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210章 十里坡剑圣

都督请留步 第210章 十里坡剑圣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8: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汴水南岸,刘益守和陈元康二人身穿打了补丁的粗布麻衣,装作是闲来无事的流民,若无其事在蒙县周边徘徊。

一路上偶尔也有匆匆路过的郡兵,但每次都像是没看到刘益守他们一样,连问都懒得过问一句。

睢阳周边地区的魏军,除了陆续有北调的以外,剩下的人全都进入咸鱼状态,自上而下的开小差,在这种情况下,谁会没事抓住一个穿着破麻衣的流浪汉问这问那的啊。

既然知道所谓敌军都在定陶以北,而元颢是梁国扶持起来的傀儡,那么,哪个正经人会一板一眼的守城,日复一日的巡视周边状况啊!

自从魏国六镇之乱开始,像刘益守和陈元康这样的人实在是不要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只要这些人不闹事,当地的郡兵就不会搭理这些人。

“你知道不,春秋时候,有个小国叫宋国,就是在这里。典故里经常有开头叫:宋国有一人,如何如何。像什么拔苗助长,丁公凿井,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等,都是来自于这里。”

陈元康家藏书万卷,讲这些信手拈来,说话都不带停顿思索的。

“春秋时候的宋国,是武庚复国失败以后,周朝安置前朝遗民的地方嘛。为了显示自己优越,肯定拼命的编排前朝遗民,老硬币了。”

刘益守失笑着摇头道,对周国的手段不以为然。

怎么说呢,周灭商之后干的那些事还真是挺损的。当然,因为宋国一直被内涵的关系,挨着宋国的郑国,也倒了血霉。

比如说“无病呻吟”这个词开头就是“郑国有一人,如何如何”。在文化上互相编排互相内涵,貌似是春秋时期的一道“风景线”。

“宋国国力弱小,本来苟延残喘就很不容易。结果它却总想着要匡扶天下。当一个人对大事有想法,自身却又没有对应的实力,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死人翻船。”

陈元康幽幽一叹,指着远处依稀可见的城池轮廓道:“蒙县周边懒散懈怠,似乎一点战争准备也没有,我们攻下这里应该毫不费力。

关键是下一步要怎么办。

春秋时候宋国办了一次诸侯会盟,地点在蒙门。所以蒙县就以此而为县名。我们攻下这里,举起反对元颢的大旗,你说像不像当初宋襄公会盟诸侯的场景?”

陈元康脸上带着神秘微笑,显然这话只是说说而已。

刘益守摇了摇头道:“宋襄公这家伙,我就记得个半渡而击,迂腐得不行。不过示敌以弱,我们在这里出现,让某些人产生联想也不是什么坏事。

我们这点实力,居然也敢挑战现在的魏国朝廷。元颢大概会认为我们是不自量力。”

“谁知道呢,反正他怎么想也不重要,就算我们能掀翻元颢,也没必要这么做,不是么?”

两人边走边聊,走了几里路来到蒙县县城外,他们惊讶的发现,城门居然是开的,就两个无精打采的士卒在守城门,如果不是有运粮的车队来来往往,估计这两人都要站着睡着!

“你知道么,虽然到你军中不久,但是我打听到你有个恶习。”

陈元康看着城门大开的蒙县,无奈说道:“这个恶习就是战前总喜欢亲临一线侦查。要是有个什么意外,主帅被擒,这一战你就输了。”

“有机会的话,还是要来看看。如果这次不来的话,怎么知道睢阳周边军备废弛呢?”

刘益守嘴上这样说,心中却是暗暗感慨,宇文泰在北线果然是搞得声势浩大。睢阳兵马本身就不多,居然还被抽调了一些北上。

那些郡兵押送粮草北上后,就在考城屯扎了。如果不是这样,刘益守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跟陈元康二人脱离大部队,又不带卫士,前出侦查。

他们二人都是武艺极为稀疏平常,所在在当地人看来,无甚稀奇。反过来说,要是刘益守身后跟个源士康或者彭乐,那简直就是在脸上写着“我是在白龙鱼服”。

虽然这次不会去睢阳侦查,但是刘益守和陈元康都认为,睢阳的兵马,也一定比预料的要少。只要看蒙县这边散漫成什么样子就能够猜到一些大概了。

“陈庆之一路势如破竹,最大的影响,就是夺了无数魏军的军魂。”

