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343章 梁国萧总裁的一己之见Ⅳ(本卷完)

梁国与魏国之间持续了几个月的战争,或者叫冲突,最后以梁国占据下邳郡、东海郡,魏国退出北海郡落幕,两国边界暂时形成了一大片双方都无法直接掌控的“力量真空地带”。

为了“以示诚意”,高欢命人释放了此番被俘的萧衍第八子萧纪,全权委托孙腾与梁国和谈。国书发到梁国那边,萧衍也表示此番两国交兵,都是一场“误会”。让待在下邳的贺琛负责跟魏国那边接洽,商议后续诸多事宜。

像是韩娘子用来交换萧纪什么的类似流言,那些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饭后谈资。

一句话,梁国与魏国都不承认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轰隆!”

四月里的春雷隆隆,闪电划破夜空,大雨落在同泰寺金佛阁的尖顶上,雨水哗啦哗啦的顺着屋檐落到地面,滴答滴答作响。

这场雨一下就是好几天,建康城北面的玄武湖,水位都涨了不少。

金佛阁内,萧衍依旧是在数着佛珠打坐,不过脸上带着澹然的笑意,似乎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他面前坐着的是朱异,对方手里还拿着厚厚一叠纸,不知道上面写着什么。

“阿八回来了,朕心里石头也落下来了。”

萧衍轻叹一声,显然是对刘益守的换俘行动感觉满意。当然,如果能把萧正德等人也换回来就好了。不过萧衍也明白,在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更是得不到。

“这次能击退魏军,刘驸马可以说居功至伟。”

朱异慢悠悠的说道。

其实他也不想给刘益守唱赞歌,可是萧纪在给刘益守帮腔,羊侃在给刘益守帮腔,就连一向对此人很不感冒的贺琛,也上书朝廷,说此战“刘、羊二将分功,余者不值一提”。

这么多人鼓噪,朱异就是想打压刘益守也没办法了。更何况,昨日刘益守派出“特使”,也就是萧纶的前任门客,大名鼎鼎的刺客戴子高,给自己送来了一坛金锭与一根草绳。

此人气质阴森,不苟言笑。半夜在卧房出现,吓得朱异魂不守舍。还好对方只是来送东西的,丢下刘益守的信就走了。

信中刘益守感谢朱异在朝堂上对自己的支持,说一坛金锭乃小意思不成敬意,压根不提送那根草绳是做什么的。

朱异一宿没睡,揣摩着那根草绳究竟象征着什么,感觉多半是刘益守在暗示如果自己敢在朝堂上敢给他难堪,那么将来这位刘都督必定将自己吊死在旗杆上。

但是从好的方面去想,这未尝不是“结草环以报”的意思,人家说要报恩,你偏要往坏处想,那是谁不对呢?

判断的标准异常模湖,真让人说理都没地方去说。

所以今日朱异才满怀心事的冒着大雨来见萧衍,想把此番与魏国交战的诸多事宜都确定下来。

“国宝(贺琛表字)一向都以为朕这位女婿包藏祸心的,怎么这回帮他说话起来了?”

萧衍微微一笑问道,这次刘益守的表现还是令他很满意的。别的不说,要是那一位这次配合魏军闹事,真不知道会惹出多大的乱子来。

贺琛是个正直的人,这种人有个优点,不会睁眼说瞎话。这次与魏国之间的战争,确实是刘益守力挽狂澜,多番实锤,做不得假。

贺琛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他也有些“论迹不论心”,你总不能说此番击退了魏军的刘益守是国贼吧?

“贺琛乃直臣,刘驸马立功是公事,他对刘驸马的成见是私怨,贺国宝不因私废公,乃国之大幸,天子无须过多揣摩。”

朱异对着萧衍深深一拜说道。

萧衍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如果贺琛这次说刘益守的坏话,他才是觉得此人以后不可再重用了。方镇跋扈嘛,梁国国内遍地都是,见怪不怪了。

比如江州那边的豪酋,豫章郡(江西南昌)以南地区,基本上都是豪酋的天下,朝廷只是名义上控制而已。那边自行其是,诸多叛乱,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闹。

至于天高皇帝远的蜀地,更是如此。

真要算起来,以后梁国有什么事情,刘益守这边反而是“建制派”,是要负责带兵平叛的那种。

因为他是众多王爷的妹夫,除非刘益守脑子发昏打出旗号要自己当皇帝,否则他绝对是所有人都要拉拢的对象。

换句话说,要是连他都反了,那这梁国就已经是几个藩王打内战,不存在真正的“反贼”了。类似的游戏从东晋王敦就开始玩,一直玩到萧衍上位,几百年了,似乎规则都是大同小异。

“昨日接到羊侃上书,说两淮军政败坏,方镇无能,各行其是互不统属才有此战前期的被动。如今魏国已然改天换日不可同日而语,两淮兵马亦是需要调整建制,你以为如何?”

