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424章 连锁反应

都督请留步 第424章 连锁反应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萧衍遇刺身亡后,他那几个儿子都为了争夺建康的主导权而打得头破血流。最后萧统的后人萧欢,在刘益守的扶持下,顺利进入建康继承皇位。

萧纲退位,萧续、萧纶、萧绎退回封地,元气大伤暂时不能动弹了。然而萧衍的幼子萧纪,坐镇蜀地的那位藩王,却没有闲着,而是积极的在成都厉兵秣马。

然而,蜀地偏远,都是2g冲浪。等萧纪准备好兵马要出蜀地“勤王”的时候,刘益守竟然已经在建康稳住了局面!

和其他藩王不同,萧纪是深知刘益守绝非泛泛之辈。没掌控建康以前就是让人头疼不已的人物,如今掌控朝廷大义,谁还能是他的对手?

萧纪很识趣的打消了出川的念头,然后把魔爪伸向了汉中!

汉中地处益州、荆襄、关陇的三面包夹之中,战略地位异常重要。三国时期刘备咬着牙也要跟曹操死战于汉中,就是这个道理。

不掌控汉中,无论谁在成都都睡不好觉的!

萧纪亲自写信给梁州汉中郡太守杨乾运,要求对方将管辖权交给自己,然后当自己的“属臣”。反正,杨乾运也不可能向建康俯首称臣,抱住刘益守的大腿。

毕竟太远了,鞭长莫及。

杨乾运自然不可能听从萧纪的摆布,他本身就是个富有野心的将领,乃是傥城郡兴势县(今陕西省洋县)人,起家梁州主簿,在本地颇有人脉根基。

萧纪这种人建康来的,才是外人!

杨乾运带兵与萧纪的军队在西面的沔阳交战,萧纪因为轻敌大意而败退。但是杨乾运也没讨到好,他意识到兵微将寡的自己,肯定不是萧纪的对手!

该怎么办呢?

杨乾运急中生智,既然他打不过萧纪,那叫“外援”总可以了吧?

二话不说,杨乾运派人北上到长安,告诉贺拔岳。只要你派兵过来沔阳驻守,这梁州就是你的了,老子直接在汉中城易帜!

得知杨乾运举州投降,贺拔岳喜出望外!在苏绰的劝说下,以最快的速度,让达奚武和侯莫陈顺领兵一万南下汉中!

萧纪得知情况后,吓得不敢动弹了,只得在益州招兵买马,想找回场子。顺便向建康上表,庆祝新皇萧欢登基,并派出一队人马押送了不少财帛前往建康示好!

换言之,杨乾运可以找后台,他亦是可以!

鉴于梁国内乱快速平息,苏绰建议贺拔岳,不要贸然带兵入蜀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今已经把汉中吃下去了,好好消化地盘,发展生产才是真的。

经过几年艰苦奋战,贺拔岳扫平了关中北部的游牧势力,并除掉了侯莫陈悦,基本上掌控了关中的资源。如今也是百废待兴,前景或许很美好,但摆在面前的依旧是重重困境。

首先便是关中荒废百年,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频繁,再也不是当年的“八百里秦川”。关陇人口稀少,并且基本上都处于邬堡化,因为战乱,幸存人口不得不依附于当地豪强,几乎没有所谓的“自耕农”了。

其次,肥沃的河东郡被尔朱荣掌控在手里,尤其是河阳那边的盐池没有得手,严重制约贺拔岳势力的发展,这年头没有盐就没有钱,啥事也办不了。仟仟尛哾

最后,关中的地盘无法单独存在,养不活那么多人,冲出关中对于贺拔岳等人来说,等同于能不能呼吸,而不是可有可无。如今荡平了关中大部,剩下的地方,已经没多少油水了。

在顺利接手了杨乾运的汉中郡后,贺拔岳和苏绰等人一番合计,感觉哪怕不能入蜀地(主要是路难走),能把南阳拿到手也是好的。

襄阳以北到宛城之间,一片平原沃土,鱼米之乡。若是能得南阳之风物,以滋养关中,大家的日子只怕会好过不少!

关中本地出身的将领韦孝宽献策,说南阳太守崔士谦,向来跟高欢不是一路人,反倒是当初贺拔岳短暂在洛阳的时候,对他相当亲近。

不如写信给崔士谦,高官厚禄相许,让对方以南阳郡相投。这样的话,便可以白白捡一个南阳。若是对方不肯就范,则可以事先把信留个底,再派人送到高欢手里。

无论崔士谦跟高欢是君臣相得,还是反目成仇,或者鱼死网破,反正贺拔岳他们完全没损失!

