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全民学武在大明 > 第六十七章 大战将起

全民学武在大明 第六十七章 大战将起

作者:黄金知了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03:40: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三多的后台在思考怎么对付刘三多和李应元的时候,大明浙江巡抚裕谦却在自己府邸接待兵部右侍郎杨嗣昌,与对方商议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英吉利人占领定海县一事。

“肥翁兄,前日你派人送来‘平英策’一本,我这几日仔细研读,觉得越看越有滋味,觉得道出解决这英吉利人侵扰问题的良策,真是叹为观止啊。

只不知著述这部‘平英策’的又是哪位大才,可否引荐一下?”裕谦拍了拍桌案上的一本书,问道。杨嗣昌字文弱,自号肥翁,亲近之人多以此称呼他。

听到裕谦夸赞“平英策”,杨嗣昌却显得有些尴尬,似乎这其中另有原委。

“既然舒亭兄见问,我自当如实告知,只是这‘平英策’作者倒是有些蹊跷之处。”杨嗣昌被人认为是当今崇祯皇帝最信任的文臣,年纪轻轻就成为兵部侍郎,前途不可限量,本人平时也精干,被认为是知兵之能臣,此时便向裕谦娓娓道来。

“先父生前曾主持过陕西之事,期间多有不服王化者起兵造反,所以平素多招募武林人士,以为护卫,遇到战事也能依赖。

其中一位姓谢的幕僚出力甚多,他这人本是一位先帝年间的举人,后却因为喜欢武艺,拜当世一位高手为师学武,不数年便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高手。

本来,山陕不靖,与这位举人也断了数年消息,未曾想数日前便找来。本以为此人只是来叙旧,没想到他却献上这本‘平英策’,说有这本策子,英吉利之乱大可轻松解之。

我观这本‘平英策’,发现书里内容详实,所述对策也都精妙,叹为观止,便让人抄写一份送到舒亭府上,以便观瞻。

只是,关于此书的作者,我本以为是这位谢举人所写,没想到这位谢举人却说不是,是他的一位师弟干冒奇险,深入定海贤弟,近距离观察英吉利人所行所为后撰写的,还说他这位师弟至今身在险地,生死不明,希望我们解了定海危机后为其传扬其名,好叫人知道有过这么一位忠义之人。

我问他这师弟姓名,他却不愿意提及,说他这师弟还在定海查探英吉利人消息,唯恐我们这边行事不密,泄了他的师弟名字,反害了他师弟姓名。只说等他师弟脱离险境,才会细细告知。

是故,我却也不清楚这‘平英策’作者的名字。”杨嗣昌知道这平英策的来源事关重大,涉及到能否信任的问题,便仔细陈述。

“哦,如此说来倒是一桩异事了。”裕谦听完便有些沉吟,思索一下问道:“那位举人姓谢,可否问一下,其师是否姓陈?”

“然也。”杨嗣昌点点头。

裕谦立即心中雪亮,知道杨嗣昌所提及的人是谁,此人豪侠任义,在武林中声望卓著,倒是可信之人。但是,此人出身有些不好,与教中之人有些瓜葛,却不是朝廷中人喜闻乐见的人物,至少不能公开传扬与其交往。

杨嗣昌把这等隐秘事都说与自己知道,一方面是知道自己与其亲厚,不会往外说出去,另一方面是明白这平英策的来源非常重要,如果一时不察,中了英吉利人的反间之计,反而不美了。

不过,既然那位姓谢的武林人物素来重信义,又因为师门的缘故,对倭寇等海外来的海盗恨之入骨,那么这份平英策的内容就有很多可信度了。

“按照这本书所述,英吉利人看似只有三千人马,但有火炮数百门,又兼船体坚固而高大,若是硬攻必然导致官兵死伤惨重,所以不能轻易攻击,此为正理。

可笑官府之人此前多小看英吉利人,认为对方人少船也不多,可轻易伐之,如今看来却是谬论。对方竟是船坚炮利,军纪森严,背后又有泰西第一大国撑腰,如果没有此平英策提及,我们恐怕就要吃亏了。

