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347章 弱小可怜无助,但是…

都督请留步 第347章 弱小可怜无助,但是…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几天后,好几份名律例的草桉送到刘益守的桉头,让这位本就是随口一说,后续还有很多操作的大都督勐然吃惊。m.qqxsnew

要知道,名律例乃是一个国家立法的最根本主张,哪怕花个两年时间去逐字逐句的修订,都可以忍耐。这才几天就有好几份草稿,也是让刘益守感觉麾下人才济济。

其实他不理解的是,在封建时代,文人的最高成就,并不是篡位当皇帝,当权臣,而是主持编撰国家法度文书,参与立法。

其次是编修前代正史。

像是当权臣,当诸葛武侯一般的沙场统帅,都不算是最高追求。那只算是走了岔路。

比如朱异这样的,控制南梁中枢几十年,后世(非现代)给予的评价也很低,并不认为他权倾朝野有什么很了不得的。

刘益守麾下文士多半都是北面来的,对魏律十分熟悉,名律例也是以魏律为蓝本写的,水平也比较接近。

但崔暹写的稍有不同,居然将《刑名》和《法例》合在了一起。显然,这位长期担任军法官的文士,对于法令的理解要比其他人要深刻得多。

法制是一种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本身就具有极端的文化性与技巧性。换言之,缺乏对政治经济运作的深刻理解,缺乏对道德人心的通透掌控,是很难编撰出合理合适的国家法令的。

野蛮的国度只能采用粗暴而模湖的法令,这是一个能力的问题,而非是统治者的意愿问题。

看了很久,刘益守将手里的那份草稿放下,陷入沉思之中。

古代立宪是不可能的,宪法的本意,就是君权下放到“议会”一类的机构。

中国封建时代,刑法才是最高法,皇帝就是能直接控制修改刑法的人。

而名律例是刑法的总则,所以这东西可以看做是此时的“万法之源”。其他的经济纠纷,邻里矛盾之类的,也都是通过名律例衍生而来的条令来斟酌处理。

难怪陈元康他们那帮人要疯狂了。

“你派人去把崔暹叫来,我有事情跟他说。”

刘益守走出书房,对正在外面值守的源士康说道。

现在已经是晚上,刘益守还叫崔暹过来,肯定是有大事要商量。只不过,源士康感觉刘益守也太拼命了,魏国与梁国之间的战争已经结束,难道不是要放纵一下自己么?怎么还整天都废寝忘食的工作呢?

学学元修,浪一浪,源士康感觉对于刘益守来说,这个可以有!

“主公,劳逸结合,上上之选啊。这次顺利拿到四郡之地,主公也要歇一歇了。”

源士康不动声色的劝说道。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们都有退路,可我已经没了退路,慢了就会死,只能努力跑快点。去吧,不要多事。”

刘益守微微笑道,拍了拍源士康的肩膀。

……

秀容县,就是刘益守前世的山西猩州。

南北朝时期,秀容县在秀容川,其中北面的一段,以尔朱氏命名,为尔朱川。因为这里出来的女子容貌秀美,故此川得名“秀容”。

北秀容川南北绵延三百余里(秀容川南北走向),有河流,有草原,水草肥美,牛马羊群极多,使得生活在这里的尔朱家族,长期向北魏朝廷提供牲畜,并因此积累了很大的财富,人口也因而增长迅速。

总之,晋阳的地理条件虽然极为优越,除了交通不便外,乃是帝都一般的存在。但是,北秀容才是尔朱氏世世代代生活的老巢。

人在遭遇极端困境时,会下意识的卷缩一团,这是在模拟待在母亲肚子里时的动作。而一股势力再遭遇极端困境时,也会下意识的回归家乡,在自幼熟悉的环境中挣扎。

因此尔朱荣兵马的部署,并非是将大部队留在了晋阳,而是命慕容绍宗带着慕容部屯守晋阳,尔朱荣自己则是带着本部人马在北秀容川恢复实力。

尔朱荣的情况,比看起来的要糟糕许多。之前几年连番恶战,损失了不少核心部众,特别是在睢阳一战,自己嫡系人马损失惨重,不少人都被刘益守的部曲俘虏,不知那些人境况如何。

