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末之我为刘辩 > 第一卷 初临东汉末 第八十二章 朝中封赏

“我知错了,请阿母勿怪我兄长,勿怪我二姊,我知错了,知错了。”

就是刘三儿的这一句话让秦氏瞬间就落泪了,她用力的用手捂着嘴,好似生怕哭泣的声音会吵到刘三儿睡觉一样,另一只手也紧紧的握着刘三儿的手。秦氏点了点头,带着哭腔的轻声说道:“三儿乖,阿母不怪你兄长,不怪你二姊,三儿乖,三儿快快好起来,三儿乖!”

秦氏用手摸了一把眼泪,却又任由眼泪流淌,她轻轻的拍着刘三儿的胸口,口中慢慢的哼起一种民谣般的调子。就在这调子声下,刘三儿渐渐的不在说胡话,好似真的进入了梦乡,熟睡了过去。

夜半时分,刘三儿悠悠的醒来,他缓慢的睁开眼睛之后便看见秦氏伏在他的榻上睡着了,犹见着秦氏的脸颊上还带着泪痕,而他的手也被秦氏紧紧的握着,刘三儿心神一震,一种从未有过的暖意涌上心头。

“阿母!”刘三儿轻唤了一声,秦氏好似听见了,她微微的皱了一下眉头,却好似又没有听见,眉头又舒展了下来。

刘三儿看见了,他咧开嘴角笑了起来。

今夜之前,刘三儿把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按照这样的顺序排位,第一兄长刘辩,第二师尊史子眇,第三二姊刘香儿,第四安爷何安,第五尊长荀谌。

今夜过后,刘三儿把何安的顺序往后面悄悄的挪了挪。

生命中最重要的第四个人。

阿母,秦氏!

今夜过后,刘三儿病愈,他恭恭敬敬的再次拜了秦氏。而后每一天,刘三儿每天早上起床洗漱之后都会去给秦氏请安,每逢单双日去军营学习或去县衙帮工之后,他都会去给秦氏讲述他当日的学习成果。

也在刘三儿的带头引领之下,整个书院的孩子们都对秦氏恭敬有加,彻底的真心认同秦氏为他们的阿母。也因此秦氏决定搬入书院居住,刘辩不在城中,她便找了荀谌商议,荀谌自然同意。

而后秦氏散尽家财购买了书院周边好几座民宅府邸,用于修缮扩大学院,改造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又在西河郡内收留孤儿。等到刘辩剿匪回来之后,书院的孩子数量一度增加到了三百多人。

为此,刘辩当即找了秦氏请令不再收养孩童,并在书院提了字。

谦逊,友善,克己,忠君。

抛开这些后话不提,当刘辩出城剿匪的第二日,夏恽也终于带着车队到达了洛阳城。当天夏恽就进宫面圣,把刘辩在中阳县前后发生的所有事情,仔仔细细的讲述给了刘宏与何皇后听。夏恽这一讲就是好大半天,而刘宏与何皇后两个人丝毫没有觉得乏困,反而是越听越来精神。

听完之后,何皇后已经是泪流满面,尤其是当在听到刘辩当日进中阳县时候遭遇各种无礼待遇的时候,她愤然发怒,又当听到刘辩又率领八十骑冲闯鲜卑人阵营的时候,她极为惊讶而害怕,直到听完夏恽的整个讲述,她都是一阵后怕。

于是何皇后就对刘宏说了:陛下,咱们的儿子如今在远在中阳县,又是杀土匪,又是杀鲜卑人,处境极为困难,这好不容易打了胜仗稳定了局势,你可要好好的奖赏他才行。

刘宏咂咂嘴,点点头算是答应,他心中却是暗道:我这儿子真是了不得,竟然连鲜卑人都打败了,八十骑冲阵,真是威风,这个牛可以吹一辈子!

而后夏恽又把那些带来的物资进贡上来,刘宏见了,大为欣喜,口口声声的答应了明日早朝要与大臣商议,把刘辩打败鲜卑人的大喜事告知百官,与百官同喜。

得到了刘宏的回应,夏恽告退之后又立即出宫去会见了卢植、韩说、杨彪、马日磾等一干与刘辩交好的朝中大臣,把刘辩的交代嘱咐什么的与他们一说,卢植等人纷纷同意。紧接着夏恽入夜又去找了何进与何苗,这两个人自然也是同意了夏恽的嘱咐。

第二天早朝,中常侍张让在刘宏的示意下提出了此事,接着夏恽又在百官面前把刘辩的前后遭遇简化的说了一边。百官听闻无不震惊无比,刘宏便说了:你们也听到了,我儿子刘辩现在可厉害了,既然立了功,你们就商议看看怎么奖赏我儿子呢?

卢植当即就进谏说了:陛下,不如就乘此封赏刘辩为西河郡王如何?

何进又站出来说了:那西河郡现在太守都死了,封刘辩为西河郡王是一定要的。但是西河郡周围不仅有鲜卑人,听说南匈奴的王庭还在那里,不如再奉个将军吧!

袁隗赶紧出来反对说:刘辩年纪太小,又是王,又封将军的,是不是太过了。

何进又说了:要不直接就让刘辩回洛阳来吧!陛下,应该直接让刘辩当太子好了!

袁隗这一听却又改口说了:如果直接让刘辩回来洛阳,那鲜卑人又杀回西河郡怎么办呢?