萧衍睁开眼睛,浑浊的眼珠看着朱异,声音波澜不惊,像是在说一件小事。

羊侃这番话,说有理也有理,说无理那也可以说就是在胡扯。

谁都知道,此战之所以前期被动,正是因为萧氏的王爷们不善于带兵,没有全盘规划,甚至萧衍的战略部署也很成问题。

但是这些理由,羊侃一句没提,所有的责任,都是在于两淮地区方镇调度无方,互相掣肘。反正,跟萧衍是没关系的,跟萧纪等人更是没关系!

这是萧衍喜欢看到的内容,也是萧衍希望对外公布的内容。一句话,羊侃上书只是陈述事实,半个字都没提到要给刘益守放权。

不过这份奏折里里外外都在说两淮需要有强藩统一调度,才能抵抗改天换日的魏国。

羊侃这番话,萧衍还是很认可的,起码,可以给朝堂内外一个交代,不至于说把萧纪和萧正德钉在耻辱柱上。

“依微臣之见,不如令羊侃都督两淮诸军事,另加南徐州与青州刺史。”

朱异不动声色的说道,他还是在尽可能的打压刘益守,当然,不能做得太明显了。

“你不懂,你不懂啊!”

萧衍摇了摇头道:“此举甚为不妥。”

萧衍面色由晴转阴,略有些不悦。朱异一脸懵逼不知道哪里让这老和尚感觉不对劲了。还好他伺候萧衍几十年,深知对方秉性。

现在就是萧衍已经打定主意,他并不是需要别人来替他拿主意,如果萧衍真的不爱权势,那他早就退位了,快七十了还不退位,当真是痴迷佛法么?

萧衍不过是希望朱异能“猜到”自己的想法,借着他的口把想法说出来罢了!

“羊氏起于兖州,根基深厚,自三国以来,南北都有侍奉。若是令羊侃统辖两淮诸军事,当两个州的刺史,好人也会变成坏人的,朕不能害了忠臣啊!”

萧衍感慨的说道。

羊侃老家就在兖州,跟梁国的青州迟尺之遥。羊侃统管那一片地区的军务,又有本地世家支持,鬼知道那时候羊侃是怎样一种心思呢?

地方官员不能出身本地,这都是基本规则了。千里做官,只为吃穿,这句话的前半句,说的就是异地为官。你吃拿卡要是可以的,跟本地豪强勾结是不行的。

很显然,谁都比羊侃要适合管理这一片地区的军务。萧衍感觉朱异心思不纯,忍不住敲打了他一番。

“羊侃有能力,又对朕忠心耿耿,还是调回台城,宿卫台城吧。此番他也有战功,多加些官职,赏赐田产财帛就可以了。”

萧衍一句话就决定了羊侃后面的命运。泰山羊氏数得上号的青徐地头蛇,在当地能量极大!不管是哪个当政,都不会把羊侃丢下邳的,那简直就是在鼓励投敌或者造反。

“季文(朱异表字)啊,你在朝中管理诸多政务几十年,不能失了公心啊。”

萧衍有些不满的说道。

“微臣有罪……”

朱异俯下身,对萧衍行了一个大礼,趴在地上不敢起身。

“起来吧。”

萧衍轻叹一声道:“昨日阿八(萧纪)与朕说,刘益守能文能武,长袖善舞,又是朕的女婿。让他在两淮坐镇,总比其他人要放心些,他也不可能投靠魏国。朕想把下邳、东海、北海三郡的军务交给此人,这样他的防区就连成一片,兵马可以自由调度。

今后他就替朕守着梁国的北门,你觉得如何?”

