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451章 一剑飘来,天外飞仙(下)

都督请留步 第451章 一剑飘来,天外飞仙(下)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南乡城外的鹰子山粮仓外,韦孝宽双目呆滞的看着一片狼藉的营地,随处可见粮草焚烧过的残骸。而在南乡城内,居然连一个士卒都没有!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南乡的驻军竟然无人前来邓县禀告!究竟是发生了怎样的变故?

韦孝宽看到现场还有被烧焦的尸体没有清理,猜测这里一定是发生过战斗,粮仓是被人偷袭了!

“机关算尽,最后白忙一场,唉!”

他深深叹了口气,感觉浑身冰凉。

其实韦孝宽不知道的是,当初达奚武在粮仓这里,实在也有些偶然因素。如果达奚武当时在南乡城,那么局面肯定比现在要好,毕竟,派人回去送信还是可以的。

当日杨忠和斛律羡偷袭了鹰子山粮仓,等南乡县不多的守军发现粮仓被人付之一炬,前来支援的时候,杨忠的兵马早就带着俘虏水路撤走了。

军法森严,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这些人知道回邓县向韦孝宽禀告也落不到好,还很有可能会被治罪。再加上这里距离武关已经不远,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南乡的守军便直接悄悄往北逃窜,从武关熘号回了关中。

为了不给韦孝宽追击的机会,他们甚至都不派人去邓县通知一声!

想明白这些事情以后,韦孝宽只觉得万念俱灰。

从大获全胜,到惨败收场,竟然就只差了这么一点点!然而事已至此,下一步要如何,没有人可以商量,必须他自己来做决定。

摆在韦孝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现在灰熘熘的撤回武关,要么用这剩下的一点粮草作为军粮,想办法将宛城的粮草弄到手!再运回关中。

韦孝宽蹲在丹水边上的一块大石头上冥思苦想,半个时辰之后,他终于作出了决断。

“传令下去,在南乡城内还有周边地方搜索一番,有多少粮食就抢多少粮食。”

韦孝宽对副将说道。

这大概跟土匪的行径别无二致了。副将有些犹豫,半天没说话。

“你告诉他们,襄阳有粮食,不想死的话,就去襄阳就食。但他们的粮食我们一定要带走。”

韦孝宽一脸正色道。

“喏,属下这就去办。”

这位副将是韦孝宽的亲信,姓辛,二人相识多年了。韦孝宽下这个命令,他就明白,对方这是要回关中了。

“韦将军,我们是不是要……”

“去吧,这不是你该问的。”

韦孝宽疲惫的摆了摆手。

他已经作出决断,这就带着剩下的部曲返回关中。至于粮草,能弄到多少就算多少吧。只要人还在,那就一切都有希望。

此番出征南阳,人员损失不大,倒是达奚武失踪,回去以后不好跟贺拔岳交代,毕竟达奚武是贺拔岳的铁杆亲信。这回去后是怎么样的说辞,还要斟酌一番。

“唉,世道艰难啊。”

韦孝宽叹了口气,心中无比的失落与不甘,他真的很想走一趟宛城,将宛城内的粮草弄走。可惜,如今的情形,这种想法完全是奢望。

大丈夫当断则断,留着有用之身,将来再出关中跟刘益守一决高下吧。

韦孝宽不得不承认,这次他真的输了,虽然输得莫名其妙的。

……

觉得世道艰难的还有屯扎邓县的高岳。

得知梁军在新野布防后,高岳派厍狄干部攻柳堰,自己则亲自带兵侧翼迂回到柳堰以东的湍水西岸,企图渡河后,从侧翼包夹梁军独孤信部。

新野城的于谨,果断带兵出击支援,与独孤信一起对厍狄干部进行合围!见势不妙的厍狄干,赶紧的逃回邓县,撤退当中折损了不少人马。

已经失去先机,高岳只能带兵撤回邓县。正面强攻,梁军布防严密,柳堰和新野的守军可以互相支援,实在是很扎手。

无奈之下,高岳只能派出厍狄干在邓县周边劫掠粮草,并驱赶当地村民前往新野。与此同时,窦泰也从南乡返回,告诉高岳,南乡已经人去城空,南乡周边被韦孝宽搜刮一空,家家户户连口粮都没有了。

高岳命窦泰带兵返回赭石城,准备在赭石城建立新粮仓。同时写信给坐镇邺城的孙腾,让孙腾派人速速督办粮草。与窦泰同时返回赭石城的,还有高澄。

这次高岳说什么也不让高澄上前线了,因为马上就会有一场恶战!

