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后宫有毒 > 第一百五十五章 九泉之下,亦不复见

这后宫有毒 第一百五十五章 九泉之下,亦不复见

作者:繁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15: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淳嘉对自己的元后其实没有很深刻的印象,虽然纪凌紫论容貌气质,在偌大宫闱里都是首屈一指的。

她比淳嘉小一岁,今年是二十三,眉眼已然完全长开,不复云风篁那种少年女子特有的鲜丽,而是一派沉稳,有着成年女子才有的风情与娇媚。

望去像春日里开到七八分的牡丹,庄重雍容,贵气华美。

缓步下阶来行礼迎接,气势上却丝毫不落下风,隐隐间竟与淳嘉分庭抗礼。

“皇后瘦了许多。”淳嘉眯起眼,上上下下打量她片刻,才缓声道,“朕还以为这些日子让你静养着,能长些肉。”

纪凌紫平静道:“有劳陛下费心,不过妾身这些日子,其实胖了两斤。”

淳嘉也不尴尬,坦然道:“朕许久没来看皇后,却记不太清楚了。”

“陛下心不在这儿,人来了也不自在。”纪凌紫淡然一笑,“如此,妾身瞧着也不敢自在,彼此都是折磨,不来也是很好的。”

“那为何今日却让贤妃喊朕过来呢?”淳嘉心平气和的问,“朕本来也是这么想的,本来朕与皇后就相敬如冰,最后一面,不见也罢。尤其纪氏刚刚覆灭,朕还以为皇后怕是压根不想看到朕。”

纪皇后深深看了他一眼:“妾身想跟陛下做个交易。”

“交易?”淳嘉饶有兴趣的问,“却不知道皇后的筹码是什么?”

这不是他有意揶揄,毕竟纪皇后身份虽然尊贵,但这份尊贵,这份地位,都是来自于纪氏嫡女的出身。

如今纪氏倾覆,她自己的性命也在皇帝一念之间,却还有什么资格,跟皇帝谈交易呢?

“一个削弱摄政王的机会,怎么样?”

皇后的话让淳嘉越发好奇,语气玩味道:“噢?什么机会?”

“摄政王如今的岳父,清平侯另外一个义女陆其道正在宫中为妃。”纪皇后闲闲的提起这个已经快被淳嘉忘记的人,“纪氏因庶人纪氏而覆灭,如果陆其道也做了差不多的事情,那么清平侯凭什么完好无损?摄政王母族寒微,结发之妻也出身不高,能有今日声势,清平侯出力甚多。”

“如果能够打压清平侯府,哪怕只是将清平侯贬谪,于陛下而言,应该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罢?”

淳嘉沉吟,皇后说的没错,摄政王其实对于庙堂之事不是很擅长。

应该说,神宗的俩儿子,孝宗跟摄政王的政.治.斗.争手段都不怎么样。

否则孝宗作为一个正子嫡孙上位的皇帝,也不至于被纪氏逼的郁郁而终;摄政王呢明明有定北军这个后盾,还有孝宗的鼎力支持,却还是止步于半步皇太弟,眼睁睁看着跟帝位原本压根没关系的淳嘉登基了。

当初摄政王能够得到摄政王这个封衔,其实是

娶了清平侯的义女后,清平侯给出谋划策的。

清平侯陆春草跟郑具一样属于宦官出身,都是从宫闱底层一步步混上去的,手腕城府可想而知。

摄政王跟前的两大膀臂,文以清平侯为首,武以昭武伯为首——任何一个出了岔子,都将元气大伤。

昭武伯那边,有云风篁献计,立顾箴为后,进行离间。

但对于清平侯,淳嘉一时间尚无妙策。

如果纪皇后真的能够通过陆其道给清平侯府一记重击的话……

淳嘉心念转了转,微笑道:“皇后想交易什么?又凭什么认为朕会履行承诺?”

都这个时候了,皇帝进崇昌殿之前,设想过自己这位元后的种种反应。

纪皇后不管是破口大骂、苦苦哀求、心若死灰,还是掐着他进门的时候让他看到一具死不瞑目的尸体……他都不会意外。

可皇后却若无其事的跟他谈交易。

这让淳嘉很难不怀疑,要么皇后别有所图,要么,这件事情对于纪皇后来说,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

重要到了哪怕纪氏覆灭、自己即将身死的关头,她都惦记着。

“妾身听说陛下吩咐将纪氏上下厚葬,想去送一程。”纪皇后从容道,“若是陛下准许的话,妾身还希望自己走的体面些。”

这两件都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甚至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淳嘉“贤明宽仁”的形象。

淳嘉思索了下,觉得不需要拒绝,他于是问:“你打算怎么算计陆其道?清平侯并非等闲,寻常事情可牵累不到他头上。”

“这个陛下就放心罢。”纪皇后得到允诺,神情就冷漠了下来,淡淡说道,“陛下忘了清平侯封侯的经历了?他原本是庶人纪氏跟前伺候的人,因为服侍的用心又为人机敏聪慧,得到先帝的赏识,庶人纪氏就将他送给了先帝,之后一直深得先帝信重,他那爵位,还是先帝顶着重重压力给封的。”

“他什么底细,什么破绽,我纪氏不清楚?”

