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后宫有毒 > 第一百八十二章 赏与罚

这后宫有毒 第一百八十二章 赏与罚

作者:繁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15: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让他闭嘴!!!”见状,原本就在为淳嘉忐忑的袁太后骤然暴怒起来,低喝道,“哭什么哭!你父皇还在浴血奋战,你好好儿的在后头跟着哀家这些人,你怕什么?!你多少兄弟姊妹,这会儿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你有什么资格哭!”

曲太后本来也打算让十二皇子噤声的,但袁太后这么说了,她倒是将孩子给抱起来,轻声哄着,淡淡说道:“他才多大?哪里知道那许多。乍离了一直照顾他的人,能不惶恐么?你看小七,就很安稳。”

“这般时候哀家不想多事。”袁太后面无表情道,“你非要趁势挑拨离间的话,也别怪哀家不客气!”

曲太后闻言脸色变了变,竟然就不作声了。

云风篁搂着七皇子权当没听见两位太后的争执,心里却默默的骂了声“废物”。

这圣母皇太后莫不是隐忍习惯了,还是被弹压的麻木了?

明明之前小动作也不少,可是正面相怼,总是这么的不能打。

实在叫人看着气闷。

又后悔,刚刚还是头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考虑不周。

她都带上本来不在淳嘉力保名单里的七皇子了,干什么不再多做一点,比如让皇后顾箴也一起来岛上?

到时候跟曲太后一搭一唱的配合下,没准顾箴一个冲动将袁太后给怎么了呢?

这么好的机会竟然就错过了!

真是后悔的没法说。

……黎明前的黑夜似乎无比的漫长,但晨光到底还是来了。

天蒙蒙亮的时候,前朝的喊杀声渐渐低沉下去。

只是一行人并不能放松,因为不清楚赢的是哪一方。

直到个把时辰后,动静渐渐平息下去,才稍微松口气。

毕竟若是叛军胜利的话,宫闱之中不可能这样平静,只会越发的沸反盈天。

但她们还是不能完全的松懈,主要是,不知道淳嘉怎么样了?

如果叛军凉了,但淳嘉受了重伤的话,她们这些依附淳嘉才富贵的人,处境恐怕也是要堪忧的。

毕竟淳嘉的子嗣都太小了,根本撑不起来一个皇朝。

就算太后临朝摄政……

说句不好听的话,袁太后跟曲太后也好,云风篁也罢,都没这个能耐。

她们的精明只在勾心斗角上,治国理政……真的不行,至少目前,不行。

到时候还不知道便宜了哪几个权臣。

“陛下平安无事!”她们沉默的等待着,日上三竿的时候,才有一艘小舟靠近,来人是宫人们熟悉的一位御前侍卫,带着淳嘉的手令证明身份。

知道岛上的人最在意什么,一上来就开口告诉,“叛军贼首已然伏诛,余者仓皇而散。陛下担心昨晚混乱之中有人潜入宫闱,故此请两位太后娘娘、贵妃娘娘还有殿下们在此稍候,待皇城司彻查宫城,肃清余党之后,陛下将亲自前来,迎诸位还宫。”

“皇儿无事就好。”一行人都长松口气,心头大石落下。

只要淳嘉好好的,其他都无妨了。

袁太后当即说道:“皇儿如今定然十分忙碌,让他不必记挂我等!待会儿若是宫城彻查结束,哀家这些人自行登船离开就是!左右都在宫中,何必事事劳动我儿!”

侍卫恭敬道:“臣定然将话带到!”

见她们没旁的话要说,又看了眼云风篁牵在身边的七皇子,也就告退而去。

这下子小蓬莱的气氛一下子就松弛了下来。

袁太后再看哭哭啼啼的十皇子跟十二皇子,也没那么厌烦了,还让身边的宫人去外头折了枝条,编了些有趣的样子给他们把玩:“行了行了别摆这脸色了,等会儿你们就能回去……真真是小孩子不懂事!”

云风篁则抱着七皇子轻声哄:“没事儿了啊小七,你还困么?困的话靠着母妃再睡会,兴许醒了咱们就回去宫里了。”

小蓬莱上逐渐恢复如常,前朝,太初宫中,却兀自刀戟林立,戒备森严!

