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361章 既生瑜何生亮

都督请留步 第361章 既生瑜何生亮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辛纂?”

看到这个略有些熟悉的名字,刘益守陷入沉思。

这位大哥可以说是北魏出了名的“保皇党”,也就是说,他的立场,只在于新任主公是不是掌控着“魏国正朔”。

当初六镇之乱时,北魏朝廷不少野心家都跳出来,辛纂是保皇党一脉中流砥柱李崇的铁杆心腹。

李崇死了以后,他听从明帝元诩调遣。

元诩没了以后,他听从元子攸调遣。

尔朱荣杀了元子攸,他反手就跳槽到高欢这边。

似乎这一位,很善于在两个烂苹果里面选一个好的,如今写信给刘益守,其中很有些耐人寻味的意思。

“就算要投降,似乎也应该去找萧衍才对。结果这位不写信给萧衍,反而写信给我,难道是因为元亶一家在寿阳么?”

书房里,刘益守用手指敲击着桌面,略微沉吟说道。

辛纂听从高欢之命,镇守魏国上蔡郡,屯兵悬瓠,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乃是河南战场的南北分界点。

他要是投降梁国,可以将两国中原地区的分界线向北推进一大步,更重要的是,让魏国南面门户大开,从此南面掌握进攻的主动权。都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辛纂这一动,要是操作得好,可以让高欢摔个大跟头。

只不过,辛纂这封信写得很暧昧,只是说要“给刘都督牵马”,却不关萧衍什么事,这不由得令人有些疑惑不解。

“依我之见,十有八九是为诈降。”

刘益守若有所思的说道。

没想到等来这么一句话,王伟大失所望。原本以为刘益守会异常兴奋呢,没想到对方根本就是不为所动。

“主公,辛纂此番不管有什么谋划,我们还是积极应对为好。反正,闲着不也闲着嘛。”

“辛纂陇西辛氏出身,家族一直在魏国从政,他们人心上认同魏国元氏,这个我能理解。但是人心是人心,现实是现实。

无论心里怎么想,高欢的统治已经稳固下来,这点毫无疑问。哪怕辛氏知道高欢野心勃勃,就是奔着改朝换代而去。目前的情况下,也很难作出反叛魏国的举动。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只怕是有两手准备。”

刘益守微微点头道。辛纂想什么很好猜,无非是看到高欢这一年来战事不顺,想丢个石头问个路而已。这就好比年轻妹子在征婚网站上挂个信息一样,未必是冲着结婚去的,说不定只是为了钓个凯子。

对于辛氏来说,他们跟刘益守“暗通款曲”,大可以作两手准备。

高欢若是不行了,那就及时止损,免得被尔朱荣秋后算账。如果高欢依旧大权在握,手里一大堆硬牌,那辛氏也可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甚至诈降一波。

“这封信我留着,萧衍寿辰的时候,说不定用得上。对了,临近的北义阳郡(驻马店周边),是谁在镇守啊?”

刘益守有些好奇的问道。南边他一直都在两淮混,对于河南地方不是很熟悉,不知道地头蛇到底是哪一条。

要是再出个夏侯夔,只怕不是那么容易对付了。

“回都督,此人的兄长是名将曹景宗,不过已经去世。他乃是曹景宗九弟,名叫曹义宗。生性贪婪。

曹氏乃是老牌豪强,其父曹欣之乃是宋(南朝)之正三品的征虏将军,位高权重,镇守一方。后曹景宗随萧衍屡立战功,一家人都是炽手可热,至今尤是。”

王伟对于这些事情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如果说两淮的方镇还算是“老实”,那么河南与荆襄的地头蛇们,就是一言难尽了。

用刘益守前世某句着名的话讲,就叫:那里当官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已经在造反的,还有一种是准备造反的。

南梁河南地方势力错综复杂,北投的魏国豪强,南朝的地方实力派,宗室藩王,朝廷派遣的外放官员等等,形成了一道敌友难辨的奇特关系网。

“主公有什么打算呢?”

王伟察觉到,刘益守可能对辛纂没什么兴趣,但是他对于派兵在河南插一脚,却是很有兴趣!

