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后宫有毒 > 第一百零三章 公襄若宧

这后宫有毒 第一百零三章 公襄若宧

作者:繁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15: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叔侄俩为扶阳王一脉嗣子的争执虽然一直没放到明面上,但暗地里的较劲就没停过。

摄政王属意的嗣子人选当然是越平庸老实越好,血亲那边也千万别有什么厉害人物,反正就是挂个名,不惹事也担当不了什么事情的那种。

但淳嘉没有兄弟扶持,却是想用这机会搞个宗室里的同盟的。

只是天子年轻,虽然经年以来颇占上风,但在周王汉王这种老字号强势藩王眼里,还不足够让他们下定决心投注——由于国朝亲王郡王就藩之后,无诏基本上就没有归回帝京的可能,他们这种太宗时候封的王,没意外的话世世代代都在封地过日子,中央的争斗,再怎么鲜血淋漓,跟他们关系也不大。

除非就是孝宗那种情况:嫡支绝嗣,需要从他们的子孙里头挑选过继。

然而这种挑选也往往轮不到他们做主。

故此扶阳王一脉的爵位虽然很吸引这些子嗣昌盛的藩王的注意力,若要他们因此卷入皇帝跟纪氏之间的争斗他们却有些迟疑了。

主要是他们什么都不做的话,纪氏也好,淳嘉也罢,都不会对这些藩王怎么样。

一旦站队,成功了也还罢了,若是失败,后果可想而知。

贬位去爵那都是小事,一个不好,不定这一支都要玩完。

这代价不免叫他们有所迟疑。

淳嘉此刻趁势提起来定下嗣子人选,不无委婉劝摄政王服软的用意:如果天子挑了,摄政王不反对,这个人选是肯定能通过的。

然后其背后的藩王就算本来不怎么想趟浑水,也不可能没有表示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裹挟。

“……陛下想让谁继嗣扶阳王一脉?”摄政王沉默片刻,缓声问。

淳嘉干咳一声:“朕以为周王之子公襄若宧,性情敦厚,一表人才,纯孝谦逊,可为扶阳王一脉嗣子。”

公襄若宧与摄政王同辈,是周王的小儿子,嫡出,不过是继室嫡出,今年不过十七,尚未婚配。

这一代的周王元妃生下七个子女后病逝,因为已有世子,对于嫡子的需求不那么强烈了。周王再娶时就比较放飞自我——他的继妃林氏出身不算高,但美貌非常,而且能歌善舞,善解人意,将周王哄的特别开心,几近宠夺专房。

只是这林氏子嗣不丰,膝下统共出过二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还夭折了,公襄若宧是她硕果仅存的孩子,林氏当然是爱若珍宝。

但周王世子乃正子嫡孙,一早封了世子,地位稳固,又有诸多同母所出的弟妹为羽翼,更有年长的庶子辅佐左右……林氏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得罪周王世子,嗯,确切来说,她还得讨好这个继子,好让世子多照顾些自己的亲生儿子。

这种情况下,如果淳嘉

立公襄若宧为扶阳王一脉的嗣子,可想而知,林氏为了亲生骨肉的前途,也会想方设法将周王拉上淳嘉的船!

摄政王快速思索了下周王在宗室里的地位,这位是太宗幼子之后,论辈分是摄政王的堂伯父,数代下来将周地经营的滴水不漏,算是国朝最有实权的藩王之一。

对于摄政王来说,最关键的就是他的辈分。

毕竟,摄政王跟淳嘉的争斗里,他本身的辈分就是一个优势,关键时刻很方便倚老卖老。但若周王站在淳嘉那边,回头摄政王端着王叔的身份对天子指手画脚之际,周王也出来对摄政王说长道短呢?

虽然周王年纪不小了,可看公襄若宧的年纪,也能猜到这位必然是老当益壮的。

他要是在淳嘉跟摄政王撕破脸的时候还在世,这真的就太麻烦了。

而且就算到时候周王没了,这不还有林氏在?

林氏的出身再让人诟病,她也是周王正儿八经娶的续弦,是摄政王见了也要称一声“王伯母”的长辈。

周王年纪大了,她可是还年轻的。

如果只是个王伯母也还罢了,关键到时候她站淳嘉,淳嘉也护着她,就跟如今的袁太后差不多,那么宗室里就没人能够轻忽她,不能不看着这位“王伯母”各种发话了。

“公襄若宧没有同母兄弟,其生母娘家子嗣也不算昌盛。”摄政王就说了,“他如今尚未婚娶,怕是成亲之后子嗣缘分也不一定好。这人选未免不大合适。本来扶阳王一脉就是子嗣单薄,如今才没了嗣子。哪能再找个这样的?万一过两年扶阳王一脉又没人了怎么办?”

“国朝藩王继嗣的规矩,无嗣国除。”

“但扶阳王一脉毕竟是陛下的出身所在,破例为其过继嗣子、保留封国也还罢了。”

“可一而再再而三,怕是其他宗室都要有意见。”

“以孤来看,不如选建昌伯的侄孙罢,那公襄霂也是才貌双全的纯孝之人,而且兄弟子侄众多,必然能够兴旺扶阳王一脉。”

只听伯爵这个爵位就知道,建昌伯是宗室之远支,乃是连王爵都没保住的那种。而且还是侄孙,那就更远了。

这公襄霂淳嘉有所了解,是摄政王大力推荐的嗣子人选,人的确纯孝,对父母言听计从千依百顺……冲着这一点淳嘉也不可能选他。

毕竟人对亲爹亲娘那么好,等过继到扶阳王一脉,谁知道会不会拿着扶阳王一脉的好处去倒贴血亲?

