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462章 以正义之名

都督请留步 第462章 以正义之名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带着满腹的疑问,王规和谢嘏离开了位于鸡鸣山上的吴王府。刘益守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只要是支持北伐的,土断可以暂缓,不支持北伐的,那就对不起了,老老实实的接受检地没商量。

那么怎样才算是“支持北伐”呢?显然不是空口白话,要体现在行动上。具体的,不外乎钱粮兵员这两样了。

总之,不放血是不行的。

二人刚离开没多久,源士康便前来禀告,说韦暗轻车简从,独自来拜访,就在府邸外等候。刘益守心领神会,让源士康将其领进书房密谈。

“今日务直(韦暗表字)兄前来拜访,所为何事呢?”

刘益守揣着明白装湖涂问道,事实上,就算韦暗不来,他迟早也得去找对方密谈的。

“吴王就不用客气了。”

韦暗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此番青徐战局,还有后续,吴王的打算是怎样呢?”

“高敖曹诸部所在的位置,并不利于防守。而他们现在既不能突破彭城与下邳一线,又不愿意退回任城、兖州等地,显然是在等援兵。”

刘益守收起笑容,继续说道:“我料定今年秋冬之季,北面高欢定会出兵攻彭城侧翼,大举进犯。”

韦暗也是懂兵事的人,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青徐的局面,无论是哪一边,继续增兵都是没有意义的。困局的要点在于“地势”,而不在于兵力多寡。

就跟下围棋一样,一大片的棋子堆在一团是没有意义的,它们的位置才是决胜的关键。

“吴王是说,悬瓠、马头郡等地,才是魏军破局的关键么?”韦暗恍然大悟,惊讶的表情不是装出来的。事实上,他对此早就有了一些预判。

韦氏起家就是在两淮鏖战开始,吃饭的活计,自然不会生疏。

“没错,要是高欢会打仗,甚至可以把淮河以北的土地全割下来吞进肚子里。若是我们不好好应对,此战风险甚大。”

“此话怎讲?”

韦暗疑惑问道,感觉刘益守有些危言耸听。

两淮地区的拉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除非是梁军疯狂溃败,否则淮河以北的土地,绝不会无缘无故的丢失。

“魏国要么不出兵,若是出兵,必定是全线推进,兵马极多。以正合以奇胜,到了那时候,兵少的一方,就会捉襟见肘。”

出奇制胜这个词,是有限定范围的。不是所有的战争,都会给你出奇制胜的机会。

两人绕了半天弯子,韦暗不提韦氏的私军要做什么,刘益守也是一直暗示此战事关重大,并不提要韦氏的人马应该做什么。

两边就这样耗着。

终于,韦暗还是忍不住问道:“如果局面已经如此凶险,吴王打算如何应对呢?”

问题又绕回到了最初,这也是韦暗到此的唯一目的。

“我欲上书天子,下诏书,引囚徒为军,战后,按战功赦免其罪。”

刘益守不动声色的说道。

韦暗沉吟不语,这件事历史上做过的人很多,章邯引骊山囚徒,得军三十万,力挽狂澜,这件事可谓是闻名遐迩。

只是,这件事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或者说跟韦氏有什么关系呢?

“之前,韦粲、韦载二人,参与藩王叛乱,被囚禁在建康宫。若是天子能下诏大赦天下,他们也能免除罪责,当然了,听命从军是免不了的。”

刘益守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

韦粲和韦载,韦暗并没有救援的义务,从政治上说,这两位已经是死人了!韦氏犯不着用大量的资源,千方百计的营救,将其洗白。所以他们现在还被关在建康宫内的监牢里。

但是,如果有“恰逢其会”的好机会,可以将这两人捞出来,韦氏一族还是很希望干一票的。这跟很多人逛街买东西一样。

看到有合适的就会下手,专门去跑一趟那是不可能的。

营救韦粲和韦载,对于凝聚家族人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韦氏的领头人,韦暗不可能不考虑这一点。

之前藩王叛乱,韦氏深度介入而且站错队,只在最后一刻上岸,鞋子裤子都是湿的,也就那张脸还能看看。那一次,韦氏并没有得到多少政治利益。

与之相反的是,刘益守赚得盆满钵满,麾下亲信都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事关重大,在下要回去跟族人商议一番。”