“高欢手腕活络,长袖善舞。只要不浪,把时间耗下去,定能稳赢尔朱荣。我们在青徐搞事,对于高欢来说不过是芥藓之疾。起不到什么牵制作用。

相反,如果能在悬瓠那边闹腾一下,定然可以极大牵扯高欢的兵力,使其不敢全力攻打尔朱荣。我并不在乎上蔡郡如何,就算拿到,我们要稳住战线,要经营这块飞地,也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这个得不偿失。

反正此番以锻炼队伍为主,如果有梁国保障辎重的话,倒是可以玩玩。”

刘益守心中已经有了定计,只不过要去梁国中枢那边稍微活动一下。方镇要是不打仗,谁知道你是猛虎呢,别人还以为你是只看门狗呢!

刘益守就是希望借着梁国这个靠山,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练兵成军,整合势力。打着梁国的旗号四处征伐,争取好处,自然也是应对萧衍的套路。

曹义宗生性贪婪,当然不可能让刘益守攻略悬瓠后占为己有的。但是刘益守若是打了就走,将地盘交给曹氏,那曹义宗肯定愿意拿些东西来换。

而对于刘益守来说,只要高欢不好,那他就是最大的好了。只要不自带狗粮的,怎么玩都可以。

“这次去建康给萧衍祝寿,你随我同去吧。”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刘益守拍了拍王伟的肩膀说道。

上次陈元康去建康,把永阳王的王妃王氏给偷了,两人干柴烈火的玩得太过分,此事闹得满城风雨的。王氏虽然本身就不是什么好鸟,但是像陈元康那样住在人家家里公然通奸,也实在是太过分。

刘益守靠手腕才摆平了这件事,所以这次可千万不能让他去了,免得被戴了绿帽的苦主打上门来。

贵族的事情嘛,懂的都懂,送妾什么都是寻常,公开无遮拦大会也不是没有。

可是你偷人家正妻就过分了,更过分的是玩上瘾住在家里玩。苦主天天戴上硕大一顶绿帽,碍于脸面不敢对外传扬,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刘益守不想干涉陈元康的私生活,也只好耐心劝诫了对方一番,也不知道那位到底听进去没有,多半是没有听进去了。

“主公,听闻元修现在已经在洛阳,四处联络魏国旧臣,鼓噪他们劝谏高欢逼元朗退位。我们要不要派人把这家伙做了,然后栽赃给高欢?”

王伟阴恻恻的问道。

对于骚扰自己宠妾的行为,王伟是十分小心眼的,比针尖还小!只要元修一天不惨死街头,他就一天不会放下这事。

其实吧,刘益守早就忘了元修这倒霉蛋了。

“栽赃给高欢?有点意思。”

刘益守微微点头,王伟这一招虽然是私怨,但确实目光毒辣。

元朗虽然听话,可是最大的问题在于,属于宗室远亲,说服力不是很够。倘若上蹿下跳的元修死在高欢眼皮底下,那些投靠过去的元氏宗族,多半会留个心眼吧?

“再等等,要等元修有点气候,再动手,那时候效果才最好。”

刘益守嘿嘿一笑,乱世已经开始,不争就是等死。为了削弱敌人,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好,那就再等等。”王伟深沉一笑,似乎想到了什么馊主意。

……

盱眙东北的湖墅,被于谨带人开垦了一年,已经颇有规模。宇文泰接手后,更是四处安置灾民和流民,屯田生产,这里可谓是两年大变样。

这天,刚刚巡视完河道,宇文泰来到湖墅中心的原鱼弘府邸,摘下头上的斗笠,让尉迟迥给自己扇风。

南方夏季的湿热,北地出身的汉子还真是吃不消。

“叔父,都督麾下诸将,最先跟来的那批人,现在基本上都是位居太守之职。何以叔父还在盱眙屯田?”

一边读书,一边热得不行在扇扇子的宇文护问道。

语气中略有不满。

“慎言!这种事情,岂是你可以随意质评的?”

