至沓来。可万一押宝押错了,那就是万劫不复全家死光了。

“我听说了这位吴王的一些事迹,这个人很难对付。若是要投陈霸先,我们只能早做打算,现在就带兵南下广州。要不然,走都走不掉了。”

周敷很是担忧的说道。

他对目前的局面认识得很清楚,不表态是不行的,你不想帮朝廷做事,那就要帮广州那边的反叛势力做事,没有中间选项。

朝廷也不会允许江州的豪酋自行其是。

反过来想一下,这里是朝廷平叛大军行军的必经之路中的一条。如果让本地豪酋不受控制,那官军这仗还打得下去么?

要做决定,就必须趁早。

“南下广州,背井离乡,我们无依无靠的作战,补给都成问题,家乡子弟,谁会跟我们一起走?若是在临川郡抵抗朝廷的兵马,家乡势必一片焦土,陈霸先那帮人,也不会给我们一兵一卒的支援。

毕竟临川郡不是南康郡,离得太远了,唉!”

周迪长叹一声,他其实是不太想帮朝廷平叛的,为什么呢?因为目前朝廷优势明显而且掌控大局啊!

临川郡本地豪酋加入官军的话,捞点汤水喝没什么意思。可以这么说,刘益守麾下那么多人,多他周迪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是不少,周迪放下身段去给人家打杂也没啥意思。

只有帮势力弱小的陈霸先,才能从中获得更大的权力。而且萧纲是萧衍嫡子,又是前任天子被赶下来的,也算得上是名正言顺。

他们只是从龙,还算不上是自立门户造反,其中的风险要小得多。

“我看,我还是得过去一下,起码可以拖延一下时间。现在吴王到底是什么态度,朝廷究竟打算在临川郡做什么,我们都是一知半解,还是很有必要弄清楚他们的想法。”

周敷稍加思索说道。

“言之有理。”

周迪微微点头,认同周敷的看法,却又担心周敷去了那边之后一去不回,或者又给了刘益守错误讯息。

“这样吧,我修书一封,你带一千青壮去临汝那边看看情况。遇到吴王以后,将这封信交给吴王就可以了。”

周迪终于拿出了一个“前进半步”的方案:我不同意跟你约会,但是加个微信伱给时常发个红包还是可以的,类似后世渣女钓凯子找备胎的常规套路。

“如此也好吧。”

周敷叹了口气,总觉得周迪这样犹豫不决是要出大事的,可是他又不知道要怎么去劝说。毕竟,身份不同,考虑的事情就不同。

周迪麾下那一众智力低下的豪酋帅们,真是不能指望他们太多。那帮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多一个周敷都感觉碍眼。

这种货色周迪麾下有一群!

……

刘益守没来之前,江州的局面都是阳休之在勉强维持。如今正主来了,事情当然要继续往前推进,不能这样悬而不决。

于是刘益守下令大军开拔前往豫章郡,以豫章城为基地,组建平叛大营。

让建康的杨愔,及时将粮草辎重,通过京口的渡口,转运到湓城对岸的雷池,以为总粮仓。然后韦氏的船队负责在长江和鄱阳湖里巡视,保护补给线,让长江上的漕船可以顺利的进入鄱阳湖。

周文育则带着辅兵在鄱阳湖南面出口河道边上设立转运渡口,把大漕船上的粮草辎重转运到小船上,再沿着赣水支流转运到豫章城外的渡口,换船是为了防止河道狭窄而导致长江上过来的大漕船搁浅。

整个水运补给线都开始有序运作起来,让世人都看到,朝廷平叛不是闹着玩,而是动真格的。

只看这条运转效率极高,而且层次有序,保护得当的粮道,就知道用兵之人老谋深算,不是那种一波莽撞不顾后果的赳赳武夫。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刘益守也遇到了自己的问题。

豫章郡周边,地势算得上平坦。然而朝东南行军前往临汝县的时候,再往南,路就很难走了。临汝周边是临川郡北部最后一片平原,继续前进,山路崎岖,容易被埋伏。

临川郡改郡治,就是因为临汝地区地势太平坦,而且离豫章郡太近了。这里的地方势力,还是豫章这个圈子里的人,跟南面南城县为中心的区域不是一波人。

将这里作为郡治,不利于笼络临川郡本地的豪强。

现在刘益守已经派遣先锋军杨忠部屯扎了两千兵马在临汝县,若是再前进,那便是要走大段山路才能到临川郡豪酋们的老巢:南城县!

