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悔不当初 > 20灾情

悔不当初 20灾情

作者:雨中阑珊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6-22 00:25: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常言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重生于这个古早人的架空大6,杨轻眉就清楚的知道,自己目前身处的这个架空大6,自然灾害是对人类和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它轻则使农业歉收,重则无收,甚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杨轻眉明白,即使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未来世界,人类也一样无法与自然灾害相对抗,更别说是古早人的架空大6了。但借鉴一些好的经验,预先采取一些对自然灾害的有利防范措施,多多少少能够减少一些损失。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自然灾害的直接成因是自然变化,但人类的活动可能诱发许多自然灾害或者加重自然灾害的程度。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早已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到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如何尽可能的减少它们所造成的危害。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治理能力,是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国家、社会财产在突发灾害中所受损失的重要措施。政府的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已成为评价政府工作与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杨轻眉前世,作为帝皇集团公司负责日常经营管理的最高管理人员,即行政总裁。每年都要代表帝皇集团,携带为数不小的捐款和物质,亲赴世界各地一些受到自然灾害侵袭严重的受灾地区奉献爱心。杨轻眉曾亲眼目睹了那些遭受自然灾害侵袭的一幕幕人间惨剧。为此,她专门着手搜集了大量的有关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一方面增强企业员工对自然灾害的危机意识,鼓励他们多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另外一方面她倡议企业建立自然灾害预警机制。训练企业员工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面对自然灾害降临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近几年来,杨轻眉不仅想方设法搜集到了不少有关大齐王朝和居住地冀州一带的官方史记资料、地方野史记载,还走访了冀州的一些上年纪的老人家,询问冀州遭受到的各种自然灾害情形。通过多方调查,杨轻眉了解到,冀州一带的98%的百姓生活完全仰赖于农业丰收,靠天吃饭。但由于冀州一带区域水旱、虫害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百姓的抗灾能力微小。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庄稼颗粒无收,灾民遍野。为了抢夺食物,灾民们互相争斗相残。若灾害频繁,则民不聊生,国无宁日。大齐王朝的官府也无任何抗灾防灾的设施,遇到灾害百姓根本无力自救,只能听天由命。

为此,杨轻眉根据自己前世里积累的经验教训,建议冀州州令杨云山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杨轻眉还针对自己调查到的一些灾害发生时的情况,制定出适合当地民情的抗灾避灾措施。毫无保留的交予杨云山,让他以官府的名义,向百姓传授面对自然灾害时,必要的防范、应对措施。努力将受灾损失减少到最小。

冀州州令杨云山采纳了杨轻眉的诸多建议,在自己管辖的冀州区域内积极兴修水利,努力做到将旱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以工代赈,利用农闲征集大量的民工,到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植树造林,改变蝗虫生长的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尽量减少蝗虫的灾害。

齐昊三年夏季,也就是杨云山就任冀州州令的第三年夏季,大齐王朝的北部,冀州一带区域,遭遇了百年来最大的一次旱情。而接着大旱灾之后而来的,往往就是给人类造成更大灾难的严重蝗灾。我国古书上有所谓“旱极而蝗”的记载。杨轻眉在查阅冀州当地的一些县志、史料中也发现,冀州每一次爆发大蝗灾,都与当地发生的严重干旱相联系。

造成蝗虫灾害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o最适合它们产卵。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 ooo~5 ooo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o~8o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o万~4o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一只小小的蝗虫并不可怕,但当它们成群结对,黑压压铺天盖地而来时,绿地就将变成荒野,这就是历史上与洪水、干旱相提并论的“蝗灾”。我们平日里看见的蚂蚱也是蝗虫的一种。但你可千万别小看了这种昆虫。蝗灾是所有昆虫灾害中破坏最大的一种,它们对农作物的破坏绝对是毁灭性的虫害战术。比如说,有一种叫做“沙漠蝗虫”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它从出生到成熟期只需短短的三周时间。一个比较小的“沙漠蝗虫”军团里就会有几十亿只蝗虫,它们每天吞噬掉的粮食,相当于一个人几十年里吃掉的粮食。公元二oo四年,非洲爆发了一次破坏性的蝗灾。“沙漠蝗虫”军团从北到西跨越了非洲大6,造成毛利塔尼亚6o%的人口,4o%的人要靠食品救济为生。

