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末之我为刘辩 > 第六十九章 掌控邺城

汉末之我为刘辩 第六十九章 掌控邺城

作者:cm厘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10: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辩来的很快,至少要比耿武、闵纯等人想象的要快,比袁绍快了整整三天。

而这三天对袁绍来说可是相当致命的。

刘辩一路通畅无阻的领军直达邺城,邺城大门敞开,刘辩就这么明目张胆,毫无阻碍的进了城。而后不少邺城官员现行投效,毕竟对于这些人来说,刘辩可是相当牛的大佬,虽然刘辩只带来了几百兵卒。

而刘辩的抵达也正式预告了邺城的归属,就连耿武、闵纯心里面都清楚,谁先领军进了城,谁就是大佬。

刘辩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大佬,而且还是货真价实的大佬,一是身份地位摆在那里,二是军力强盛众所周知,三是威慑天下深入人心,至少邺城百姓对于刘辩的到来表示了相当热烈的欢迎。

稍微的安抚了一番百姓,张贴告示,以安民心,而后刘辩就开始对邺城官员进行说服和整顿,合作的留下,不合作的踢走,投效的安抚,作死的就不必多说,直接搞死。

刘辩是要抓紧时间尽快的掌控邺城,以提防袁绍军抵达后产生什么不良效应,虽说他只带了几百兵卒,但这些兵卒可是神机军中最为精锐之士,况且刘新亲自率领,何安、刘和、田畴等人随同。

在与郭嘉碰了头之后,他率先是把李历带来拜见刘辩,刘辩都不用多说什么,直接洗脑术和天才地宝纳贤令甩过去,李历当场就纳头便拜,口称明主。

英雄人物:李历(字无查证)。

身份:士族。

年龄:年)。

性格:冷静。

四维:武力13,统率32,智力66,政治71。

品质:绿色。

评定:慧者。

悟性资质测试:平庸。

忠诚度:100。

特性:看破,统筹,郡官,名声,明辨,秉公,忠义,忠君,死忠。

效忠:刘辩。

官位:魏郡太守。

驻守:魏郡。

提示:经服用全能造化突破丹已达到培养上限,不可培养。

——

李历作为邺城内第一个投效刘辩且官职最高的冀州官员,刘辩对他还是特别大方的,给他一连升了好几级,魏郡太守一职直接就给按上了。

这可是李历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使得他大喜过望,喜不自禁,从治中升为太守,要换做以前,李历还得熬上好些年,但现在他刚投到刘辩麾下,这个目标就实现了。

毕生夙愿,一日达成,人生再无所求,往后一切,索然无味。

李历觉得他这一生算是圆满了。

以邺城开始,而后稳定并掌控魏郡,刘辩是把重担压在了李历的身上,李历毕竟原本就是冀州官员,他了解魏郡,所以刘辩认为他可以接替这个官职。而为了减轻李历的压力,刘辩依旧是新任免了八位冀州官吏,以配合李历的内政工作。

这八位冀州官吏,有刘辩新提拔的,也有刚投效的原本冀州官员。刘辩的这一个举措直接给原本的冀州官员带来了希望,因此了产生了第二批投效刘辩的原冀州官员,但耿武和闵纯却是不在其中。

而后田畴按照刘辩的吩咐,对剩下唯有来投效刘辩的原冀州官员展开了

逐一拜访,还愿意为官的可以留任,但往后基本与晋升无缘,不愿意为官的直接罢免,空出来的位置另外征辟,但耿武和闵纯也不在其中。

三天时间,十分短暂,刚够刘辩稳住邺城局势,介时袁绍领军前来,刘辩摆出虚实诱敌之计,袁绍没有中计而退走,这可给了刘辩绝佳的稳固时机。

原本刘辩率军九万,神机军、陷阵军和大戟军,三大军部联合出动,但最终刘辩只带了几百人抵达邺城,这其中自然是有刘辩的另一番部署。

韩馥落跑,魏郡无人领导,遂整个神机军开始全面接受魏郡县城,上到县官,下到百姓,总之是要全面投效刘辩,校尉宗伟,偏校尉马三更、王则,上都尉童飞皆是在董昭的调令下逐步蚕食魏郡地方。

疏通官员,接管城防,安抚百姓,这些一列的举措完成下来也需要好长的时间,且需要大量的人手。精骑军因此分兵行动,刘辩只得带着少数兵马抵达邺城,好在邺城有郭嘉内应,又有李历新投效,加上对时局的把控,搞得袁绍措手不及而灰头土脸的撤去。

至于高顺的陷阵军和张郃的大戟军,这两军则是按照刘辩的部署去抢占冀州的其他郡县了。还是那句话,韩馥落跑,整个冀州的郡县如同是无人之境,此刻不抢,更待何时?

