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末之我为刘辩 > 第九十三章 高顺追击淳于琼(上)

汉末之我为刘辩 第九十三章 高顺追击淳于琼(上)

作者:cm厘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10: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淳于琼的军势其实并不弱,其中将领就包括淳于琼在内就有六人,其他五人分别是吕威璜,蒋义渠,韩莒子,眭元进和赵叡,这些皆是袁绍麾下部将,其中不乏有淳于琼的心腹,是追随他当初从洛阳就一起来投靠袁绍的。

此外还有清河国本地名士崔琰的从弟崔林为淳于琼做向导和谋士,此番军势也算是文武双全了。此外原本淳于琼只领军两万,而后袁绍不断给他增兵至五万,其军力可要比高顺的陷阵军强了不少,至少在兵力力上,淳于琼是占据优势的。

但时局的转变却是对淳于琼军大大的不利,如此转变之下,淳于琼心生退意,他便召集众将士来商议对策。

大家伙的,我觉得在这里继续与高顺那小子对峙下去已经是没什么大用的了,冀州的局势也好,清河国的局势也好,我看那些士族都已经不再欢迎咱们了。高顺那小子又占据甘陵城,他依赖着城墙是好吃好喝的啥事没有,可咱们天天风餐露宿的,这粮草物资都要快断了。主公袁绍那边又刚刚经历大败,咱们的处境可是十分的危险呀!

淳于琼把这些话一说,吕威璜等人纷纷附和。

大佬,你想怎么办就直接说,咱们都听大佬的,大佬说咋办就咋办。

淳于琼立即就表明立场,我看咱们还是赶紧撤退算了,主公与河北王之间的博弈也不是咱们这点兵力能够说的算的,如今大局就这样了,咱们也扭转不了什么局势。与其到时候大家伙的落得一个身死异乡的下场,还不如早早撤退,好歹也能够为主公保留一点实力。至于这清河国嘛!没了也就没了,主公尚且还有渤海、河间、安平三地,麹义那边又占据中山,咱们放弃清河,以保留主公实力,也是未尝不可的嘛!

很显然,淳于琼的立场获得了所有将领的一致认可,没办法,能当上将领的就没有傻子,而且求生意志非常的强,再者有淳于琼在前面顶着,吕威璜这帮人也不怕,有人挑了大梁,他们跟着混就行。

清河国的局势已经是一团糟了,大体上所有人都与淳于琼一样的想法,尽早撤退,以保留实力,这样的想法固然是没有错的,就连崔林都很认同。

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撤退?如何在不惊动高顺的前提下,安稳有序的撤退出清河国?这才是重中之重。

撤兵很容易被追击,一旦被追上,或者中了埋伏,那便是撤退不成,反而葬送了全军,淳于琼的领兵能力虽然不是顶级的,但他绝对不是个蠢货,他需要商议出来一个稳妥的计划,最好是能够瞒过高顺的计划。

但可惜的是就目前而言,淳于琼还没有与众将商议出什么好办法,主要也是因为高顺每日派出的探马实在太多,淳于琼军的一切动向都在高顺的掌握当中。所以淳于琼想要撤军,且不让高顺追击,首先他要解决的就是高顺拍出来的探马。

探马这兵种可不是那么容易好对付的,尤其是刘辩军势下的探马,弓马娴熟、武艺精通这些都是必然的,且装备不俗、战马矫健,三五成群,也可独自查探敌情,而最为肯定是这些探马都是军中很精锐的将士,随机应变能力很强。

淳于琼要想瞒过高顺的探马而撤军,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不提这事的难度有多大,但是被高顺排除的探马就有上百名,且分部各处查探淳于琼的军势。

淳于琼这是想着撤退,他难道不知道高顺就一直都在想着有怎么攻破他吗?

所以现在事情就变得很微妙,淳于琼想着跑,而高顺却是想着怎么干他,如此情形之下,淳于琼还要想着怎么瞒过高顺而撤军,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遂崔林就发表了意见说了:既然咱们无法完全的躲避高顺的探马,那就只能够使用依照声东击西,以此来转移高顺的注意力,或者说分散、误导、迷惑高顺。

淳于琼就问了,那具体该怎么实行呢?

崔林答了就说,将军你可以假装撤军,引高顺带兵来追,到时候你打个埋伏,伏击高顺,介时说不定直接击溃高顺,真到了那个时候,或许将军都不想撤军了,顺势再攻下甘陵城,也不是什么难事啊!

淳于琼这一听顿时心生向往,他觉得崔林说的很有道理,高顺到时候要来追,那就打个伏击战,要是高顺不来追击,那就直接有序的撤退。如此定下计策,淳于琼吩咐众将听令行事,于是一番撤军引诱行动就此展开。

淳于琼军有了一些动向,高顺那边立即就得知了,他意识到淳于琼想跑便立即召来军中众将商议。

陷阵军内都是一帮大老粗,领军打仗可以,出谋划策就是个战五渣,所以高顺主要就是想请教军师沮授。

“军师,淳于琼现在想跑,咱们得追击才行,肯不能让他就这么轻松的跑了。”高顺说道。

“将军言之有理,但有一点不可不防。”沮授说道。

“哪一点?”高顺问道。

“万一淳于琼在路上埋伏,该当如何?”沮授反问道。

“这个……”高顺眉头微皱说道:“前有探马,后有重兵,我岂能够会中埋伏?”

