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392章 有我带你飞,稳得很!

都督请留步 第392章 有我带你飞,稳得很!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定陵(铜陵市)以北约十里的长江岸边,有鹊山,被称为鹊头。当初萧衍起兵之时,鹊头就有戍堡名为“鹊头戍”,这处长江上的军事据点自东晋以来就一直存在。

与之毗邻的江心沙洲,名为“鹊尾”,又叫“鹊尾州”。此地亦是有木堡和渡口,可以屯兵,可以驻扎水军。当年春秋时楚伐吴,吴屯兵鹊尾州,败楚师于鹊岸。

当然了,古人对地理认知很有限,特别是春秋时期。他们只知道自己这一段有江,却不知道这条江上游是哪里,下游是哪里,有多少分支。因此就以自己的认知给所在地的河流起名字。

因此当时的长江在这一段被称为鹊水。

春秋时的楚吴交战于此,实际上就是长江中游与长江下游势力,在长江南岸边上的一次碰撞。结局是楚军大败,楚军当年的行军路线,与此刻萧绎麾下大军的路线类似。

因此自击败萧续后,兰钦就命麾下水军屯扎于此,警戒萧绎大军的动向,配合鹊头戍的守军进行前哨作战。

此举可谓是深谙地形,用心良苦。

这天还未天亮,江上就弥漫起大雾,能见在一丈之内。按例行的部署,建康水军应该外出巡逻,探查敌情。

然而因为大雾弥漫,鹊头以南江面的沙洲与石滩众多(这些滩涂日积月累后,在唐代与明代先后形成了刘益守那时代的安平洲、安德洲、老洲等江心滩涂地),于是鹊头戍主将并未派出水军巡视。

他们料想,不熟悉本地山河地理的萧绎军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动静。

只不过有时候,战争对待交战双方很苛刻,一点点小的失误,就足以导致大军溃败,对手绝对不会给你任何弥补与挽救的机会。

正当建康所属水军因为大雾并未出航,将船只都停泊在鹊尾州边的栈桥边时,令人料想不到的意外发生了。

一艘又一艘装满引火之物的小船,不知道从何处而来。它们穿过浓雾,似乎知道建康所属的水军会把船只停靠在鹊尾州边一般,如同飞蛾扑火,朝着毫无戒备的楼船上撞去!

刚刚撞上,大火就被引燃,一艘又一艘水军的楼船被“点名”,大火很快如星火燎原一般,开始剧烈焚烧,无法阻断,就连栈桥都被烧垮了!

正当鹊尾州那边正在组织人灭火的时候,王琳带着萧绎麾下水军精锐,克服浓雾的困扰,直接从鹊头登陆,趁着大雾,猛攻鹊头戍!

此举出乎意料,鹊头戍守军毫无戒备,再加上鹊尾州的水军因为船只大量被烧毁自顾不暇,因此当天大雾散去的时候,王琳就带着麾下兄弟攻占了鹊头戍!

几乎不费吹灰之力!鹊头戍守军竟然还有许多俘虏,很多人根本连反应都来不及!

鹊头戍和鹊尾州,本身是两个互为犄角的据点,其布防时就考虑到互相支援的问题。如今鹊头戍被攻占,鹊尾州几乎不可能守住,韩信再世也没办法。

万般无奈之下,鹊尾州残兵乘坐为数不多的楼船逃回芜湖城。王僧辩带兵顺势攻克鹊尾州,并将水军屯兵于此。

萧绎军再次展现出强大的作战能力,尤其是有水军配合作战时,似乎不可阻挡。

此战之后,萧绎麾下大军稳稳的前进了一步,并将鹊头戍与鹊尾州作为水陆两军的桥头堡,极大的缩短了补给线。

萧绎和王僧辩他们笑了,兰钦可就笑不出来了。

得知前哨战惨败后,兰钦一怒之下连斩了好几个玩忽职守的都督,彻底放弃了石硊戍的防守,将大军收缩回芜湖城,被动防守。

如同附骨之疽一般,王僧辩迅速进兵石硊戍,并命王琳带水军游弋于长江之上,封锁航道,切断建康方向通过水路对芜湖城的补给!进一步将枷锁上紧。

前哨站损失了大量船只(包括战船),兰钦亦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连忙写信到建康,希望柳仲礼部能够派出水军前来支援芜湖。