蝗虫灾害是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之一,具有暴发性、迁移性和毁灭性的特点。为了防止蝗情发生、扩散、蔓延,将害虫有效消灭和控制在现有区域,降低危害损失。冀州官府组织专人对疫情进行监测,密切注意蝗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报。当田间、山林蝗蝻密度较大,超过指标时,冀州官府立即发布疫情警报,号召百姓将自己家中饲养的 鸡、鸭、鹅等家禽放入草地里,捕食蝗虫。或采用驱赶、扑打破焚烧、挖沟土埋等多种办法消灭蝗虫。

十三岁的杨轻眉,也配制出一种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她命人依据自己提供的图纸赶制出一批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用来喷洒药水,防治蝗虫。杨家不但无偿的提供灭虫药水,还每天组织了一百多名青壮男子坚持五个时辰不停地在田地、山林等地洒药水,集中力量来进行消灭蝗虫。

由于监测到位,采取的措施得当,冀州消灭蝗虫灾害取得成效显著。蝗情很快得到了彻底控制,冀州当地的农牧业生产并没有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冀州民众亲眼目睹,这任州令杨云山到任后,颁布实施的一系列举措,如今俱对减缓冀州灾情有利,故而对其佩服的五体投地。经此一役,州令杨云山的个人威信达到了空前提高。此后,杨云山提出的任何建议和举措,均得到了冀州全体官员和百姓的全力支持和拥护。

杨家的善举,更是得到了冀州民众的赞赏和感激,冀州民众均以能进入杨家产业工作为荣。杨宏林成为冀州人眼里的大善人、大英雄——这是因为杨轻眉所出的主意俱以杨宏林的名义,杨家所有的行动也俱是由杨宏林出面指挥。除了杨宏林、冀州州令杨云山以及杨家的几个心腹下人,无人知道杨轻眉在其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若你们不守约定,以后休想我再说出一个字!”轻眉威胁知情人,严禁他们说出真相。杨宏林、冀州州令杨云山以及所有知道内情的人,都被轻眉下了封口令,要求他们严格遵守约定,不得泄露秘密。

此次,大齐国境内的蝗虫灾害总发生面积约一百二十万亩,其中荒山、荒坡、草滩发生面积约八十万亩,虫口密度一般为3o~5o头/㎡,多的在7o~8o头/㎡。受害作物有小麦、大麦、莜麦、胡麻、玉米等。冀州一带受到蝗虫灾害威胁的农田面积约有十万亩,已被蝗虫入侵的农田约有五万亩,危害严重的农田约三万亩,被蝗虫完全毁损的农田已达到万亩以上。尤其是邯城、偳城境内的蝗虫灾情发生最为严重,约千亩以上的农田被蝗虫军团侵袭,庄稼颗粒不余。

遮天蔽日,声如风雨的蝗虫军团,黑压压的铺天盖地而来,所过之处寸草不剩,绿地变成荒野。蝗虫还在6续入侵周边地区的农田、草地,被蝗虫损毁的农田、草地面积不断的增加。面对蝗虫侵袭,大齐王朝的多数百姓和朝廷官员居然认为“蝗虫是天降祸端,非人力可制也。”只能烧香拜佛,祈求老天怜悯。所以,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蝗虫大肆啃食庄稼,却束手无策,不敢抓捕蝗虫。

