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277章 血色的婚礼(下)

都督请留步 第277章 血色的婚礼(下)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刘益守拒绝了羊侃“好心”载着他四处转转的提议,独自一人在建康内城晃悠。内城基本上住的都是宗室大户(普通宗室连住内城的资格都没有,比如说萧玉姚当初嫁人后,就居住在外城),这里朱门林立,一个个都是气派得不像样。

然而气派的是府邸里面,从外面看,只能看到那些冷冰冰的高大巍峨而已。

建康内城的森严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具体来说,就是西晋灭国,东晋再立,对当时的建邺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造。

东晋在东吴原有的基础上,对当时的建邺城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具体说来,就是按魏晋洛阳模式改造。

把宫城东移,对城市格局进行颠覆性改造,最后形成一个城门正对宫城正门、正殿大门,全城南北轴线统一。

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的门都打开后,只要皇帝的视野可以无限远,那么他坐在龙椅上就能看到南郊的祭坛!

至于官署、太庙、太社这些的位置,也完全照搬原本洛阳的格局,城门也增为十二个,并沿用洛阳旧名。

通俗点说,刘益守现在基本上就在逛数百年前西晋时的洛阳内城,有一种沧桑而压抑的不适感。

“果然,这里不适合我啊!”

刘益守轻叹一声,梁国和建康城,都给他一种扭曲而虚幻的繁荣。像是羊侃这样有能力的人,居然需要通过贿赂重臣来谋求一官半职,可想而知其他出身不咋地又没钱的寒门人才会是什么下场。

南面是太庙现在不方便去,北面是政府高官,如朱异等人的豪宅,还有同泰寺,西面是石头城戍卫重地去了说不定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刘益守只能朝东阳门而去,正好在城门处遇到兰钦。这次兰钦似乎情绪不高的样子,见到刘益守只是简单的打了个招呼就放他出了内城。

城外不远处就是青溪,沿着河岸沿路都是摆摊的商户,各种认识和不认识的小玩意,与内城的压抑相比,这里满是活泼的空气,随处可见讨价还价的声音。

甚至不少小娘子对自己招手抛媚眼。

“侯景之乱,乃是萧衍咎由自取。然而江南百万户口死于战乱,元气大伤,何其无罪。”

刘益守感慨的叹息了一番,深以为大道苍茫,自有途径;不看富贵,只问本心。任何作弊一般的好大喜功与投机取巧,都逃不过上天的拷问。

他虽然佩刀,却是衣着朴素不引人注目。萧衍为了降低太子暴毙造成的动荡,竟然没有下令全城缟素,斋戒三天,建康外城一切如常。

这并不是萧衍不希望建康城的普通人也“感同身受”,而是目前梁国国内的局面非常微妙。虽然北伐大获全胜,最后却没有占到什么土地。

反而是夏侯夔冲动冒进,被本来要依附的刘益守部痛殴,至少丢了五个郡!外加太子暴毙,新任太子人选难产,朝臣们各有主见争执不下。

这看起来不太像是要开疆拓土的朝阳帝国,倒很像是暮霭沉沉的帝国黄昏。文过饰非,丧事喜办,甚至还用刘益守的大婚来“冲喜”,萧衍的套路,也并非是什么都不做一样的老态龙钟。

沿着青溪走了好远,等再次入内城的时候,已经快赶上宵禁。刘益守悄咪咪的来到东宫门口,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来一封信,不动声色的递给值守的卫士。

半注香功夫不到,白天那个负责接待的年轻人,就急匆匆的出来,亲自将刘益守引到偏厅,只见偏厅内坐着一位三十上下的妇人,眼睛都哭肿了。

不问可知,这一定是前任的太子妃蔡氏。

蔡氏容貌非常一般,但看起来贤妻良母的模样,面相很是和善。她擦了擦眼泪对刘益守行了一礼问道:“听闻刘将军要娶萧玉姚,也算是宗室之人。只是不知道今日来访,所为何事呢?”

以前根本没打过交道,刘益守却递信进来,说有重要的事情要说,蔡氏觉得非常迷惑。不过好在她也知道,刘益守虽然被困建康,但手下雄兵数万,正在淮南逞威,陈庆之等名将去那边顶着才堪堪收拾局面,根本奈何不了那帮人。

今夜刘益守前来太子府,只怕目的并不单纯。毕竟是当过太子妃的人,这点政治敏感蔡氏还是有的。所以她不敢不让刘益守进太子府。

“如今三皇子萧纲被封太子的呼声甚高,不知道蔡夫人与这位嫡长孙,有什么看法呢?”

