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后宫有毒 > 第七十章 淳嘉:朕,纯孝!

这后宫有毒 第七十章 淳嘉:朕,纯孝!

作者:繁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15: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丹墀上年轻的天子有着短暂的沉默,因着冕旒遮挡,底下的臣子们纵然抬头也看不清楚他神情,只能从旒珠的间隙里,隐约感受到淳嘉落下来的目光。

并不锐利愤恨,很平静。

这让保皇派的诸臣莫名的松口气。

再忠诚的臣子都不会希望碰见个扶不起的主子——王陵之事,淳嘉天然处在了下风。

这般时候还能保持冷静不被纪氏所激怒,足见心性坚忍。

然而下一刻,被他们认为会继续隐忍不发的淳嘉,就不紧不慢说道:“此事不急。”

没给邺国公反对的机会,他紧接着命雁引记下方才或明示或暗示自己大婚迄今、今年方因太皇太后与母后皇太后“积德”得子的诸臣,吩咐当场拖出去杖毙!

这举动一下子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止是邺国公为首的纪氏一派立刻群情激奋的反对,连保皇派的人都站出来劝他三思。

翼国公举着牙笏急声说道:“陛下,此数人虽然则妖言惑众,然而罪不至死……”

“如何不至死?!”淳嘉骤然拍案而起,厉声呵斥,“此数人口口声声朕昔年无嗣,皆因亏欠扶阳王一脉,然而朕以扶阳端王子嗣出身,何以践祚?!”

原本吵闹的庙堂顿时为之一静——宽敞的殿堂上只余淳嘉的咆哮来回回荡,“乃是先帝孝宗膝下无子!!!”

“故而择朕继嗣!!!”

“此数人看似劝朕厚待扶阳王一脉,实则暗讽先帝,朕为先帝嗣子,岂有见嗣父受辱而无动于衷的道理?!”

他脸色铁青的一拂袖,“杖毙之后,族诛!”

见底下有臣子要开口,就又加了一句,“敢为言者,一概等同!”

这下子连最敢劝天子的翼国公都不作声了。

毕竟天子杀这些个人理直气壮——为了维护嗣父孝宗——邺国公面色冰寒,心念电转,道:“陛下……”

他接下来的话还没开口,淳嘉却已经打断道:“朕虽无福亲见嗣父音容,却也曾听说过,嗣父当年亦是少年践祚,自登帝位,夙兴夜寐,勤于政务……”

天子拿出自己多年进学的功底,拉着满朝文武滔滔不绝的回忆孝宗的丰功伟绩,好吧,孝宗在位时其实算不上有过丰功伟绩。

因为这位天子上头的神宗皇帝真正英明神武,留给他颇为丰厚的家底。孝宗也非败家子,执政上头没有犯过大错,故此他在位的时候,纵无大功,黎庶百姓的日子,却还算可以。

实际上孝宗登基之后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削弱外戚纪氏。

整个孝宗一朝,君臣的精力都放在了争权上。

而且最后是孝宗输了,郁郁而终。

不过这没关系,淳嘉文才武略都来的,这会儿添油加醋的,硬把这嗣父

说的简直千古一帝,然后说着说着天子就开始哭了,哭的中心思想是,朕的嗣父这么好,你们怎么就忍心拿他无子的事情说嘴?

当着朕的面,都能用扶阳王陵崩塌的事儿影射朕这嗣父了,私下里还不知道要说成什么样子!

这还能怎么办呢?

不管心里怎么想的,诸臣都只能跪下来解释他们绝无此意:“臣惶恐,臣不敢!”

邺国公暗自觉得不妙,下意识的想扯开话题:“陛下,此乃方才那些人出言无状,臣等万万不敢有此想!还请陛下莫要误会,扶阳王……”

他还想把话题拉回扶阳王陵的事儿的,可淳嘉哪里肯给他这机会,只当没听见,继续哭自己那无缘会面的嗣父,末了顺理成章的宣布,他得亲自去太庙祭奠这嗣父一回,父子俩说说话,顺带跟这嗣父的在天之灵请罪——毕竟,作为嗣子,虽然没受过孝宗的抚育栽培,可接了人家的帝位啊!

结果呢?

人家被一些个无良臣子私下里非议了多少回了,他这嗣子竟然一无所知!

还是今儿个才察觉到端倪!

这简直太失职了,完全对不住这么好的嗣父!

就算他嗣父温柔慈爱体恤嗣子不跟他计较,嗯,理由是太庙至今没出问题——但淳嘉自己作为一个纯孝的嗣子,是接受不了的!

他独断专行的表示,兹事体大,谁都不许拦着他尽孝!

完了就让礼部的臣子们开始讨论,这种情况,应该用什么礼仪,奉上多少祭品?再让钦天监算算,哪个日子哪个时辰比较合适?

又吩咐御史台跟刑部都警醒点,再有这种妄议先帝、对先帝不敬的,务必一个不能放过!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本来为了扶阳王陵的事情就吵了不少时间,再加上淳嘉自导自演的嗣子嗣父情深似海的桥段也不短,这会儿都快过饭点了,君臣皆饿的不行,淳嘉说句散朝,连邺国公都恍惚了下,才叫住他,询问扶阳王陵的事儿该怎么办?