……

寿阳城的府衙书房里,前来“拜访”的萧欢,目不转睛的看着正在办公,似乎很忙碌的刘益守,很想说话,又怕打断对方不是很礼貌。有些怯生生的心虚感。

“殿下有问题的话,不妨直接问好了。”

刘益守将手里的册子放下,慢悠悠说道。

“韦黯性格刚硬,并非三言两语就能打发的人。为何都督出示遗诏的时候,他没有丝毫怀疑呢。那份遗诏,可是后来才加上本王的名字啊。”

萧欢有些迷惑不解,上次去跟韦黯见面,他之所以不同意,其实倒不是担心有什么危险,而是去了也白去。

韦氏掌控合肥重镇,朝中和地方都有他们的子弟,怎么可能刘益守拿出一份所谓的“遗诏”,还有萧衍的私人印信,就能说服对方投诚呢?

萧欢就是这么认为的,没想到,去了以后才发现,刘益守真的把事情办成了!这件事让萧欢彻夜难眠,感觉自己一直处于迷雾当中。

“韦黯看到殿下,又看到先帝遗诏,难道他还想看看,这遗诏是不是因为南风天湿气太重,墨迹是不是还没干?”

刘益守笑着说道:“他大概也不会蠢到那样的地步吧?”

没错,如果从亲笔书写的角度看问题,这份遗诏确实是假的,至少已经写过两个版本了!第一个版本是立萧统的后人为储君,第二个版本就直接变成了立萧欢为储君。

但是要是站在是非曲直的立场上看,这份遗诏却又是“真得不能再真”。因为这确实是萧衍的意思,刘益守可能会背叛萧衍,可陈庆之却绝对不会。

有陈庆之之子陈昕出来背书,足以证明刘益守“大义所在”。然而,这世道不是有“所谓”的大义就能玩得转的。

萧欢显然没有被刘益守这番解释所折服。

“合肥有精兵,且水军精锐,时常以巢湖为根基训练,颇有战力。”

刘益守沉声说道。

萧欢下意识的点点头,不知道刘益守到底想说什么。

“韦氏的兵马,是靠着祖孙三代人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不是浪水打来的。他们不会因为萧纲是所谓的太子继位,就跟着萧纲一条路走到黑,把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家底全部搭进去。”

看到萧欢还是有点不明白,刘益守真是懒得解释了。不过要立萧欢上位,那就必须让他感觉到自己“天命所归”。

像萧詧那样自我感觉极端良好的人需要给他泼冷水,而萧欢这种咸鱼一样赶鸭子上架,当皇帝是为了活命的,又需要一些激励。

刘益守耐心解释道:“寿阳有精兵,骁勇善战。鄙人乃是节制两淮兵马的大都督,名义上可以调动合肥的兵马。再加上殿下乃是前太子之嫡长子,名正言顺。

所以对于韦氏来说,他们要做的事情,不是验证我那份圣旨的墨迹是不是还没干。他们需要做的是,到底是继续呆在萧纲那条船上,还是跳到殿下这条船上。

很明显,上次韦黯已经动了心,决意上我们这条船。这件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当然,他能不能在我们这条船上站稳脚跟,还需要有所表示。这些就跟殿下无关了,这是我们这样带兵打仗之人需要考虑的问题。”qqxδnew

刘益守详尽的解释了一番,萧欢这才明白那天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

韦黯或许不一定真的被刘益守的“忠心”所感动,但他一定是被寿阳这边的实力所震慑,全盘考虑后决定改换门庭!

后面那一条,不需要真的说出来,只需要保证面子上大家都是忠臣孝子,勠力同心就好了。

“刘都督……还真是挺不容易的啊。”

萧欢感慨的叹息了一声。

好多事情,他理解起来都觉得有些吃力,刘益守竟然可以把这些事情熟练的操作,游刃有余。很明显,自己这位姑父,娶了长城公主的大都督,腹中锦绣,才华卓绝,难怪有那么多手下愿意追随。

“放心,有我带你飞,稳得很。”

刘益守拍了拍萧欢的肩膀说道。

“带我飞?”