于是,这封满怀恶意,却又带着深沉谋略的书信,就摆在了南阳郡太守崔士谦的案头。

……

时间回到半个月前。

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

崔士谦一族,虽然上上下下对高欢那帮人都不感冒,但要是实质性的背叛,所遭遇的压力也不是一般大。

贺拔岳写的信,表面上看是诚意满满,实则包藏祸心。崔士谦一看就知道这些人没安好心,想离间崔氏和高欢之间的关系。

当然了,崔氏一向对高欢也不怎么殷勤,这确实也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崔家为什么不鸟高欢呢?

因为他们在北魏时,虽然是北方世家,却以武力闻名于世,而非是文章所长。起点比较高,自然就看不上靠女人起家,又来自六镇的泥腿子高欢。

当初李元忠那帮人推举高欢为“共主”的时候,崔氏这一脉就不是很感冒,甚至公然让崔暹带着妹妹投奔了刘益守。

因为忌惮于崔氏掌控了很多兵马,高欢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将其打发到南阳这地方。

南阳这地方肥是很肥,却是肥而不强,无险可守。自从汉光武帝起兵南阳发家后,还没见过谁从南阳起家得天下的。高欢一直没来得及腾出手收拾崔氏一族的人。

长子崔士元,参军起家,与葛荣军交战时,随父崔楷一同战死。

崔士谦是次子,同样是参军起家,如今为南阳太守,荆州刺史。

三子崔訦(又名崔士约),膂力过人,擅长骑射,被任命为城防都督,一直都是直接带兵打仗的。

剩下几个崔氏子弟除了崔士恂早夭外,如崔士慎等人,和兄长们一样,都是参军出身,走兵家的路子。可以说这一家人几乎是人人打仗,武德很是充沛。

正因为如此,高欢对他们是不敢用也不敢动。

这家人比起渤海高氏的高敖曹一家人,上限(打仗的能力)或许差点,但胜在家族团结,毫无短板,自成体系。

拿到贺拔岳的信,崔士谦有几个选项。

第一个当做啥事也没发生过,什么也不去做。但是隐患就是贺拔岳把劝降信给高欢那边送一份,到时候崔氏要怎么跟高欢解释呢?

这种事情是解释不清楚的。好比在刘益守前世那个时代,重量级的部门经理被竞争对手那边的老板请去吃喝玩乐一条龙,相谈甚欢的样子。你是把这件事告诉自己老板,还是不说呢?

不说,被其他人告发后,老板心里会有想法。说了,老板认为你是功高震主,以此逼宫希望更高待遇。无论说不说都是不妥的。

第二个就是积极响应贺拔岳,在南阳这里发檄文讨伐高欢,说对方不是魏国正统,乃是国贼。请贺拔岳派兵来保护南阳。

当然,这样就完全是中了贺拔岳的阳谋,有点被“逼良为娼”的意思。

“如今大争之世,各路枭雄都不是省油的灯啊!”

将贺拔岳的信交给自家兄弟几个看完,崔士谦长叹一声,有种手脚被捆住的无奈憋屈!

“兄长说得对,贺拔岳这是在把咱们当枪使呢!”

崔訦愤愤不平的说道,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论谁也想不到,他们入主南阳以后发展生产,安民开荒,没招谁惹谁,却遭遇这样的“暗算”。

当然了,这世间没什么道理好说的,你弱你就要挨打,打你的人根本不想跟你讲道理,类似的事情,当年葛荣来的时候他们全家人都领教了,并且付出了惨痛代价。

“贺拔岳等人隔岸观火,就等着看我们跟高欢之间如何争斗,反正无论我们怎样去跟高欢效忠表忠,他心中那根刺,是拔不掉的。”

崔士谦长叹一声,如今既不能听高欢的,也不能任由着贺拔岳摆布,只是要如何处断,他们心里都没底。

历史上韦孝宽用这一招就玩死过人,不得不说,人心是最为诡谲的东西。这封信就是打入高欢心中的那根钉子。

“其实吧,还有个驱虎吞狼之计。”

崔訦慢吞吞的说道。

“驱虎吞狼?”