淳嘉尚未解甲,甲胄上鲜血淋漓,许多地方已经凝固成了褐色。

年轻天子才从战场下来,勃发的杀意还没完全收敛,顾盼之间双眸炯炯,似出鞘的利剑,慑人魂魄。

匆匆赶到的群臣只稍微一望,就下意识的低头俯首,叩拜在地,口称有罪。

“说说看罢,这些人是怎么混进帝京的?”淳嘉淡淡扫了他们一眼,没理会,只点了跪的位置靠前些的一名臣子,缓声问。

他语气不算激烈,神情也很随意,被点名的孙聿却身子一晃,险些整个趴下去,颤声道:“回禀陛下!臣刚刚审了几名贼首,道是……道是他们假称定北军麾下,前不久诃勒再次偷袭定北军得手,高门贵子死散众多,为其冒充失散在外的高门子弟,携带部分金沙仓促返回帝京……因着印绶齐全,且伪装之人对帝京高门了如指掌,沿途官吏,包括帝京守城的禁军,都未察觉端倪!”

皇帝冷笑了一声。

跪了一地的臣子们愈发大气也不敢出。

寂静之中,顾老太爷颤巍巍的膝行出列,朝淳嘉磕头请罪:“是臣子之过,给了叛军可趁之机!然陛下明鉴,臣子虽然愚钝,却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他意!此事,臣子与臣合家上下,都一无所知啊陛下!”

他边说边下意识的去看附近顾家的盟友们。

但这些人都躲开了他的注视。

没办法,现在虽然还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但冲着孙聿的话,顾家真的很难脱开干系。

你说只是冒充定北军中因着偷袭与大军失散、押送同样被冲散的金沙仓促返回帝京的高门子弟,那还能说定北军跟顾芳树被栽赃了。

可是连印绶都有……

就算这些印绶是假的,可是连沿途官吏都被骗过,这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这事儿,往轻了说,是顾芳树御下不严,印绶样式流传在外,以至于惊扰圣驾、震动宫闱,这罪名就不小了;往重了说,顾芳树,有着串通甚至煽动叛军,逼宫犯上的嫌疑!

如果淳嘉紧抓着不放的话,顾氏满门抄斩,都不带冤枉的。

毕竟多年戍边再怎么劳苦功高,又怎能抵消谋逆之罪?

“……”帝座上的天子沉默着。

顾老太爷心中越发焦灼绝望,拼命叩首,额头逐渐鲜血淋漓:“求陛下明察秋毫!求陛下明察秋毫!!!”

他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皇帝没有顺势铲除顾氏的心思。

不然,在帝京的顾氏合家固然毫无还手之力,远在草原上的顾芳树,也未必能够说服所有的部下同他一起反叛。

毕竟国朝上下的人心,终究还是向着公襄氏的。

当年纪氏摄政三朝都没能让天下归心,何况始终没有踏入过顶级权臣行列的顾家?

尤其是,顾老太爷心里清楚,自家没有反叛的想法,平素里当然也不会给心腹洗脑让他们只知顾氏而不知天子。

恰恰相反的是,定北军上上下下都期盼着明君在位,中兴国朝。

而淳嘉从亲政以来,一直很受他们认可。

顾家根本没有足够的筹码从这件事情里头解脱出来。

“皇后贤良淑德,顾氏忠心为国。此事,与顾氏无关。”良久,一些年老体衰的臣子都跪的摇摇欲坠,淳嘉终于长考毕,缓缓开口,第一句,就让顾老太爷快到嗓子眼的心放了下去,禁不住膝行上前,老泪纵横:“臣叩谢陛下隆恩!!!”

淳嘉淡淡道:“此事就交与顾氏彻查到底。”

顾老太爷求之不得,他何尝不想知道是谁在将自家往死里坑:“臣遵命!”

三言两语将顾氏摘出去,这让诸臣都松了口气,要知道,就是前朝孝宗时候,朝野皆知天子跟外家隔阂重重,曾数次当众发生激烈冲突……这样的情况,孝宗年间,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宫变之事!

国朝最近的宫变,已经是神宗登基前夕的事情了。

隔了几十年才有的变故,再加上淳嘉年轻气盛,又是个能够下狠手的主儿。

臣子们真怕他受惊之后盛怒之下,不问青红皂白,杀个人头滚滚!

如今见他竟然对顾氏轻拿轻放,哪怕可能是考虑顾芳树带兵在外,舍不得那部分精锐的定北军,以及军中残存的高门贵子,这份冷静跟权衡,也让他们感到心安。

结果才放松了点呢,就听天子继续问道:“骠骑大将军何在?”