于是朝廷上关于刘辩的封赏问题又吵了起来,何进因为是被官宦提拔起来的,袁隗和他一直不对付,卢植等人虽然看何进不顺眼,却是对袁隗反对刘辩的封赏更加不顺心,于是这三帮人吵的不可开交,张让赵忠等人暗笑不语,刘宏因此心烦便匆匆的散了早朝。

回到后宫,何皇后询问刘宏说了:陛下何必犹豫呢?封赏咱们儿子的事情,你一个人做主就可以了,那些大臣若是真心为咱们儿子好的,一定会答应的,凡是不答应的,都是不为咱们儿子好的,都是坏人,得防着的。

刘宏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他就问了:那你觉得该怎么封赏咱们儿子呢?

何皇后就说了:那自然是让咱们儿子回来当太子了,西河郡那么远,还那么危险,万一咱们儿子伤着了怎么办?

刘宏便同意了,可是那边袁隗找了董太后商议过了此事,董太后又找刘宏劝说了:那刘辩呢!年纪虽然小,可你的年纪也不大啊!没有必要早早的立太子,倒不如乘着刘辩年纪小,让他在外面多历练历练,多多学习,多长点本事,等过些年再立他当太子,到时候他肯定会把国家治理的更好的。这可是为国为民的大好事情,陛下可不要因为护着刘辩而让他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啊!

刘宏就说了:那依母后的看法,我该怎么封赏辩儿呢?

董太后回答说了:就封他为西河郡王,再封个中郎将吧!

刘宏想想也同意了。

接着第三天早朝,刘宏又说了此事,袁隗又站出来进谏说了:陛下,夏恽所说的关于刘辩的事情都是他一个人的说法,如果是假的怎么办呢?

何进、卢植等人听了袁隗的话,纷纷大怒。夏恽更是指天发誓的说了:陛下,老奴所说的话,句句都是真实的,如果有一句是假话,必定让我死无葬身之地。

夏恽这一发誓,袁隗直接偃旗息鼓,何进、卢植等人接着大骂袁隗包藏祸心,想要谋害刘辩。袁隗立即跪地求饶,一边求饶,一边哭喊说了:臣只是猜测而已,为的只是坐实刘辩的功绩,好让天下人不会认为刘辩年纪小而看低他的本领啊!

刘宏听了便饶恕了袁隗的猜测,这个时候张让因为也与夏恽接触过,受到了不少刘辩拖夏恽带来送给他的好处,他便出来觐见说了:陛下,不如就派几个人陪同夏恽一起去中阳县宣旨,顺便探明事情的真假经过。如果事情是真的,就封赏刘辩为西河郡王、平北将军,如果事情是假的,这旨意就不宣读,就不封赏,至于如何处置,以后再说嘛!

刘宏一听极为赞同,百官纷纷同意,袁隗自然也不敢发对。

而后刘宏便任命了谏议大夫朱儁,中常侍郭胜,学子董昭三个人陪同夏恽一道前往中阳县。其中朱儁是百官推荐出来的,郭胜是刘宏直接任命的,而董昭,这个人根本不在百官当中,但他是袁家的门生,袁隗特意提议出来说是为了验证事实的公正性,应当选出一个与刘辩不熟,或者说是刘辩不认识的人来,这样才可以让天下人都认同。

对此,刘宏也只好答应了。

封赏刘辩的事情便定了下来,散朝之后,何皇后又找了刘宏劝说:陛下,本该说朝廷的事情,我一个女子不应该干涉的,可是这关乎到咱们儿子的性命。我这个做母亲的,在咱们儿子小的时候就没有能够好好的陪在他的身边,如今他身在并州偏远之地,一边是鲜卑人,一边是匈奴人,危险重重。我可不管百官大臣们怎么怀疑这事情的真假,反正我是一定相信咱们儿子的,咱们儿子被神仙指点过,那神奇的炼丹之术,陛下又不是没有见识过,应当相信咱们儿子才对。

刘宏就问了: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何皇后便说了:陛下派人去验证也好,探访也好,我都是不反对的。我只是希望陛下能够多赏赐一些粮食银两、军用物资什么的,让他们一起带过去。这事情要是真的,这些东西也好让咱们儿子平日里面过的好一点,至少能够抵御鲜卑人和匈奴人呀!

刘宏一听,很是赞同,吩咐张让着手这件事情。张让领了命令,他承受了刘辩很多赏赐好处,自然也没有怠慢。

又是三天之后,夏恽等一行人终于带着刘宏的旨令和赏赐,浩浩荡荡的前往中阳县而去。

等着夏恽这边回到中阳县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中旬了,而刘辩这一边早已经剿匪完毕。

而关于这一次剿匪的收获,也颇为丰盛,至少在刘辩看来是如此。这次剿匪,刘辩采取了先诏安,后攻打的政策,对于一些人数较少,并没有太大祸害的山贼土匪们,刘辩优先派人去诏安。对于那些人数众多而迫害较大的匪徒势力,刘辩是坚定要打的。

剿匪下来,共杀匪徒一千多人,诏安七八百人,俘获两千多人。其中诏安与俘获匪徒中,取其精壮者补充军队,使得中阳县兵卒人数由五千人增加到了六千三百人。另外缴获物资不计其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