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537章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长跑比赛

都督请留步 第537章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长跑比赛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深夜,高欢在书房里静坐于书桉前,思索革新之策。其实高澄说的那些东西,他也想去办,只是办不到而已,于是心目中希望的改革便陷入了困顿之中。

因为要变强,所以必须革新,革除旧弊,不能等待实力自然恢复。

可是如果革新,就会有各种阻力,各方利益不好平衡。

比如那些贪腐无能但却忠心的怀朔老兄弟,他们在其位却做不好事情,又不好拆他们的台。

而那些表面上清廉又有能力,背后却很可能居心叵测的世家子弟,能办好事情,却有一大半是在帮“家里”办事。他们谋取高位,是为了施展抱负,更是为了家族可以更好的土地兼并和影响朝局。

因为实力不足,所以要改革,又因为没有实力所以改不动,强改会被反噬,只能静静的等待实力恢复。

高欢肯定没有看过《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本书,刘益守前世却是看过的。高欢如今面临的困境,正是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这“第二十二条军规”。

历史上高演死后,高湛不当人,不把河北世家当回事。结果后面河北世家直接掀桌子,暗地窝里反,等鲜卑老巢晋阳一破,北齐就在很短的时间内亡国了。

其实它明面上在河北还有大量的人口、军队、财帛、粮草,打几次反击都够了。只能那些实力都是河北世家的,丢掉晋阳的北齐统治阶层根本调动不了!

河北世家那时候就是明着摆烂,宇文宪的兵马一到就开城投降!高氏皇族的人就只能干瞪眼!

如今高欢就是体会到这种实实在在的掣肘,而束手无策。

“创业艰难,百废待兴……”

高欢长叹一声,油灯下的背影都句偻了几分。

“父亲……”

高洋小心翼翼的走进书房,手里拿着几张纸。

一看就知道是来献策的,实际上类似的东西高欢最近也不知道收了多少了。他看着高洋微微点头笑道:“有心了,放桌桉上吧。”

高洋将那些纸张放下,随即双手拢袖行了一礼,并未停留,直接退出了书房。

高欢忽然感觉自己这个次子,好像真挺懂事的。

他漫不经心的拿起那几张纸看了起来,随即立刻坐直了身体。等看完所有的内容后,高欢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然后勐然推开书房门,对蹲在门口打盹的刘桃枝说道:“去,把阿洋叫来,我有话要问他。”

不一会,高洋来到书房,高欢站起身,居高临下看着这位刚刚十三岁的次子,沉声说道:“说一说,你是怎么考虑的。”

“好的父亲。”

高洋行了一礼后,对高欢娓娓道来:“父亲,孩儿觉得,国家就要有国家的样子。有了国家的制度与威严,自然是可以制约那些野心勃勃之辈。所谓核心,不过是规矩二字。”

高洋这话看上去全是假大空的废话,但细细品味,却发现里面大有名堂!别人的空话,只有形而已,高洋刚才那番话,却有了神遂!不再是不知所谓的夸夸其谈。

“有点意思,说下去。”

高欢欣慰的点了点头。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恢复国家法度的威严,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以先易后难,从微末处开始。

做一件事,就把这个规矩稳固住,一个一个的小规矩开始做,国家的法度就会一点点显示出它的威严。

孩儿知道父亲是觉得河北世家尾大不掉。实际上孩儿认为,事情要两面去看。中枢树立了威严,天然就能压制地方上的反抗。这种压制,不仅仅是靠着兵戈,还要靠法度靠财帛靠吏治。

有些东西现在还不好改,但不代表永远都不好改。我们可以从最小最基础的地方改起,让百姓与豪族们体会到中枢权威的好处和利处。”

高洋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让高欢很是欣慰。

他压住内心的激动问道:“破局从何处开始呢?”