刘益守对上午负责接待的那位年轻人做了个请的手势。

这话瞬间就让屋子里的气氛紧张起来了!刘益守敏锐的观察到,蔡氏的表情怅然若失,似乎对太后的权力一点都不向往,但嫡长孙萧欢就明显是一副愤愤不平的表情了。

这也很正常,蔡氏应该不是个贪权的女子,然而萧欢失去本应该属于他的皇位,就算涵养再好的人也无法淡定,这只是人之常情罢了。

“刘将军也是宗室之人了,不该挑拨教唆这些事情。”

蔡氏平静的说道,似乎对刘益守今天的到来很不感冒,说不定之前也有类似的人物来规劝,她脸上隐约还有些不耐烦。

倒是萧欢饶有兴致的观察着刘益守。蔡氏不想当太后,可是他想当皇帝啊!做梦都想!怎么可能不想呢!

别说是器宇轩昂,看起来卖相很是那么回事的刘益守了,就算是一条狗叼着一张写了“萧欢应为太子”的布在他面前晃悠,萧欢也会很高兴的!

刘益守将身上的佩刀解下,双手递到萧欢面前,双手拢袖对他行了一礼。

“刘将军这是何意?使不得,使不得啊!”萧欢激动的推还佩刀,坚决不接受。

这把佩刀看起来十分有档次,一看就不是路边货。再加上交付佩刀跟交付佩剑一样,对贵族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萧欢一下子就慌了,他才十八九岁的年纪,怎么受得起手握重兵的实权人物赠送佩刀!

“来梁国的时候,在下第一站去的是句容山,见的第一个人,就是陶弘景陶道长。当时他就跟在下说,有两把刀,一把要交给天子,一把要交给在下。”

刘益守娓娓道来,陶弘景名声在外,一下子就把蔡氏和萧欢给镇住了!这把刀如果是陶弘景给的,那萧欢就真不能拒绝了!

蔡氏和萧欢瞬间情绪就安定了下来,竖起耳朵聆听刘益守怎么说。

“当时在下觉得很奇怪,这把刀名为善胜,跟另外一把刀威盛为姊妹刀。宝刀赠天子,威盛既然是给了天子,那善胜何以要送给在下,二位是不是也和在下一样,觉得很是不解?”

刘益守面容俊朗和善,又不带任何敌意,说出来的话令人信服。蔡氏也开口说道:“妾身听刘将军此言,确实是有些不明所以。”

萧欢同样是点头,隐约猜到了些什么。

“直到太子不幸亡故,朝中大臣们一阵又一阵的建议天子立三皇子为太子,在下才恍然大悟,这把宝刀,真正的主人,实际上另有其人,只不过陶道长交给在下保管而已。”

刘益守指了指萧欢,对方的呼吸都瞬间急促了几分。

还是蔡氏沉得住气,她看着刘益守的眼睛问道:“刘将军可否把话说得明白些,我们母子都不是机敏过人之辈,刘将军的这些暗示,我们没法领会。”

萧欢不动声色扯了扯蔡氏的袖子,感觉她对刘益守的态度有些冷淡了。

“许多大臣,甚至宗室之人,都强烈建议三皇子继位太子,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三皇子,也不是因为三皇子更适合太子的位置,而是他们希望能打破立嫡不立长,长幼有序的规则。

此例一开,后患无穷,将来宗室之中,人人皆可为太子,岂不天下大乱?”

刘益守严肃的说道。

哪怕蔡氏有点不信任刘益守,对刚才那番话,也没有任何辩驳之言,因为事实摆在眼前,就是这么回事!

“好!刘将军说得太好了!”

萧欢狠狠一拳砸在桌案上,眼睛赤红像要吃人!

“道理不在说话的人多少,事实就是那么回事。三皇子一旦被立为太子,则将来宗室人人皆可为太子,大乱不远矣!陶道长天人合一,已经算到有此一劫,故而将此剑交给我这个外来人。因为只有外来人,不会被三皇子收买利用,只有外来人才可以仗义执言。”

听到这话,蔡氏和萧欢,终于放下戒心,对着刘益守深深一拜。

“刘将军的心意我们母子铭记于心永世不忘,只是这剑,还是收回去,还给陶道长也好,送给萧纲也罢,刘将军请随意。”

蔡氏哀叹了一声,无论刘益守说什么,就算是秉持公义,他们也不打算跟萧纲争什么了。毕竟,这个国家还是萧衍说一不二,你就算着急,就算不甘心,又有什么用呢?