陈元康轻叹一声,有点理解为什么蒙县这边城防如此不堪了。

既然打不过,既然现在生猛的汉子那么多,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打?直接躺平吧,等他们来了我们就投降,不来那就混日子。

“差不多了,剩下的交给于谨吧。按我们的脚程,午夜下船,等天将亮未亮的时候,正好到蒙县县城。这个时候应该是守城军士最困的时候,一鼓作气拿下就行了。”

刘益守眺望着县城城头,发现城墙上居然还有个稻草人穿着魏军军服,顶着个头盔,远看还像那么回事,走近了才察觉到不对。

“到底是有多少人被抽调走了啊?”

看着眼前荒谬的一幕,刘益守若有所思。

“如果这是诱敌之计的话,那这次我们被坑,也认了。”

陈元康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他早年间跟着李崇出征北地边镇,那些军队何等悍勇,就是李元忠麾下的人马,也颇为雄壮。再看看蒙县县城这边的……鬼知道是怎么回事!

“不小心走新手村来了,回去吧,没什么可看了,明晚我们就要当十里坡剑圣了。”

刘益守意兴阑珊的说道。

“十里坡剑圣?那是什么?”

陈元康求知欲极为旺盛,一下子来了兴趣。

“就是那个……这一战之后我再跟你解释吧,现在说不清楚。”刘益守打哈哈说道,岔开了话题。

……

和刘益守在蒙县县城看到的情况截然相反,洛阳以北的河阳关,气氛热烈到了要爆炸!

白袍军事前毫无征兆的猛攻河阳关,不仅直接动用攻城器械,而且还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船只,用铁索连环的方法将楼船连城“水楼”,直接从黄河上靠到河阳关城楼。

尔朱兆之前只是听说陈庆之麾下白袍军很猛(毕竟战绩在那摆着),心里还是很有些轻视对方。原因很简单,陈庆之收拾的那些魏军,含金量不高,不是新组建的禁军,就是毫无战心的郡兵。

打赢了这些菜鸡,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然而今天,他算是大开眼界了。白袍军攻城猛如烈火,才短短两个时辰,河阳关就已然易手,尔朱兆带着残兵,狼狈不堪的逃回北中城。

他本想花点时间整军反击,没想到没有骑兵的白袍军尾随而至,二话不说就继续攻城!尔朱兆新败,城内的守军还不知道状况,残兵又被白袍军吓破了胆还没回过神来。

两边防务尚未交接清楚,结果白袍军就开始攻城!

尔朱兆没想到,费穆和元天穆遭遇到的问题,他同样也会遇到。士气崩溃的败兵,将原本守城的士卒,也带到了沟里。

白袍军不费什么力气就爬上了北中城的城头,虽然有点出乎尔朱兆的预料,但其实也算是“人之常情”。

毕竟,现在这座城是作为“桥头堡”使用的,既然是桥头,那可以是自己的桥头,也可以是敌人的桥头啊,做那么坚固干嘛?

这座城在北魏建立后才建成,由于孝文帝迁都洛阳,这里从“边镇”变成了京畿。北中城的重要性有所降低,防御重心转移到了河阳关。

所以在刘益守前世,这里是在东西两魏大战后,才逐步加强了防御,并有多次决定两国力量对比的大战役发生。

军队就是这样,哪怕实力一般,如果你能从一开始就赢,然后一直赢一直赢,到最后,你手下的那些人,都会认为你能弑神!他们会迷信一样的盲从!

农民起义的所谓义军,打顺风仗的时候特别厉害,就是这个道理。

此刻的白袍军,就是出于类似的“神秘力量”加持当中,他们相信在陈庆之的带领下,自己绝对不会打败仗,主将的处断,绝对是正确的,他们一定可以赢!

这次北中城连一个时辰都没坚持到,打退了白袍军一次进攻后,第二次对方就把一面城墙上的尔朱兆军赶了下来!

