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515章 老友见老友,背后一拳头(下)

都督请留步 第515章 老友见老友,背后一拳头(下)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主公,今夜要攻河阳关么?”

黄河南岸的营地里,李弼对正在沉思的贺拔岳询问道。连攻了两天的河阳关,都没有拿下。一直没有解决的老问题,依然是困扰着李弼。

河阳关的浮桥太过狭窄,无论多少兵力攻打,接战的总是那么点人。守军完全可以用这个抹平交战双方的人数差距。

再加上高欢军被逼到了跳脚的地步,反而激发出血性,李弼这两天很是憋屈。

河桥狭窄,任何兵法都没有用武之地,兵力优势也无法变成胜利,只能靠着堆人头拼体力,消耗守军的体力与性命。李弼空有一身武艺无法施展开来。

很显然,如果不能从南北两个方向夹攻河阳关,已经被逼到绝境的高欢军士卒是不可能屈服的。而要夹攻河阳关,则必须在黄河上架设浮桥,强渡黄河到北岸立足。

但是河阳关北面不远就是北中城,从城头可以监视这一头浮桥上的一举一动。

所以贺拔岳架设浮桥可能对方还不会搭理,一旦渡河,他们则一定会与北中城的高欢军援军遭遇,到时候又是一场决战。

行百里者半九十,贺拔岳不想在没有做好万全准备之前就强渡黄河,然后犯下高欢之前犯的错误,导致攻守倒转。

之前命李弼攻河阳关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姿态,也真没指望随便攻一下就能把这个决定战争全局的要害之地攻下来。

如今既然李弼这么问,那也是明摆着的,他已经不想像现在这么打下去了。

“今夜严密关注河阳关的情况,防止敌军出关偷袭大营,暂停攻打河桥。”

贺拔岳沉声下令道。

“喏,末将这便去布防。”

李弼领命而去,这正是他需要的答案,没什么不好的。

其实这个命令有个重要破绽,那便是高欢的人马,除了出城偷袭外,还可以选择逃跑的!但无论是贺拔岳还是李弼,都不觉得高欢的人马会撤退。

事实上,高欢也跑不到哪里去。河阳关与北中城是两位一体的防御体系,丢了一个,另外一个很快就会丢。

而这个扼守洛阳西北缺口的要害之地丢了,本就已经惨败的高欢,所面临的困境将会是空前的!推己及人,贺拔岳便认为高欢这个时候不可能退。

若是退了,不亚于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撤回许都,在许都与袁绍军决战!

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会造成战略态势的雪崩,贺拔岳不认为高欢有这个胆量。

“主公,韦将军求见,说是有破敌之策要献与主公。”

一个亲兵走过来大声禀告道。

还来?上次出风头还没出够么?

刚刚准备出营帐的李弼又折返回来了,不动声色的站到贺拔岳身边,似乎很有兴趣听听韦孝宽的“高论”。

韦孝宽有个“好为人师”的毛病,虽然刘益守也有这个毛病,但两人之间所在军中地位的不同,让别人对他们的观感截然不同。

刘益守麾下的将领都认为自家主公足智多谋,在他麾下打仗很轻松,很多事情都已经安排好了。跟着这种主公办事很舒服,操心少又安全。

事实上,军阀头子越是会打仗,就越是受手下人爱戴,自古就是如此。

刘裕、李二、朱元璋等人,都是喜欢亲临一线指挥的大佬,也时常指点部下兵法,独断独行。

但韦孝宽只是个打工仔,他时不时越级提意见,经常质疑贺拔岳的决策,事后反而证明他的看法是对的,这种感觉就有点像是当年袁绍阵营里的田丰。

你清高,你了不起,就你会打仗是吧?伱现在是不是还要搬个马扎来教老子怎么打仗?

贺拔岳麾下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其中一些人和达奚武的肌肉脑子差不多,却并没有达奚武所具备的容人之量。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韦孝宽不自觉的就得罪了贺拔岳麾下一大帮将领。只有你行,那是不是证明其他人都不行呢?

这点尤其的致命,所以贺拔岳才让韦孝宽守洛阳。

这种任命能不能捞到功劳?肯定能。

贺拔岳是不是很信任韦孝宽?让他守粮仓还不够信任么?