南城、永城、东兴等县城都在南城县以东不远,形成了一个规模比较大的人口聚居区。

打通了这里,就意味着临川郡已经被拿下,继续往南面的南丰县等地,虽然还是临川郡的范围,但已经不足为虑了。

刘益守所面临的问题很简单:麾下军队,不适应山地作战。江州收编的本地兵马,又不能将他们作为主力来使用。

以己之短击敌之长,非常不智。一定要把临川郡豪酋引诱到临汝县,在这个河网遍布,地势平坦的地方打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才能打开攻略临川郡的局面。

直接进攻,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可走山路效费比极差,纯粹是在跟临川郡本地豪酋拼消耗。

诱敌深入,主动权在临川豪酋们的手中,效费比虽然高,但敌人不是蠢货,你想让这些人在地形对他们不利的临汝县作战,有点一厢情愿。

那些豪酋们可以耗到天荒地老,刘益守能耗多久?这是一场艰难的比拼。

唯一的依仗便是临汝县是临川郡通往北面的唯一出口,也是便捷高效从外面获取物资的唯一窗口。

不说别的,临川郡并不产盐,所需食盐都要从豫章郡那边运送过来,而豫章郡的盐则是从长江上而来,那些运盐的漕船,多半都是从广陵(扬州)出发的。

这也是江州豪酋不敢随便跟朝廷翻脸的重要原因之一。

没有两淮盐,江州吃什么呢?

刘益守前世历史上,侯景之乱以后,江州地区豪酋很多都站到了王琳那边,便是因为北齐后来控制了两淮,食盐可以直接输送到江州。

临汝县是必争之地,朝廷的兵马一走,临川郡豪酋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夺回来,拖得越久,他们损失越大!

当然,从南面的广州也可以送盐过来,只是路途遥远,折腾了一点,价格高了几倍。

这种复杂的情况,让刘益守有些进退维谷。

“主公……”

春日里阳光明媚,豫章城头,跟在刘益守身后,看着自家主公一边巡视城墙,一边若有所思的模样,阳休之忍了许久,终于忍不住开口,又不知道要怎么说。

“从豫章南下,临川郡一条路,巴山郡一条路,都可以通南康郡。

走巴山郡这条路,要先攻占庐陵郡,路线虽然更远一些,但富裕的庐陵郡,可以提供许多补给。

而临川郡可以直达南康郡,路线近却山路崎岖。

这两条路,一条为正,一条为奇,正是用兵之道。”

刘益守叹了口气,给阳休之解释了一番。

“巴山郡我们已经打通了,临川郡这边……其实只是担心那些人为陈霸先所用,截断我们的后路。”

阳休之小心翼翼说道。

“这只是其一,罢了,临川郡的地形真是有点棘手。只怕余孝顷等人,也不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替我们当开路先锋的。”

刘益守停下脚步,眺望豫章城东面的大湖。

不能因为江州部分豪酋投靠了,就把那些人往死里用。要知道,这些人也会看眼色,他们知道你的主意就只是为了消耗对手的兵力,那些人也会反水的。

刘益守可不敢过高估计余孝顷和黄法氍等人的节操。前世常申凯不也打着消耗共军兵力的谋算,来对付那些军阀出身的杂牌军么?

此举不能说没有效果,只是最后自己的主力都被那些所谓的杂牌军给坑死了。

“要是有什么办法可以勾引那些临川豪酋攻临汝(江西抚州市)就好了。”

刘益守按着豫章城墙上的女墙缺口说道。

“主公,属下虽然对军略不太懂,但是那些临川郡的豪酋们,他们就是打算拼到我们粮草不济。南面的广州我们也无法封锁。

真的要跟他们耗下去么?”