韦暗一句话也没说要听刘益守的命令,带着私军部曲去河南之地堵漏。但他相信以对方的政治智慧,绝对会明白所有的意思。

“如此,那便劳烦务直兄了。”

刘益守双手拢袖,对着韦暗深深一拜说道。

“于公于私,韦氏一族都应该好好想想此战的意义。倾覆之下安有完卵,合肥离淮河太近了,若是淮北不保,合肥亦是危在旦夕。”

刘益守恳切说道。

“这是自然,天色不早了,在下还要急着回去与族中子弟商议,告辞。”

韦暗客气的对刘益守行礼,随即独自离开了王府。

等他走后,刘益守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自言自语道:“所有的拼图都齐了,但是总感觉好像少了什么,到底是少了什么呢?”

他总觉得似乎有什么遗漏的地方,一时间却又是想不起来了。

“罢了,工作时间结束,现在开始娱乐吧。”

刘益守伸了个懒腰,自言自语道。

……

深夜,吴王府的书房内漆黑一片只有桌桉上的一点亮光。

刘益守在点燃的蜡烛前摆了一块薄木板,上面挖了一个小洞。然后离这块薄木板不远处,有一块同款的木板,上面有两条隔得很近的缝隙,每条缝隙都是细长型,同样的长宽。

这块木板的后面,又是一块同款的薄木板,上面没有开孔。

此时此刻,这块木板上出现了红色的明暗光斑,长条形的,中间一道最宽,边缘的最窄。

刘益守像个鬼魅一般,抱起双臂看着眼前的一切,若有所思。

“阿郎,你在做什么呢?”

萧玉姈蹑手蹑脚的进来,看到眼前诡异的一幕,不由得心里发毛。

“你看,光穿过两条缝隙,后面那个木板上面,应该是两条光斑。可是为什么会出现很多条粗细不同的光斑呢?”

刘益守看着萧玉姈,幽幽问道。

“呃……这个妾身不知道啊!”

萧玉姈傻眼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她完全没办法回答,涉及到了知识的盲区。而且她也感觉刘益守问这个问题,简直是不知所谓。

“这是用光子在做实验。如果是用电子的话,开观察口测量到的就是两条斑纹,不开观察口,测量到的就是很多条斑纹。同样一个东西,我们看和不看,竟然是两种结果。

我们感知的世界,真的是存在的么?”

刘益守一边将萧玉姈的肩膀揽住,一边喃喃自语的说道。

这些话,拆成单个字萧玉姈都知道,但是连在一起,听上去就跟无字天书一般莫名其妙。

“阿郎,你没事吧阿郎?”

萧玉姈抱着刘益守的胳膊,急得眼泪都出来了,这年头,像刘益守这样的极品好男人那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要是魔怔了可怎么办?

“我没事,只是心有所感罢了。”

刘益守长叹一声,带着无尽的萧索。

人前风光,人后寂寞,他有很多无法开口的痛,无人理解,无人倾诉,无人共鸣。

人与人的快乐不尽相同,人世间最浅显又最无奈的道理。

“阿郎,妾身看这吴王府我们也不是经常住,难免有什么邪祟,不如让同泰寺的高僧来这里做做法事如何?”

看刘益守魂不守舍,萧玉姈忽然想了个“妙招”。

刘益守一愣,随即勐拍自己的脑袋说道:“你看我这记性,怎么把这帮人给忘了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连匹夫都有责,那些寺庙里的僧人怎么能没有责呢!”

他高兴的手舞足蹈,一把将萧玉姈拦腰抱起,亲着对方的耳朵说道:“走,去卧房,让为夫好好疼爱一下你。”

“不要嘛,你太凶了,每次妾身都没力气了……”

萧玉姈欲拒还迎般的娇嗔道,双手却不老实的在刘益守脸上抚摸着。

“嘴上说不要,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嘛。”

“阿郎太坏了。”

……

世家的尿性,就是不把刀架在脖子上,就绝对不会妥协。

果不其然,王规和谢嘏再次来访,带来王谢等大族内部商议的结果。

他们一致认为刘益守要得太多,今年南阳那边粮食需求极大,又有青徐战事,粮价惊人。如今要他们出钱出粮,还是要大手笔的放血,实在是不能忍受。

当然,话说得很委婉,王规和谢嘏说各大世家可以出一部分粮草,但是要等秋收后。原因无他,现在的粮价太高,他们都在敛财呢。等秋收后粮价降下来了,到时候再上缴粮草。

总之,总量打折扣,时间能拖就拖,就是他们的对策。

搞得王规和谢嘏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些世家就是赌刘益守此刻不敢公开翻脸!要是翻脸的话,建康和三吴地区南面会再次陷入动荡之中。