可是贺拔岳想表达什么意思也很明白了。

我知道你主意多,但军队是一个整体,你就老实一点不要太跳了,不要动不动就来指点别人怎么打仗。

但不知道是韦孝宽情商太低,还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位大爷又丢下洛阳的军务,亲自来前线“指点”贺拔岳怎么打仗了。

贺拔岳明明很不爽,却还真不能打他。

谁都可以给韦孝宽摆脸色,甚至冷嘲热讽。唯独贺拔岳不行,因为他是主公不是下属。

“孝宽啊,你不在洛阳看守粮仓,到前线来做什么?你这可是玩忽职守哦。”

一见面,贺拔岳就半开玩笑的说道。

“主公,我们在河阳关跟高欢虚耗,是中了高欢田忌赛马的计策。他现在已经在拿下等马兑我们的上等马。不久高欢就会撤到河内,引我们来攻。

河内郡北面都是山区,地形复杂。他会在那里用上等马兑我们的中等马,等我们人困马乏无以为继了,他便会用中等马兑我们的下等马,逼迫我们退兵。”

韦孝宽激动的说道,旁人却是听得一头雾水!

李弼毫不客气的揶揄道:“韦将军,我们都是粗人,听不懂你这些上等马下等马的,麻烦你讲明白一点。”

他虽然是讽刺,倒也没说错。韦孝宽还沉浸在自己的思路里面,没有将其变成他人可以理解的措辞。

“简单的说,就是高欢要跑路,但不会跑回邺城。他要在河内郡修整,把我们拉到外线来打!一旦进入河内郡,那么势必粮道会增加不少,到时候高欢军便可以截断我们的粮道。

如果我们不顾河内郡的情况,直接东进攻枋头或者邺城,那么他们则会在我们后方袭扰,甚至突袭洛阳也不一定。

总之到时候我们这边的兵马处处都是破绽,末将也不知道哪个环节会出问题,应该说每个环节都会出问题。”

韦孝宽很是认真的说道。

之前他们可以以逸待劳赢高欢,是因为洛阳这边的粮草可以供给给邙山上的军队,可以保证近在咫尺的河阳关不会断粮。因为粮道极短,高欢军也不存在劫粮的可能性。

但是一旦贺拔岳的人马打到外线了,那么兵力不足的缺陷就会不断放大,粮道的安全性就会进一步凸显。

维护粮道要不要兵马?

屯守北中城和河阳关需不需要兵马?

镇守洛阳需不需要兵马?

哪里都需要人,兵力自然就分散了!若是高欢派精兵四处偷袭,谁顾得过来?

韦孝宽说的虽然只是一种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却不能忽略。

“那依你之见要如何?”

贺拔岳面色平静问道,似乎对韦孝宽的说法不以为然。

“主公,高欢气数未尽,强袭邺城,风险很大,不如徐徐图之。

反过来看,如今夺取洛阳的谋划已经实现,是时候好好经略洛阳了。

我们要把洛阳改造为一个深沟壁垒的要塞,让高欢无法割舍这里,又不能得到。然后让他持续在洛阳放血。

如此一来,十年之后,我们便能从容出兵攻邺城。”

韦孝宽越说越兴奋。

“怎么个深沟壁垒法?”

贺拔岳皱眉头问道。

“洛阳之民迁徙弘农,金墉城内维持朝廷运转的文士转到关中安置。我们一边屯扎洛阳,一边以金墉城为核心,扩建洛阳的防御设施,然后……”

韦孝宽还没说完,就见贺拔岳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再多说什么了。

“夺得洛阳,是为迁都做准备的。还于帝都,收拢人心,乃是大势所趋。我们怎能将旧都当做夜壶来用呢?”

不管韦孝宽所说的,在军事上是不是很奏效,但他在政治上的出发点,就跟自己南辕北辙了!贺拔岳不可能接受他的建议,真的把洛阳建设成为一个壕沟遍地的战场。

既然这个根子都不在了,韦孝宽的建议也就变成了无根浮萍,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河北富庶,如果给高欢时间缓过来,下次再对付的时候,就不会像之前那样轻松了。所以你要谋划的是我们如何能最快打到邺城!你刚才说的那些,没有参考的意义。”

贺拔岳断然拒绝道。

韦孝宽黯然,如果只是提个建议,他何苦从金墉城赶来前线呢?不就是因为这些事情在信里面说不清楚嘛。

他与贺拔岳,在如何处置洛阳城的关键问题上,立场完全无法统一。韦孝宽觉得洛阳作为帝都已经废了,得等天下完全统一以后,才能重建后换发生机。

他们这些人立足的地方,依旧是关中,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关中。

贺拔岳“恢复旧都”的主意完全不可取,洛阳应该是一个战场,吸引高欢主力军队的前线战场。

“不过你还是说说,如果我们攻下河阳关与北中城,要如何进军邺城为好。”

贺拔岳可能也觉得自己的语气太严肃了,不由得绕开了刚才的话题。

“主公,没有办法。高欢一定会把战场拉到河内郡,让我们进退两难。若是要攻邺城,则必走枋头一线。不如从黄河南岸绕路,走白马渡。”

韦孝宽微微皱眉说道。

“那位梁国的刘都督可不好打发啊,要不你带兵把他赶回两淮去?”