阳休之有些担忧的问道。

“目前,也只能这样。”

刘益守压下了心中的念头,不能随意把那些已经诏安的江州豪酋们当卫生纸给消耗掉。在没有希望的战斗中,不能指望这些人有多尽心尽力。

“或者,可以让戴子高去南城暗杀掉周迪等人。群龙无首之下,我们正好一举拿下!”

阳休之忍不住出了个馊主意。

“刺杀……么?”

刘益守开始认真考虑阳休之的主意,随即便将其否决。

刺杀一个临川郡豪酋很容易,但用刺杀的办法,很难将其一网打尽。就算勉强一网打尽了,也不可能把这些豪酋灭族!

如此一来,反倒是让那些豪酋人人自危,抱团取暖。甚至还可能投入广州叛军的怀抱。

“不行啊,没什么用。”

刘益守摇了摇头。阳休之的办法太低端,容易授人以柄不说,还起不到任何破局的作用。

正在这时,本应该在建康待命的源士康,居然出现在城头。一看到刘益守就跑过来,送上一封信。

“主公,萧欢病故了,还没有发丧,等待主公的命令。”

萧欢死了?

刘益守一愣,之前萧欢就因为中毒而病恹恹的,一副马上就要挂掉的样子。

但最后还是撑了好两个多月!

因为他提前退位了,所以刘益守也没关注对方到底怎么样,没想到在这个时候病故。

萧欢、萧誉、萧詧三兄弟,居然是中毒了的萧欢最后去世!而他那两个弟弟都是非正常死亡,硬是把自己给折腾没了!

“把人都叫上,书房议事!”

刘益守沉声说了一句,转身便走。

不一会,豫章城内排得上号的人都被叫到了府衙书房里商议大事。

“诸位,本王想到破敌的办法了,不过需要你们的配合。”

刘益守环顾余孝顷、黄法氍等人,咧嘴笑道。

……

周敷带着一千青壮去了临汝县,然后就发现城头缟素,挂满了白布。而所谓的城外大营,也根本看不到,甚至临汝县城头都看不到多少兵马!

他连忙回到南城县,让周迪召集众豪酋们议事。然而那些人居然拖拖拉拉的,三天之后才到齐。

“诸位,目前江州有大事发生,吴王已经退兵,甚至撤离了豫章郡。不仅是临汝县缟素三日,就是豫章城、湓城,也都是如此。

我派人打听到的消息,是上一任天子病故,要举行国丧,吴王返回建康举办丧礼去了。

国丧其间,不能动兵戈,这次临川攻略,大概是要结束了。”

周敷一脸肃然的说道。

“真的是大军撤走了么?”

一个样子不起眼的临川豪酋询问道。

“确实如此,朝廷派来的嫡系兵马都上了船。”周敷微微点头说道。这些情报都是有好几个渠道反复确认的,刘益守派来平叛的兵马,确实离开了江州。

“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把临汝夺回来了吧?山里的东西卖不出去,外面的东西又进不来,早一天把临汝夺回来,大家早一点舒坦不是么?”

另一个临川豪酋不以为意的说道。

“这很可能是诱敌之计,不能动。”

周迪一脸肃然说道。

“人都走了,谁还能打我们?黄法氍?还是余孝顷?你不会说周续吧?”

人群里面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刘益守的嫡系精兵走了,那些被收编的巴山郡豪酋,跟他们实力半斤八两,玩不出什么花样来的。

再厉害,还能厉害到哪里去,以前又不是没有火并过的。

夺了临汝县,若是朝廷大军再回来,那么他们还可以退回南城县,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耽误大家交易物资,才是天大的事情。

“你们真是……”周迪看着那些兴奋得忘乎所以的“同僚”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虽然你是主帅,但是也要听听大家的意见,不能专断独行啊。”

有个人不阴不阳的怼了周迪一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