武将行列之首的郑具心头一沉,膝行出列:“臣在,臣知罪!”

“叛军长驱直入帝京乃是假称高门贵子,沿途官吏不敢阻拦,尚且情有可原。”淳嘉眯起眼,淡淡看着他,“但……昨晚叛军混入城中之后,为何禁军没有只字片语的禀告?”

郑具满头大汗,帝京的安危都是禁军负责,城门士族亦然。

像叛军伪装的队伍,出入城门都需要验看身份文书、印绶等物。

按说,涉及定北军与韦纥,还有金沙,这消息合该立刻禀告皇帝才是。

但禁军却没这么做……

其实这是有缘故的,就跟沿途官吏也没有就这么一支“残军”禀告天子一样。

因为他们之中不乏高门贵子。

本来打算出去捞功的膏粱子弟们,却因着种种缘故溃败下来,按说应该立刻找顾芳树汇合才是。可他们捎了几辆号称装着金沙的马车,这种情况下,甩开主帅直奔帝京的理由也就有了:利用这几车金沙做文章,请家中父兄帮忙运作,谋取一份功劳。

不然的话,金沙到了主帅手里,还有他们什么事儿?就算看在他们出身的份上,顾芳树不至于全部吞了他们的功劳,估计也就三瓜两枣的打发下。

所以沿途官吏以及禁军都没有提前禀告给淳嘉,因为得给高门为子弟谋划运作的时间。

假如这些人是真的,其实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是官场惯例,互相行个方便。

郑具作为宦官,又非淳嘉提拔上来的嫡系,在皇帝亲政之后就越发的乖顺,但到底担心自己阉人的身份,有朝一日被弹劾起来,说不清楚。何况他也不是全然无辜,他的义子郑凤棾,可没少惹是生非!

这般时候,自然不会贸然得罪高门。

尤其欧阳燕然、殷衢、云钊这些人都很受皇帝信任倚重。

郑具乐得卖个好……谁知道会赶上这种事情?!

一时间郑具后悔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恨底下人眼拙,没能辨认出假冒者;又恨自己糊涂,既然一早决定向皇帝投诚,却何必不做个孤臣,一门心思跟着皇帝走,不理会其他的人与事?!

说到底是他对自己的宦官身份不自信,总担心不跟外臣们来往的话,一旦皇帝不要他了,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总想着跟群臣搞好一点关系,那么到时候好歹有人会帮忙说两句好话。

现在好了,沿途官吏不敢拦着自承高门贵子的队伍经过,禁军呢?

禁军对他们进城的消息无动于衷,没有禀告御前不说,甚至昨晚的冲突,是发生在哪里?宫门口!

按照规矩,帝京入夜之后有着宵禁,如果禁军负责,那么这些人在离开住处的时候,就会被发现问题,哪里有机会聚集起来靠近宫门?!

禁军的失职,无可推诿!

郑具连求皇帝明察秋毫的话都没得讲!

他只能指望淳嘉念及旧情,从轻发落自己。

但淳嘉刚刚已经放了顾氏一马,展示了自己在危机之后的冷静与宽容,并不打算给予郑氏同样的待遇。

皇帝淡淡道:“着六部与大理寺共议骠骑大将军之罪!”

他说的是“罪”而非“过”,可见没有高拿轻放的意思。

而且六部与大理寺共议……

显然是要将事情闹大,堂堂正正的定下禁军的过错了。

本来宦官当权,就易受挑剔与攻讦,皇帝此举,可以说是不给任何庇护跟偏袒的态度,那么自己这一派的下场,可想而知!

郑具一时间几乎晕死过去!

淳嘉自然不会理会他,禁军何其重要,别说这回发生了宫变之事,郑具罪有应得。

就算没有宫变,他腾出手来,迟早也会将郑具换掉的。

不但郑具,可以说,整个禁军,他都会彻底的清洗一遍,确保其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否则再有类似的事情,甚至直接是禁军哗变怎么办?

……群臣从半夜里陆陆续续接到消息,有人观望,有人披挂之后带着家丁赶往宫门口护驾……总之他们聚拢在太初宫觐见的时候是天色初明,等散朝的时候,已然日上三竿。

而这场仓促召开的朝会的结果,也迅速四散开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