淳嘉登时就怒了,一拍帝座扶手,厉声道:“朕既出继嗣父,自然以嗣父一脉事为重!如今朕之嗣父尚未告慰,难道竟教扶阳王陵之事越过堂堂孝宗皇帝陛下?!还是你纪氏眼中,先帝孝宗,是可以肆意轻慢羞辱的?!”

翼国公等保皇派连忙配合的请皇帝息怒,一迭声的说邺国公糊涂:“自来子嗣出继,皆以嗣父嗣母为亲父亲母,却与生身父母形同陌路……坊间如此,皇家亦如此。更遑论扶阳王一脉不过远支藩王,如何能与先帝相提并论?如今邺国公重扶阳王一脉而轻先帝,却是何居心?!”

这么着,淳嘉理所当然的脱身,扬长而去。

回到后殿梳洗毕,用热帕子敷过脸,匆匆用了午膳

天子便抓紧时间批阅起了奏章,中间想起来,让雁引:“吩咐下去,告慰嗣父之事非同小可,着各部之人务必细细斟酌之后再报与朕。”

“宁可慢工出细活,也绝对不能怠慢了嗣父的在天之灵!”

“否则朕必不轻饶!”

皇帝这么做,态度就很明确了,就是让他们拖拖拉拉的拖时间——用孝宗的身份高于扶阳王一脉,来应对纪氏借王陵崩塌之事逼迫两位皇太后以及昆泽郡主的离宫。

反正告慰孝宗这事儿一天没办完,作为嗣子的淳嘉“没空”理会扶阳王陵的变故,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只能说明他孝顺。

对吧?

如此下去,纵然袁太后曲太后还得“卧病”着,但后宫有淳嘉支持的贤妃在,又有年少识浅然而家世了得的洛寒衣之流,再加上得了皇子抚养的顾箴……纪氏想靠三代凤主为所欲为那也是想多了。

而在前朝呢,也是一样的道理:以翼国公为首的保皇派本来就是站在淳嘉这边的,通过纳妃拉拢的洛氏等几家如今跟皇帝走的也很近,三皇子交与顾箴大大缓和了淳嘉与摄政王之间互相防备争斗的关系……

纪氏当然不甘心好容易制造出来的优势局面,被皇帝这么轻描淡写的化解。

于是就在这天下午,后宫传出曾经的昭媛纪暮紫因两位皇太后卧榻不起、被破格封为婕妤,且加封号为“康”,诏令自即日起终日茹素祈祷,为两位皇太后祝之后不到一个时辰,伴随着逐渐西斜的夕阳,宫门口的登闻鼓,在时隔大半年后,被敲响了。

凑巧的是,敲响它的人,与上一次拿起鼓槌的谢无争乃是同乡。

“民妇晁氏静幽,愿陛下万福金安!”晁静幽风尘仆仆,不饰脂粉,姿态端正又略显凄凉的跪在殿下,先按照身侧宦官的指点,朝淳嘉所居太初宫方向认认真真的叩首见礼,末了一字字道,“民妇要告的,乃是,当今贤妃娘娘的血亲,谢氏!”

她容貌姣美,而且是偏于柔弱纯美,此刻素颜常服,略带烟尘,愈显娇弱可怜,令人同情。

偏神情举止端正,目光坚定,并非只懂得哭哭啼啼的小儿女情态。

这般情形,却叫见着的人,大抵都生出一种先入为主,相信她的想法。

只是……

她要告的是云贤妃血亲谢氏——还是这个眼接骨上——想到这一点,许多人顿时醒悟过来,都是凛然一惊!

丹墀之侧,负责处置这般事务的内侍在心里叹口气,目光就有些漠然,公事公办问:“尔告谢氏何事?”

“民妇,告谢氏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为民妇之夫戚氏宗子戚九麓昔年因故与谢氏嫡女退亲,心怀怨愤,趁民妇之夫效命军中、巡视边境之际,假充韦

纥伏杀民妇之夫,使其身受重伤,至今性命垂危!”晁静幽冷然说道,“此举于私已极狠毒,于公,更有挑起两国征战之嫌疑……为一己私怨,简直丧心病狂!”

复朝太初宫方向叩首,“请陛下明察秋毫,为民妇、为民妇之夫申冤做主!”

殿中有片刻的安静,只听得她清清之音余韵袅袅。

“咱家知道了。”负责的内侍将面前的记载检查了一遍,拿下来交给她按手印确认,淡声说道,“咱家这就去太初宫面圣,只是陛下政务繁忙,何时有暇召见,却未可知。”

垂眸吩咐旁边的宫人,“且带这妇人下去安置。”

……虽然说登闻鼓乃是供百姓上达天听所用,但实际上,除却特别看重此事的皇帝,不然很少有真的立刻让敲鼓之人面圣诉说冤情的情况。

万一是刺客呢?

之前谢无争纯粹是靠了云风篁的面子,再加上他敲鼓的缘由涉及到抡才大典,皇帝立刻亲自过问,乃是重视人才,只会受到赞扬。

但这次么……

晁静幽可没这便利了。

所以就是按着规矩,先被领到距离太初宫有着重重宫墙宫室阻隔的偏僻院子,挨过廷杖,由宫人搜了身,拿出路引之类证明身份是良民,等等,一系列章程之后,才忍着疼痛跪在殿下,跟代表天子的内侍说明敲鼓的缘故。

嗯,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得到天子的召见跟处置,那就不好说了。

如果没人帮她的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