见她没有详说的意思,淳嘉也不追问,只笑了笑:“这两日弹劾皇后的折子甚多,既然皇后也急着自辩,那就明日罢,可以么?”

皇后微微颔首。

淳嘉就道:“那就这么着,明儿个朕静待皇后的筹码。左右纪氏满门还在停灵,等出殡那日,朕携皇后一起去吊唁。”

言外之意,如果明天皇后自辩的时候坑陆其道坑的不够,没法牵累到陆春草,那出殡那天,别说皇后去不了,淳嘉自己都不一定去了。

夫妻俩自来相敬如冰,事情说完,淳嘉也就起身离开了。

纪皇后这会儿没心思跟他做样子,端坐不动,懒得送他。

倒是淳嘉走到门口想起来,转头问:“朕还以为你会提二皇子三皇子

“陛下真会开玩笑。”纪皇后平静道,“那两位皇子论起来要喊妾身一句‘母后’,难道不是更要喊陛下一声‘父皇’?又何必要妾身为他们操心?陛下并非绝情之人,亲生骨肉就算流着您不喜欢的血脉,顶多跟大位无缘,以及在兄弟姐妹之间受点委屈罢了,难道还会被怎么样么?那样的话,他们也活不到现在。”

其实主要是知道如果淳嘉不打算留双生子,她求情了也没用。

还不如撒手不管。

“朕听说这些年来,皇后一直劝着纪氏为朕过继嗣子,尔后另立幼主。”淳嘉“嗯”了一声,又问,“是因为朕对你的冷落么?”

纪皇后笑了一下:“陛下这么说,也未免太小觑妾身了。妾身好歹出身大家,怎么可能为这么点事情,就想方设法的置您于死地?只不过觉得您若不死,必成后患。可惜啊,家里没人听妾身的。不然,纪氏也好妾身也罢,又哪里可能落到如今的处境?”

这让淳嘉微微怔忪:“皇后一早怀疑朕?为什么?”

“因为陛下太好学了。”纪皇后淡淡说道,“我纪氏子嗣众多,妾身幼年时算是乖巧懂事不怎么需要家里操心的,可每日里天不亮起早去给长辈请安、完了梳洗去女学,夏秋还好,冬春人易困倦,每每被侍者摇醒时,偶尔也要发脾气。”

“陛下十五践祚,看似性情胆怯懦弱,又优柔寡断的牵挂着袁楝娘,但从进宫以来,无人督促,甚至我纪氏更愿意您荒废课业,终日嬉戏,而您呢?习文习武,从未有一日落下。”

“就算您表现得水准平平,仿佛不开窍的样子。但在妾身看来,单凭您练习不辍这一点,足见心性坚毅,非同常人。”

“纵观史上由权臣扶持上位、终其一生也未能挣开权臣掌控的君主,要么是个彻头彻尾的废物,登基之后只管花天酒地,沉迷享乐之中乐不思蜀,连忠臣们的心都要被凉透;要么急功近利,坐上帝位第一天就恨不得联络内外将权臣诛灭;噢,还有一种就是御体欠佳,虽然聪慧,活不几年也就没了。”

“陛下任何一种都不属于,您身强体壮,还自律的让妾身心惊。”

“所以妾身觉得,让您多活一天,对我纪氏来说都十分危险。”

“故此还是早日挑个年幼宗亲过继,到时候从小教着他胡天胡地,我纪氏倒是可以安稳个十几二十年的。”

淳嘉听了这番话,却也没有生气,只道:“皇后真正是明眼人,万幸纪氏没有听你的。不过朕也是好奇,纪氏为何没听你的?朕似乎隐约听说过,纪氏对皇后,颇为防备?”

纪皇后定定看了他好一会儿,才道:“这大概是天命在陛下罢,纪氏显赫三朝,福祚渐衰,上

上下下,都懈怠了下来。”

“天命?”淳嘉笑了笑,温和道,“朕有今日是长年累月如履薄冰兢兢业业的结果,关天命何事?”

至于说纪氏懈怠了,他也是不以为然,“就算朕不被放在眼里,摄政王还在,翼国公在,崔氏郑氏在,纪氏有什么资格懈怠?行宫走水,王陵崩塌,纪氏又何尝懈怠?”

