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545章 江州起风云(下)

都督请留步 第545章 江州起风云(下)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说吧,我很想听听阁下的高见。”

刘益守看着墙上的破地图,等待着黄法氍的回答。

能看破他最终战略意图的人其实并不多,比如说余孝顷就只能做到“让我咬谁我咬谁”的地步。

这样的舔狗,不说比比皆是,起码刘益守麾下是不缺的。现在的他,地位今非昔比,身边还会缺少舔狗吗?

但很多时候光有忠心是没有用的,舔狗也不是万能的,手下还必须要有那种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行。

毫无疑问,黄法氍是个人才,虽然还需要打磨就是了。

人才有人才的用法,舔狗有舔狗的用法,对于老硬币刘益守来说,一块木头一张纸都是有用的,无非是看能用在什么位置。

“萧纶兵力薄弱,此番强占鄱阳县,不过是希望与朝廷讨价还价而已,并不是他真的认为可以独占江州。

所以此刻他仍然在鄱阳县不动,一定是担心打不过殿下,又希望朝廷可以退一步,让他下台阶。”

黄法氍小心翼翼的说道。听到这话刘益守忍不住点头,对方话语里面描述的,大概就是萧纶目前行动迟缓的主要原因。

其实萧纶目前不动弹也不仅仅是因为不想撕破脸,主要还是对刘益守这个人抱有幻想。

毕竟上次他造反都被刘益守放过了,而且这位吴王掌控中枢后也没有大肆屠戮宗室,就让萧纶产生一种错觉:

上次造反都没事,这次我只是稍微作一下,应该是不会死的吧。

“有点道理,继续说下去。”

刘益守开口鼓励道。

“萧纶兵微将寡,吴王殿下若不是为了将来平叛广州做打算,实在是犯不着亲自领兵到江州。随便派一员大将,两万兵马即可。

殿下正因为要用江州之兵,才会把江州之地的官职授予本地豪强。以江州之兵来征讨广州等地。

这是在下一点点浅见。”

观察着刘益守脸色的变化,黄法氍知道自己赌对了。

“朝廷要建立江州都督府,你可以在里面遥领一个行军司马的职务,并以此为基础招兵买马。

这个而江州都督的职务,就是为你准备的。但首先,你要帮我整合江州的兵马才会给你。

先回去等消息,中枢的任命文书,很快就会送到你手中的。”

黄法氍也不知道自己是说错了什么,刘益守的态度变得有些冷淡。但他感觉自己好像没有说错话,只得讪讪退下,心怀忐忑的回到了家乡。

“主公这是不满意?”

黄法氍走后,在书房里把自己当吉祥物的阳休之一脸疑惑问道。

“不,我这是很满意。但适当的敲打还是必要的,不能让舔狗认为我们是在求着他们啊。”

刘益守轻叹一声,带着阳休之走出书房,来到城外大营。

只见湓城外营地内处处灯火,一副忙碌景象。胡僧佑很靠谱,哪怕没有打仗,也号召士卒们把营垒修好,一丝不苟的日夜赶工。

其实看出刘益守战略意图的人并不只是黄法氍,胡僧佑就心领神会,打算把湓城外的大营修建城靠江靠渡口,具有粮仓功能的永久性营垒。

为将来出征湘州萧绎与江州南部豪酋做准备。

“主公,将士们正枕戈待旦,随时可以出击!”

胡僧佑看到刘益守来了,连忙上来殷勤的问候。

说实话,他也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刘益守不趁着萧纶“立足未稳”的时候强攻鄱阳县,这与当初的计划并不一样。

可刘益守却是在弄明白了江州本地的特殊情况后,才决定不贸然出兵的。这样容易让本地豪酋以恶意的态度去看待官军的行动。

“不错,保持下去不要松懈,很快便会有大战的!”

刘益守拍了拍胡僧佑肩膀上尘土鼓励道。

“主公,你看这营地灯火,衬托满天星斗,何其壮阔。主公何不赋诗一首以壮军威?曹孟德出征时便有《短歌行》《龟虽寿》等诗传唱千古,以主公之才,比那曹孟德也不逞多让吧?”