“万一呢?”沮授追问。

高顺面有一丝不悦,他觉得沮授的问题是有些多此一举的,于是心里面就有一丝不满了。

军师今日是怎么回事?总说我会中埋伏是什么个意思?难道我高某人还比不上那淳于琼?且不说会不会有埋伏,就算是中了埋伏又当如何?以我陷阵军的军威,直接刚过去不就行了?

但这种耿直的话高顺是不会直接说出口的,在刘辩麾下混了这么久,高顺也是长了一点点情商,他反问道:“军师以为该当如何?”

沮授便说道:“我以为凡是伏击必定会选择隐蔽的路段,淳于琼若是真要撤军,将军追击定当果断,遇到开阔地段自当竭力追击,不可犹豫。但遇到隐蔽地段,切不可心存侥幸,当谨慎行事。若将军能做到如此,一战追击必然得胜。”

高顺听完点点头,他明白沮授的意思,有机会了就直接上,撵上了就是一顿干,可若是察觉到了一丝危险,该怂还是要怂的,轻敌大意直接葬送自己,那可不是为将之选。

有了答案的高顺便因此展开了行动,当然他的行动自然是跟在淳于琼之后。

是日,淳于琼军开始拔营,整整五万大军出动向着渤海郡前进。为了防止高顺率军突击,淳于琼防范的很全面,斥候就派遣出了三四百人,整个军队前后向都是有将领坐阵,以防面临突发事件的时候,军队首尾调换不会发生问题。

五万人的军队浩浩荡荡,再加上物资战马等,队形拉

的很长。淳于琼位处于队伍的中间,他不时左右张望一番,就是担心着高顺军突然杀出来,只不过此刻淳于琼军正走在大道上,地势平坦,且视野开阔,压根就没有高顺军的影子,而至于淳于琼埋下伏兵的地段,离着此处还有着百来里路。

就如同沮授所说的那般,打伏击必然要选择一处隐蔽地段,或树林,或山谷,总之就不能怪是正常的路段,因为必然是要把伏兵给藏起来的。

“看来暂时这里是安全的,高顺那家伙也不是个无脑的人,他要是在这里发起追击,恐怕也没有什么胜算。”淳于琼暗自嘀咕两句,随着军队前进的时间越长,他就越觉得心安。这一场撤退路程已经是注定的了,至于能够安全的回到渤海郡,淳于琼已然信心增加。

只要高顺你敢来,我必留下你的性命!

淳于琼自信之余,殊不知高顺已经在整顿兵马了,探马已经来报过淳于琼军的动向,再有不到一个时辰,淳于琼军便可抵达隐蔽地段,而此处隐蔽地段是最为适合埋下伏兵的。

不过淳于琼军撤退的路上所路过的隐蔽地段并不止这一处,只是这一处是最近的,也是最适合的。

高顺心里面有数,他召来校尉邓茂说道:“你与眭固领万人去扫荡那处地方,务必小心!”

“将军放心,我心里有数!”邓茂领命而去。

高顺又召来校尉潘凤说道:“你与丑牛卫领万人从后面对淳于琼军发起攻击,不求击溃敌军,但求拖住敌军一时半刻!”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将军放心,此等小事,某必达成!”潘凤也领命而去。

高顺又召来都尉刘崇说道:“淳于琼军想要撤退回渤海郡,所过路途又一处木桥,你领两千人去守住桥,实在受不住就摧毁桥,务必不让淳于琼军安稳过桥。”

“将军放心,某可身死,也必阻拦敌军过桥!”刘崇发重誓遂领命而去。

高顺见着部署的差不多了,他便亲自率领大军开始出发,一场声势浩大的追击站与埋伏战就此展开。

平坦的大道上但凡出现一点风吹草动,那必然都是可以轻易发现的,当潘凤令军万人要对淳于琼大军发起攻击的时候,淳于琼已经早早发现了。

陷阵军战力是很强,但重甲步兵的移动速度那是相当慢的,虽然是追击,但凭着这样的移动速度,看上去更像是对战缓击。

淳于琼的反应就很快了,他看出来后面来追击的高顺军人数并不多,所以他让前军继续前进,以不耽误进程。中军则原地带兵,以此压阵。而后军直接就向追击来的高顺军压了过去,正面对战,淳于琼可一点不虚。

高顺的陷阵军是强,淳于琼的军队也不弱,他也不是泥捏的,只是这一番追击就想让淳于琼军力兵败,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潘凤领军万人与丑牛卫齐齐向淳于琼的后军发起冲锋,但重甲步兵却是不适合发起冲锋,没跑多少步,人就得在盔甲里面闷得是满头大汗,累的是浑身发虚。为了保证兵卒的战斗力,陷阵军的冲锋只是缓步向前,兵卒用刀撞击盾牌发出轰隆的声响,以此来威慑敌军。

淳于琼的后军两万人,由吕威璜和蒋义渠率领,他们面对潘凤和丑牛卫,未有什么犹豫,此二人率领两万兵马直接就迎击了上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