“母亲!”

萧欢急了,死死抓着善胜宝刀不放。虽然这玩意没什么用,但却是一个极大的心理安慰和鼓励!

蔡氏不由分说将刀夺走,双手递给刘益守说道:“刘将军的心意我们心领了,我们母子永远铭记刘将军的恩情,但还是请回吧。”

居然这么倔强?

蔡氏的清醒头脑,让刘益守大吃一惊。

正当他犹豫要怎么接这话的时候,偏厅房门被人拉开,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急急忙忙冲进来,趁着蔡氏不注意,一把将刀夺过来,凶巴巴的将其送到萧欢怀里。

“母亲!您糊涂啊!父亲的太子之位,本来就是兄长的,怎么可以拱手让人!祖宗家法是怎么说的?怎么可以胡来呢!我不服!”

此人虽然年轻,却很有一番气概,不似萧欢那般软弱。

结果这厮还打算继续再说,蔡氏就生气的对着他大吼道:“萧詧,有贵客在,这里不是你放肆的地方,出去!”

“母亲!”

萧詧跪下给蔡氏磕头,正在这时,一个年轻貌美的妇人也匆忙入偏厅,看到萧詧跟蔡氏起争执,她也急忙对蔡氏磕头道:“萧詧不懂事,请夫人原谅!”

这貌美妇人就是萧詧的生母,萧统正室子嗣不旺,于是将妾室龚氏之子过继到蔡氏名下,按礼法,蔡氏才是萧詧的母亲。

蔡氏本就不是威严之人,看到这一幕,抱着萧詧嚎啕大哭,萧欢也忍不住,抱住两人一起哭,只有龚氏一脸尴尬的看着三人痛哭,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办。

大概是哭够了,蔡氏对着龚氏摆摆手,后者退出偏厅,却把萧詧留在了这里。

“刘将军要怎么说,妾身虚心受教了。”

蔡氏对着刘益守恭敬一拜,萧詧这么一闹,蔡氏也横下一条心,要去为儿子争一争了!她夫君萧统活着的时候,试问建康城里谁不竖起大拇指,说一句太子贤明?

比起宗室里面的那些烂鱼烂虾,萧统差不多是同辈皇子之中唯一一个正常人了!凭什么他一死,天子就把太子之位从他们这一脉给夺走呢?

“天子如今只是犹豫不决,想立三皇子为太子,又担心群臣反对,担心天下人不服,所以还没有下定决心。你们也不必去找天子说理,这世间没有什么道理可以讲,也讲不通。

太子头七过了以后,夫人每日带着二位嫡孙,到太庙里哭诉。每日不间断,风雨无阻。坚持下去,天子自然会暂时搁置立太子的提议。

毕竟,现在是立太子而不是选天子,其实远远没有那么急迫。只要不立三皇子为太子,你们就赢了,至于以后,那就走一步看一步,日子还很长。”

原来不是兵变啊!

蔡氏大大的松了口气,似乎非常认同刘益守的办法。萧欢似乎也有些意动,只有十三四岁的萧詧不以为然道:“那些朝臣们才不会管我们哭诉呢,该立太子还是会立太子,谁会在乎我们这些人呢?”

“闭嘴!”

蔡氏不客气的呵斥道。

萧詧似乎对她颇为尊敬,立马闭口不言。

蔡氏对着刘益守说道:“这把宝刀我们收下了,有机会的话,请刘将军替我们在陶道长那边感谢一下。”

“夫人,三皇子若为太子,则将来梁国宗室人人皆可为太子,国将不国。太子关乎国本,不是你们一家的事情,你们做的事情,也不是为自己挣太子的位置,在下就说这么多了。

今日在下来访之事虽然坦坦荡荡,并无魑魅魍魉之行,但也希望尽量保密。”

刘益守拜谢而去。等他走后,蔡氏才喃喃自语道:“萧玉姚何德何能,配得上这样的俊杰人物啊!”

“哼,我要是刘将军,一刀就把那萧玉姚给砍了!”

十三四岁的萧詧气哼哼的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