阳休之很是积极的拍马说道。

“嗯,曹孟德虽然比不了,但此情此景却甚为难得。”

刘益守微微点头说道。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江州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他很是矫情的吟诵了一首“古诗词”。

刘益守的很多“名篇”都在建康流传,但也因为“格律不齐,不知所谓”,所以难登大雅之堂,常被有心人惜之怜之。

受到刘益守的影响,格律不整的“诗”在南梁民间大行其道,这些人自称是“文坛吴王派”,这种长短句的格式,又被称为“吴王体”。

其中领头鼓噪之人便是阳休之。

“好啊,真是好啊,太好了!”

写诗作诗是胡僧佑生平最爱,可他却是典型的“人菜瘾大”,所作诗句愣是没有一句能流传下来,倒是很多变成了笑料。

然而对于品鉴诗词,他却只知道好,却不知道好在何处。

“好!主公这首诗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尽显好男儿平乱镇远的慷慨报国之志。只有主公这样有情怀有抱负之人,才能写出如此动人的诗篇。”

阳休之秉持着“只要我不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的理念,在那里自顾自的硬吹尬吹,搞得刘益守十分无奈。

抄个纳兰性德的词装个逼而已,没必要这么捧吧?

他摆了摆手,嘱咐了胡僧佑一番后,便意兴阑珊的返回湓城。阳休之小心翼翼跟在后面,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说错话了。

其实阳休之也没做错什么,不过是刘益守心中略有些感慨而已。

权力啊权力,这玩意是多么的美好。

当你大权在握的时候,挖鼻孔的姿势都会成为成功的秘诀之一。人世间的庸俗与势利莫过于此。

所以世人常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男人无权,狗都不如!

而刘益守只觉得他们吵闹。

……

某个权势熏天的梁国驸马爷一直都知道,自己从未动手杀人,却是如羊姜所说的那样,死在他手里的人何止一万。

这次是内战是为了剪除藩王,所以刘益守对于亲自领兵上阵实在是没什么太大的兴趣。

在他的约束下,朝廷派出的官军一直屯兵湓城,在江边渡口建立仓储,囤积粮草,却一直没有南下讨伐萧纶。

主要是还是想用“攻心为上”的策略解决问题。

政治手段为主,军事手段为辅。

作为掌控了中枢的大佬,刘益守的办法是兵马未到,朝廷的政令先行:

派人传令到江州各郡,将现有的大江州一分为二,鄱阳湖以北的仍然叫江州,并包括鄱阳县在内,治所在湓城。

而鄱阳湖以南的豫章、巴山、临川三郡合并为洪州,治所在豫章城。

分别建立江州都督府与洪州都督府,以统辖本地驻军。

江州分块治理势在必行,因为湓城与豫章本身就是两种政治地理生态,一个是长江重镇,一个是管理南面豪酋的治所。

历史上萧衍虽然没办这事,杨坚后来还是给办了。刘益守此举也算是“顺应天理人心”。

不过刘益守是不可能放过萧纶的。

于是“统一战线”的玩法被他熟练的拿来使用,江州本地豪酋已经有人投靠,并愿意听从其驱使。而孤立无援的萧纶,没有一位本地豪酋出来响应他。

其实除了余孝顷与黄法氍二人以外的本地豪酋不做声,这些人的想法也很好理解:既然萧纶打着的旗号是“抗拒推恩令”,那跟他们这些本地的吃瓜党有什么关系呢?

朝廷的推恩砍不到他们头上,萧纶的反推恩令,也无法让他们得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显然坐在一旁看戏才是聪明人的选择啊!

要是被殃及池鱼就不好了!

不得不说,萧纶领兵或许还有点能力,但政治头脑却跟门外汉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不如!他在奔袭鄱阳县的时候只考虑了事出突然,却完全不考虑政治后果。

在余孝顷和黄法氍回到驻地后,他们便立刻召集乡民举起义旗,共同声讨萧纶。

余孝顷与黄法氍分别领着当地豪酋的私军,打着的“为国除害”的旗号在所在地新吴和新建起兵,响应朝廷号召,并名义上服从刘益守所率朝廷官军的节制。

投桃报李,刘益守任命余孝顷为洪州都督府司马,任命黄法氍为江州都督府司马,让他们配合朝廷作战。这两部兵马,合并称为“征南军”。

私下里,余孝顷部被称为征南军豫章部,黄法氍部被称为征南军巴山部,简称豫章军和巴山军。

听说本地豪强响应刘益守,朝廷指挥的战兵一下子多了好几万,吓得萧纶再也不敢在鄱阳湖稳坐钓鱼台了。

鄱阳县的城楼签押房内,一身戎装,身材魁梧的萧纶,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走来走去。