李弼看韦孝宽满嘴跑火车,忍不住讥讽了他一句。

说得倒是轻巧,你行你上啊!

韦孝宽肯定是不会去的,因为他知道那是自找麻烦。目前无论如何都不能跟刘益守交手,要不然这次就白出关中了!

“好了好了,不要再争论了。”

贺拔岳摆了摆手,示意二人都冷静一下。

“李将军今日修整一下,明日准备攻浮桥。韦将军还是回洛阳守城,注意联络一下洛阳城内的世家大族。

至于修建浮桥的事情,我亲自来抓。明日三军渡河,与高欢军在北中城决战。

就以此为准吧,不要再争论什么了。”

贺拔岳一锤定音,明日在黄河北岸决战!

“主公,这样的话,后面……”

韦孝宽还要再说,看到贺拔岳面色不善的看着自己,随即马上就闭嘴了。

“喏,末将这便回洛阳巡视粮仓。”

韦孝宽拱手行礼,随即退出营帐。

……

荥阳周边的索水岸边,刘益守正坐在大石头上钓鱼。高伶坐在他身边,亦是拿着根钓竿,聚精会神的垂钓,很是认真的模样。

“哎呀,上钩了上钩了,好沉!”

高伶的鱼竿猛的一弯,像是吊到了一条大鱼。

刘益守连忙起身拉住鱼竿,顿时感觉鱼竿那头如同绑了个大石头一般。

二人费劲力气才把鱼吊起来,居然是一条金黄色的大鲤鱼。

有成年人小腿那么长!

“这鱼都要成精了,放它一条生路吧。”

刘益守微笑对高伶说道。

“哦……那好吧。”

高伶明显有点不高兴,但是她还是很听得进去刘益守的劝说。毕竟,她现在已经知道,刘益守是她老爹高欢的大仇人!

或者说叫不死不休的敌人更贴切些。

她便不敢忤逆刘益守的要求了,哪怕刘益守平时对她也没什么要求。

二人将金色大鲤鱼放回索水当中,那条鱼还十分嚣张的拍尾巴,弄得水花四溅,把高伶的衣裙都打湿了。

“你先回城洗个澡换身衣服,晚点我有话跟你说。”

刘益守对高伶点点头说道。

后者告辞离去后,阳休之这才凑过来,小声对刘益守建议道:“主公,处断高欢之女,这不是您一个人的事情,更是一种态度。很多人都在看主公的态度。”

“其实吧,我是在想,要不把她嫁给你得了,反正你尚未娶妻,高欢的嫡女,配得上你吧?”

刘益守似笑非笑的询问道。

“主公莫非是要逼在下谋反?若是娶高伶,那属下还不如自尽好了,主公莫要说笑了。”

阳休之叹了口气,刘益守把高伶丢出来,他可不敢接住,高氏毕竟还不是元氏啊。如果是元氏的妹子,他一定不推辞。

正在这时,杨忠走过来禀告道:“主公,洛阳城内粮仓所在找到了,就在洛阳宫内。”

将废弃的皇宫当做粮仓使用,想出这个主意的人,一定骨子里不把魏国当回事,起码是不把曾经的帝都当回事。

“这样,你与马佛念他们,率一千敢死队,前出到洛阳烧粮仓,我就不去了。”

刘益守摆了摆手,似乎完全没有兴趣同行。

“主公,若是您在,士气高昂啊。”

杨忠忍不住开口建议道。

“我若在,遇到什么事情,你们必定要绞尽脑汁的保护我,无法专心完成任务。

我若是不在,你们就会只想着烧粮仓。所以我还是不去了吧。”

刘益守侃侃而谈,说了一番道理。

然而他这番话,杨忠怎么听怎么觉得是“君子不立于危墙,千金之重坐不垂堂”的另类说法。

“明白了,属下这便去安排。”杨忠转身要走,却是被刘益守叫住了。

“不着急,探听清楚军情再去无妨。晚两天没事,烧早了就糟糕了。”

“明白了,请主公放心便是了。”

杨忠拱手行了一礼,随即往城外大营的方向去了。

昨日超过一百月票,加更一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