几天后,于谨带兵攻邓县,在城外与高岳部激战一番后退走。高岳军因为缺粮,爆发出无与伦比的战斗力,于谨吃了个暗亏,只能退回新野修整。

双方一胜一负,算是打了个平手,战局一时间又僵持下来。

于谨写信通知坐镇襄阳的刘益守,在信中,于谨说高岳军困兽犹斗,不可硬来,还是要徐徐图之为好。

这有点服软的意思,因为刘益守早就有言在先,不要跟高岳军硬碰硬。于谨因为之前顺利反击而得有点飘忽,强攻邓县,果然遭遇挫败。

如今高岳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希望能在某个人身上找回场子,那样的话,他们回邺城后,也不会被治罪。

这一战已经变成“夹生饭”,很难下咽。高岳等人必须要给高欢一个交代,说白了,他们根本不甘心撤兵,觉得自己还有一战之力。

这跟项羽破釜沉舟后的情况有点类似。

与此同时,还有件棘手的事情等着刘益守。

不管是韦孝宽也好,高岳也好,都放开手脚去南阳各地抢粮,导致富庶的南阳灾民遍地。如今的情况,梁军突然入场,局面大好,这显然不是高岳他们希望看到的。

高岳等人还十分恶心的告知村民,说襄阳城的刘益守乐善好施,去了襄阳就能活命,留在原地只能活活等死。

此举看似给灾民指路,实则包藏祸心,企图拖累刘益守备战。灾民来了,你要开仓放粮,肯定会影响军粮的供应,若是不开仓放粮,那些灾民绝对会闹事!

无论怎样,对高岳他们都是有利的!

收到于谨的信后,刘益守命沉恪带着本部人马负责收容南阳那边来的灾民,并安置在临时建立的营地里。

他又派人去寿阳,让寿阳那边紧急调拨一批陈粮到荆襄,将部分灾民中的青壮运到建康,让陈元康安排这些人,在建康周边新建的工坊当中以工代赈。用工钱养活自己和安置在荆襄的亲人。

被高岳等人恶心了一番,刘益守也是气得不行。不过所谓危机,便是危中有机。那些南阳的灾民看似是累赘,但如果妥善处理好了他们的安置问题,实际上也是一种巨大的财富。

高岳等人一时间不退兵,贸然进攻又无法将其歼灭,刘益守便命人秘密前往宛城,与崔士谦等人商议,两边一同进攻,前后夹击高岳部。如此,方可全歼敌军。

……

“前后夹击,全歼高岳军?”

看到面前这个彬彬有礼的年轻使者,崔士谦一脸疑惑。手中捏着刘益守的亲笔信,让他非常不自在。

如今的局面,似乎只要他出手,就能让高岳全军覆没,理论上是这样。

但是,在此之后,会如何?

彻底得罪高欢,将来要面临一轮接一轮的报复。失去外部制衡,自己一定会被刘益守拿捏得死死的!

此番若是出兵,从北面夹攻邓县,等于说是解除暂时的危机,换脖子上套一个项圈。

这不是他们想要的。而且崔士谦觉得,如今南阳到处都无粮,唯独宛城屯粮不少,现在这个局面,不正是开战前自己所设想的么?

“抱歉,请你回去告诉刘都督,我城内伤兵满营,之前守城的时候大军伤了元气,如今实在是有心无力。”

崔士谦满脸歉然的说道。

前来送信的是阳休之,平日里他就最擅长说客套话,如何看不出对方是在客套?

阳休之意味深长的反问道:“崔将军想好了么?真的不会反悔么?”

反悔?怎么可能!