刘益守还未动手,形势居然就急转直下,是萧纶没有料到的。

余孝顷率部从新吴县(在豫章城西面不远)出兵,沿着水路朝东北进发(正东面被大山堵住了),截断豫章城与北面的联系。

巴山郡的黄法氍,则是带兵攻克豫章城南面的新淦(清江),堵住了豫章城通往南面的道路。

如今豫章城只剩下一条通往通往东北的小路,沿路泥沼众多,不方便大部队行军,最终目的地便是鄱阳县!

也就是说,萧纶若是要回撤到豫章城,则必须要走这条路,而且还必须抛弃辎重,轻装上阵!否则带着辎重寸步难行。

这有点“围三缺一”的意思,而且还是下流无耻版的围三缺一。

“你不是我妹夫么?上次都放过我了,为何这次苦苦相逼呢?要不是靠着我们萧氏,你能有今日之嚣张么?”

萧纶愤怒的拔出佩剑,劈砍桌椅,痛骂刘益守白眼狼。

不过签押房内只有他一人在这里无能狂怒,出了房间,他还必须得装出一副无事发生的模样。要不然麾下将校看到他气急败坏的发脾气,只怕夜里将其锁拿送到湓城,也不排除这个可能性。

正当他发脾气发累了的时候,忽然看到一个穿着盔甲的年轻人,身形特别熟悉,带着一大帮军士冲入了签押房内,然后不怀好意的看着自己。

“阿坚!你想做什么?”

萧纶一脸惊怒的看着那个得意洋洋的年轻人,居然是自己的嫡长子萧坚!虽然这个儿子平日里庸俗浅薄,无知无能,但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儿子,今日何以带兵哗变?

萧纶有种X了狗的感觉,一时间生无可恋。

天可怜见,他大半辈子都是昏昏碌碌的渡过,坏事都做尽了。但这次他反对推恩,却真的是在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

最大受益人,就是将会继承王位的萧坚。

可如今萧坚却带着一批不想跟着萧纶一起死的军士哗变,控制了城头,扣押了萧纶!

这是何等的悲哀。

“父亲,吴王只是要执行推恩,只要父亲去服个软,我们家照样可以荣华富贵不缺。父亲又何必倔强呢?

不仅我同意了,弟弟们也同意了。”

萧坚一脸笑容的说道,一点都不认为背叛老爹算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父亲是真的慈,但儿子是不是孝,那就要两说了。

萧纶猛然间发现,上一代的悲剧,似乎遗传一般的传到了自己这一代。萧衍在的时候,是子女们不断闹事甚至背叛,到了萧纶这里,一切如故。

甚至算得上“家学渊源”了。

“糊涂啊!你们糊涂啊!与虎谋皮,杀父求饶,难道连倾覆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都不明白吗?”

手脚都被人捆住了的萧纶对着萧坚叫嚣道。

“父亲,孩儿不知道那些。孩儿只知道你要是不死,我们就得死了,原谅孩儿不孝啊。”

萧坚撇撇嘴,对身边的军士使了个眼色。萧纶失魂落魄的被身边将校带了下去。

很快,就有人拿着个小木盒过来,递到萧坚面前,里面装着还热乎着的人头,他爹萧纶的。

可能这位自以为长于兵事的藩王做梦也没料到,自己会死在嫡长子手里,都轮不到刘益守去亲自动手。

“马上送去湓城,跟吴王请降!让吴王派兵来接管鄱阳县,然后那些豪酋们赶紧的退出豫章郡,我们就可以回豫章城了。”

萧坚十分笃定,只要他们退回豫章城,那么刘益守一定会当做无事发生。

毕竟,萧纶都已经死了啊,大家都是亲戚,难道你还想造大飞机?

江州的变乱因为萧纶而起,却以这样一种荒谬的方式而暂时告一段落。不由得令世人感慨叹息。

虽然萧纶是如此耻辱的离开了人世,然而江州的变革,却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