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有必要掰一下南梁的社会政治经济形态哈(白嫖章 )

这是白嫖章节不用想太多,反正三百多万字的,我不争朝夕,尽量还是保证。

近期更新的章节内容,还是有必要讲一讲南梁的特殊社会政治经济形态,要不然稀里糊涂的,剧情大逻辑就搞不明白了。

第一条

南朝与东晋门阀政治虽然有本质区别,但它们不同的只是上层建筑,底层的经济基础,没有发生质变。只是多了些许要素(后面会提),更加碎片化。

刘宋开国时,刘裕曾经有许多变革之举,比如说剧情里面刘都督改侨置州郡名字(刘裕只改名不查户口)的事情,刘裕就做过,虽然不是很彻底。

然而到萧齐时,基本上全部都被废除,到萧梁的时候,萧衍立国早期恢复了一些刘宋初期的改革措施,但后来基本上形同虚设。

具体来说,南梁的政治经济有以下要点:

1、寒门出身之人多在朝堂,世家出身的官吏多在地方,世家大族虽然没有掌控国家军队,但土地、家奴、私军、仆从一样不缺,经济基础依旧厚实。

2、寒门崛起后的新贵,与老牌世家,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没有本质区别,更别提他们还互相通婚。

以上两条,与东晋时期世家大族动不动就能废立皇帝相比,整体实力呈现碎片化趋势,政治权力有所降低。但从国家的角度看,这个阶层依旧掌控着国家经济命脉。

所以,宋齐梁陈,都会时常陷入深度财政危机之中。

3、国家军队掌控在皇室手中,但宗室的腐朽,导致他们无法如臂指使的掌控军队,以至于下头能打的军头崛起,并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掌控着国家军队。

这种现象,有点类似中唐以后的藩镇割据,又不完全等同。

南朝这一段历史,都是门阀政治解体,但新的权威又没有树立起来。南朝的皇室要统治国家,压制士族上位,就只能任用寒门子弟。

寒门子弟没有像士族那样摄取利益的渠道(以劫匪销赃的渠道理解就可以了),但只要是人,到了那个位置就会寻求利益输送。

所以有官员后台的商人阶层开始崛起(如华皎),这些人甚至是亦官亦商。该阶层的出现,也让南朝的商品经济活跃起来,并且很多农民因此脱离小农经济,参与到商业活动当中。

比如说当护卫,跑船,甚至是打劫。这个过程不是主动的,而是穷人在受到土地兼并压力时的必然选择。

以家乡为划分,以在外靠朋友的原则,这些人自然而然的报团取暖,形成了很多小的武装团体,并且常常接受当地方镇的招募和雇佣。

这种现象,可以解释很多历史上的相关谜题。

为什么临时招募的白袍军,好像很有作战经验一样。

为什么梁国灭亡后,王琳却还可以在两淮一呼百应,轻轻松松招募十万水军。

为什么南梁与南陈交界的那段时间,南朝各路兵马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主要原因就是,南朝的农民长期处于破产的境地,流民不计其数,并不是所有人都去依附那些世家豪强大族了。

而掌控军权的方镇与武人呢,他们跟东晋末年的刘穆之一类的人差不多,手里有力量却不明白要如何去使用。这一点还得侯景亲自来示范以后,这些人才如梦方醒。

严格来说,陈霸先就是团结了一大批这样的武人,这些人麾下又有自己的一小帮兄弟,以这个作为立国的基础,建立了南陈。

这些都掰明白了,那么刘都督要对付的人也就清楚了。

死而不僵,手里不掌控正规军,却又脑满肠肥的世家大族。

以及完成阶级跃迁,却不知道进取,与那些世家大族沆瀣一气的寒门士族。

他们很肥,却无法把手里的庞大经济实力转化为自保的武力(国家层面的),如今被刘都督逼上绝路,如梦方醒,却也是悔之晚矣,神仙难救。

PS:世家大族我稍微概括一下就行了,不会指名道姓。不是说查不到这些人到底是谁家的,只是没必要。毕竟现在好多人都是自诩名门之后嘛,编排他们祖先就没必要了。

明天晚一点更新,我确保更新质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