崔士谦点点头道:“那自然是不可能反悔的。有什么后果,在下可以一力承担。”

“如此,那在下便回去答复我家主公了。”

阳休之很是随性的拱手行了一礼,转身便走,被人引到城墙上,坐着吊篮离开了宛城。等他回到襄阳城后,将谈判的过程原原本本的告诉了等待消息的刘益守。

“好多人,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

书房里,刘益守忍不住一阵唏嘘感慨,看得王伟和阳休之等人面面相觑。

“崔瑶兰如今有孕在身,将来孩子出世,得知父亲对舅舅痛下杀手,他心里一定很难过。”

刘益守痛心疾首的说道。

这绝对是在猫哭耗子假慈悲,之前套路崔氏兄弟的时候,刘益守可没手下留情。

然而王伟和阳休之却不能说这话,要是说了,情商未免太低,惹人耻笑。

“主公,这是崔氏兄弟冥顽不灵,主公已经仁至义尽了。”

阳休之忍不住劝说道。一想起崔士谦的嘴脸,他就满肚子的火。

“主公,还有件事,可能崔士谦的态度也跟这个有关。”

王伟双手递给刘益守一叠纸。

“南阳有灾民前来报信,说高岳军重新在赭石城安置粮仓,这些灾民里面有人看到运粮的车队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高岳军四处劫掠南阳地方,导致灾民遍地,那就别怪这些人充当刘益守的耳目。

人民群众的眼光有时候并不是那样雪亮,但是被残酷的现实教育过以后,他们的判断力就变得精准起来。

谁在做好事,谁在做坏事,那是一目了然的。

“难怪崔士谦不肯屈服呢。”

刘益守看完这份王伟整理过的“口供”,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高岳已经得到了粮草支援,虽然这个补给线有点长,但由于宛城以北没有什么敌人,崔士谦也不敢派兵出城,所以这条粮道反而是安全的。

不得不说,河北强大的经济实力,是高欢攻城略地的底气所在。

崔士谦虽然不能出兵,但他们显然知道高岳军的动向,认为高岳与梁军拼上一阵子完全没有问题。拒绝刘益守的招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高岳卡着邓县不退兵,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这边主力没有遭遇大败,现在粮草也供应上了,自然是不必惯着刘益守。

“传令杨忠,奔袭赭石城,打到外线去。赭石那边没有水路,不可能有大批粮草运抵。那边一定不是粮草的起点。让杨忠带着骑兵在外线截断他们的粮道,我倒要看看高岳军最后会不会吃树皮!”

当初让杨忠屯扎在一个远离战线,而且是临近泌水的废弃戍堡内,就是考虑到这支奇兵,要避开高岳军的侦查。

如今高岳把南阳本地人得罪死了,除了他自己麾下的斥候外,其他的消息全部闭塞。他们是不可能找到杨忠他们出兵位置的。

蔑视人民的强者,必将被人民毁灭!

在刘益守眼里,自从高岳下令劫掠南阳之后,他就已经是个死人了,不过是棺材盖子还没盖上而已。

“好的主公,还有什么吩咐呢?”王伟疑惑问道。

“对了,派人把贾思勰叫来,今年错过农时,但南阳并非什么都不能种。让贾思勰来想想办法,看看剩下的时间,南阳的田地里还能种什么。

种出来的东西,我们可以集中收购,然后用来置换其他地方的粮食。”

虽然还未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刘益守已经在考虑善后的事宜。此战之后,南阳一地肯定是满地鸡毛,要如何能迅速稳定局面,还需要提前想好对策,可不能等事到临头再来想办法。

王伟离开后,阳休之拱手说道:“主公心怀百姓,胸有韬略,仁者无敌。将来必定一统天下,代天牧守。崔士谦与高岳之流不识时务,螳臂当车,迟早自取灭亡,悔之晚矣。主公何不赋诗一首,嘲讽他们一番?”

看你这么上道,好像我不开口都不好意思了哦?

刘益守瞥了阳休之一眼,想了想说道:“整首诗是没有,不过倒是想出来两句话。”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与万千百姓作对的人,迟早会被时势所淘汰,消失在世人的记忆当中。”

……

破败的戍堡内,杨忠拿着刘益守的军令给斛律羡看。

杨忠沉声说道:“兵在精不在多,我建议只用六百人,其中一百斥候归你管辖。一人双马,以截断粮道为主。其余的人,不妨退回襄阳修整。这样我们在路上只要抢到一批军粮,就足以支撑好久了。

打完就跑,来去如风。”

“杨将军所言极是!”

斛律羡也点了点头,大队人马他根本不会指挥,带一百斥候负责侦查,正合他意。

“如此,那我们便出兵赭石城以北吧。无论高岳军多么凶悍,没有后方支撑,必死无疑。”

杨忠紧紧握住拳头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