众崔氏子弟一愣,都不明白崔訦到底想说什么。这虎是邺城的高欢,狼是长安的贺拔岳,说是这么说,可要“驱虎吞狼”谈何容易啊!

不,简直是天方夜谭!

“此话怎讲?想指使贺拔岳可以理解,高欢如何会听我们摆布?”

崔士谦不动声色问道。

“非也非也,这件事岂能让高欢知道?无论我们要做什么,高欢一旦知道那封信的内容,都会对我们采取断然措施。”

崔訦十分坚定的摇了摇头。

“那你是说?”

“可以给梁国那边说说。听闻梁国的吴王,大都督刘益守打算北伐青徐,我们不妨给刘益守写封信,就说我们想献南阳郡给梁国,看他有什么说法。

如此一来,前面有贺拔岳这匹狼,后面有刘益守这只虎,驱虎吞狼岂不美哉?”

崔訦略有些得意的说道。

崔士谦“恍然大悟”,不得不说,这一手还真是妙啊!

“可是,我们与刘益守素不相识,如何能与之搭上线呢?”

崔士谦又抛出来一个新问题。

中国从古至今就是个人情社会,贸然来投,定然被人误以为诈降,远不如有中间人从中说和来得快捷有效。

崔士谦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长乐冯氏的冯令华如今暂居宛城,听闻她的侄女乃是刘益守爱妾,不如请冯令华出马游说。那刘益守在青徐摆开架势要北伐,只怕也是做给人看的,真正的目标很可能就是南阳。”

崔訦沉声说道,他早就觉得这次南边北伐有点不同寻常,特别是还没动手就大张旗鼓,实在是有点不符合兵法要义。

当然,他这么说,其实也不过是诈唬。如果刘益守真的这么打算的,那自己这边一定会被重视。但若是刘益守根本没那样想,写封信也不要什么钱,何乐不为呢?

崔士谦思索了一番,发现他弟弟崔訦的话很有道理。这就好比贺拔岳写信给他们一样,他们也给刘益守写信求援,有点类似“击鼓传花”。

不妨先看看刘益守怎么应对,自己这边再做决断亦是不迟。

于是崔士谦找到冯令华,十分坦诚的将整件事的始末都和盘托出。但他并没有说出崔氏要如何打算,只是希望冯令华能去一趟寿阳,找到刘益守,将这些事告知。

冯令华也有重振冯氏之心,听了崔士谦的要求后,双方一拍即合,冯令华便带着几个下仆,轻车简从的走水路前往寿阳。

……

半个月过去了,关中那边的贺拔岳再次给崔士谦写了一封信,告诉他高欢大军在晋州被慕容绍宗打得叫苦不迭,高欢很有可能在近期就带着主力支援晋州。何去何从,你要好好斟酌一番。

那意思明摆着了:高欢正好不在家,你背刺他一刀难道他还能反咬你么?

这让崔士谦和崔家众兄弟们焦急了起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这个时候,确实是脱离高欢势力的好时候,或者说,崔氏等这个机会已经等了很久了。

贺拔岳的信写来没两天,冯令华也回来了,带回来了刘益守的亲笔信。

在信中,刘益守盛赞崔氏一族人才辈出,武德充沛。还特意“缅怀”了一下崔士谦等人的父亲崔楷,言辞恳切热情,反正说漂亮话又不要钱。

至于崔氏说的那些投靠梁国啊,奉萧欢为皇帝啊之类的,则半个字都没有提起!

“夫人难道没有提那件事?”

崔士谦疑惑的询问冯令华道。

其实这么说也很没逻辑,因为哪怕冯令华不说,崔氏的信中也写得很明白了。

“崔太守,妾身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冯令华轻叹一声。

“夫人但讲无妨。”

崔士谦微微点头道。

“崔氏人才众多,而刘益守更是一代枭雄,人中之杰。想要以州郡相依附,岂能无凭无据?”

冯令华一针见血的指出崔氏此番操作当中的致命弱点。

空口白牙,谁会相信你举州投靠,那么大个南阳郡,你也不怕说话闪了舌头啊!

听到这话崔士谦一愣,随即无奈点头。冯令华虽是女流之辈,说话却是直爽得很。

“如此便谢谢夫人一路辛苦了,至于这南阳上下要怎么做,我自当妥善处置。”

崔士谦对着冯令华深深一拜说道。

冯令华点了点头,起身行了一礼。其实不是没有好办法,就看崔氏开不开窍了。她作为局外人,不会去提点崔士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