“因为祖父老了,心也软了,不那么管得住底下的子孙们了。”纪皇后拂了拂袖,露出一抹嘲讽之色,说道,“当初妾身给祖父进言,若打算擅权到底,就不要给陛下任何机会,授课宜用不知变通只会死读书的那种;教授武艺的侍卫更该故意说错要诀让陛下自己落下暗疾才是!”

“若是不打算跟公襄氏闹翻呢,就该在陛下对我纪氏心生厌烦之前开始还政,最好再下力气将陛下朝明君教导。”

“如此不但能够得到陛下的感激与信任,百年之后还在史书上落一个忠贞的清名。”

“但公襄氏福祚未衰,纪氏没有篡位的可能。”

“祖父倒是偏向于还政……不过么,陛下也知道,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哪!”

从神宗一朝后期开始,纪氏就大权独揽。

孝宗时候,差不多是只手遮天。

到了本朝吧,摄政王有着摄政之名,实际上联合郑氏崔氏,也不过与纪氏分庭抗礼,甚至还经常落在下风。

邺国公海西侯敏阳侯这两代人,兴许还记得当年筚路蓝缕的艰辛。

可他们的下一代,出生的时候纪氏已经非常的兴盛,他们在这种高人一等里长大,如纪明玕那是连给淳嘉表面上的尊敬都有些懒洋洋的,让他们放下手中的权势,将他们做主推上帝位的淳嘉当成真正的天子那样,去敬畏,去辅佐,去掏心掏肺,去做低伏小……

他们怎么会愿意?

纪皇后面色终于流露出些许悲戚:“当初,妾身就跟祖父说,如此大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但祖父总以为,我纪氏在朝在野经营多年,就算有朝一日得了天子厌弃,顶多放弃爵位官职,归回桑梓,从此粗茶淡饭度日。”

毕竟当初纪氏当权时,对于政敌,欧阳燕然韦长空之类,都是贬谪打压,被弄死的并不多,屠戮全家的,那就基本没有。

在精力随着年岁逐步衰退的邺国公看来,纪氏哪怕遭报应,差不多就是辛辛苦苦三代人,一朝回到未发迹前。

“却不想,他遇见了陛下。”

宫殿深广,纵然白昼也点满了烛火。

皇后微微侧首,不让淳嘉看见自己眼中的晶莹,到此刻,她脊背仍旧挺的笔直,坐姿娴雅雍容,丝毫不堕气度,沉声说道,“纪氏遇见陛下是纪氏的不幸,但对于天下来说,他们的的确确即将迎来一位

明君!”

“这是纪氏的悲哀,却是天下人的幸事。”

“只是妾身虽是皇后,却也很难说的出来对陛下恭贺的话语了。”

“当然陛下也未必需要妾身的恭贺。”

“当年纪氏追随神宗先帝左右时,是真心实意愿这天下海清河晏,盛世太平。”

“如今纵然纪氏不存,但这份初心,料想会在陛下手里实现。”

“这一点,他日灵前告慰合族亡魂,约莫也能聊作安慰罢!”

淳嘉静静的听着,然后笑了笑:“摄政王尚在,崔氏郑氏看似臣服实则心思难测,三州之乱堪堪平定却是地方糜烂的彰显,北面的韦纥已有异动……皇后竟就相信,朕会是让这天下海清河晏盛世太平的明君么?”

“您当然会是这样的明君。”纪凌紫偏头过来时眼底兀自泛着水光,神情却是骄傲的,“您当我纪氏是什么?亲政不过经年就能以雷霆手段覆灭我纪氏,使得我纪氏种种手段无一用出,就已败亡!”

“这样的天子怎么可能不是中兴之主呢?”

“您说的这些人这些事,难道会比我纪氏还难对付?!”

淳嘉有些哑然失笑,道:“那朕就谢皇后吉言了。”

他没有再停留,一拂袖,扬长而去。

纪皇后也没有叫住他,只平静注视着他背影逐渐远去——走到快看不见时,年轻的天子忽然驻足,叹了口气,道:“皇后一路走好。”

“九泉之下,亦不复见。”纪皇后点头,很淡然很平静,并不在乎他语气里隐约的惋惜与遗憾——她知道淳嘉在惋惜遗憾什么,他很欣赏她的才干与敏锐。

但从邺国公拒绝主动还政的那天起,就注定他们俩不可能有一个好结果。

所以淳嘉很少来延福宫,所以皇后从来不争宠。

夫妻俩心照不宣的保持着距离。

如今皇帝不会舍不得,她也不必有额外的怨愤与悲戚。

只是……

她忽然想到一件不算久远的往事,眼神有片刻的恍惚,旋即转为淡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