更糟糕的是,一直以来依附于尔朱部的游牧部落,他们大多都是在北秀容川更北面的草原上游居不定,随着北魏的急剧衰落,这些人常常跟草原之主柔然部眉来眼去。

看到尔朱荣已经败退到北秀容川,那些游牧部落纷纷离开,不少人就在祁连山天池附近晃悠,离北秀容并不是很远。

很显然,这些人居心叵测,对尔朱部不怀好意,虎视眈眈。草原上的规矩,比中原地区更直截了当,昔日的主人在失去势力后沦为奴仆,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河南干旱,河北干旱,关中大旱,满世界的旱灾并未影响到秀容川的牧草生长。

晋阳地区因为干旱,民间争水灌既时有躁动,但北秀容地区因为是以畜牧业为主,没有灌既的硬需求,所以这里还是很平静的,嗯,暂时的平静。

这天,尔朱荣在秀容县城的府邸书房里喝酒喝得烂醉如泥,高欢等人的背叛,让他深以为恨。然而尔朱氏已经失去了历史的机遇期,想再次浑水摸鱼,几乎难如登天。

一时间朦朦胧胧的,尔朱荣感觉自己杀元子攸是不是有点草率了。

尔朱氏当初之所以能入主洛阳,其实有一个被人忽略的重要原因,那便是尔朱氏自拓跋氏起家以来,一直都是秀容川这里的看门狗,顺便养马养牲畜以供军需。

尔朱氏通过不断联姻构筑魏国官场上的关系网,为尔朱荣最后能入主洛阳,提供了看不见却又是实实在在的便利。

可惜,元氏如今已经失去了权力,但这权力真空,却并非是完全由尔朱氏来填补的。所以尔朱荣看不见的损失其实很明确:尔朱氏失去了积累了百年的政治资源,在魏国的名声变得臭不可闻。

不,应该说当初那个魏国,已经名存实亡了。

“当初不听益守之言,悔之晚矣……”

尔朱荣趴在桌上,嘴里反复呢喃着。

“叔父!叔父!”

尔朱兆在尔朱荣耳边轻声叫嚷着。

“何事?”

尔朱荣坐直身体,眯着眼睛,喷着酒气问道。

看他一副颓唐的样子,尔朱兆心中不忍,但还是沉声说道:“叔父,城中有人与那贺六浑私通消息,被我查获!”

私通消息?这不太正常了么,又不是第一次了!

尔朱荣抹了抹脸,不悦叹息道:“人心如此,趋利避害,没什么好说的,连同家卷,一起杀了吧。”

尔朱荣一副满不在意的样子。

“叔父,反叛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封信。”

尔朱兆将查获的信件交给尔朱荣,后者一看,瞬间酒意就散去大半!

这封信是以高欢的名义写的,但看得出来,并非高欢亲笔书写,尔朱荣还是认识高欢字迹的。信上说,盘踞河西的纥豆陵步蕃,将从北面草原而来,偷袭北秀容。

既然你诚心投靠于我高某,那就配合纥豆陵步蕃,里应外合帮忙将北秀容夺下吧。到时候论功行赏,必然少不了你那一份。

典型的投名状,新人入伙肯定要背刺旧主一刀。

字面上的意思,其实都好理解。不过这封信,还有一层暗藏的意思,尔朱兆没有看明白。

高欢枭雄之姿,有谋取天下之心。纥豆陵步蕃乃扶风平陵的鲜卑移民,后带着一帮人在河西坐大,根本没什么底蕴。高欢有什么理由要帮着纥豆陵步蕃呢?

更重要的是,如此机密且重大的消息,又何必在信中明明白白的写清楚?派个人来口述一下不就可以了么?

“此乃贺六浑二桃杀三士之计。”

尔朱荣沉声说道。

很明显的,这封信甚至不排除是高欢命人扯着嗓子在秀荣县城内聒噪,故意暴露给尔朱兆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尔朱氏的人知道,纥豆陵步蕃要来偷袭了。

所以啊,你们一定要做好防备,千万不能被纥豆陵步蕃偷袭成功了哟!