宇文泰像是被刺激到了一样,板着脸毫不留情的呵斥了一句。

“叔父,这里没有外人。”

宇文护强调了一句。

“是啊舅舅,主公这么做不公平啊。”

扇扇子的尉迟迥也不满说道。

宇文泰摆了摆手,示意尉迟迥不要扇了。

“很多时候啊,你们都感受不到那样的绝望,因为你们的层次不够,学识也不够。”

宇文泰叹了口气,很多话不知道要怎么跟自己的侄儿和外甥说。

“你们觉得刘都督如何?”

宇文泰不动声色的问道。

“还行吧,运气好而已。”宇文护不以为然的说道。有时候刘益守运气确实很好,打仗的时候下暴雨对方营地所在高地塌方泥石流,这不是运气是什么?

“呵呵,对付女人一套一套的。”尉迟迥憨厚一笑,搓了搓手。

“两个蠢货!”

宇文泰生气的往二人后脑勺各打了一下。

“从今天开始,每天读《春秋》吧。”

宇文泰叹息一声,感觉自家子侄辈,貌似不太聪明的样子。.qqxsnew

“看不清刘都督是怎样的人,你们就不明白,和他生在同一个时代,是怎样的幸运与不幸。”

宇文泰从书案的抽屉里拿出一个册子,上面一页一页,一条一条记录了刘益守所颁布的政令、条令,摊开给宇文护和尉迟迥二人看。

“作为武将,或许披坚执锐,所向无敌就可以了。但是作为一方之主,那还远远不够。刘都督的雄才伟略,越是细想,越是觉得恐怖。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字字如金。你们,完全领悟不到啊。”

宇文泰有种“高手寂寞”的无聊,又感觉自己时刻都活在刘益守的阴影里。

每当要决策之时,他想到一个主意,对方给的命令都是“英雄所见略同”,然而对方的似乎更妙一些。

每次发生类似的事情,宇文泰就会想起一句古话:既生瑜,何生亮!

老天既然生了刘益守,还要我宇文泰做什么啊!

在盱眙屯田的日子里,宇文泰就一直在猜想刘益守想做什么,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很多细节被拼凑到一起,便让他感觉到深深的恐惧。

那些“偶然事件”会如何发生,宇文泰猜不到。但是从大势上说,刘益守的战略非常清晰。

挑动萧梁宗室内斗,使自己成为左右局势的“强援”。在平衡中逐步夺取地盘,在平衡中逐步削弱各方势力。

把梁国搅得稀碎时,再伺机挑动北面的势力争夺地盘。除非高欢等人自己称帝,否则那些势力的关系永远也不可能缓和。因为一旦他们在明面上讲和了,那么执政合法性都会受到强烈质疑!

贺拔岳奉元子攸为先帝,高欢亦是奉元子攸为先帝,两个势力两个皇帝,到底谁说了算?谁才是正统?

这就是他们要咬死对方的重要原因之一,原则上优先级要远远高于坐镇梁国两淮的刘益守。

当初刘益守选择千里迢迢行军到寿阳,很多人都疑惑不解,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回河北跟高欢等人争霸。如今看来,幸亏当初刘益守想得明白,没有听从那些馊主意。

只看高欢与尔朱荣在韩陵山之战的惨烈程度,就知道刘益守若是留在北方,等待着他与麾下部众的,绝对是一轮接一轮的恶战。

或许现在寿阳那边很多满怀新希望的人,都已经坟头长草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这天下一分为二已经百年有余,如今民心思定,期待战乱平息。裂土封王不过是开始而已,天下一统的步伐,已经慢慢走近了。”

宇文泰喃喃自语的说道。

“近了么?这魏国一分为三,梁国各地蠢蠢欲动,天下分得更散了,何来天下一统之说?”

尉迟迥迷惑不解的问道,感觉自家舅舅已经陷入幻想之中无法自拔了。

“你将来最多不过百里侯,也确实不需要考虑那么多。”

宇文泰摇头叹息了一声,怼得尉迟迥满脸羞愧,不知道要怎么去接这句话。

正在这时,一个文士模样的人急匆匆走进来,将手里一个木盒子递给宇文泰说道:“主公新屯田令,在盱眙湖墅试行,详细条目皆在木盒之中。请宇文将军核验后,在下核验后回去领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