由于多数朝廷官员无法克服自身的恐蝗心态,根本无法组织民众进行灭蝗措施,蝗虫疫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致使危害趋势进一步扩大。蝗虫成群迁移为害,所到之处,为害甚烈。即使官府储存粮食的仓廪也未能幸免于难,同样受到了蝗虫军团的攻击。成群结队的蝗虫顺着仓廪通风口涌进了粮仓,肆无忌惮的啃食粮食。短短几日,便将官府仓廪储备的粮食祸害殆尽。

旱灾与蝗灾并发,造成大齐帝国的北方大片的良田颗粒无收,民众只好到野泽地挖野菜、剥树皮充饥。米价飞涨,一斗米价值五两黄金,一斤黄金只能换到三升豆子,人相残食,造成人吃人,死者大丰。邯城、偳城两县相继发生了大饥馑,饿死一万余人,景况悲惨。一时间,“家家有失去亲人之痛,室室有悲痛哭泣之声。” 惨情震动了朝野上下。

每次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环境卫生不好容易引起瘟疫横行。古代的医疗条件差,发生流行性传染病后,一染十,十染百,很快就容易传染开去。为此,杨轻眉建议冀州州令杨云山组织人员将城内所有大小河道沟渠进行地毯式的清理,布下防疫监控点。号召民众在家中所有藏污纳垢的地方挥洒石灰。抑制蚊虫的孳生,杀灭蚊蝇幼虫和虫卵,抑制蚊蝇传播。动员全城灭鼠,搞清洁卫生。要求百姓饮食上要多吃大蒜、黄酒和食醋,预防疾病发生。

杨轻眉编印了一份《瘟疫防治常识》的小册子,交给杨云山一部分发给冀州官衙里所有的官员人手一册。剩余的一部分发放给杨家上下识字之人人手一册,并要求他们出去广为宣传。杨云山一方面根据这个小册子的内容,亲笔绘成简单易懂之图画,命人张贴在城内四处,供民众学习。另外一方面,他还命令差役走街串巷,将小册子上的内容在城里的大街小巷,广为宣传,深入人心。

为防止进入冀州的难民,携带传染病菌入城,给冀州带来灾害。冀州州令杨云山采纳了杨轻眉的提议,在冀州城外搭建起一批简易的窝棚,暂时安置那些流落冀州的难民。她再三强调,“安置点里,如果发现有人突然死亡,必须立刻送去火化,连同他的衣服、日常用品都一起烧掉。……所有安置点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穿戴好防护衣帽,戴好口罩。要用碱水沸煮衣物,用碱水洗手洗澡,一旦有谁身体不适,立刻隔离观察,不得延误……。”

冀州官府在城墙外贴出告示,要求所有欲入城投亲靠友的难民,都必须遵守冀州官府的规定,具备告示上规定的条件后,确认其身体无异状,方才可以进入冀州城中投亲靠友。告示上的条件主要有如下几条:

第一,所有申请入城之人,都必须在城外设立的临时安置点留置观察五日以上。欲进入安置点的外来人员,自身和其所携带的行李包裹,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措施,方能进入安置点。

第二,无论任何人入住临时安置点期间,都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安置点工作人员的指挥,严格遵守安置点的各项规定。如有违反,将视其情节轻重,予以制裁。

第三,外来人员五日观察期过后,若身体无任何异常情况,其城内亲友作保之后,方可允许其进入冀州城内投亲靠友。无亲友可投靠的外来人员、或者无人愿意为其作保之外来人员,均不得擅自进入冀州城内。

第四,愿意报名参与冀州官府组织的兴修水利,以及其他各项劳动之人,都可以得到冀州官府提供的免费食宿。官府承偌,“表现良好之人,将考虑为其入籍冀州。成为冀州之民。”

第五,严禁携带任何死亡的动物进入临时安置点。所有死去的动物都必须进行火化处理,挖坑深埋。一旦发现有人违反规定,擅自携带死的动物入城,将以故意传播瘟疫之罪名予以制裁。

第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