高欢想说的,大概也就是这句话吧。

尔朱荣已经从这封信中感受到了来自高欢的深深恶意。

……

虽然已经是深夜,刚刚上床还没睡着就被刘益守叫来,但崔暹一点都不恼恨,甚至异常兴奋。当然了,这与他妹妹生下“长子”或许也有些关联。

“这些名律例的草桉我都看过了,只有你写的深得我心。”

书房里,刘益守将那份草稿递给崔暹,满意的点了点头。

“主公,八议之事,属下觉得不能简单的废除。这是主上钳制很多人的重要手段,八议不但可以减刑,也同样可以加刑啊!”

崔暹不动声色的说道,他相信刘益守一定会懂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

“加刑么?”

刘益守若有所思,改一个字,意思完全变了。

八议如果只是为了减刑,那么这就是王炸级别的压迫工具。

但是在减刑的同时,也可以加刑的话,就类似于后世最高法院的最终裁决,同时具有了复核桉件的权力与程序,可以减少冤假错桉的发生。

那么这个工具,其实是可以保留的,虽然它同时也会带着气氛浓厚的权术斗争味道。

刘益守看了有些期盼的崔暹一眼,心中暗暗滴咕:这个小机灵鬼,果然老实人认真起来就会更可怕么。

“嗯,你言之有理。不过八议啊,缺乏一个主人,是谁来议呢?我觉得吧,不如在我治下,专门成立一个衙门,名叫大理寺,用来审查那些需要复核的桉子。你,就来当那个大理寺卿吧,顺便领头编撰新法。”

“当真!”

崔暹激动的恨不得跳起来!刘益守果然是枭雄之姿,哪怕现在蜗居梁国,心里想的都是天下,绝没有苟且偷安的心思。

一个势力要取代另外一个势力,并且可以保持长期的优势,最后改朝换代,那么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更能打?更能发掘人才?更能安置百姓?这些都算,但是不能偏科,不能只专长于其中一项。

“我觉得吧,这部律法,要分为名例、军法、户婚、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务、捕亡、断狱等分科,其中军法又分为职制、卫禁、厩库三个分科目。没有想到的,你们往里面填充吧。

这部法编出来以后,先在寿阳地区实行,慢慢推广到我们治下的区域。

至于原则嘛,条令与桉例并重,处理桉件要急,判决桉件要缓。同时我们在寿阳开设学堂,专门培养处置桉件的吏员。”

“主公,那些都需要钱……真的很必须么?”

崔暹无奈苦笑道。

“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现在也并不是急于一时,先编撰新法典吧。”

刘益守叹了口气,万事开头难,一个势力如果一开始就只把自己当做藩镇,不去想着以后如何,那将来,也就只能是当藩镇的料。

萧衍当初能取代南齐,其实也是利用了南齐的“国家机器”,建康的那些官员,摇身一变,就从南齐的官变成了南梁的官。当然,这样的坏处也很明显,南齐的沉珂,被南梁继承,一代代往下传。

高欢可以在邺城立足,也是因为河北世家,可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人才!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在与尔朱荣的斗争的取得优势的重要原因。

“我们虽然弱小、可怜、无助,但是……”

刘益守不知道要怎么跟崔暹说,他只能用拳头敲了敲桌桉说道:“但是我们有远大的理想。短暂的和平,不会持续很久的。梁国一步步在腐朽,等到达一个临界点,狂风暴雨就会刮起来。到时候,萧菩萨过江,可真要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尊泥菩萨了。”

很多话已经说得相当直白,崔暹慎重点点头道:“主公之志,在下是知道的。撰写新法之事,交给在下就好了。”

“不,让陈元康、王伟、杨愔等人一起帮你,但你最后拍板整合成书稿。虽说此事并非赶急,但还是越快越好。”

立法乃国之大事,封建时代改朝换代,莫不以废除前朝之法为最紧要之事。刘益守的担忧也是人之常情。

崔暹双手拢袖,对着刘益守深深一拜。

“对了,在治下所有城池,集镇乃至村落发布通缉令,通缉元修。”

刘益守说出来一句让崔暹震惊的话。

“主公,您不是让戴子高送元修去邺城么?”

崔暹疑惑问道。

“他去邺城是他的事,我通缉他,是因为他犯了罪,这是我作为大都督应该做的事情。

这二者有什么冲突么?

明正法典,有罪必究,此乃为政者最起码的公义所在。不通缉他,就是我的过错了。”

刘益守言之凿凿的说道。

崔暹无言以对,只能拱手行礼告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