“度量衡。”

高洋口中吐出三个字。

这倒是让高欢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完全没有想到破局的突入点居然在这里。

“详细说说看。”高欢微微点头鼓励高洋道。

“诸州调绢不依旧式,民甚苦之,奏令悉以四十尺为布,这就是度量衡的好处。”

高洋慢悠悠的说道。

北魏虽然颁布了均田制,但又被破坏了。等高欢建立邺城小朝廷又重新分田,因为时间仓促,很多地方都是草草完成,毕竟,那时候是要圈地跑马,慢了连汤都不剩下。

所以均田在执行的时候,有很多天然留下的问题。

比如说,当时对分田过于潦草,贵族与大户们选的好田,贫民之家只能分到差的,哪怕数量是一样的,所缴纳赋税是一样,但田里的产出总数能一样么?

每一等的田要怎么划分,怎么折算,有标准么?

再比如说,租调制度,粮食且不说,其他收的都是绢帛等纺织品。如今魏国经济运行混乱,有的地方布比较窄,有的地方比较宽,那么是按布的长度算,还是按布的重量算?

如果按重量,有狡诈之民,用粗麻织布,以减少劳作时间。如果按长度算,所缴纳布匹的宽度应该是多少?

以前北魏不是没有标准,但北魏名存实亡后,那些标准早就被丢到九霄云外去了,原因就是在于国家没有了管理就没有了法度,没有法度就没有标准。

所谓度量衡,是需要时常去校准去约束的!

高洋提的这个问题看起来微不足道,实际上却是触及灵魂。

“言之有理。”

高欢微微点头说道。

“所以说,国家要回到正轨,首先要从田税地税商税的基本开始,统一度量衡。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huanyuanapp 安装最新版。】

收租的斗要一样,官员要实施纠察。租调的布匹宽度密度要有基准,不合格的官府不能收。

市面上流通的太和五铢钱,大小与材料皆为不同,以至于市场混乱,要重新铸钱,裁汰旧钱。

这些措施,应该没有人反对吧。”

高洋自信的问道,之前他与赵彦深已经推演过多次,应该是可以让高欢接受的。

“好!好!还有没有!”

高欢激动的拍了拍高洋的肩膀询问道。

“邺城周边水系发达,但战乱多年,久不修缮。

以邺城为中心,兴修水利,壮大京畿地区的田亩、丁口、税收,自然可以制约河北其他地方。这是恢复实力最快的方法。

因此下一步一方面要在河内地区屯田以防备关中的兵马出轵关,另外一方面则是要借机整顿邺城周边的河道与堤防,然后清查邺城周边的田亩分配情况。

地域不大,便可以集中兵力强制整改。等邺城丰饶,国家实力自然能够恢复,也就不惧其他了。”

“你的建议很不错,天色不早,快回去歇着吧,这些事情,明日再好好商议。”

高欢哈哈大笑,心中的抑郁一扫而空。

“对了父亲,为了震慑宵小,不如趁着秋收结束的空窗期,在临水(磁县)附近假意组织秋狩,邀请那些父亲想震慑的人来参加游猎,然后猝然演武。

展示军威之后,方才适合实施改革。”

高洋不动声色的建议道。

这倒是个好办法!

北魏历来都有皇帝组织秋狩的习惯,虽然到了孝文帝以后,秋狩的频率变得极低,但这个传统却一直得到了保留。

以秋狩的名义先假模假样的玩一下,搞点猎物放还山林。然后把那些河北世家的人也都吸引,或者说邀请过来观摩参加。

等他们放松警惕后,再猝然发难,举行军事演习展示军队实力!

相信可以有很好的震慑作用。

当然,不能一开始就军演,那样就把杀鸡儆猴的“猴子们”给吓跑了。

“甚好,为父十分欣慰。”

高欢点了点头,对高洋的想法颇为意动。

……

祖暅已经年近七旬,基本上不问世事了。祖家现在所有的事务,都是祖皓在管理。骤然被提拔到工部侍郎这个高官职位,不说是一步登天,起码也算是破格提拔。

祖皓近期一直都是战战兢兢的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天,他被刘益守邀请到吴王府里作客,等二人在书房里喝完一杯茶,寒暄了一下近期建康中枢里的动静后,刘益守从桌桉抽屉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本册子,递给了祖皓。

“殿下,这个是……”

祖皓一时间看懵了,不知道刘益守想干啥。

“不要看我呀,看这个。”