刘辩是打算在袁绍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尽可能的多抢一些地盘,而后再与袁绍撕破脸面,一较长短高下。

当日在邺城下,刘辩不是不可以给城下的袁绍射一波箭雨,杀杀他的威风。只是刘辩当时兵少,而袁绍毕竟先行来五千人马,后面更是跟了好几万,若是真打起来,刘辩可不一定真有把握能够打赢。加上邺城心定,人心刚稳定下来,若是又打起仗来,局势一定会有其他变化,毕竟冀州境内官员,多有袁氏门生故吏,刘辩不想冒这种没有必要的风险,况且也占不到多少便宜。

张郃、田丰率领大戟军一路向北推进,先进赵国,再进常山国,以此为战略路线,若是能够夺下中山国,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高顺、沮授率领陷阵军一路向东推进,夺清河国,再拐回来夺下巨鹿郡,若是有可能再顺势夺下安平国,自然也是再好不过。

目前来说,大戟军已经进入赵国腹地,局势一片大好,一些县城听闻韩馥落跑,刘辩率领而来便直接望风而降,可是省却了张郃好多力气。

陷阵军这边局势就不太顺利了,高顺刚抵达清河国贝丘城就被抵挡在城外,贝丘县令是抵死不降,高顺也不愿意大动干戈,只得暂且回信刘辩,等着刘辩定夺,是强攻还是绕道而行?

而此时的刘辩正坐在桌案前是一阵的苦恼,桌案上摆着厚厚的一叠书信,有荀谌的,有伏寿的,有并州的,有河东郡的,有军政的,有内政的,好似数不过来一般,累积成山,刘辩顿时感觉压力很大,他表示根本不想给高顺回信。

身为君主,有时候是真的很累,只有在审批回复信件的时候,刘辩才觉得自己像是失去了自由的小鸟,被困在这小小的书房内,无论怎么煽动翅膀都飞不出去,焦躁到内心不安,就连呼吸都觉得压抑。

大体给高顺回了个“分小部分兵马盯住贝丘城,而后大军绕道而行”,刘辩就赶忙把高顺的信件给放到处理完的一摞信件里,随后他便拿起伏寿写的信。

伏寿的字秀丽婉约,字

里行间很有一种小女儿家的青涩柔美,她在信件里面讲述了许多王府内的趣事,又有书院学子惹下祸事,使得何秀儿出面摆平的事端,当然其中最多的便是对刘辩的思念。

刘辩这次领军出征走的很快,一切的军事行动都是听候郭嘉的通报,这就使得军中许多将士都没有来得及与亲人告别,便都匆匆踏上了战场。刘辩也只是匆忙与唐瑛交代了几句便领军而走,他把一切的思念都留给了唐瑛、蔡琰等女。

战事一来,必然走的匆忙,在这个时代已然成为一种常态。有些人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去当兵,而当兵只是为了吃一口饱饭,运气好没死在战场上,如此就在军营里面待了一辈子,等着年迈拿不动武器而退伍,结果回到家乡才发现原本记忆中的家早就不见了。

战争会造就多少悲惨凄凉的故事,有多少家庭因此破碎,有多少妻离子散的案例,有多少壮志未酬身先死,血染沙场又马革裹尸。

一时间,刘辩心里面感慨良多,他缓了缓情绪便给伏寿回信,诉说思念,表达情意,如此而已。

广个告,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争夺冀州局势刻不容缓,容不得刘辩沉迷儿女情长,邺城的迅速稳定貌似是给整个魏郡点燃了一盏指明灯,魏郡局势越加稳定,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刘辩自身携带的威慑光环,而董昭等人的努力也是重中之重。

“我还是认为应该征辟这二人,不管这二人的能力如何,至少他们对冀州熟悉,从政经验丰富。再者这二人可是冀州名士,若是杀了,必然会得罪冀州士大夫。如今殿下以稳定冀州为首要目标,应当多争取冀州各势力的支持,切不可多加树敌,于时局不利也。”田畴板着脸劝说。

耿武和闵纯两个人迟迟不来投效刘辩,这让刘辩心里很不痛快,为此郭嘉建议说干脆直接把耿武和闵纯二人抓起来杀了,一了百了。但是田畴极力劝说刘辩,认为耿武和闵纯二人不能杀,不仅不能杀,还应该要好好的对待他们,至少该有的尊敬是要有的。

“可他们藐视辩爷,这难道不应该惩治一番吗?”郭嘉似乎要与田畴争锋相对,但他脸上的表情却是怡然自得,好似根本就对田畴据理力争的样子满不在乎。

“就算是惩治,那动则杀人,未免也太过了。”如今田畴说话也是变得小心翼翼,他担忧刘辩猜疑他的话而胡乱隐射便又解释道:“殿下初掌魏郡,应当宽仁大度,容人粗鄙,倘若为此而诛杀耿武和闵纯,必然会使得刚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人心一下子崩塌,所谓得人心者的天下,身为上位者,必然是要能够容人的。”

“那你觉得我该怎么对待耿武、闵纯二人?”刘辩问道。

“当然是尽量争取!”田畴毫不犹豫的回答。

“已经下了两次调令,可他们都没有听从,如之奈何?”刘辩再问道。

田畴张了一下嘴,脑子里好似忽然明白了什么,随后他便硬着头皮说道:“我愿亲自去说服这二人,使其为殿下效力,若是不能成功,那再请殿下定夺。”

刘辩满意的点点头,同时他心里面暗自诽腹,这田畴也是个老滑头,说话进退有度,总是会留一道后路,眼下接到任务也没有赌气般的立下军令状,心态那是相当的稳。

见着田畴领命离去,刘辩和郭嘉相视一笑,毫无疑问这两个人刚才唱了一出双簧,而田畴也听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