平心而论,尔朱荣麾下士卒不善于守城,这也是客观事实。尔朱兆本人善于冲锋陷阵,对守城缺乏经验,这也是客观事实。

守城是一项技术活,光靠蛮力和勇猛是没有用的,怎样合理的使用兵力,怎样保证大军士气高昂,体力和耐力的延续,非常考验主将的水平。

毫无疑问,尔朱兆在这方面差了尔朱荣不少。

眼看事不可为,北中城陷落在即,尔朱兆带着亲信骑兵,从北中城西门冲出。白袍军人少,只集中于南面城墙攻城,西门并没有多少人围困,只有一些监视尔朱兆军动向的斥候。

得知尔朱兆带着少数骑兵逃走后,白袍军派人在城楼上喊话,果不其然,剩下的士卒得知自己被主将放弃,士气如同雪崩一样,很快就没有人再抵抗下去。

马佛念也按照陈庆之事先的吩咐,并没有对这些人大开杀戒,而是将其押送回洛阳。

白袍军顺利的拔出了尔朱荣安插在洛阳以北的一颗钉子,尔朱兆退回河内郡,派人紧急联络尔朱荣,并写了一封信,详细叙述了此战的情况和白袍军作战的特点,马不停蹄的送往晋阳。

……

这天午夜以后,一支船队鬼鬼祟祟的在蒙县以北的汴水南岸下船。轻装的步卒在于谨等人的带领下,悄悄向蒙县县城挺进。

不是刘益守冒进,而是这个时代,城池与城池的区别,有时候可以比军用大型无人机与几岁小孩玩的只能飞几十秒的无人机差别还大!

史书上经常有某猛将到一地,拔了多少多少城池,连战连捷,似乎都没费什么劲。

但也有围城数月都不得寸进的情况。除了守城军队的实力外,城池本身也有很大因素在里面。蒙县县城,已经低矮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据刘益守目测,绝对不超过四米。

一个士卒踩另外一个士卒肩膀就能翻过去。

当然,城墙终究还是城墙,缺口那是不存在的,只是这个高度确实是有点寒碜。

睢阳地区唯一的大城就是睢阳,自古就是大名鼎鼎!有这座大城在,蒙县县城作为“前哨”,需要那么坚固的防御么?

如果不是因为魏国与梁国长年交战,如果天下一统,身处腹地的睢阳,都不需要有蒙县县城来作为衬托。

比如说唐代的时候,安禄山造反,就在睢阳耽搁了很久,不过睢阳虽然难攻,却没有蒙县什么事,道理是一样的。

大军摸黑来到蒙县城外,城墙上点着火把,很多“人”在城墙上站立着,不过似乎很久都不移动一下,很明显就不是真人。

看到如此松懈的防御,于谨对身边的韩贤说道:“这次你带敢死营先上吧。不用攻城器械,用人搭人梯,几步就上去了。”

这话其实有点废,因为蒙县如果守军很少的话,一面城墙估计都占不满,处处都是漏洞。这一战攻克蒙县是没问题的,区别只在于攻打的时间,自身的伤亡而已。

黑暗中看不清于谨的脸,韩贤也懒得拱手行礼,他吹了一声哨子,麾下部众几乎是在同一时刻点起火把,像是在黑灯瞎火的房间里突然点亮床头灯一般。

如果不点火,攻打防御松懈的蒙县,反而容易误伤!一齐点火,反而可以震慑守军。

“上吧,没什么好说的了。攻不下县城,你提头来见。”

于谨也有点提不起精神来,正如刘益守说的,顺利攻下蒙县是理所应当,要是出了什么乱子,那才是人生污点,丢人可丢大了。

“喏!”

韩贤慎重拱手行了一礼,转身而去。

于谨站在城外有些距离的地方,静静的观望自己这边一条“火龙”慢慢从城墙下方攻上城头,远远的传来喊杀的声音。

“唉,有点无聊,功劳都在宇文泰那边了。自他带兵北上,睢阳守军就已经输了。”

于谨轻轻叹了口气,这一战就是赢了,也是顺理成章,好比重量级拳击手把幼儿园小朋友殴打了一顿,你说有个什么意思呢?

不一会,有个穿着皮甲的亲兵跑到于谨跟前说道:“于将军,韩将军已经攻克蒙县,请将军入城!”

“嗯,知道了。”

于谨面无表情说道,那样子有点像是便秘了很多天,反正就是一点喜悦之情都感觉不到。

“那卑职回去复命,这便告退。”

亲兵小心翼翼的转身就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