这片地盘很大,但是,危险性也很高,处于跟魏国直接交战的战区。说真的,交给别人,萧衍还真怕哪天一觉醒来,地盘已经被魏国给占了。

刘益守占据这里确实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了,但这样的资本想掀翻梁国自己造反当皇帝,那还真是差得远。

不需要想别的,只要想想三国时期淮南袁术是什么下场就行了。

萧衍也不认为已经当了自己女婿的刘益守需要靠造反来过生活,说穿了,以他的能力来说,没必要。

“陛下万万不可啊,刘驸马麾下精兵不少,更有勐将如云,人才济济,这样的人要是得了三郡之地,只怕势大难制,终将尾大不掉啊!”

朱异跪在地上恳求道。

“那怎么会呢,朕不相信他会造反,他凭什么?”

萧衍嗤笑道,随即摆摆手,示意朱异不要说下去了。这么多人都说两淮那边交给刘益守就行了,他这么做也算是“顺应民意”。

“陛下,调七皇子(萧绎)镇守也是一样的。”

朱异想最后再努力一下。

“阿七要是镇守青徐,难道将驸马调到湘州(湖南长沙)?他肯么?”

萧衍微笑问道。

朱异不答,刘益守显然是不肯的。听闻对方在寿阳那边大搞建设,修水利什么的,摆明了不会挪地方了。

“若是阿七镇守青徐,驸马不调离寿阳,到时候魏军来袭,是阿七听驸马的,还是驸马听阿七的?”

萧衍又抛出一个让朱异没法回答的问题。

兜兜转转的,一切又回到起点,回到羊侃写的那份奏折上面说过的问题了。魏军势强,不复昔日羸弱。两淮州郡虽多,不能没有强藩支撑,犹如屋舍不能没有柱石!

痛定思痛,萧衍也认同这一点,两淮必须要有一个绝对掌控局势的强藩,问题在于,那个人是谁!

很多事情,朱异考虑过,其实萧衍早些时候就一直在考虑。

刘益守麾下精兵众多,又善用兵。倘若是他不愿意听命于人,那么谁能调动他麾下兵马?

两淮地区现在要是没有刘益守,就如同此战前期对方默认不出兵,导致战局崩坏。很难说刘益守没有故意看梁军笑话,等萧纪他们被魏军揍得爹妈都不认识了,对方再出手收拾局面。

刘益守或许真这么想,可是你就是没有证据,毕竟,最后是刘益守收拾了局面,就连萧纪都是刘益守换回来的。你还能再说什么呢?

还是那句:你行你就上。只是现在谁上都不行,只能刘益守上!

“不如,让陈都督(陈庆之)去吧。”

朱异哀叹了一声。

“子云(陈庆之)身体不好,近日朕与他手谈,子云也不希望离开建康,想陪朕下棋,朕怎么忍心调他去两淮呢?”

萧衍叹了口气,陈庆之知道很多事情,他甚至知道很多人,包括萧衍的几个儿子,都有谋反的心思,所以死忠于萧衍的陈庆之,愣是一步都不肯离开建康。

他满心想着的,就是忠心护主。

如此一来,一个不想走,一个想对方陪着下棋,所以陈庆之现在是最不可能离开建康的将领。

朱异想来想去,竟然找不到可以担当此重任的人,就连此战颇有大略的羊鸦仁,其实也是泰山羊氏的人,道理和羊侃不能坐镇青徐是一样的。

不知道萧衍感觉到了背后发凉没有,朱异自己感觉心中拔凉拔凉的。梁国武将青黄不接,老一批随着萧衍起兵的从龙之臣逐渐凋零,而新人尚未冒头。

哦,也不能这么说,真要说起来,刘益守不就是最耀眼的那颗新星么?

回过神来的朱异,满脸苦笑,按照正常的逻辑来看,似乎这三个郡,还真要交给梁国冉冉升起的这颗新星,娶了最小那位公主的刘益守来管。

朱异感觉自己也不能把对方经常给自己送金子的事情说给萧衍听,来证明刘益守这个人包藏祸心。

好多事情就是这样左右为难。

“陛下英明。”

朱异装出一副心悦诚服的模样,拜谢道。

“那就封刘益守为淮南王、大将军、使持节、都督两淮南北诸军事、大行台,另加侍中、散骑常侍。调兰钦为广州刺史,率禁军南下平叛。”

萧衍说的每个字,都像锤子一样钉在朱异心头。

“对了,朕考虑好了,封萧纪为武陵郡王,益州刺史,让他去益州就藩吧。”萧衍似乎想起来什么,又加了一句。

(本卷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