只是,平英策里又提及驱虎吞狼之术,认为应鼓动扶桑倭寇先和英吉利人打个两败俱伤,官军再看情况从中渔利,不知肥翁觉得如何呢?”裕谦向杨嗣昌问道。

“此计大为可行。”杨嗣昌思付一下回答,如果他不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也不会推荐给裕谦看。

“定海本是东南倭寇大本营之一,被英吉利人仓促占领之后,各地倭寇人心浮动,都想尽快反击回去,把定海重新拿到手里。

此时我们略一撩拨,这些海寇必然甘之如饴。只是,具体怎么撩拨这些倭寇,这虎狼相斗之后会是谁胜谁负,官军又应该怎么应对,这些倒要我们细细思量。”

“肥翁说得在理。”裕谦呵呵一笑,同意对方的说法。于是,两个人摊开海图,仔细商讨,商议如何应对这英吉利海盗和扶桑倭寇,竟一直商谈到了深夜。

只是,两人谈及的平英策,如果李应元看到会大吃一惊,竟是与他最早撰写的平英策大相径庭。

有关英吉利人的军事布置,基本跟李应元的平英策保持一致,武器的各项参数,也是原样照搬,全部没有改动。

但到了文字部分,尤其是应对英吉利人方案的策论部分,却是大改特改,几乎找不到原来策论的影子。

李应元写的平英策本来文字十分平实,根本就没想过修饰,只想用最普通的语言最真实地反映自己想法,这却是因为李应元觉得这种策论文字如果过于华丽,反而会喧宾夺主,有可能曲解写作之人的本意。

只是,谢迅却比他老于世故,知道如果不加修饰,这些大明文官就会连看都不会看一眼,因此全部用华丽辞藻修试一遍,使得这篇策论骗死骊六,文采斐然。

不过,这还是其次,谢迅对策论的内容也做了巨大改动。本来李应元的文章比起打败敌人,更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即经济上通过开海禁和解除各行业限制的方式,提高财政收入,为军费的增加打下良好基础;军事上则是主张废弃军户制,建立戚家军式的雇佣军,并大力仿造和购买泰西军械,提高军队作战能力等。

然而,到了谢迅这里,却明白一旦这样写了只会起到反效果,这些大明文官非跟文章作者拼命不可,连英吉利人的威胁都会放在后头,因此便做主把这些内容全部删除,用自己的想法填充上去。

于是谢迅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驱虎吞狼之策,用扶桑倭寇先行对付英吉利人,事后不管谁胜谁负,对大明只会是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定海地理位置独特,正好是倭寇从扶桑到大明东南沿海或从大明回扶桑的必经之路,也是海盗们销赃和买卖明朝货物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对倭寇的意义重大,而且倭寇认为被英吉利人占领定海,只是一时疏忽而已,对英吉利人的武力强大没有切身的认识,刚好都可以利用。

当然,谢迅也写到,事后如果英吉利人胜利,便要先行怀柔,一定程度上允许对方买卖货物,但必须要坚持让对方把定海土地让出来等,事后还要想办法建立自己的海军,增强军力等。

不过,以大明文官们的德行,对方只会看重驱虎吞狼的部分,剩余内容只会赞几句有余韵,不会认真想着去了解和执行,这却不是谢迅能左右的事情了。

此外,谢迅还提出派出勇敢的士兵坐上装满火油的小船,然后迅速靠近英军战舰,用斧钉将船头铁链固定到对方站船上,再用火药点燃火油后下海逃生等有效战法,这却是谢迅对海战比李应元这个纸上谈兵之辈更熟悉,因此想到用明军当前实力对付大型战舰的更好办法。

总之,这份谢迅版的“平英策”与李应元版的“平英策”大相径庭,更多体现出谢迅对明朝文官们的熟悉,也更适合大明官员执行。

而李应元写的“平英策”不见得不好,但是其内容过于惊世骇俗,让这些文官看到,只会急于将写作之人绳之以法,却不会想着按照其想法去做,这却是李应元年龄太小,过于天真的地方了,算是明朝版的图样图森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