“吴王殿下,如今的情况就是如此。秋收以前筹集粮草,恐怕力有不逮。”

谢嘏低着头说道,这件差事办得极差,让他仕途堪忧。

可是着急也没办法,南朝的世家大族,哪怕是同族,在地方上又是另外一批人,都是自负盈亏,并非全部都听他们的。

“是本王太心急了,不怪你们。”

刘益守叹了口气说道:“那就这样,你们回去跟那些人说下,上缴粮草可以暂缓,但是呢,他们所在的地方,还是必须要交齐粮草的。而且官府不得扰民,搜刮自耕农和佃户。

如果他们拿不出,我就问地方官府要。地方官府拿不出,那我自然要想办法,用些非常手段不是么?”

要交粮草,但是不能搜刮,那么去哪里弄呢?

谢嘏认为刘益守就是在无理取闹,一时间无言以对。主要是现在这个节骨眼,胡闹也没用啊。

“万一,在下是说万一有些人阳奉阴违,搜刮当地自耕农和佃户的存粮怎么办?”

王规脑子更灵活,他更在意刘益守的言外之意。

很多人身居高位,而且还能从“外来者”,一跃成为掌控梁国核心大权的巨人,开条件的时候怎么会不给别人留一条路呢?

“如果有人犯了事,本王麾下大军可不是吃素的。”

刘益守冷笑道。

“还请吴王指一条明路。”

谢嘏双手拢袖,行礼拜谢道。

当地官府在世家那边拿不到粮草,必然要搜刮普通百姓。

但是搜刮普通百姓,又会被建康这边派去监督的人问责,到头来还是官帽不保,甚至全家连坐。

这时候,地方官员和世家就形成了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世家也必然会小幅度让步,让本地官府对建康中枢有所交代。不然,我死之前先搞死你,这种事情必定会发生。

然而,这种操作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王规一眼便看出刘益守话里有话。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刘益守叹息了一声说道。

王规和谢嘏都是聪明人,见刘益守这么说,心中也有了定论。

“吴王是说,让本地寺庙出粮食么?”

谢嘏眼珠一转,似乎明白了刘益守到底想做什么了。

“注意措辞,本王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只不过,本地世家和百姓都心向北伐,而佛门众僧无动于衷,这有些说不过去吧?”

刘益守慢悠悠的说道。

有些人不想交出粮食,却必须要交出粮食,刘益守给了各大世家几个选项。

第一个选项是盘剥百姓,一个劲往死里压榨。后果是刘益守会借此机会收拾这些世家和本地官府,换上自己的亲信。

换上了亲信,本地世家还能好过么?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选项是世家出粮草,随了刘益守的意,类似破财免灾。可是谁家的粮草也不是浪水打来的,本地世家之人若是愿意,还让王规等人来跟刘益守商议什么呢?

显然就是事情没得商量,所以才派人来商量啊!

于是刘益守便给出了第三个选项:如果世家中人觉得粮草交得太多了,他们可以对周边的寺庙下手嘛。

那边粮食绝对多,你看这些和尚们一个个油光满面的。现在梁国的天子可不是萧衍,可不会惯着那些寺庙。

等把寺庙搜刮干净了,自己这边再补齐差数,这盘棋不就活络了么?

王规和谢嘏二人对视一眼,都觉得此策甚妙,简直是为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世家子弟量身定做的。

“如此,在下这就回去将吴王的意思传达到,想来是问题不大的。”

王规恭敬的对刘益守行了一礼,这不是对吴王这个权贵的尊敬,而是对刘益守本人的尊敬。此人智力高绝,爱惜百姓,未来能有怎样的高度,简直不敢去想。

他决心回去好好规劝一下家族各支各房,千万不要跟这位刘都督作对,要不然,绝对会死得很惨的。

等王规二人离开后,刘益守伸出一只手,眯着一只眼睛瞄准,作出一个打枪的动作。

“以正义之名……制裁你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