淳嘉就算不指望扶阳王一脉给自己帮上多少忙,总也要替他照顾好袁太后曲太后以及昆泽郡主,这么个郡王爵才不算白给出去不是?

他温和的说道:“叔父,公襄若宧尚未成亲,其生母虽然子嗣不昌,但生父周王却子嗣众多。到时候

给他选个宜生养的正妃,料想不至于没有嫡子的。如朕乃是数代单传,如今膝下还不是有了四子一女,且尚有妃嫔怀孕在身?”

“而且公襄若宧乃亲王嫡子出身,郡王该有的礼仪规矩,他自幼耳濡目染,不难适应。”

“倒是公襄霂,不过是伯爵侄孙,与咱们嫡支血脉疏远,纵然与伯爵府走动频繁,学的也不过是伯爵那一级的东西,一时半会的哪里撑得起郡王府的体面?”

“两位皇太后已经卧病在榻,若这会儿嗣子还要她们提点操心,岂非雪上加霜?”

“再者,当务之急,乃是铲除纪氏。”

“王陵事变乃纪氏所为,若是拖久了此事,恐怕他们又要生出风波。”

摄政王挑眉道:“正因为纪氏狡诈阴狠,才不能选公襄若宧,此人年少,怕是应付不来。到时候,还不是叫两位皇太后跟着劳心劳力?”

淳嘉慢条斯理道:“叔父难道忘了前两日王灵来之事?王灵来乃状元出身,岂是没见过世面的主儿?却还是为纪氏所惊,主动上表请求退婚!公襄霂出身太低,若为嗣子,怕是会步上王灵来后尘,被纪氏稍作恐吓,就乱了阵脚。”

“倒是公襄若宧作为亲王嫡子,其母又深得周王宠爱,自来胆大,可不是纪氏容易左右的。”

“而且其乃周王嫡亲血脉,纪氏纵然想对他做什么,也要考虑是否会激怒周王与周王妃……叔父,咱们如今跟纪氏角力之际,扶阳王一脉乃是突发之事,难道还要专门为此耗费精力,去保护这一脉的嗣子?”

摄政王沉着脸,心道你说的好听,其实还不是想拉拢个帮手?

他定了定神,说道:“但那也没必要选周王子,其实汉王膝下的一些子嗣也是可以考虑的。”

就算他最看好的人选公襄霂已经没理由继续举荐了,那也不能让淳嘉太过如愿以偿了——虽然汉王跟他关系也不亲近,未必会站在他这边,但怎么都比公襄若宧这人选强吧?

这压根就是淳嘉精挑细选之后敲定的。

“汉王膝下诸子孙也有合适出继的,只是……”淳嘉笑了笑,淡定的告诉他,“汉王世子前些日子收了底下孝敬的两个美人,却与纪氏有些关系。”

摄政王面色微变:“当真?”

“这是皇城司报上来的。”淳嘉安然说道,“叔父不信,回头一问便知。”

这种事情的确回头问下就晓得了,皇帝总不至于当面撒谎……摄政王脸色很难看,说道:“汉王世子好歹也是我宗室子弟,岂不知当初皇兄为何英年早逝?!他怎么敢做这样的事情?!”

淳嘉叹口气:“也是朕无用,叫宗室都觉得纪氏势大,不好得罪。”

摄政王知道他故意这么说的,不过是装模

作样好煽风点火,激起自己对纪氏以及汉王那边的怒火——但他真的按捺不住!

前面说了,摄政王对孝宗是有真感情的。

当初孝宗与纪氏斗得死去活来,可孝宗的生身之母是纪氏女,皇后是纪氏女,宗亲凋敝,诸臣离散,偌大宫闱,几乎没有人站在他这边。可以说,那个时候,孝宗最信任最倚重的,就是摄政王。

不然也不会拒绝活着的时候过继嗣子,一心一意立皇太弟了。

这位天子抑郁而终时,摄政王悲痛的几乎摧心裂肝。

淳嘉再怎么让他羡慕嫉妒恨,再怎么让他怨怼,怎么也比纪氏强——如果摄政王一定要输的话,输给淳嘉他兴许是不服气,输给纪氏他怕是死了都无法瞑目。

“……”沉默良久,摄政王终究还是妥协了,“既然如此,请两位皇太后上表,择周王嫡幼子为扶阳王一脉嗣子,尽快前往扶阳郡告慰先人。”

考虑到这一刻的心软,日后不定带来什么样的麻烦。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王陵坍塌是大事,嗣子若是当真纯孝,不若在王陵之畔结庐而居,守孝三年,既全了与嗣父一脉的情谊,也能安抚先人九泉之下的魂灵,为宫中两位皇太后祈福。”

如今叔侄俩跟纪氏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掩饰,基本上不太可能拖下去了。

公襄若宧守孝三年的话,到时候纪氏应该不再是首当其冲的大敌……摄政王应该能够腾出手来收拾淳嘉,以及周王汉王了……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