刘益守指了指对方手里拿着的册子。

祖皓仔细观摩,越看越是心惊。这个册子全是度量衡的说明书,还有简单的配图。

里面有秤、尺、五尺度(步)、斗、升、合等的度量衡标准的具体数据。

“南朝承袭百余年,如同衣服上打补丁,补丁上面又有补丁,有宋、齐、梁三朝,很多问题一直都是沿袭晋朝(东晋)而来,如同顽疾,挥之不去。

如今市面上的度量衡极为混乱,连两辆犊车的宽度都无法完全一样,可谓是令人触目惊心。重铸度量衡刻已经不容缓了。

今日便是请祖先生好好看看这些,然后以工部的名义制造一批标准度量衡,朝廷要成立一个新衙门,叫管市司,划归户部管理,监督度量衡的核定及奖惩。

各州郡官署和私家的所用之秤、尺、五尺度(步)、斗、升、合等物,都要定期送到管市司核验。

农税整顿,不宜激烈。若是暂时改不了大的,先把度量衡这种小的统一了,也是为民除害。免得大斗小斗的故事没完没了的演。

将来谁家给本王玩小斗出大斗进,那就别怪本王翻脸无情了。”

刘益守恨恨说道,显然是对世家压榨佃户们的手段极为了解,小斗出大斗进就是最基本的套路。

借粮给佃户的时候全部用的小斗,等你还粮食的时候,呵呵,对不起了,大斗伺候!这种手段在官绅勾结的情况下,佃户们很难对付。

国家中枢的威严之一,就是严格控制度量衡,保持全国统一,并且有官员定期检校,不会变成橡皮图章。

祖皓家学渊源,不仅精通数算,而且对工程也极为熟悉,祖冲之还在的时候,祖家就主持过很多工程,对机械等学科也有很深的造诣。

刘益守让祖皓来主持制作度量衡的标准件,确实算得上是知人善任。

“请吴王放心,此等利国利民之事,祖某一定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祖皓对着刘益守深深一拜,这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人们都是有是非观念的,虽然有时候会因为强权的压制而不去说,但内心的风向标,常常不会跟着权力去走。

谁是真的整天在做事,谁是整天在摸鱼,谁整天想的就是争权夺利,世人或有被蒙蔽的时候,但终究还是会看得明明白白。

送走了祖皓之后,刘益守这才松了口气。

祖皓是搞科研的人,虽然会办实事,但对政治方面的东西敏感性不强,没有理解“皇室的威严”与“国家的威严”之间的区别。

梁国是萧氏的,却也是天下人的。刘益守整顿律法,拨乱反正是真的,但他的目标,可不是为了树立萧氏的威严,而是为了重铸国家或者说政治实体的威严。

法令顺畅了,生产发展了,地方安定了,这些功劳,跟萧氏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只跟掌握核心权力的人有关。

权力的核心在于人事任命权、财富使用权、事务决策权。

如今这三权都被刘益守抓到了手中,所以他才是改革的受益者。萧氏只不过是被高高挂起的旗帜,这个旗帜将来随时都能换掉。

正当他凝神思索的时候,源士康急急忙忙的走进来,在刘益守耳边低声说道:“主公,长城公主要临盆了,就在这一两日,或许现在已经生了。”

“走,速速回寿阳。”

刘益守起身便走,跟高伶交代了两句,只是说寿阳有急事。

一日之后,刚刚到府上没多久,屁股都没有坐热的刘某人,就见到一脸喜悦的稳婆走出产房,对着他拱手说道:“恭喜吴王喜得贵女!”

又是一件小棉袄啊,刘益守差点没笑出声来,估计这回萧玉姈要急哭了。

果不其然,等情况稳定下来之后,萧玉姈就软软的靠在刘益守胳膊旁边,唉声叹气的柔弱说道:“府上其他娘子生子一生一个的,怎么到我这里就只会生女儿呢?”

“生女儿多好啊,跟你一样的美,我一点都不介意的。”

刘益守摸了摸萧玉姈的脸安慰她说道。

“话不是这么说的诶。”

萧玉姈叹息了一声,如果不是刘益守对她一直以来都很溺爱,现在她真想一死了之。

罢了,终究还是他的娃,离完美只差了一点点。

萧玉姈自我欺骗一样的在心中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