萧欢有些迷糊,不懂刘益守到底在说什么。

“殿下不要在意那些细节,只需要知道有我刘某人在,殿下入主建康不会有什么疑问。”

刘益守哈哈大笑,并未继续过多的解释什么。

……

得知芜湖吃紧,萧纲连忙找柳津询问对策。二人合计一番之后,命柳仲礼暂时不要去理会萧纶,带着水军主力前往芜湖,跟兰钦一同防守芜湖。

而此时柳仲礼刚刚攻克了如皋。血战不敌的萧纶带兵撤退往北面的海安,十分狼狈。

打得正起劲,朝廷一纸调令让自己带着水军南下芜湖,配合兰钦进行防御作战,直接把柳仲礼给看傻眼了。

踏马的此番出兵一路势如破竹,打得萧纶嗷嗷叫。眼看就要把萧纶的人马赶到盱眙了,眼看就能打出“左勾拳”,攻克广陵了。

结果现在萧纲现在让他撤退!

撤个球啊!

柳仲礼恨不得开口骂娘!

拉偏架也没有这般架势的,柳仲礼满怀恶意的想,会不会是因为柳氏在梁国也是高门大户,以至于萧纲有些忌惮,要扶持兰钦出来打擂台。

这道圣旨,柳仲礼完全不能接受。

于是他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为由,推掉了萧纲的命令,并连番催促大军进逼海陵城。柳仲礼让传旨的人回去禀告萧纲,说他只要歼灭了萧纶大军的主力以后,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奔赴芜湖。

柳仲礼抗命的消息传到建康,萧纲大发雷霆,扬言要把柳仲礼查办!这时候,柳仲礼老爹在萧纲身边当近臣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

老爹不帮儿子,难道帮着外人?况且这一次,柳仲礼抗命也不是没道理,如今打得萧纶奄奄一息,确实是要一鼓作气的将其歼灭。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如果萧纶也“退场”,那么需要对付的就只有萧绎了。

于是柳津劝说萧纲道:“如皋离芜湖颇有些距离,撤军也不是说走就走,还要防着萧纶反扑。如此功亏一篑不说,还可能导致广陵(扬州市)战局恶化。

因此留一点时间让柳仲礼去收拾残局也好。

至于调兵,韦粲坐镇合肥,且合肥又有水军精锐。调合肥兵马南下,距离近不说,而且合肥精兵之前一直在防备寿阳那边的军队,并没有参加过什么战斗。

因此调合肥的水军南下芜湖,似乎更加合适一些。”

萧纲耳根子软,见柳津说得也是头头是道,于是便下旨,命韦粲带着合肥水军南下芜湖,支援兰钦。

……

合肥城的府衙内,韦氏子弟都齐聚一堂。萧纲命韦粲带着精锐水军南下,对韦氏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

寿阳那边的压力,已经是让一众韦氏子弟呼吸困难了,如今还要把水军调走。

当年,韦睿就是靠着水军大船攻克了合肥城。如今他们把水军调走,那刘益守派水军来攻合肥的时候,韦氏子弟要拿什么跟对方去拼?

“天子这道诏令,实难从命。”

韦粲还没有开口,韦黯就首先否决了。

“是啊,建康那边又不是没有水军?”

“精兵被调走了,那刘益守可是会吃人的猛虎!我们拿什么去跟他斗?”

“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

韦氏子弟一个个交头接耳,很显然,他们对于听命于萧纲,派兵支援兰钦没什么兴趣。

赢了,功劳和声望是兰钦的,输了,老本都赔光。这买卖稳赔不赚!

韦粲一看众人这架势,就知道大事不妙。

“俗话说唇亡齿寒,若是兰钦在芜湖被击败,我们在合肥就更不安全了。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该韦氏子弟出马的时候,还是要出兵勤王的。”

韦粲沉声说道。

“那可不一定啊。现在的天子将来还是不是天子,可是两说,并未有定论呢。”

韦昂大声的嘀咕了一句,在场所有韦氏子弟全都听到了,却并未有人站出来呵斥他。

也是,韦氏手握合肥精兵,勤哪一路王都是勤王,又不是一定要跟着萧纲混才有活路。

韦粲面色不虞,转过头询问韦黯道:“叔父以为如何?”

众人都一齐看向韦黯。

“我觉得吧,我们出不出兵先不说。至少不应该这么早就出兵。”

韦黯不动声色的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